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道相爭,最終指向是爭奪凡人信仰。在西天取經這個利益重置的大工程中,凡人的統治權被重新切割,他們雖然弱小,但不可能一點都不發聲。同為統治者,畢竟統治方法和理念大不相同,尤其是在考慮凡人的情緒方麵。就在取經團臨近靈山之際,作者突然連續安排了比丘(小兒)國、滅法國、天竺國、鳳仙郡求雨、銅台府地靈縣寇員外等好幾個凡人場景,便是在表達不同政治派係的馭民之術以及人民對他們的回應。
27.1小兒國裏壽星老兒長壽的奧秘
取經團過了獅駝國,來到一個奇怪的比丘國,進門時守門軍士便說:“此處地方,原喚比丘國,今改作小子城。”進城一看,是個非常繁華的大城,怪的是每家每戶門口一個鵝籠。這當然不是表達該國正在推動以畜禽養殖業為抓手的現代種養循環農業轉型升級,而是每個籠裏都裝了一個五至七歲的小孩兒,所以軍士才戲稱本國改名小子城。
進城後,唐僧向驛丞打探這是在幹啥,卻得到一個可怕的答案!原來是國王無道,聽信了一個國丈進獻的秘方,要1111個小兒的心肝煎湯作為藥引,可千年不老。
這真是罕見的暴政,中國有這樣的皇帝早就被推翻了,但這個國度似乎老百姓的耐受能力足以承受如此暴政而秩序不亂。唐僧聲淚俱下,要求徒弟們一定要製止這樣的暴行。豬八戒立即回答說不關我們的事,我們換了關文走路罷,還拋了一句名言:“君教臣死,臣不死不忠;父教子亡,子不亡不孝。”這就是我們口語中“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淵源。很多人把這句話作為批判儒家愚忠思想的素材,其實這句話在任何儒家經典上都找不到出處,它的出處就是《西遊記》一豬八戒說的。儒家恰恰提倡的是“民貴君輕”,對於這種虐民、害民的暴君,應天下共討之。桀紂虐民,湯武革命,孟子不稱其為弑君,而盛讚其“誅殺獨夫民賊,順乎天而應乎人。”
孫悟空答應唐僧,說第二天去麵見國王,看看那國丈是人是妖,同時趁夜請來神祇,將1111個小兒都藏起來。誰知第二天一去就惹火上身,那國丈果是妖邪,而且他識得唐僧是金蟬轉世,告訴國王小兒丟了就丟了,現在有更好的唐僧肉。
孫悟空偷聽到消息,趕緊回去連喊:“師父,禍事了!禍事了!”其實他還沒說出是什麽禍,但唐僧料定是和小兒心肝有關,隻怕會遭打擊報複,竟立即“唬得三屍神散,七竅煙生,倒在塵埃,渾身是汗,眼不定睛,口不能言。”想見義勇為這心理素質也太差了點。作者又繼續調侃他,說孫悟空想了個師父徒弟身份互換的辦法,唐僧立即說:“你若救得我命,情願與你做徒子徒孫也。”你也太沒氣節了吧!孫悟空變作唐僧模樣去頂包,但唐僧也要變作他的樣子才不會露餡。孫悟空變唐僧好變,唐僧變孫悟空的法子卻是用泥巴做個臉殼,貼在臉上。孫悟空讓豬八戒去和些泥來,豬八戒居然是用釘耙築了些土,然後撒泡尿和成泥。這把豬尿泥貼在臉上,唐僧到最後都說豬騷味有點重。
國王果然派來三千錦衣衛,將孫悟空變的假唐僧請去皇宮。假唐僧先表演了一下剖胸驗肺,把一連串五彩心肝掏出來,把國王嚇得口不能言。國丈也認出齊天大聖,兩人現了原形開打。這妖怪本領稀鬆平常,藏身之地也不隱秘,被孫悟空輕鬆找到,就待打死,他老板壽星老兒趕緊跑來,原來這妖是他的坐騎白鹿。
和通天河的魚籃觀音一樣,壽星救了坐騎轉頭就走,自然被孫悟空“一把扯住道:老弟,且慢走,還有兩件事未完哩。”’一是去收伏這妖怪獻給國王的美女,原來是個白麵狐狸精。孫悟空進洞去打死妖狐,出來時正見壽星老兒摸著鹿頭在說悄悄話,“行者跳出來道:‘老弟說甚麽?”’壽星連忙說:“我囑鹿哩!我囑鹿哩!”這顯然是事情敗露,抓緊串供。然後第二件不用猴哥多說,壽星自覺提出去見比丘國王。
壽星見了國王,解釋說之前和東華帝君下棋,這白鹿趁機溜來此間作怪。事實上,白鹿己經來了三年,我們之前說過“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是仙界放出的謠言,這白鹿分明就是三年前壽星派來執行任務的,任務就是搜集大量小兒心肝,為壽星熬煉長生藥。神仙的長生長壽,有的是靠自身修煉,但也少不了吸食他人精血者。壽星是神仙中的高科技代表,煉製長生藥的方法很多,可能還在不斷試驗,這就需要更多凡人供他做實驗品。
那唐朝人口更多,壽星為何不去,卻在這個小國辛苦熬煉,還被禦馬監糾察了?這正是作者的辛辣筆法。因為顯然這種暴政在中國是呆不住的,莫說貞觀盛世,就是五代亂世,中國人的底線也不至於允許公然取1111個小兒心肝來煎藥。然而中國著名聖君唐太宗卻要派取經團不遠萬裏去西方取經,這種欺騙比1111條人命更令人不忍直視,連白鹿精第一次接見唐僧時都忍不住譏笑佛教的虛偽。
說到此又需辨明的是,這個比丘國到底是佛教還是道教國度?壽星這個大惡賊是佛教還是道教神仙?很多人認為壽星是道仙,他這麽殘暴是《西遊記》揚佛抑道的表現。這確實理解反了。壽星和玉帝一樣,既非道教也非佛教神祇,隻是一種民間傳說。有人說壽星就是道教四帝中的南極長生大帝,更是謬以千裏。且不說道教典籍有對四帝的清晰記載,根本與福祿壽三星無關,就《西遊記》中,孫悟空對壽星一口一個“老弟”,豬八戒敢撲在他臉上撒潑打滾,您確定這是四帝的儀從?孫悟空就算還在當齊天大聖時,也知道“見三清,稱個‘老’字;逢四帝,道個‘陛下’。”斷然不是對壽星這個態度。何況壽星是四帝之一,那福星、祿星呢?顯然沒法對等啊!
既然壽星是個非佛非道的散仙,那問題的關鍵就在於比丘國是佛國還是道國?比丘,您說這是佛還是道?這種佛國(暗喻玉帝私臣勢力,並不是指真正的佛教)才支持領主對人民如此殘酷的壓榨,壽星這種野路子神仙在道教國家(暗喻李春芳心目中正統的儒家治國)根本吃不開,隻好找比丘這種佛國來進行非法勾當。海盜、毒販都會找一些亂七八糟的國家尤其是幾國交界的三角洲地帶建立基地,正是此理。
若說神仙壞不壞?當然壞。統治者對人民的壓榨重不重?當然重。但客觀地說比丘國遭到這麽殘酷的壓榨,很大程度上也是他們自己造成的。取經團進城來,打聽這是怎麽回事,國人皆鉗口不言,生怕惹火上身。統治者常常就是利用人民這種麻木不仁,來實施越來越嚴酷的剝削統治。造成比丘國人如此麻木精神狀態的因素很多,但我相信崇信佛教,長期受到洗腦必然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令人寒心的是,西天取經的主旨正是要不斷摧毀道教國家,將他們改造成佛國。
27.2滅法國必須改成欽法國
取經路上最莫名其妙的一難就是這個所謂滅法國。該國國王特別憎惡佛教,號稱要殺一萬個和尚,己經殺了9996個,還差四個,簡直是為取經團量身定做。
項目經理觀音親自變作老媽媽來報信,不過她可不是來提醒唐僧繞道走,恰恰相反,唐僧提出繞道走,她卻說繞不得,除非飛過去。然而不能飛是玉帝給西天取經欽定的基本法,唐太宗也規定了每到一國要去蓋章,觀音親自來提醒恰恰是在向取經團提出強硬要求:必須進城去。
孫悟空想了個歪主意,讓取經團扮成販馬的客商,牽著白龍馬,挑著擔進城投了個客棧。然而他又很詭異地要求店家提供一個大櫃子,強要取經團都睡在櫃子裏。師父、師弟都不解猴子在搞什麽鬼,不過都走得累了,倒頭便睡。這時猴子才開始故意大聲說他們販馬賺了幾千兩銀子(以隆慶開海前的銀價,五千兩白銀約合2018年人民幣2500萬元)。師父、師弟都睡了,他這話說給誰聽呢?當然給櫃子外的強盜咯!這好好的一個客棧,居然混進來二十多個強盜,聽櫃子裏說有幾千兩銀子,哪還按捺得住,偷了櫃子扛著就跑。
這下唐僧當然醒了,嗔怪孫悟空出了餿主意。孫悟空說沒關係,就讓賊這樣把他們扛到西天也不錯呀。但賊不走西門,卻往東門。為什麽呢?因為這夥哪裏是普通的賊,分明就是暗中監視取經的揭諦、丁甲、伽藍他們變的。孫悟空最大的愛好就是屠殺不長眼的凡人盜賊,多次因此遭到唐僧責罵甚至驅逐,但這一次卻安坐櫃中,因為這根本就是他和護佑隊擬定好的計劃,要搞個大新聞。
盜賊殺死守門軍士,衝出東門。城內官兵出城來追,按說他們己經衝出門,跑到荒郊野外誰也找不到了,他們卻莫名其妙地扔下櫃子落荒而逃。若說扔下笨重的櫃子還勉強可說,白馬可是逃跑的好工具,他們居然不騎,也扔在原地。有人說這白馬是真龍化身,凡人騎不了。作者為了避免您這樣想,立即寫總兵見白馬神駿,棄了自己的馬,騎上白馬,得勝回朝。可見白馬是很好騎的,盜賊不是騎不了,就是故意把取經團包括行李、馬匹完整地扔給官兵。
這時孫悟空才開始他真正的行動,用毫毛變了萬千個小悟空,趁夜去把國王、宮妃、大臣的頭都剃光。這些人一醒來就大驚失色,尤其國王“摸摸頭,唬得三屍呻咋,七魄飛空。”這剃發既有侮辱之意,又暗含威肋一既然能夢中剃發,自然也能夢中割頭,所以國王才如此驚嚇。其實這裏離靈山己經很近,屠殺佛徒,遭到佛祖的打擊報複很正常,他可能認為這就是佛祖的警告來了。這時取經團從櫃裏走出,嚇得他連連求鐃,甚至要拜取經團為師。孫悟空又說了那句常用語:“保你皇圖永固,福壽長臻。”國王又求唐僧賜個國名,孫悟空接過話頭,將滅法國改為欽法國,這一關就過了。
強盜抬著櫃子跑這一段,在評書、戲劇和電視劇中都表現得妙趣橫生,但這不是作者全部的寫作意圖,他主要還是想表現佛教集團是如何靠欺騙、恫嚇,將一個原本憎惡佛教的凡人國度收為佛國的手段。那欽法國未來的命運如何?我想比丘國的曆史能說明一定問題。
27.3玉帝要鳳仙郡拜佛才下雨
取經團進入天竺國境內,首先到了一個鳳仙郡,此地非佛非道,直接供奉玉帝。按說這符合中國傳統政治理念,中國皇帝就是希望億萬人民直接聽命於他一人,最怕有人投充給門閥貴族,導致尾大不掉,威脅皇位。這也是宋明以來的正統,所有官員通過公正的科舉考試選拔,而不是通過權臣薦舉,理論上都直屬於皇帝而相互不存在人身依附關係。但除了清流正統,事實上還存在不少濁流旁路,玉帝現在就是在扶植濁流,抑製清流,這也是嘉靖帝窮極一生的努力方向。
取經團一進城就看到一個聘請法師求雨的榜文,署名是“大天竺國鳳仙郡郡侯上官”。孫悟空又像車遲國故意問三清是什麽菩薩一樣,問“郡侯上官”是什麽意思?眾官告訴他上官是這位郡侯的姓氏,孫悟空“笑道:‘此姓卻少。”’豬八戒也像車遲國一樣賣弄知識,炫耀自己讀過一本宋朝才出版的書:“哥哥不曾讀書,百家姓後有一句上官歐陽。”孫悟空的見識可比豬頭強多了,他豈能真的不知。上官氏雖然人口不多,但在曆史上卻聲名赫赫。漢武帝(劉徹)托孤重臣中就有左將軍上官桀,後被另一位托孤重臣霍光所殺。上官桀的孫女(同時也是霍光的外孫女)上官鳳兒6歲嫁給漢昭帝(劉弗陵),15歲成為皇太後,保持著史上最年輕的皇後、皇太後紀錄。唐代最著名的一個門閥世族便是上官氏。上官儀是唐初名相,後因反對武則天被殺,但其孫女上官婉兒卻成武則天最寵幸的女官,雖無宰相之名,卻有宰相之實,被譽為史上唯一女相國。孫悟空不可能沒聽說過這樣顯赫連豬八戒都知道的一個望姓,無非是觀察到這城市破敗,敏銳地察覺到此地恐怕得罪了上天,裝作不識。
此地己三年滴雨不落,一鬥粟要賣一百兩銀子(約是隆慶開海前正常米價的八千倍),一束薪柴五兩,十歲女孩換米三升,五歲男隨便牽走,因為人民己經餓死三分之二,根本養不活了。唐僧提出要幫幫這一城生民,孫悟空覺得求個雨有何難,便一口應承。郡侯大喜過望,千恩萬謝。
孫悟空召來東海龍王,請他下點。龍王懇切說明了情況:龍王並無私自下雨的權力,須有上天詔旨才能照點數行雨。其實這也是《西遊記》的常識,孫悟空也不為難龍王,徑上天宮去跑關係求雨。結果一去才知此事沒他想的那麽簡單,原來三年前那位上官郡侯在祭拜玉帝時漫不經心,跟老婆吵架時推翻了供桌,還喚狗來把地上的供品吃了。玉帝難得出門一次,碰巧撞見了,於是罰鳳仙郡停雨。懲罰的期限更是古怪,玉帝在披香殿設了一座十丈高的米山,讓一隻拳頭大的小雞啄米;設一座二十丈高的麵山,讓一隻哈巴狗舔麵;設一隻一尺三四寸長的金鎖,讓一盞小燈燎著鎖梃,要等雞嗛米盡,狗舔麵盡,燈燎斷鎖梃,才恢複下雨。孫悟空“聞言,大驚失色,再不敢啟奏,走出殿,滿麵含羞。”
在中國這種典型的科層製官場,很多事兒就是這樣,越往上捅越難挽回。但畢竟官僚都是拿工資的,有得商量。隻要在某個層級把工作做通,他不再往上捅,就算在他這一級壓下來了。最怕的就是捅到底一到了皇帝麵前,往往再難挽回。哪吒捉拿老鼠精時,就說你這事兒己經捅到玉帝麵前,就算是我親妹妹也保不住了一何況還不是。孫悟空常打著玉帝最寵幸的禦馬監小廝旗號,讓很多官比他高得多的大神買賬,但這個旗號唯獨在一個人麵前無效——玉帝本人。所以這次他才“大驚失色,再不敢啟奏”,想到誇下的海口,不由得“滿麵含羞”。
其實封建社會交通、通訊不發達,皇帝很容易被蒙蔽一就算有了玉帝的千裏眼、順風耳也一樣,奸臣自會製造很多假相來蒙蔽昏君。不說別人,嘉靖老兒整天藏在西苑煉丹,外界信息來源僅限於那幫西苑私臣,而這幫人又精於製造假相,把顛倒黑白、混淆忠奸當作曆史任務。之前八十七回,作者對玉帝的正麵描寫不多,雖然從深入分析可以看出他扶植佛教來平衡道教這個大的齷齪做法,但從細節上還不能斷言他是明是昏。不過就在鳳仙郡這短短一回,我們無疑可以將他明確定性為一個昏君、暴君,而且氣量狹小,望之不似人君一對了,他本來就不是人君而是神君。
就在孫悟空一籌莫展之際,四大天師笑哈哈地說出了解決之道,隻需孫悟空去勸善即可。這話說得比較含蓄,孫悟空是和尚,他勸善自然是勸人皈依佛教。孫悟空回鳳仙郡將前後事體說明,上官郡侯恍然大悟,誠心悔改,如唐太宗一般大辦佛會,請唐僧念經。“一壁廂又出飛報,教城裏城外大家小戶,不論男女人等,都要燒香念佛。”
孫悟空再上天宮,在天門便“早見直符使者,捧定了道家文書,僧家關牒,到天門外傳遞。”護國天王告訴孫悟空都不用覲見了,直接到九天應元府去請雷神開始籌備降雨。其實這位雷神天尊才是道教四帝之一的南極長生大帝,主管雷府(九天應元府),不是壽星老兒。天尊雖未得玉帝旨意,但也同意派出雷將隨孫悟空去準備布雷,可見他也知道條件己經具備,玉旨即刻就到。鳳仙郡人民見到久違的雷電,更加勤奮念佛。那壁廂玉帝也得了直符使者和鳳仙郡土地的奏報,赦令降雨三尺零四十二點。稍微有點不好意思地指出,這個雨量不叫洪澇,這叫海嘯,石鹿公表達人民苦盼逢甘霖的心情過於澎湃了點。
為何一拜佛玉帝就下雨?如果認為《西遊記》的設定是玉帝統領道教,如來統領佛教,佛道相爭的話,就根本無法理解。但根據我們的解析,佛、道都隻是玉帝治下的派係,這就很好理解了,玉帝就是明確要這個地方皈依佛門,才給下雨。民間都知道祈雨是道士的本行,鳳仙郡估計也請了不少高明道士,隻是不見效。原因很清楚,道士走的是正規流程,向雷府投遞請示文書,雷府呈報給玉帝,玉帝批準,風雨雷電各部門就開始下雨,但這次玉帝不批了,所以正規流程走不通。那他怎麽才肯批呢?鳳仙郡這一回玉帝親自給出了答案一道教報給朕不批的事,找佛教幫你運作。
走政府的正規流程,皇帝卡著不批,找太監私下說和,他就給批了。
這樣一來,大家就知道正規流程隻是個表麵過場,決定性因素還是找太監運作,於是政府的權威下降,太監的實權上升。玉帝(嘉靖帝)一直搞的就是這麽場戲,隻不過鳳仙郡這一場做得最露骨,皇帝用性命逼著老百姓投向閹黨陣營,到底算什麽級別的昏君呢?明朝後期,興起了一股為當權太監建生祠的風潮,形成有問題不找政府,而到生祠求訴太監的行情。皇帝知不知情?嘉靖、萬曆、天啟這些皇帝老兒清楚得很,但他們恰恰樂見此情此景,因為太監才是他的私奴,找太監才是找他私人。所以魏忠賢狂建生祠,甚至揚言要加九錫、從祀孔廟,沒有皇帝在背後搞鳳仙郡這類小動作,怎麽可能流行得開。
有意思的是那位上官郡侯,孫悟空一開始裝作不認識的這個姓氏,其實也有所諷。宋太宗(趙光義)有一句著名的《戒石銘》:“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刻在所有地方政府門口,誡勉地方官不要認為下民好欺負,上天(朝廷)可不好欺騙喲!但上官郡侯倒不是有心虐民,卻是得罪了上天,現在上天要虐下民,怎麽辦?上官郡侯一口一個“下官”,暗諷所謂的朝廷命官根本代表不了朝廷(上天),反而要因為他個人的一個小失誤,為下民帶來巨大的災難,災難的源頭卻是人民寄予了最後希望的上天。
單純的人民總愛說:“管你是佛是道,能為老百姓謀福利的我就支持。”但玉帝這種統治者很容易誘拐人民。鳳仙郡人民請了那麽多道士祈雨屁用沒有,一拜佛雨就來了,這也是擺在眼前的事實,那當然隻有感恩戴德地走向陳家莊、小兒國的發展路徑了。
27.4寇員外被地藏耍了
地藏王菩薩是佛教著名善人,尤以“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樣的豪邁誓詞深得中國人民讚頌。但《西遊記》不是弘佛故事,而是充滿謊言的官場小說,這一次地藏也一展巨騙風采。其實佛教欺騙寇員外的手法和當初騙唐太宗如出一轍,隻不過執行人上次是觀音,這次是地藏,恰是最負盛名的兩位菩薩,諷刺意味更濃。
取經團在靈山前僅八百裏的銅台府地靈縣遭了一難,這裏有一位寇洪員外立誓要齋滿萬僧,目前己齋了9996位,正缺取經團這四位,套路和滅法國一樣。
那此地是否佛法興盛?其實也不是。唐僧在城裏化齋時,市民告訴他:“寇員外家,他門前有個萬僧不阻之牌。似你這遠方僧,盡著受用。去!去!去!莫打斷我們的話頭。’很不禮貌,可見佛教氛圍很差。寇員外更是把取經團當寶一樣供起來,這一方麵是他正好缺了四個數,但另一方麵也說明他齋僧二十四年才齋夠9996名,就連四個和尚也很寶貴啊!靈山腳下齋個僧都這麽難?沒錯,這就是佛教統治的現狀,連眼前的人民都不信,還號稱要普度中華。這也是嘉靖朝狠刹內臣幹政風氣下司禮監的窘境,不過他們正麵臨觸底反彈。
取經團在寇家好吃好喝了幾天,圓滿了寇員外的功德,啟程告別,才走了四五十裏,就遇到夜雨,隻好在一座破廟住下。靈山腳下七百五十裏處還有破廟?真可憐呐!另一邊禍事便發了,一夥強盜跑到寇家行劫,一腳踢死了寇員外。隻有寇夫人目睹了盜賊踢死丈夫的場景,但她卻汙蔑是取經團所為,向銅台府刺史報了案,刺史當即差人來緝拿唐僧。巧的是取經團一早趕路,居然在西路上遇到了正在分贓的那夥盜賊!盜賊們也認得唐僧,又來搶他們。
孫悟空己經在滅法國放過了一夥凡人盜匪,這次呢?當然又放過咯!他用定身法將他們定住,又變出三十條繩索捆住他們,結果居然連官府都不送,直接又放走了。唐僧卻傻乎乎地帶著強盜搶的寇家金銀往回走,結果遇到官兵,這下人贓並獲,扔進牢房。孫悟空一直用旁白解釋這是因為唐僧該有這一夜牢獄之災,所以也不爭辯,就讓唐僧關進了地靈縣監獄,然後自己變作小蟲出去執行真正的任務。
孫悟空裝神弄鬼,先後騙了寇夫人、刺史、縣官,讓他們重新核證,雪了唐僧的冤屈,然後他號稱要當著所有人的麵,讓寇員外活過來。他設想的辦法本不複雜,去地府找到寇員外還魂即可,然而他到了陰間卻得到兩個截然不同的答複。閻王說寇員外陽壽未盡,冥府並沒有派過鬼使去勾他,不過同時也透露寇員外自己去見地藏了。孫悟空去翠雲宮找地藏,地藏卻說寇員外陽壽己盡,但看大聖的麵子,我再給他延壽一紀(十二年),並讓悟空將寇員外魂魄帶回陽世。
寇員外到底是不是生死簿上陽壽己盡,所以一命歸陰?閻王和地藏的說法是矛盾的,他們誰在撒謊?我認為顯然是地藏。
首先,閻王沒必要撒這種謊,生死簿在他們手上,需要的時候改就是了。相反,地藏有給人延壽的權力嗎?他隻是佛教派駐在地府的代表,相當於內宮派駐在監獄的代表,可以監督獄官,所以容易和獄官私下勾結,有很多間接權力,但畢竟沒有改刑期的直接權力。就算有直接權力的閻王,要改刑期也得經過一套程序,哪有地藏這樣一句話就延壽一紀的道理?或許地藏一句話就可以讓閻王啟動這套程序,那也得啟動啊!他這樣直接把魂魄交給孫悟空帶走,隻能說明寇員外本來就還有一紀陽壽,所以地府沒有用正當程序去勾魂,隻是被地藏非法拘禁了而己。至於那些踢死寇員外的強盜,其實就是監視取經的揭諦、伽藍,所以孫悟空根本不找他們的麻煩。
地藏策劃這場戲的目的是什麽呢?不就和觀音欺騙唐太宗一樣嘛,也是為了欺騙寇員外,其實是通過他演一場戲欺騙銅台府的所有凡人,促使他們信佛。
事實上,這個寇員外二十四年前就己經是佛教在當地打造的信仰示範戶,隻是效果一直不佳,當地依然沒有建立起穩定的佛教信仰,所以這次才借取經團路過的機會再來一場大戲。細究這寇氏發家史,其父寇銘本來經營不善,“不上千畝田地,放些租帳,也討不起。”請注意,寇銘的主業是放賬,也就是所謂高利貸,這在古代是合法但受人鄙視的營生。但可悲的是寇家連放高利貸都收不回,可謂倒黴到家。寇洪二十歲繼承了家業,娶了一個旺夫的老婆,“種田又收,放帳又起;買著的有利,做著的賺錢,被他如今掙了有十萬家私。”四十歲時寇洪誠心向佛,立下了齋滿萬僧的弘誓,二十四年來至今。
為何寇夫人如此旺夫,寇洪又將人生的轉折歸功於佛?其實很簡單,這位寇夫人是佛教派來旺夫傳教的。佛教沒本事保佑你走正途發財,也就隻能操作下高利貸之流的不仁之財了。寇夫人旺了夫就勸夫信佛,並大搞齋僧行動,這種推廣活動有一定效果,但看來還不夠。現在孫悟空來了,佛教策劃一場大戲,由揭諦、伽藍假扮盜匪讓寇員外提前十二年橫死,地藏直接收容魂魄,寇夫人製造唐僧冤案,鬧得滿城皆知,孫悟空再當著滿城凡人的麵將寇員外複活,更是轟動全城。這一次佛教的宣傳效果,總算上了一個台階。
27.5通關文牒上的天竺國印呢?
鳳仙郡、銅台府地靈縣,以及玉華州、金平府(此二地問題較大,後文單獨章節講)都是天竺國郡縣,佛法並不興盛,所以佛教用了很多推廣手段。那天竺國最高層呢?很遺憾,也不太好。為此,如來親自動了手腳。
唐太宗要求唐僧每到一國都要倒換通關文牒,蓋上該國印璽,證明確實走過。這也是取經的正統手續,有些妖怪就想搶奪通關文牒,自己拿著去取經。最終唐僧取經歸來,將文牒呈報太宗禦覽,“牒文上有寶象國印,烏雞國印,車遲國印,西梁女國印,祭賽國印,朱紫國印,獅駝國印,比丘國印,滅法國印;又有鳳仙郡印,玉華州印,金平府印。太宗覽畢,收了。”
我們很容易發現一個問題:牒上有獅駝國印,卻沒有天竺國印。獅駝國不是都被大鵬吃光了嗎?就算大鵬自立為獅駝國王,還保管著印璽,但當時大鵬被如來頭頂變化的鮮肉吸引,被困佛祖金光中,隨即帶回靈山,並沒有騰出手來幫取經團蓋這個印。
通關蓋印,是取經的要事,每一次作者都非常鄭重地描寫了蓋印的細節,沒有寫蓋印的場景,那就說明確實沒有蓋。天竺國蓋印的場景寫得還挺別致,第九十三回,玉兔變的假公主想取唐僧元陽,孫悟空用“倚婚降怪”之計,讓唐僧假裝同意,騙得天竺國給他們蓋了通關文牒,之後才戳穿公主是妖邪假變,可見對這個印的高度重視。唐僧委身做了駙馬,到了十二曰會喜(入贅女婿在丈人家住十二日,女子出閨來相見的婚俗),國王確信唐僧願留,才讓三位徒弟呈上文牒給他們蓋印,“行者稱謝,遂教沙僧取出關文遞上。國王看了,即用了印,押了花字,又取黃金十錠,白金二十錠,聊達親禮。八戒原來財色心重,即去接了。行者朝上唱個喏道:‘聒噪聒噪!’便轉身要走。”
一路上給取經團送錢的倒也不少,唐僧一律不收,要收隻收衣物、幹糧。這次繞開了他辦的這道手續,徒弟們高高興興地收了一筆大錢,爽!作者故意用這麽別致的方式,讓讀者對天竺國這次獨特的蓋印手續留下深刻印象一然而最終通關文牒上卻偏偏沒有。
這當然不是作者寫錯了,他就是想表達通關文牒被人做了手腳。誰呢?隻能是如來。唐僧見到如來,“將通關文牒奉上,如來——看了,還遞與三藏。”就是這次細看之間,做了點手腳,抹去天竺國印,加上了獅駝國印。
他這樣做無非仍是在推廣佛教信仰,獅駝早己滅國,就算重建也是由佛教主導,所以要向大唐宣傳一下這個佛國。至於天竺國,曆史上是佛教的發源地,但在《西遊記》的設定中卻很不信佛。首先,天竺國王強納一個和尚為婿,說明他並不尊重教規。其次,天竺國王納了唐僧為駙馬,卻禮數不周。駙馬在宮中呆夠了十二日會喜,孫悟空來見時,“見他那師父在旁侍立,忍不住大叫一聲道:‘陛下輕人重己!既招我師為駙馬,如何教他侍立?世間稱女夫謂之貴人,豈有貴人不坐之理!’國王聽說,大驚失色,欲退殿,恐失了觀瞻,隻得硬著膽,教近侍的取繡墩來,請唐僧坐了。”顯得異常失禮,完全不同一路小國對高僧的禮遇。靈山大雷音寺在天竺地界,想必也很為天竺國這種態度頭疼。
天竺是個大國,佛教很難一口吃下,隻能慢慢蠶食其郡縣。但在搞定天竺之前,至少不能讓唐太宗知道靈山所在的這個大國尚且不信佛,不然大唐難免產生懷疑。所以佛教抹掉了天竺國印,卻機警地蓋上了被佛教搞定的幾個天竺郡縣印,最後唐太宗也認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