《西遊記》構築了一個宏大的神魔世界,本質上是各路神仙鬼怪的利益江湖。但這些神魔角色絕不能等同於現實宗教中的神祇,甚至很多人物設定與現實宗教的基本常識背道而馳,他們都隻是作者借以影射明代內宮外朝現實政治人物的演員。這個恢弘的神話世界給了讀者無盡的想象空間,其實映射下來,也無不落在紫禁城的牆裏牆外一草一木。
1製造孫悟空——須菩提祖師並不神秘
美猴王從東勝神洲花果山水簾洞漂洋過海,來到西牛賀洲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在須菩提祖師門下學藝,理論上須菩提比孫悟空法力更強。但怪的是,孫悟空一畢業,他似乎也消失了,而且嚴厲要求不能泄露師承,三界之中從此再無此名號。更怪的是,玉帝、如來、太上老君驚心動魄的大棋局,他一點不參與,這些大佬對他也絲毫不擔心。其實,這個須菩提祖師一點都不神秘,他也從未離去。
1.1須菩提可能的真實身份
人們對孫悟空這位神秘的師父研究頗多,主要有世外高人、孫悟空自己、太上老君、如來佛祖、燃燈古佛等幾種觀點。
1)須菩提是位淡泊名利的高人
這種說法最站不住腳,首先,《西遊記》就是一個追求功名的故事,完全不存在能力超群卻淡泊名利的思維方式。其次,就算他真淡泊名利,玉帝、老君、如來甚至觀音能對他放心嗎?至於他法力高到什麽程度?有些人認為不亞於佛祖、道祖,我認為是嚴重高估了。高估他的根源就在於高估了孫悟空,很多人認為孫悟空打得玉帝鑽桌底,那他師傅豈不是應該打得玉帝、如來、太上老君集體鑽王母娘娘床底?但我們後文會講到,孫悟空的法力在天庭眼中簡直不足一提,他師父也不過爾爾。如果須菩提真有太上老君的神通,那三清應該變四清才對,他怎麽可能隱姓埋名?毫無名頭隻能說明他的實力確實就是個垃圾。
我知道您恐怕一時很難接受這種說法,但不要誤會,我不是針對他一我是說他們師徒倆的實力都是垃圾。誠然,孫悟空學藝練得很刻苦,據說十餘年如一日,每天都看見靈台方寸山寅時(淩晨四點)的太陽。不過這在常人看來很厲害,但在《西遊記》的神仙世界中,跟那些動不動就億萬年修行的大神比起來又算什麽?就算從文學角度出發,這麽重要一個角色不作交代就消失,這是結構性缺陷,請不要傲慢地認為四大名著就這水平。
2)須菩提隻是孫悟空自己的心境
李春芳是王陽明心學門人,有人說《西遊記》不弘佛,不弘道,恰是弘揚陽明心學。須菩提的洞府叫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這個靈台方寸,即指我們方寸之間的這個靈台,也就是心;斜月三星指一個斜勾底,再加三點,也就是個“心”字。孫悟空的修煉不在別處,唯修心耳。原著中孫悟空離開師門,筋鬥雲飛回花果山,但在2011版電視劇(張紀中製片)中,孫悟空離開師門後是突然從夢中驚醒,回到現實世界,倒是很有創意地體現了這種思路。
3)須菩提其實就是太上老君
很顯然,太上老君對孫悟空栽培頗多。首先,孫悟空的寶貝兵器一金箍棒,就是由太上老君打造。當然,《西遊記》中由他打造的寶貝太多了。其次,大鬧天宮時老君用金剛鐲收走金箍棒,避免被二郎神繳械。再次,斬妖台上沒斬死妖猴,老君力請將其送入八卦爐鍛燒,但留個巽位給他保命。試想如果不這樣,天庭難道就沒有方法弄死孫悟空嗎?這其實是保了他一條小命。最後,大鬧天宮時老君故意放了五壺金丹給猴子吃。猴子在瑤池吃得大醉,莫名其妙就來到了兜率宮,而兜率宮裏“碰巧”一個人都沒有,金丹這麽珍貴的寶物卻放在門口,您說這不是故意給他吃的誰信啊?整整五壺金丹“被他都吃在肚裏。運用三昧火,煆成一塊,所以渾做金鋼之軀。”刀槍不入,這是比筋鬥雲和七十二變更高的絕技。老君對孫悟空能力的提升其實是最大的,簡直是把孫悟空當嫡傳弟子培養。按這個思路,太上老君是道教三清之一,另兩位元始天尊、靈寶道君似乎也有資格當孫悟空的師父。
4)須菩提其實就是如來佛祖
1986版電視劇將須菩提祖師拍成一個道士妝扮,這是完全錯誤的,可能因為教給孫悟空一些道家神通,便認為他是道家人士。但曆史上兼通儒道佛三派學術的人不少,不能僅從他展示出的部分學識便判斷門戶。比如我也發表了不少曆史文學著作,但就此判斷我是文學或史學專業出身就不科學了,我是一位工學博士。其實從原著對須菩提有限的描寫還是容易判斷他的宗派,孫悟空初見他時,用了一首詩描寫他的形象:
大覺金仙沒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生不滅三三行,全氣全神萬萬慈。
空寂自然隨變化,真如本性任為之。
與天同壽莊嚴體,曆劫明心大法師。
這顯然是一位佛教高僧。西天取經是玉帝策劃的一部大戲,借此來抬高佛教,壓製道家,這個項目自然由佛教打主力,孫悟空則是佛教培養的執行人,培養者當然很有可能就是如來。
須菩提授藝的靈台方寸山和如來的靈山同在西牛賀州,什麽人敢在如來的地盤上開宗立派?書中描寫過此山景致,有鬆柏翠竹四種靈根、鶴鸞猿鹿獅象六種瑞獸,而後文幾次描寫靈山大雷音寺的景色,基本重複,似在透露:這個所謂靈台方寸山,其實就是頭尾兩字一靈山!有趣的是,取經途中,孫悟空有幾次去靈山麵見如來,靈山的景色描寫己然隻有鶴鸞猿鹿四種瑞獸,獅、象去哪兒了?獅、象不就是文殊、普賢二位菩薩的坐騎嗎?第七十四回獅駝嶺三大魔王:青獅、白象、大鵬一這兩位跟著如來的舅舅下山當妖怪去了呀!
另有一個很隱蔽的線索,孫悟空悟到了須菩提的暗號,三更時分潛入後院開小灶,說:“此間更無六耳,止隻弟子一人,望師父大舍慈悲,傳與我長生之道罷!”這裏的“六耳”指隻有他們兩人四隻耳朵,沒有第三個人的六隻耳朵,師父您有什麽秘密可以單獨傳授啦!作者不用“三人”這麽直觀的常規語法,生造出一個“六耳”,正是留下一個線頭。第五十八回真假美猴王,如來說假悟空正是個“六耳獼猴”再提“六耳”二字便是另一個線頭,串成一條線索,告訴悟空,也告訴讀者:“猴子,我就是你的授業恩師須菩提啊!”
須菩提是如來這個論點看似站得住腳,但一定就是佛祖本人嗎?難道就不能是靈山上的另一位大佬?如來工作那麽忙,怎麽能抽出那麽多時間,長期坐鎮斜月三星洞?更重要的是,唐僧是如來座下二弟子金蟬子,孫悟空若是如來弟子,那就和他平輩,怎麽能又做他的徒弟呢?這叫**!明代作者是不會這樣寫的。
5)須菩提是燃燈古佛等邊緣大佬
也有不少觀點認為這個須菩提其實是一些邊緣大佬,他們培養孫悟空這個大殺器,惹出很多禍事,是為了發出自己的聲音。比如大乘佛教集團的現任領導是釋迦牟尼如來,而該集團的前任領袖燃燈古佛、未來領袖彌勒佛都想發出自己的聲音。再比如小乘佛教集團、散仙大佬東華帝君、鎮元子大仙等。不過很顯然,西天取經是一個大工程、大項目,是有規劃、有組織、有程序,甚至有應急方案和退出機製的全盤計劃,如果我們用項目管理的思維,很容易知道孫悟空的培養也是項目的一個環節,所以孫悟空的培養者必是項目策劃者,而不會是那些邊緣人。若說培養一個孫悟空隻是為了露露臉一嚴格地說隻有孫悟空露了,他自己還沒露成一那您煞費苦心圖個啥?
1.2我認為須菩提是如來弟子
總結起來,我傾向於認為:這位須菩提祖師是如來座下的一位弟子。培養孫悟空是如來的主意,隻不過他不是親自收徒,而是派一位弟子給他收一個徒孫,這個徒孫同樣在他的體係中。
事實上,“須菩提”此名並非《西遊記》原創。佛經中寫明,釋迦牟尼如來(佛教思想創始人喬達摩?悉達多,如來佛祖的原型)有十大傑出弟子,其中一位便是須菩提(梵文:轉寫:Subhu-ti)。這十大高足各有所長,比如摩訶迦葉號稱苦行第一,即最善於艱苦修行。還有目犍連神通第一、富樓那說法第一、舍利弗智慧第一、羅喉羅密行第一、阿儺陀多聞第一、優婆離持戒第一、阿尼律陀天眼第一、迦旃延議論第一,須菩提則號稱解空第一。其實也有典籍將“解空”譯為“悟空”,為了避免和孫悟空混淆,我們還是用“解空”——但您應該嗅到其中的意味。
曆史上的須菩提出生於橋薩羅國舍衛城(位於今北印度烏塔普拉帝須邦東北部),父親是著名的婆羅門(祭司階級)須達多。傳說他出生時,家中財物突然都消失了,父母嚇壞了,連忙請法師來占卜而不是報警。法師見沒有警察來,就說這是生了貴子的好兆頭啊,他一出生便萬法皆空,預示他將是解空第一的大智慧尊者,所以取名須菩提,梵文意為“空生”。那這位小空生又是如何成為佛陀的得意弟子呢?其實《西遊記》不吝篇幅,完整講述了這個故事,隻不過這一段講佛經典故,不如神魔鬥法吸引眼球,往往就被導演們忽略了。
第九十三回《給孤園問古談因天竺國朝王遇偶》,全書己近尾聲。取經團收伏了冒充佛祖狂收酥合香油的三隻犀牛精,離開金平府,前往天竺國都,準備去會會冒充天竺公主的玉兔精。路上閑聊間唐僧說他己將烏巢禪師傳授的《多心經》學得倒背如流。孫悟空道:“師父隻是念得,不曾求那師父解得。”唐僧道:“猴頭!怎又說我不曾解得!你解得麽?”孫悟空道:“我解得,我解得。”然後二人再不作聲。八戒、沙僧在一旁哈哈大笑,說你倆故弄玄虛,不是說解得麽?那解啊,我們等著聽呢。我們隻知你會耍棒,哪會講經?唐僧卻說:“悟空解得是無言語文字,乃是真解。”
這裏為何突然出現一段關於解空的哲學拆解?緊接著再看一段。
唐僧道:“悟空,前麵是座寺啊......”悟空看得是布金禪寺,八戒也道是。唐僧在馬上沉思道:“布金,布金,這莫不是舍衛國界了麽?......我常看經誦典,說是佛在舍衛城祇樹給孤園。這園說是給孤獨長者問太子買了,請佛講經。太子說:我這園不賣。他若要買我的時,除非黃金滿布園地。給孤獨長者聽說,隨以黃金為磚,布滿園地,才買得太子祇園,才請得世尊說法。”
這正是當年須菩提之父須達多禮請釋迦牟尼講經的故事。須達多尊號“給孤獨長者”,祇陀太子在賣園同時布施了園中之樹,故稱“祇樹給孤園”。釋迦牟尼在園中說法,須菩提夾在人群中聽了,歎服他的廣大智慧。還好他父親是園主,實際上是這次說法的出資人,所以他有特權晚上單獨去見佛陀,佛陀收其為弟子。《西遊記》中須菩提祖師給孫悟空開小灶,傳授長生秘訣也是這種形式,看來真是師門一脈呀!後來須菩提在佛陀座下悟到了“無相布施,無我度生”的法理,擺脫了我、人、眾生、壽者四相,離一切執著,見到空理,成為解空第一的大智慧尊者(佛)。所以取經團現在走到此地,正是到了須菩提的老地盤。八戒、沙僧不知他們的來路底細,所以不明就裏。
須菩提為美猴王取名“孫悟空”,孫是姓氏,悟是輩分,空則是他最擅長的解空(悟空)。所以這個須菩提祖師,分明就是如來座下解空第一的須菩提尊者。如來很早就在策劃取經這個大工程,他讓須菩提等弟子廣收門徒,從中精挑合適人選。孫悟空學藝的靈台方寸山確實就是靈山,隻不過他所在的隻是其中一個堂口而非總堂。西天取經打著一個很光明的幌子,卻要實施很多不可描述的勾當,暗中培養執行人的細節當然就不能公諸於眾,所以堂口嚴厲要求孫悟空保密。
不過須菩提祖師這麽重要一個角色,兩回過後就消失完全說不過去,何況悟空離了他又拜唐僧為師,這不是叛出師門嗎?這在明朝人看來能接受?關鍵是取經團到了靈山,他跟高升為佛的這倆師徒又怎麽見麵呢?其實他從未離去。
1.3須菩提與唐僧
話己至此,就不必再賣關子了,一句話一唐僧就是須菩提。
《西遊記》明說了唐僧的前世是如來座下二弟子金蟬子,因不認真聽講,被佛祖貶入塵世,曆經十世修行,至唐初第十次轉世,是為陳玄奘法師,也就是唐僧三藏,但沒有正麵交
代金蟬子前世的情況,不過書中留下許多線索,很容易串起來。
1)須菩提與金蟬子兩個名字
菩提子(藏文轉寫:bo-di-ci),學名黃藤,棕櫚科黃藤屬木質藤本植物,果實風幹打磨拋光後可用於製作佛教重要的法器念珠。盡管菩提子、菩提樹、須菩提尊者三個概念在梵文中其實沒有任何關係,隻是中文翻譯過來很像,但《西遊記》是中國人寫的,所以我們就應該用中文來理解,沒毛病。黃藤有很多品種,中國隻流行其中一種,因其表麵紋路形似眾星拱月,故稱星月菩提,根據處理工藝不同主要分三種:
一、普通黃藤種子打磨,形似元寶,稱元寶菩提;
二、細籽黃藤種子打磨,形似金蟬,稱金蟬子菩提;
三、打磨後表麵紋路呈冰花狀的,稱冰花星月,亦稱摩尼子。
請看,星月菩提的第二種叫金蟬子菩提。須菩提一斜月三星洞一星月菩提第二種——金蟬子菩提一如來二弟子金蟬子一唐僧,這個邏輯鏈條其實非常清晰。
須菩提在為孫悟空取姓時說:“你身軀......像個食鬆果的猢猻......猻字去了獸傍,乃是個子係。子者,兒男也;係者,嬰細也。正合嬰兒之本論。教你姓‘孫’罷。”子細,表明他金蟬子菩提的姓氏就是他的原料:細籽黃藤。
2)金蜱子轉世次數暗藏玄機
十次,這個次數多次得到呼應。沙和尚在流沙河當妖怪時,吃了九個取經人,暗示如來前九次取經(傳經)都失敗了,隻是如來沒有氣餒,又繼續啟動了第十次。那麽前九次,每一次如來也都安排了他培養的高手保護金蟬子,這些人沒有正麵出場,但且看須菩提門下弟子輩分: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圓覺。孫悟空是第十輩的悟字輩,很顯然他本就是計劃用在第十次取經嚐試時保護金蟬子第十世肉身的徒弟。
第十次取經工程啟動時,如來派觀音前往長安尋找取經人,路上從西往東依次遇到被貶在凡間的卷簾大將、天蓬元帥和齊天大聖,代收他們為取經人徒弟,讓他們在路上等候取經人。她將前兩位依次取法名為沙悟淨、豬悟能,本來還想給齊天大聖也取一個,但大聖說己有法名孫悟空。觀音見“悟”字相合,就沒再取。
其實在宋元西遊故事中,唐僧大徒弟本名猴行者,唐僧收他為徒賜法名悟空,世德堂本《西遊記》才改為須菩提為美猴王取名孫悟空,唐僧收他為徒後取俗名行者。這正是作者為了表達觀音從西往東走,她給沙悟淨、豬悟能取名時還沒遇到孫悟空,但己經取出悟字輩的名字,正因她和須菩提都在這個項目團隊中,知道這是第十次,就該取第十輩的悟字。可以想象,前九次如來也早己放出什麽汪廣洋、胡大海、崔智友、陳慧嫻、李真旭、黃如一等,護送金蟬子的前幾世肉身一起犧牲在取經的路上了。如果一我是說如果第十次又失敗了呢?那當然是金蟬子的第十一世、十二世肉身又在高圓圓、春覺曉的保護下繼續上路啊!
3)孫悟空的拜師大禮
獵戶劉伯欽將唐僧送到兩界山(五行山),孫悟空在山底激動地大喊:“我師父來也!我師父來也!”其實唐僧還在山頂數裏,孫悟空的目光並不能看見他,但遠遠就感應到師父來了!哪個師父?當然不是尚未謀麵的陳玄奘法師,隻能是五百年前授業解惑的須菩提祖師。唐僧下山找到他,孫悟空眼淚都要掉出來了:“師父,你怎麽此時才來?來得好!來得好!救我出來!”是啊,被壓五百年,從無一個故人來看他,連師父也不管不顧了。哦,師父在取經路上死了九次,哪還有空來探監。
第三十四回,孫悟空變成金角大王手下小妖去請大王的幹媽九尾狐,當時需要拜她,孫悟空不由得暗暗滴淚,心想:“我為人做了一場好漢,止拜了三個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觀音;兩界山師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現在要拜這個妖怪,所以難過得哭了。他心想隻拜了這三人,佛祖、觀音是有明確指向的,這個“師父”是誰呀?須菩提師父還是唐僧師父呢?為了避免您停下來細想,作者故意寫明是兩界山救了他的這個唐僧師父。但悟空明明就拜過須菩提師父啊!這裏怎麽就不算了呢?很顯然,須菩提就是以上三人中的一個,所以沒有重複計算。作者又專門提了一句“拜了他四拜”,為什麽是四拜?誰都知道拜師是磕八個響頭,悟空你怎麽專門強調隻拜一半呢?嗬嗬,師父啊!因為徒兒在您九世之前就己經行過拜師大禮了呀!
所以,唐僧可以和悟空大談解空的奧義,八戒沙僧完全不知就裏。所以,唐僧首先認出舍衛國布金寺,豬八戒不由道:“奇啊!我跟師父幾年,再不曾見識得路,今日也識得路了。”嗬嗬,我的地盤我識得。
為何原著中須菩提和唐僧的聯係如此明顯,卻極少有人將二者聯係起來?很多分析者找遍三界六道,就是不願考慮一下唐僧就是須菩提。原因很簡單,正常人真的很難將神通廣大的須菩提和懦弱無能的代名詞唐僧等同起來。那麽本應打得玉帝鑽王母娘娘床底的孫悟空師父到底為何“自甘墮落”變成唐僧這個反複被妖怪甚至凡人強盜五花大綁的笑柄蠢蛋?這正是因為要想提拔,須菩提恰恰需要隱去如來弟子的身份。在明朝官場上,二郎神頂著個玉帝外甥的身份,永遠升不了官,所以須菩提以此為鑒,換個馬甲終於成佛,這實際上也是作者受到了徐埕改名徐有貞升官的史實啟發。
徐埕,明宣宗宣德八年(1433)癸醜科進士,考選庶吉士,入直翰林,本來前途一片大好。然而在明英宗正統十四年(1449)突發土木堡之變,明英宗(朱祁鎮,年號正統、天順)禦駕親征,深入大漠,誰料兵敗被俘。留守北京的群臣緊急擁立明代宗(朱祁鈺,年號景泰)為帝,商議如何應敵。時任翰林侍講(正六品)的徐埕提議南遷首都以避戰,遭到眾人一片恥笑。後來在大英雄於謙的主持下,朝廷絕不與瓦剌言和,堅決鎮壓,力挽狂瀾。戰後徐埕謀升國子祭酒(從四品),本己通過會推(明代文官開會推舉晉升的重要程序),甚至找到如日中天的於謙保薦,景泰帝卻鄙夷道:“此議南遷徐埕邪?為人傾危,將壞諸生心術。(這是建議南遷的徐埕嗎?他為人不好,會壞了國子監學生們的心術!)”徐埕明白自己仕途無望,經高人指點,改名徐有貞,從另外一個路徑升官,居然蒙混過關,三年後升為右諭德(從五品),繼而借治理黃河立下大功,連續升遷左僉都禦史(正四品)、左副都禦史(正三品),直至入閣為相,後來大家終於發現所謂徐有貞就是徐埕時他官己經升上去了。
這個充滿戲劇色彩的真實素材,作者一定不會放過。
1.4為何是須菩提
佛陀座下弟子五百,賢者有十,作者為何偏偏選中了須菩提?事實上,孫悟空也沒體現出太多解空的特長,更多地體現了實用性的神通,如此用神通第一的目犍連作他師父不是更合適嗎?作者自然有他的講究。
1)曆史上的須菩提與玄奘法師
小說中的陳玄奘(唐僧三藏)顯然借用唐代高僧玄奘法師(陳禕)為原型,但玄奘當年到天竺取經,可不是拿了經卷就往回走,而是遊曆天竺各大寺院求學,十餘年後才學成歸國。若說大乘佛法是一個學科,佛陀十大高徒就代表了這個學科下的十個研究方向。其中,須菩提就代表了解空方向,來自大唐的留學生玄奘則是攻讀解空方向的研究生。玄奘在那爛陀寺學法,導師正是秉承須菩提一係嫡傳的戒賢法師。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寫道佛祖在菩提樹下得道,也正是玄奘闡釋了空的奧義,使漢傳佛教成為佛教最擅長解空的一支,所以漢語中佛門亦稱空門。第十九回,浮屠山烏巢禪師傳授了唐僧一部《多心經》,一路念誦。但現實中這部著名的《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可不是什麽烏巢禪師所作,恰是釋迦牟尼親傳弟子須菩提法師的代表作,並由唐代高僧玄奘法師翻譯成中文如下: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這被絕大多數人認為是最著名的佛教經典,尤以一句“色即是空”成為漢傳佛教最經典的偈語。所以,曆史上的須菩提和玄奘確實淵源極深。
2)金蜱子的煉丹術意義
煉丹術提煉鉛汞生成“聖胎”,成功後胎兒誕生,稱“金蟬脫殼”,比喻像金蟬脫去外殼,人脫去肉體凡胎,羽化升仙。《西遊記》講的正是修仙,金蟬子最符合這個意義。取經團抵達靈山,接引佛祖用無底船渡唐僧過淩雲渡,唐僧(金蟬子)看到自己的屍體漂在河中,正是“金蟬脫殼”。
3)小小地惡搞下海瑞
孫悟空這個形象糅合了很多曆史人物,其中一個就是大明官場上著名的罵將一海瑞。海瑞以犀利的罵功獨樹一幟,初任戶部雲南清吏司主事(正六品,相當於處長),第一件事就是砸給嘉靖帝一個“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尤以一句“嘉靖者,言家家皆淨而無財用也”成為罵壇永恒的經典。這個“家淨”當然不是指創衛打掃幹淨,而是家家戶戶都被你嘉靖老兒搜刮幹淨沒財物啦!據說氣得嘉靖老兒把奏本扔在地上猛踩。
對,家淨,剛才我們說到誰一生下來就家淨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