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西遊記》中最氣勢磅礴的妖魔王國,當屬青獅、白象、大鵬三大魔王構築的獅駝國無疑。然而這隻是一個和紅孩兒類似的伎倆,隻不過別人己經用過的不能再重複,如來這次的陣仗搞得更大,誠邀整個佛界共同見證他舅喜獲正果。老鼠精也說自己是李天王的家屬,既然所謂私臣是皇帝的私人關係,那私臣的家屬呢?家屬的家屬呢?
26.1氣勢鎊礴的妖魔王國
取經團終於從可怕的壬寅宮變中走了出來,不過立即又步入一個更可怕的妖魔王國!太白金星主動守候在獅駝嶺示警,這在取經路上異常罕見。但這也說明某些神仙非常清楚這夥妖魔的情況,隻是不打算收伏,甚至都沒向天庭報告,現在就是要取經團你們自己解決。
豬八戒去向太白金星變的老者谘詢,聽聞此處是八百裏獅駝嶺,內有一個獅駝洞,有三個魔頭、四萬七八千小妖,而且都是有名字帶牌兒的,分工細密,組織完善,當即被“唬出屎來了!”孫悟空認為太白金星誇大其詞,入洞去偵查,還把妖魔戲耍了一番。而且他在洞口見了妖怪訓練的陣法整齊,反應竟是“這大聖心中暗喜道:‘李長庚(太白金星)之言,真是不妄!”’他知道這夥妖怪很正規,不是野妖怪。而且這麽大的規模天庭也不管,說明是有關係有背景的人設的卡,如果真來刁難取經團沒準兒還是有求於俺老孫一事實確也如此。隻是聽說大鵬有個陰陽二氣瓶,能將人一時三刻化為膿水,稍微有點擔心。
這個瓶確實帶來了不小的麻煩,孫悟空入洞偵查被大鵬識破,捆起來放入瓶中,剛開始不說話,任何反應都沒有。誰知這瓶裝的聲控開關,不說話沒事,一聞得人言便放出龍、蛇、火攻擊。孫悟空百般應付,不一會兒居然腳踝都燒軟了,隻怕確有性命之憂!這時,觀音給的三根救命毫毛終於發揮了作用!猴子全身的毛都己軟熟,唯獨這三根還硬槍,連忙將其變作金剛鑽,鑽穿了瓶底逃得性命。這瓶兒本來“內有七寶八卦、二十四氣,要三十六人,按天圼之數,才抬得動。”現在泄了陰陽二氣,頓時成了廢物。
這法寶威力倒是不小,但缺陷也多,一則沒有主動攻擊方式,二則過於笨重,有點像68噸的T-U構型熱核彈頭,其實沒有實戰能力,有人分析這是太上老君煉器的次品,被大鵬撿了來。這瓶兒也暗喻了官場上的一個潛規則:禍從口出。隻要您別開口,什麽事都沒有,一開口得罪了人便遭打擊報複,所以官場上練就了無數噤聲不言的人。成化年間政治晦暗,高層被蔑稱為“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鄙夷他們鉗口不言的狀態。不過就算在這種環境下失口獲罪,萬貴妃的三根救命毫毛也還能救你一救,說到底還是權力主宰一切。
孫悟空逃得性命,回去見了師父,說明這是一場超大規模戰役,再次強調了他的軍事指揮權,令沙僧留下保護師父,他率八戒前去搦戰,三大魔王依次接戰。他們先大戰降服了老魔青獅,同意送唐僧過山。二魔白象卻又不服,於途中設計偷襲,一度生擒八戒。孫悟空將八戒救出後又一番大戰,用很多馴象的技藝降服了白象,“呆子舉鈀柄,走一步,打一下,行者牽著鼻子,就似兩個象奴,牽至坡下。”這段描寫頗有意思,明代禦馬監本職是馴養皇家禮儀用的駝馬,設有馬房、駝房、象房等。正德帝還建了一個豹房,傳說甚至養過獅、虎等大型貓科豹屬動物。馬、駝自不必說,明皇室還愛用大象來承擔一些禮儀,所以禦馬監也傳承了很多象奴技藝。另一方麵,禦馬監人手不足,遇到大型場合也需從錦衣衛甚至軍隊借一些儀仗人員。大象主要產自南亞,明代又引進了非洲象,均由海軍走水路送至北京。所以這裏信筆來一段禦馬監小太監和海軍元帥聯手馴象的小插曲,應該是李春芳這個江南人到了北京開的眼界,收入了寫作素材。
老魔、二魔心悅誠服,願送取經團過山,三魔卻又不服,定計送取經團過獅駝嶺,到獅駝國時再行擒拿。孫悟空升空偵查獅駝國,“見城池把他嚇了一跌,掙挫不起。”原來太白金星說獅駝嶺有四萬七八千妖怪都是謙虛,老魔、二魔再厲害也是按妖怪的規矩在山裏作怪,三魔完全霸占了一個人類國度,將全國人吃光,如今國中全是妖魔!而且豺狼虎豹們在這妖魔國度安居樂業,井井有條,天庭完全不管。“那大聖正當悚懼,隻聽得耳後風響,急回頭觀看,原來是三魔雙手舉一柄畫杆方天戟,往大聖頭上打來。”小妖己抓了唐僧去,三個魔頭與三個徒弟捉對廝殺,最終技高一籌,將師徒四人都抓進獅駝國寶殿。
魔頭暢談吃唐僧肉的講究,總之就是不能急著吃,要慢慢整治。吳閑雲認為他們很專業,甚至引申出大鵬是佛教高層,所以知道佛教五百年來靠吃唐僧肉渡劫的奧秘。其實正如前文所說,唐僧肉沒什麽神奇功效,他們這樣無非是更合理地拖延時間而己。果然,他們像黃眉老怪一樣,將師徒四人放在蒸格上便自顧去睡覺。拖戲男北海龍王敖順又來了,他變作一條冷龍,護住鍋底(可見他自己才是冷龍,當時羊力大仙是召喚他,而不是在茅山煉製的)。孫悟空趁夜解放了師父、師弟,而且這一次他又說不能急著逃命不要行李,躡手躡腳去把馬匹、行李偷了出來,但這一次沒有驚醒妖魔,連看蒸格的小妖都保障了睡眠質量。
那怎麽辦?還能怎麽辦,當然隻有魔頭自己醒來咯!三個魔頭不約而同醒來,憑空就說“走了唐僧”。小妖趕緊去看,果是走了。妖魔大舉來抓,隻走脫悟空一個,師父、師弟依然抓回。看來還是這幫妖怪訓練有素,東宮那幫沒經過實戰鍛煉的雛兒就是嫩得多。
魔頭依然不吃唐僧,隻是放謠言說等不得蒸,夾生吃了。孫悟空聽信了謠言,大哭一陣後跑去找如來要個說法。到了靈山,守門的四大金剛喝道:“這裏比南天門不同,教你進去出來,兩邊亂走!咄!還不靠開!”嘿嘿,有趣。國門可以隨便進出,私苑反倒如此嚴格。有些人完全搞亂了國法禮製和私人關係,可以想象他們在公共權力和私人利益方麵又是如何處置?
如來聽完孫悟空哭訴,剛答了一句:“你且休恨,那妖精我認得他。”就等你這句!孫悟空“猛然失聲道:‘如來!我聽見人講說,那妖精與你有親哩。”’如來也意識到自己說漏了嘴,連忙喝止:“這個刁猢猻!怎麽個妖精與我有親?”如來本意隻是說這妖精我認識,你別太狠,誰知被刁猢猻逮住了把柄,隻好供出是他什麽親戚。原來老魔、二魔是文殊、普賢坐騎,金翅大鵬雕是如來幹娘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薩的弟弟,也就是他娘舅。這佛母整本書沒露過臉,弟弟、兒女惹的禍卻不少。這是後宮私臣自帶屬性,私臣本人在皇帝身邊,或許還相對收斂,他的家屬衙內在民間橫行霸道起來,往往更加殘暴無束。孫悟空現在也老練多了,其實三個魔頭以動物形態出現,己經將身份透露給他,但他也不敞口亂說,而是逮住如來一次說漏嘴,順勢逼他承認是自己的親戚犯罪。
如來點起五百羅漢、三千揭諦,並請過去、未來兩尊佛和文殊、普賢二菩薩隨行,堪稱傾巢出動。青獅、白象見了主人,立即現原形回到主公**,大鵬依然不服,還要繼續追打悟空。其實現在大鵬被靈山全明星陣容團團圍困,己窮途末路,如來一聲令下,瞬間可將他轟殺至渣。但佛爺又怎會這樣對待自己的舅舅呢?如來把自己的頭變成一塊鮮肉,大鵬嘴饞來叼,被如來用手一指,使大法力困住了他。舅舅被困急,嗬斥外甥。外甥修養比觀音姐姐還好,說你在這兒隻能犯罪,跟我去,還能加官進爵。舅舅說出為何不去他那裏當菩薩的緣故,原來是嫌西天吃素,太過貧苦,還撂了句狠話:“你若餓壞了我,你有罪愆!”外甥忙好言相勸,說“我管四大部洲,無數眾生瞻仰,凡做好事,我教他先祭汝口。”大鵬才勉強給個麵子皈依,做了佛祖駕前火焰護法。可見也是嘴上說不要,身體還是很誠實嘛。
西天取經就是因為如來管不了最富裕的南贍部洲,才挖空心思搞的一場戲,這裏卻大言不慚地說“我管四大部洲”,儼然全天下的肥缺任他支配,正如大鬧天宮時口一張便對猴子說他能決定誰當玉帝。這種領導就是善於誇大神通,讓人覺得跟了他啥肥缺都能撈到。他這話不僅僅是說給大鵬,更是說給所有人聽,提前宣示一統天下的願景,勾動所有人的貪念,萌生跟著自己混的念頭。
26.2大鵬為何將天賦帶到獅駝嶺
很多人想不通,獅駝嶺三大魔王中,金翅大鵬雕為何甘當老幺。
論身份地位,老魔、二魔是文殊、普賢的坐騎,而三魔卻是如來的舅舅,跟兩位哥哥簡直是有階級鴻溝。太白金星說:“那妖精一封書到靈山,五百阿羅都來迎接;一紙簡上天宮,十一大曜個個相欽。四海龍曾與他為友,八洞仙常與他作會,十地閻君以兄弟相稱,社令城隍以賓朋相愛。”其實細看他的關係網倒不是高層,隻是諸如佛教的五百羅漢、道教的星曜、閻王這個級別的中層,不過尋常妖怪都是被城管執法小隊臨聘人員攆得滿街跑的級別,能聽說過中層的名字己經很了不起了,何況認識。
論本事,大鵬更在哥哥之上。三對三時,青獅對八戒,白象對沙僧,大鵬對悟空,這顯然不是田忌賽馬,而是雙方切實的戰力評估。而且以往孫悟空打不過至少能跑,筋鬥雲很少有人追得上。但這大鵬號稱“雲程萬裏鵬”,掮一翅就有九萬裏,掮兩翅就能趕上猴子。所以這次是打也打不過,逃也逃不了,這樣的妖魔在《西遊記》中恐怕絕無僅有。更重要的是大鵬那種藐視權威的桀驁風姿,明明己經被擒,還當著全佛教的麵,喝得如來連連放軟,就算齊天大聖的巔峰也不過如此啊!所以大家就更想不通他為何甘居人下,敬陪末座了。
按小鑽風的情報,最初隻有青獅、白象是獅駝嶺的山大王,而大鵬五百年前就占據了獅駝國,近年來打探到唐僧取經的情報,但怕一人戰不過孫悟空,才上山找二位哥哥合夥。若說先來後到,他確實應該當小弟。但獅駝國的國力遠在獅駝嶺之上,就算要合夥,也應該是大鵬招安青獅、白象才對。就像美國覺得競爭不過蘇聯,所以拉了個北約,但北約也是以美國為核心,拉其它小國入夥,而不是美國屁顛屁顛地跑去認英法德當哥哥,所以大鵬為了擴充實力就甘當小弟依然說不通。
那他到底圖個啥?其實也無非就是想借取經的機會在體製內混個正果而己,隻不過被紅孩兒搶了先,他不好依樣畫瓢,所以才被迫更費周折。大鵬雖然占據了一個偌大的獅駝國,吃盡一國老少,堪稱妖界翹楚,但他的發展模式顯然不可持續。你把一國人吃盡了,然後吃什麽呢?獅駝國雖然建成一個氣勢磅礴的妖魔王國,但最基本的資源一人肉己然耗盡,其實己經維持不下去了,所以他隻好去找姐姐幫忙:“呐,老姐!你兒子那麽厲害,快讓他給老舅謀個出路啊!”
佛母:“唉,弟呀!人家背景再硬的妖怪也隻是做山大王,你跑去吃盡一國人,公然在國都裏做妖!要不是神仙們都顧忌在你外甥背後捅刀子的嫌疑,沒秉報玉帝,你那什麽獅駝國早就被天庭剿滅啦!你現在還要給人家添麻煩,合適嗎?”
大鵬:“少他媽廢話!還當我是親弟弟嗎?這算啥麻煩,人家劉瑾、魏忠賢的七大姑八大姨都蔭公誥侯,他呢?”
佛母擰個苦瓜臉:“哎喲,我當你是親爹行了吧!現在還是唐朝,別總拿明朝的死太監說事兒行不?”
大鵬:“哼!舅舅不管,死心塌地地給他那什麽狗屁徒弟金蟬子謀正果,有一小半心思放家裏也好呀!對了,這金蟬子不是正在搞什麽取經嗎?老子去把他抓來,看他還管不管老舅!”
佛母嚇得屏都開了,趕緊找到如來:“兒呐!你就幫幫你舅吧,算幹娘求你啦!”
如來長籲短歎:“唉,也是我照顧家裏人不周。不過說真的,他想借取經謀個正果這主意不錯,取經可是玉帝老兒的大事,咱家己經趁機向他要了不少東西。嘿嘿,就順便讓他再把舅舅的工作解決了也不錯呀!噯!動作還得快點,要是讓太上老君那個牛鼻子老道搶先這樣做了,咱家也不好讓人笑我偷學。”
這時文殊、普賢進來報告:“秉報佛祖,太上老君借取經的機會,讓觀音菩薩給他私生子紅孩兒解決了個善財童子的果位喲!”
如來大怒:“媽的!還是被牛鼻子搶了先!萬貞——哦不,觀音這婆娘倒是會做人情,連小牛鼻子都收。哼,你倆過來,好好合計合計。”
文殊:“秉報佛祖,吾有一計,可為舅爺爺謀成正果!如此如此,這般這般……隻是此法過於複雜,容易穿幫,到時候玉帝老兒認不認就隻能求菩薩保佑啦!”
四位聚攏合十,齊聲禱祝:“南無大慈大悲觀世……等等!好像有哪裏不對!”
《西遊記》設定孔雀、大鵬是萬羽之長鳳凰所生的一對兒女,那大鵬就是傳說中的鳳凰男,孔雀就是傳說中的扶弟魔,這種姐弟溺愛有時比對私生子的溺愛還要嚴重。扶弟魔去找如來辦鳳凰男的事,如來本想:“關我舅子事。”轉念一想,噯!還真就是關我舅子事!紅孩兒也無非是在一個貧瘠山澗當當山大王,大鵬這種公然占據一個人界國度的做法,不光是《西遊記》,在任何神魔小說中都罕見!這正是出於扶弟魔對鳳凰男無原則的幫扶,所以大家以後相親的時候一定要注意。
細看如來為大鵬解決正果的做法,其實和紅孩兒的技術路線完全一致,隻是為了以示區別,更費心思地包裝了更多過場動畫而己。不但需要青獅、白象來幫忙演演大哥,連過去佛、未來佛、文殊、普賢、五百羅漢、三千揭諦都來捧場當臨時演員,無非是為了把戲做足。最終,青獅、白象回去繼續當坐騎,大鵬卻得了如來駕前火焰護法之職。第八十六回孫悟空訓斥南山大王(花豹精)時提到一句:“佛如來是治世之尊,還坐於大鵬之下。”似指大鵬的席位比如來更高。
至於大鵬當年吃盡一國凡人的罪孽,再也無人提起了,估計佛教內部是把賬算在他兩位哥哥頭上的,他隻是從犯,不嚴重,不嚴重。烏巢禪師向唐僧預告西行路時有一段:“精靈滿國城,魔主盈山住。老虎坐琴堂,蒼狼為主簿。獅象盡稱王,虎豹皆作禦。”應該便是描述獅駝國,但他隻說“獅象盡稱王”,不提半個“鵬”字,顯然是佛教集團當時就己經擬定了報告,將獅駝國這攤子事兒全算在獅、象頭上,不影響大鵬的仕途,或許這才是大鵬不招安青獅、白象到獅駝國,反而將天賦帶到獅駝嶺的真正原因吧!
26.3老鼠精說我也是家屬
既然眼見紅孩兒、大鵬相繼獲得正果,自然還有人打這個主意,取經團遇到一個山寨大王,她的手段集過往妖魔之大成,但細看全是山寨,毫無創新,所以最後也沒能撈得便宜去。
取經團來到一片黑森森的原始森林,唐僧聽得有人呼救,過去一看,是個女子被綁在樹上,半截身子被埋在土裏,這姿勢透露了她的真實身份一半截觀音,其實是個金鼻白毛老鼠精。半截觀音向唐僧呼救,編造家人遇到強盜,被搶光了綁在這兒。這不完全抄襲人家紅孩兒的說辭嗎?不過紅孩兒變個七歲小孩兒,她變個美豔女子。姐,這招真的己經用濫了—好吧,對唐師父還是挺管用。
救出她來,唐僧又說女子腳小不能走路,要徒弟背她。這第幾次了?不過他這次不要孫悟空背,轉要豬八戒背。您這是為了顯示略有創新精神,不完全是山寨?取經團帶著女子走了二三十裏,來到一座鎮海禪林寺借宿。唐僧生病住了三天,女妖每夜都偷吃兩個小和尚,一共吃了六個。後來孫悟空變成小和尚戳穿了她,動起手來,不意被她攝了唐僧去。此妖抓唐僧的目的也不是為了吃,而是配合取元陽。三個徒弟去營救,這女妖本領倒也稀鬆,就是老鼠會打洞,在陷空山無底洞建設了一個龐大的鼠與地下城。孫悟空每次進去也找不到人,不料找到一個供桌,供奉著“尊父李天王之位,,“尊兄哪吒三太子位”。
孫悟空見是熟人家屬,便不再追打,直接上天告禦狀。李天王大怒,痛斥孫悟空誣告,因為他三個兒子都有正經工作,另有一個七歲女兒,都不可能下界為妖。他氣得用縛妖索將孫悟空捆住,還拿出砍妖刀要砍猴頭。哪吒急忙用斬腰劍架住砍妖刀,反倒把李天王嚇了一跳,以為他要弑父,連忙將如來賜的黃金寶塔托在手中,才細細聽他說來。這裏作者岔開講了一下李天王的家事。
托塔天王李靖及其子哪吒三太子,也算是家喻戶曉的神話人物,不過他家流傳的事跡更多以《封神演義》為主,和《西遊記》有較大出入。《封神演義》寫李靖本是殷商陳塘關總兵,有三個兒子金吒、木吒、哪吒。哪吒實為女媧娘娘護法童子靈珠子轉世,所以天賦神通,幼時下海洗澡,殺了東海龍王三太子敖丙,並在天宮阻截上訪戶龍王敖光,將其痛毆。龍宮大興索仇,哪吒為了不連累父母,自戕謝罪。其師太乙真人用蓮花化身,收其魂魄複活。後李家歸屬武周伐紂,功成道教神仙。燃燈道人(佛教的過去佛燃燈古佛)賜李靖一座七寶玲瓏塔,用於鎮壓變作妲己的九尾狐,故稱托塔李天王。
但在《西遊記》中,哪吒的事跡就沒這麽感人了。《西遊記》並未交代李家的詳細來曆,隻說李天王長子金吒,做如來前部護法;二子木叉,做觀音護法,法名惠岸行者。這個三子哪吒,同樣有下海洗澡的情節,但禍事遠沒有殺了龍太子那麽大,隻是踏倒水晶宮,捉住蚊龍要抽筋。注意,捉的隻是普通蚊龍,不是龍太子,而且也隻是要抽,尚未實施,龍宮也並未來尋仇。但“天王知道,恐生後患,欲殺之。”哪吒怒而用刀割肉剔骨,還了父精母血,魂魄跑去西方極樂世界告佛。如來以碧藕為骨,荷葉為衣,收其魂魄複活。後來哪吒收降九十六洞妖魔,成為佛教大將,來弑父報仇。李天王求告如來,如來“賜他一座玲瓏剔透舍利子如意黃金寶塔,那塔上層層有佛,豔豔光明。喚哪吒以佛為父,解釋了冤仇。”所以這兩父子心存芥蒂,甚至擔心對方有殺身之念。哪吒神通高,但李天王有佛賜的寶塔鎮壓兒子,這種父子關係在中國人看來可謂紮心。
在《西遊記》中,李天王家是典型的佛教神仙,為何市麵上普遍誤解他家是道教的國防部長呢?其一是《封神演義》設定他家是道教神仙,僅就哪吒一家的事跡而言,《封神演義》的影響比《西遊記》更大;其二則是眾多讀者對《西遊記》中天庭、道教、佛教的關係理解有誤,認為李家在天庭任職,所以便是道教神仙;其三可能是李天王的形象糅合了唐代名將李靖,曆史上的李靖便官至衛國公、兵部尚書,相當於國防部長。
其實在《西遊記》中,李天王的工作是天宮衛戍部隊,禦馬監的真相一章我們講過,明朝的禁宮衛戍是皇帝私兵,不是正規明軍,李天王的幾個兒子都在佛祖、菩薩手下供職,所以李家是典型的內宮私臣而非外朝文官,這自然是佛教而非道教神仙。不過如來、觀音收了李天王前兩個兒子任職,偏偏將關係最惡劣的那個留在他身邊,甚至讓兩父子隨時擔心對方殺自己,這便是私臣頭子分化瓦解,在下屬中製造矛盾對立的卑鄙權謀手腕了。
不過這一次哪吒倒不是想弑父報仇,而是解釋了這個老鼠精確實是李天王的幹女兒。原來她三百年前成精,在靈山偷吃了佛祖的香花寶燭,所以號稱半截觀音,下界為妖又名地湧夫人。當年如來差李天王父子天兵捉拿了偷吃的妖精,本該打死,如來卻鐃了她一命。這估計是由於李天王父子求情,所以老鼠精感天王父子恩情,認作幹爹、幹哥哥,設牌位供奉。不過顯然李天王沒把她當回事兒,以至於忘了個幹淨,甚至牌位擺在眼前都完全想不起,直到哪吒作證才信。李天王當即認錯,急請旨下凡去助孫悟空降妖,很快抓住老鼠精。結果呢?給她弄個善財童子還是火焰護法?想得美!哪吒捆了她,帶回去問罪,“老怪也少不得吃場苦楚。”
應該說老鼠精亦步亦趨地模仿紅孩兒、大鵬,並且略去了侮辱神仙的一環,為何結果迥異?我想她至少犯了三個錯誤:
1)她的背景遠不如紅孩兒、大鵬硬。李天王的能量還不足以和太上老君、如來佛祖相提並論;
2)她和“背景”的關係也不及紅孩兒、大鵬親密。紅孩兒是太上老君的兒子,大鵬是如
來的舅舅,她卻隻是單方麵認的一個幹女兒,連李天王都不記得她了,這讓領導怎麽幫你?混私臣圈子,不管什麽關係,常走動很重要;
3)她的事不幸捅到了玉帝麵前。哪吒說:“這是玉旨來拿你,不當小可。我父子隻為受了一炷香。險些兒‘和尚拖木頭,做出了寺!”’當然,這本質上還是關係太軟,大鵬作的惡比她嚴重多了,愣是沒捅到玉帝麵前,連烏巢禪師都幫著打掩護。
說到底,老鼠精千錯萬錯,最終錯在關係不夠硬。到此就要說說在《西遊記》的設定中,李天王到底是個什麽角色?
有些分析說李天王是天庭的國防部長,這簡直太高看他了。國防部長,那就是明朝的兵部尚書?要知道明代最偉大的民族英雄於謙也就才當到兵部尚書(不過彼時尚未形成完善的內閣製,尚書己是文官極致)。而且尚書是典型的文官,不是武夫。宋明以來推行文官掌兵,兵部尚書這個職位是清流文官的上品,絕無旁落之理。李天王多次帶兵打仗,其實都是帶的天宮衛戍,不是對外的野戰軍,相當於明朝錦衣衛或禦馬監轄下的騰驤四衛、勇士、旗軍等皇帝私兵而非正規明軍,《西遊記》中出現過的正規軍有且僅有豬八戒一人。按天庭神仙的設定,大致三清是內閣大學士,四帝是六部尚書,李天王雖算得上核心私臣,但在四帝麵前還不夠看,他隻是個私兵體係中的將領而己。
那李天王具體算玉帝私兵體係中的什麽角色呢?首先,他肯定夠不上錦衣衛一把手這個級別;其次,他也不像是禦馬監的太監。玉帝私兵中比較明確的是四大天王,顯然是騰驤四衛的指揮使,但若說李天王是他們的領班就不太符合明軍的編製思路了。騰驤四衛是四個相對獨立的衛所,其上並沒有一個都指揮使統領,而是分別直轄於禦馬監。就像五軍都督府是五個相對獨立的督府,理論上統領它們的大都督不實授,五府分別直轄於皇帝(實質上是內閣)。事實上,“托塔天王”這個名號和佛教四大天王中的北方多聞天王(毗沙門天王)是重疊的。在佛經中,毗沙門天王就是四大天王的領班,而且唐宋對天王的信仰集中於毗沙門天王,而不包括另三位。
傳說唐玄宗天寶年間,有一次西涼城被蕃軍圍攻,不空三藏法師念經誦佛,毗沙門天王在空中出現,放出一批金鼠,咬斷了敵軍弓弦,唐軍得以獲勝。唐玄宗(李隆基)得報大喜,赦令以後軍營中都要建一個天王堂,供奉毗沙門天王。唐宋一直保持了這個傳統,《水滸傳》林衝雪夜上梁山前,就是住在河北禁軍滄州草料場的天王堂中。同時,毗沙門天王是印度教和早期佛教的財神,手持黃金寶塔,所以唐宋毗沙門天王的形象是手持黃金寶塔,帶有金鼠。看來印度人不忌諱“碩鼠”這種說法,財神公然養鼠。後來中國人覺得不太對勁,至明末《封神演義》,托塔天王從四大天王中獨立出來,剩下的那位毗沙門天王淪為四大天王之末,四大天王的形象定格為分別手持琵琶、寶劍、靈蛇、傘和銀鼠。漢傳佛寺也受此影響,其實己經偏離佛教原典很遠了。
托塔天王李靖可以肯定是天宮衛戍部隊的高級將領,地位可能在四大天王之上,和禦馬監關係密切,也和老鼠有極大淵源。但在長期的流傳演變中,托塔天王和原本毗沙門天王的重要夥伴一鼠漸漸失去了聯係,或許這就是作者寫李天王忘了小老鼠的靈感吧?
26.4私臣家屬的失控濫封
作者花了不少筆墨寫私臣的家屬待遇問題,本來明朝有完善的蔭官製度,但隨著私臣權力膨脹以及法度廢弛,這個問題逐漸失控。
功臣蔭及子孫本是一種優秀的製度設計,但蔭及的名額須有法度控製,否則便成暴政。明代第一次出現私臣名額大規模失控是成化帝繞開選官製度,直接授了上千名官職,稱“傳奉官”,主要授予萬貴妃及其座下太監、宮女的親屬。成化二十一年(1485),首相商輅率內閣、九卿(六部、都察院、通政使司、大理寺九個部門的長官)、六科給事中(專管奏事的言官)、十三道監察禦史聯名進諫,極論傳奉官之弊。成化帝有所省悟,同意停止錯誤做法,並裁撤了之前濫授的傳奉官。
第二次當屬嘉靖朝陸炳當紅時期,錦衣衛由一個理論上編製5600兵的衛所,擴充為至少六萬名堂上官、十幾萬兵員的龐大組織。在錦衣衛的帶動下,另幾個蔭官衙門尚寶司、中書科、上林苑監也出現了惡性膨脹。
有意思的是,劉瑾當權時期並沒有出現濫封蔭官的情況,這個底線他偏偏守住了。但魏忠賢掀起第二波閹黨行情時,濫封家屬的問題徹底失控。就拿他本人來說,天啟二年(1622),魏忠賢剛剛得寵,其叔魏誌德授都督僉事(正二品武職),外甥傅應星授左都督(正一品),侄魏良卿授錦衣指揮僉事(正四品),署南鎮撫司。之後隨著不斷“立功”,蔭及的範圍和程度都不斷加大,天啟六年(1626)半年間,魏忠賢家族就獲蔭錦衣衛指揮使(正三品)四人、指揮同知(從三品)三人、指揮僉事(正四品)一人。至天啟七年(1627),魏家己累計有十七人蔭及錦衣衛指揮使,同知、僉事、鎮撫使不可勝數。他的族孫魏希孔、魏希孟、魏希堯、魏希舜、魏鵬程,以及一大幫姻親均官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僉事等高級軍職。侄子魏良棟、侄孫魏鵬翼尚在繈褓之中,竟己得授太師、少師!最親信的侄子魏良卿初任錦衣指揮僉事,五年間屢封肅寧侯、寧國公,後來甚至代天子主持祭祀。魏忠賢本人的家屬如此濫封,其座下的太監、宮妃可想而知。
私臣給家屬額外蔭官的方法主要是敘功。理論上功勳是比科考更高貴的得官路徑,但敘功這種方式畢竟比考試主觀得多。選官方式越客觀嚴格對平民越有利,越主觀靈活對權貴越有利。早年大家都有底線,隨著時光的侵蝕,標準越來越“靈活”直至失控。閹黨分子向魏忠賢邀寵的手段就是冒功,把很小一件事說成魏忠賢的大功,奏請朝廷封賞。修成一座宮殿,說成魏忠賢的功,這還勉強說得過去。後來邊鎮修成一座堡壘,也說成遠在北京的魏忠賢主功;抓住一個間諜,也是深宮裏的魏忠賢的功;編成一部書,也是文盲魏忠賢的功......
歸功於權臣是奸黨邀寵的一大法寶,比如你幹成某件小事,本來正常論功可官升一級,但隻要你歸功於魏忠賢,他拿到手可以讓自己的子侄官升五級,你也可以官升三級。這似乎是帕累托最優狀態,所以閹黨紛紛鑽營獻功,由是封賞泛濫。論功行賞本來理所當然,但任何無規則、無邊界、無約束條件的所謂製度,最終都隻能走向發散。你和魏忠賢的子侄都額外多升了官,國家和人民就増添了額外的負擔,更是讓那些真正的功臣寒心,所以這並不是帕累托最優,而是對社會的嚴重侵蝕。
其實敘功都還算是比較高端的理由,像紅孩兒、大鵬這些人根本連功都沒有,裝一個投降的過場,就殺人放火受招安了。至於老鼠精這種還沒成功的更是數不勝數,這代表了這種機製冒頭後,全社會形成鑽營幸進的風尚,這樣一個社會必將走向沉淪。很多人總結明朝滅亡的原因,認為世襲藩王製度是一個重要因素,因為藩王開枝散葉,到明末成了一個龐大群體,國家要負擔沉重的藩王俸祿,所以籌不夠賑災款,甚至連鎮壓起義的軍費都籌不夠。其實這種印象不是很準確。
明代不繼位的皇子可封藩王,但藩王也僅有嫡長子一人可以世襲這個王爵,其餘子侄不能像西方封建領主那樣獲封較低的公、侯爵位,所以不存在開枝散葉。明代的藩王世係其實並不多,《明史?諸王世表》清楚地記載了全部世係:太祖有二十三子封王;懿文皇太子(朱標)有三子封王,但均未世襲;建文帝無子封王;永樂帝有二子封王;洪熙帝有八子封王;宣德帝僅二子,即明英宗、景泰帝,無子封王;明英宗有七子封王;景泰帝無子成年;成化帝有十子封王;弘治帝僅一子,即正德帝;正德帝無子;嘉靖帝僅一子封王,且未世襲;隆慶帝僅一子封王;萬曆帝有四子封王;泰昌帝僅二子成年,即天啟帝、崇禎帝,無子封王;天啟帝無子;崇禎帝殉國,明朝終。
滿打滿算,明朝共55個藩王世係,且大多沒有世襲到明終。很多人說藩王幾何級數式地開枝散葉超出了太祖的想象力,其實55個世係比起太祖所建的23個世係也就翻了一倍多一點點,也別把他的想象力說得如此貧乏吧。
作為一個在袁隆平之前就人口上億的超級帝國,這種世襲規模即使比起現代人口隻有六千萬,貴族世係就上萬的英國也算很少很少的了。隻是中國早在宋朝就廢除了世襲藩王製度,明朝來恢複顯得是開了曆史倒車。具體到財政負擔,藩王的俸祿不可謂不重,但明中後期很多世係己經斷了,而且拖欠俸祿的情況也很嚴重,並未全部實發。真正負擔沉重的恰是那些濫授的傳奉官、錦衣官和寵幸宮人的家屬,動輒數以萬計,一人一千兩就得幾千萬兩。更可怕的是這些人不僅僅是虛領俸祿,還要侵入國政,他們在市場經濟中發揮的負麵影響就難以用俸祿來衡量了,這才是真正壓垮大明王朝的最後一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