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個讀者眼裏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恒河沙數的讀者眼裏,也有對《西遊記》大千無量種解讀。其實我從未說過任何一部影視作品對《西遊記》的理解不對,我甚至一開始就說了,《西遊記》作為一部少兒節目是非常優秀的,無愧於省級衛視暑期檔四大名著之首。我隻不過是采取了不同的角度,並不存在誰對誰錯。
30.1回首《西遊記》的九重境界
《西遊記》首先是一部以勵誌為主題的神魔打鬥小說,無論挖掘出多少官場潛規則的諷喻內涵,都並不抹煞這個前提。有人說《西遊記》前後矛盾,套路重複,九九八十一難,次次都是妖怪把師父抓了,猴哥剛開始救不出,一搬來救兵立即又贏了。但現在我們結合時代背景,用“西天取經”映射“西苑取經”,明白玉帝讓唐僧到如來處取經,實質上是嘉靖帝讓一位司禮監小太監到西苑經廠去取經,以示對他的寵幸,各路妖魔其實是內宮外廷各路人馬的依次亮相,甚至連後宮粗婦、舞姬、掏糞工都露了一下臉,並且都用絕不重複的方式達成平衡,從而通關。至於煉丹術這層意義,雖然本書沒有詳解,而且疑似封建糟桕,但確實為這部名著平添了不少神秘深邃的色彩。
其實我相信大多數讀者己經意識到,《西遊記》最重要的是官場諷喻這層內涵,隻是有時被一些美好的情愫牽絆,不願深入了解而己。尤其是聽到西天取經的實質是玉帝(明朝皇帝)扶植佛教(私臣),削弱道教(文官)時,很多人甚至不願意麵對這個現實。事實上,在這個層麵作者還挾帶了不少私貨,辛辣諷刺了幾個他很厭惡的人,比如萬貴妃、徐階、徐瑛、馮保、李太後、張居正等等。尤其是“立帝貨”“九頭鳥”這些細節,可以說己經不是暗喻而是指著鼻子痛罵了。一有機會就要申明的是:這完全是李春芳的個人好惡,我隻是把他這種筆法解釋給您聽而己,並不表示讚同他的立場。我本人對萬姐姐——好吧,我知道您在等我說什麽——我對明代第——一偉大的改革家張居正先生沒有任何偏見!
除了李某人的嬉笑怒罵,我們還不能忽略了更深的內涵層次,那就是作者對中國特色封建社會演進至明的描述。官場政治是社會形態的頂層反映,一部鞭辟入裏的官場小說,自然而然就可以描繪出一個時代的社會長卷。但比較不幸的是,李春芳對此的預判似乎略偏悲觀。
其實中國人對一個政權的價值判斷很單純:能不能讓人們過上好日子。但隨著封建社會的發展,某些統治者鍛煉出一些高妙的欺騙套路,用一些障眼法騙得人民跌入他們的利益盤子,甚至將這些騙術形成一整套看似高深莫測的理論體係,單純的人民越來越難分辨。更可惡的是,有些統治者故意縱容甚至培植這樣的勢力來擾亂正常的公共管理秩序,自以為達到了玩弄權術的至高境界,其實是在高層甚至全社會製造撕裂對抗,將善良的百姓送向亡國亡天下的前路。《西遊記》出版不久,魏忠賢就掀起第二波閹黨**,而且和東林黨展開“黨爭”激鬥,很快亡國亡天下。明末“黨爭”的基礎正是來源於嘉靖、萬曆等皇帝這種自認為高明的扶植一派、牽製一派權謀手腕,李春芳的很多憂慮都成事實。
30.2不能忽視明中後期時代特征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政治。很多官場、職場的基本原理是亙古不變且共通的,所以不少前輩在對創作背景時代並不熟悉的情況下依然對《西遊記》作出了精彩解讀。但我堅持認為解讀《西遊記》不能拋開時代背景,李春芳筆下的一些官場政治行為僅僅符合明朝的時代特征,放在其它時代便無法解釋。
比如在宋明科舉製度成熟前,根本不存在進士文官這個階層,所以明朝皇帝利用內宮私奴與外朝文官爭權奪利,這在漢唐根本不需要。漢唐沒有科舉,皇帝如果有權,直接在正規的政府中安插自己人就行了,何需什麽內朝?更無需耍什麽“西苑取經”之流小把戲。漢唐更絕無“大禮議”這種皇帝和滿朝文官為個禮儀激辯二十八年的文化氛圍。再如紅孩兒、大鵬,他們耍盡花招無非圖個濁流蔭官,這在漢唐也是毫無必要的,沒有科舉這個製度藩籬,他們早就在和二郎神競爭三清四帝的位置了。
當然,最具明朝特色的還得數九靈元聖訕君賣直騙廷杖的現象。通過無理謾罵皇帝或權臣來沽取政治美譽,換其它朝代,我隻問您的九族有多少腦袋夠削?這種現象的根源在於明代文官的晉升不靠皇帝恩賜而靠會推,所以用這種方式在同僚中搏出位,這在其它朝代包括宋朝都是不存在的。所以《西遊記》對明中後期的一些曆史事件還原度還是相當高,小說角色也基本能在當時找到原型。
所以,本書名為《西遊明碼》,既是將密碼重重的《西遊記》隱喻內涵還原為明碼,更是借西遊故事說說明朝那碼子事兒,更將官場百態解碼成一幅中國特色封建社會演進至明的浩瀚社會長卷。這裏還需再次負責任地強調:雖然中國社會、官場、職場有著一以貫之的價值觀,但具體到不同時代,玩兒法全然不同,不能簡單地用傳統價值觀甚至生活常識套用在現實的官場、職場,像《西遊記》這樣極具明中後期時代特征的官場小說,僅供賞析,千萬不能模仿套用!千萬!千萬!
如果非要說有什麽通理,那就是不要去參與貪官奸臣的腐敗團夥。傳統中國社會提倡以人品才華得到認可,而這種私臣團夥正好相反,隻論私人關係,人品才華有時反而是掣肘。所以金蟬子寧願拋棄須菩提的廣大神通,變作呆蠢懦弱的唐僧,反而成佛。如果學這路數,確實找到了可能更輕鬆的晉身之途,卻喪失了立身之本,就像《西遊記》中的小妖,不管老妖什麽情況,每一關小妖都是必須死絕的。老妖沒背景的他自身難保,有背景的演完戲又要殺你們滅口,所以小妖乍一看跟著老妖吃了幾年人,風光一時,最終卻難逃一死。秉持這個道理,好好做人便無愧於心。
30.3作者到底是崇佛還是崇道
這個問題無數人爭得不亦樂乎,和尚說是崇佛,因為佛法無邊,贏了道家;道士說是崇道,因為道家才是正統,隻不過割讓了一丁點兒蠅頭小利賞給佛教而己;陽明心學門人更表示你們都是渣渣。其實大家都被李春芳耍了,他隻不過是利用佛道神仙為棋子,演他心目中的官場棋局,而且顯然李春芳對當時的宗教態度很不友好。我再強調一遍:我這是在揭露他,不是附和!
宗教是社會思想的深層次映射,外來宗教其實很能代表外國社會的思想基礎,封建官僚李春芳顯然不認同佛教背後的西方社會形態。就拿男二號唐僧的原型玄奘法師來說,他從西方取經歸來,創立了漢傳佛教唯識宗,其核心理論是“五乘種姓”學說,大意是一切眾生分“聲聞、緣覺、如來、不定、無”五種姓,根植於阿賴耶識(第八感)中,不可改變。每個種姓對應確定的果位,無論你自身怎麽努力,最終一定會修得相應果位。比如如來種姓者就算一輩子遊手好閑,某天也會“頓悟”成佛,而無種姓者就算再努力,修得人天勝妙果報,卻永遠不能成佛。這顯然是對西方階級社會的反映:貴族不學無術,某天突然就會封官襲爵,平民再努力地學得一身本領,就算被聘為宮廷教師,也隻能永遠給貴族打工。
玄奘從西方取回這樣的經,並在唐代生根發芽也有其時代背景。唐中後期進入了“牛李黨爭”的大時代,世族門閥和科舉進士的鬥爭達到**,世族迫切需要“五乘種姓”這樣的學說為其階級製度張目。但宋代以來,隨著科舉製度的成熟,世族門閥的社會基礎己經消融,唐朝那一套在李春芳這種靠讀書改變了命運所以崇信“凡有九竅者皆可修仙”的科舉進士眼中就很落後了,所以《西遊記》不光罵了一些明朝人。
直到今天,某些公然宣揚階級固化的故事(魔法師的兒子注定是魔法師,泥巴種再努力也練不成)仍在西方大受歡迎,可見這種意識形態己經植根於西方人民腦中,無論包裝成自由、民主、信仰或是什麽更漂亮的東西都從來不改本質。明代是東西方思潮激烈碰撞的大時代,西方傳教士的傳播條件比當年的玄奘法師強得多,但西方宗教在中國流行不開,究其原因是西方在器物層麵遠遠不如中華(佛教的法寶不如道教),毫無說服力。但及至李春芳的時代,隨著美洲大開發和中國自身的很多問題,這種形勢正在急劇逆轉,試想某天西方擁有了比中華更強的器物(佛教有了比道教更強的法寶),他們那種高喊眾生平等,實則階級固化的貴族思想會不會強勢入侵?這才是整部《西遊記》處處留有的憂慮。
那李春芳就崇尚現實中的道教了嗎?更不是。嘉靖帝的一大惡名就是寵幸道術,不要因為李春芳寫了青詞就認為他不深惡痛絕。不過需要提醒的是,現實中的道教作為嘉靖帝寵幸私臣,在《西遊記》中對應的角色是佛教集團,恰如現實中的人民對應唐太宗(世民)這樣的君王,而儒家進士才對應道家神仙,這個邏輯稍微有點曲折,希望您不要混淆。其實現實中的佛、道宗教思想是博大精深的哲學體係,隻是常被統治階級片麵地利用,李春芳采取了一種充滿封建文人局限性的偏見,恰如我反複強調的:我是在揭露他,不是附和!
那李春芳對那些靠努力攻讀實現了魚躍龍門的進士同僚們就大加讚賞嗎?恐也未必,如他筆下的太上老君也不是什麽完人。因為在他眼中,正是某些科舉出身的高級文官背棄了儒家聖訓,忘卻初心,墮落成眼裏隻有錢權名利的貪官汙吏,甚至不惜投身西苑為奴,才導致中華文明被西方追趕。就像太上老君,雖然全憑真才實學得居清流極品,大家也放心地將公權力委任於他,但禦馬監小太監撒個嬌,他就給出一粒九轉金丹,公然打破天地間最基本的法則。試想,更高級別的內臣甚至商賈以重金求賄他時,我們還指望他能秉公辦理嗎?所以,《西遊記》是一部批判現實主義巨著,不是歌功頌德,更不是宗教讚美詩。李春芳讚美的不是那些高高在上的神仙皇帝,而是勤勞的人民和那些為他們打拚在路上的有誌青年。
30.4讀西遊帶給我們的感動
必須承認,《西遊記》是伴隨了我們多少人童年一路走來的美好回憶,在我們心中種下了多少美好的情愫,如果從本書這樣的角度如此深入剖析,難免會撕裂一些美好的東西。孫悟空是禦馬監小太監,唐僧是司禮監小太監,如來是司禮監掌印太監,觀音是萬貴妃,女兒國王是後宮對食的**婦……夠了!
但我仍堅持認為,看穿了《西遊記》的深邃內涵,更能帶給我們觸及心靈的感動。
人性像星辰一樣閃耀光華,正因曆史的星空背景是一片深邃的黑暗。
無論玉帝、如來、太上老君在私利爭奪中展示了人性多醜陋的一麵,我們都更應關注他們映襯出的閃亮。孫悟空雖是禦馬監的西廠特務,但也沒必要過於妖魔化地看待這個職業,在丁易的《明代特務政治》出版前真沒那麽邪乎。孫悟空的很多工作都是糾劾不法,比如收伏紅孩兒、通天河靈感大王、小兒國丈白鹿精、金平府三隻犀牛等。尤其在通天河陳家莊抓住觀音,逼她在空中顯形,讓人民看清這位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菩薩的真麵目。他做這些事會得罪很多大神,但為了免除一方生民的苦難,他依然勇敢地站了出來,這就叫擔當!孫悟空很清楚,天庭己經腐敗,他需要麵對的不僅僅是如來、觀音、太上老君中的某一個,而是整個體係。所以,我們從小就認為《西遊記》的主題是天下無敵的超級英雄孫悟空孤身一人對抗整個天庭(政府),其實,真的沒錯。知道貪官的可怕,才更能理解這種擔當需要比簡單粗暴的武力對抗更高層次的勇毅胸懷!
很多人詬病唐僧懦弱無能,而且是個經常將猴哥置於險境的蠢領導,但最後如來向孫悟空索取犀牛角時,唐師父可有出賣猴哥?不但沒有,他還拿出紫金缽盂幫猴哥打了一個圓場,對於一個官場人士來說,這堪稱大智大勇。這位一路上受盡鄙夷的弱者,在最後關頭仍然閃現了人性的光輝。
不少評論把豬八戒作為一個好吃懶做的典型,我覺得多少有點誤會。他挑著沉重的行李一步一個腳印走到了西天,懶在何處?很多人將明朝滅亡的原因歸咎於軍人懶惰,這似乎正是豬八戒的問題,但問題的根源又哪裏在軍人,而在於整個國家對軍人的獎懲機製出現了紊亂。豬八戒也多次表現出極大戰鬥熱情,荊棘嶺、稀柿衝都是孫悟空、沙和尚捏著鼻子躲的髒活,唯獨豬八戒不怕髒、不怕累地打通關,勤緊得讓人感動,唐僧也喜得承諾注他一場大功。隻可惜這功屁用沒有,如來嘴一張,就甩給他個淨壇使者,比起別人成佛的成佛、當菩薩的當菩薩,怎能不讓賣命的軍人心寒?
您真的知道中國的軍人有多偉大嗎?我們的祖先從不用劫掠來激發將卒的貪欲,也不用宗教洗腦,甚至連現代民族觀念都還沒成型,就憑華夏兒女質樸的愛國情懷,甘灑熱血寫春秋,前赴後繼地埋骨在碧血黃沙、驚濤駭浪之中。但這並不表示他們可以永遠不計回報地付出,在某些特定曆史階段,軍人的社會角色會遭政客擺弄,充當他們爭權奪利的馬前卒,其實這恰恰不是武夫能解決的問題,而是他們的報國之誌遭到腐敗的侵蝕。而今每每讀到豬八戒的場景,我都忍不住透過泛黃的紙背,眺見一名孤獨的海軍將士,裝作不經意地轉過身,仰頭喝下一壺濁酒,卻將那支承載過中華民族多少光榮與夢想的偉大艦隊拋在身後,任憑海風不住送來船體破裂處的朽木氣息。我曾將華夏天威播撒在尼羅河畔、洛基山下,而今卻不得不成一個私臣團隊中卑微的挑夫,還要受盡調侃嘲弄,個中辛酸望有後人能判。
請不要看到“錦衣衛”三字就大呼小叫,沙師弟己經告訴大家,錦衣衛不是妖魔鬼怪——一路上的施主也都誤會啦!沙僧雖然偶爾也暴露出凶惡的一麵,但總體來說他的角色扮演得很好,忠實地履行了監軍職責,多次勸阻散夥。最重要的是,他從不搶風頭,甘為人梯,輔佐幾位主角成功。現實中很多人手頭有了一丁點兒權力便急於瓜分成果,吃拿卡要,往往成為壞事的關鍵。如果官場中人都能向沙師弟學習一下,我們的權力環境就會改善很多。其實這些人自身成就也會高很多,隻是很多人目光短淺,隻看到眼前利益而不善於從《西遊記》中汲取智慧而己。
所謂妖怪,其實就是打拚在成仙路上的低段位修士,他們同樣帶來許多感動。車遲國三位大仙數十年如一日,用微末的法術努力地造福一方,在麵對強權時那種勇敢與執著不是更令人感動嗎?那殘忍殺害他們的不是大壞蛋嗎?其實也不必過多苛責猴哥,既然踏上這個官場,早就做好了遭遇這一天的準備。社會需要無數仁人誌士負重前行,既然篤定了為國為民的誌願,就不必害怕身敗名裂。所以,我相信如果他們泉下有知,原來自己是被玉帝的取經團碾壓了,但我等既然是為保佑一方生民的福祉而犧牲,那正是死得其所,重於泰山,想必也能瀟灑地付之一笑吧!將士馬革裹屍而還,文人又何嚐沒有在和平年代盡忠報國的追求?
當然,最令人感動的還是那些凡人。盡管李春芳是一個封建文人,但畢竟出身平民,他筆下的凡人淳樸、勤勞、善良,處處閃耀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盡管在書中披上了外國人的表象)。在麵臨玉帝擺弄佛道相爭這樣的政治棋局麵前,人民並沒有通過政治手段參與鬥爭,而是依然信任天庭,信任這個將大家凝聚在一起的政權組織。我依稀記得不少人批判過這是缺乏鬥爭精神的表現,但我還是想說,這才是我們這個偉大民族五千年來在這個叢林星球上屹立不倒最堅強的力量。有些國家熱衷於鼓動平民參與高層政治,其實什麽精神都不是,隻是政客借用人民力量的政治手段而己。它們或許偶有閃光,甚至現在都在某些方麵暫時領先,但不過是你方唱罷我登場,五千年來笑傲藍星從未出局的唯有吾族吾民。
所以,盡管《西遊記》是一部官場小說,揭露了很多政治的陰暗麵,甚至直指許多作者厭惡的現實人物,但李春芳絕不是充滿戾氣地一味謾罵,而是用如橡妙筆在嬉笑怒罵之間帶給我們更多感動,甚至不惜以豬八戒自嘲。我想,這種“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的卓識氣度,才是《西遊記》留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