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了沙和尚,取經團搭建完成,不過首先遇上的還不是妖魔,而是連續兩場高級別神仙。一是黎山老母率文殊、普賢、觀音變作富貴女子,要招師徒四人入贅,安享富貴;二是大名鼎鼎的鎮元子大仙,與孫悟空聯袂上演了一出推到人參果樹又救活的精彩劇目。

12.1四聖試禪心——迎娶白富美的**

取經團過了流沙河,來到一座富麗堂皇的莊園。孫悟空經驗很豐富,憑祥雲瑞氣就判斷這必是高級別神仙。這是混官場的一個技能,達官貴人氣度不凡,有時可以從舉手投足間觀察出來。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有些高官比較低調,僅憑外形不易判斷,像唐僧、八戒、沙僧這幾個經驗不足的嫩雞就更無法識破了。

這組神仙由黎山老母帶隊,她變作老寡婦,文殊、普賢、觀音變作她三位待字閨中的女兒真真、愛愛、憐憐,鰥居在此莊。四聖變化的皮相都非常美麗,再加上偌大的莊園,富貴己極,在婚嫁市場上確實是罕見的好條件。她提出四對四,正合適。她與唐老師父配合,三個女兒正好許配三個徒弟,你們一個個全都當上軟飯婿,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是不是想想還有點小激動呢?

又到了告誡讀者的時候:如果您在相親市場上遇到從天上砸下來這麽巧的餡餅,一定要留個心眼。如果在官場上遇到這種無巧不成書的好事兒,更要留心!

孫悟空一看便知是神佛在考驗他們取經的誠意,但他也有點陰險,故意不說破,樂見師父、師弟去上當。這一方麵是他明白不能戳穿領導,另一方麵可能他也想趁機看看這幾位合夥人的誠意。這一段在很多影視作品中被演繹成非常詼諧的喜劇,甚至充滿童趣,並無半點**思。作者寫得也是妙趣橫生,尤其是巧妙安排慣常出乖賣醜的豬八戒在一群小姐姐中蒙著臉撞天婚,確實是絕佳喜劇素材。最關鍵的是我們都知道他們最終沒有留下,這是一部兒童勵誌片,不是一部多人色情片,我相信沒有人會往那個方向考慮。但我也不得不揭穿作者的邪惡筆法!這一段描寫在封建小說中算得上**邪,而且**邪的重點還不是豬八戒,是唐僧!

其實說人家豬八戒**邪反倒有點冤枉,因為他一個貪財好色的兵痞,被指派了一個到取經團挑擔的苦差,如果能謀得更好出路當然就要撂挑子。入贅到富貴莊園就是比挑擔去西天好得多的出路,這有什麽問題?取經是唐僧取經,豬八戒要付出的勞力高,回報卻低,憑什麽要求人家無私奉獻?真正有問題是你唐僧!取經是玉帝、如來煞費苦心為你謀的前程,幹成了你能成佛,但如果因為你開小差溜了,壞了大佬的事沒人替你背鍋。

黎山老母變作的老婦向唐僧介紹情況,表達坐山招親之意時,唐僧的第一反應是“三藏聞言,推聾妝啞,瞑目寧心,寂然不答。”這顯然是評然心動,隻是不好意思一口答應。接著老婦開始描述富貴程度,“那三藏也隻是如癡如蠢,默默無言。”顯然是被這引人入勝的富貴場麵聽得呆了。老婦又敘過年齒,並說三位女孩兒正好可配三徒弟。“三藏坐在上麵,好便似雷驚的孩子,雨淋的蝦蟆,隻是呆呆掙掙,翻白眼兒打仰。”啊!我的天呐!多麽天造地設的姻緣啊!我老唐都被震驚了呀!

豬八戒忍不住扯一把,要他給個準話。“那師父猛抬頭,咄的一聲,喝退了八戒道:‘你這個孽畜!我們是個出家人,豈以富貴動心,美色留意,成得個甚麽道理!”’沉浸在美好世界太久,突然被豬頭打破,很生氣,罵他兩句。之後唐僧依然沒有明確答複自己願留,但他居然依次勸三個徒弟留下。徒弟們怎好意思一口答應,都謙虛兩句,但這種問法己經暴露了唐僧的心跡:你們誰開個口,留下來共享富貴呀!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誰都不吭聲,鬧得不歡而散,唯獨豬八戒夜間私自去找老婦要求留下,結果被耍了一夜,捆在樹上。第二天大家醒來,四聖己收了法相離去,隻留四僧睡在空地上(豬八戒掛在樹上)。

四聖試禪心的行動成不成功?應該說比較成功。孫悟空一開始就知道是考驗,自然不上鉤。沙僧沉著老練,也沒有急於暴露。但唐僧和豬八戒這兩隻嫩雞的反應卻相當明顯,嚴格地說,他倆應該被判出局。不過事實是這一屆取經並未被中斷,說明四位考官放了他們一馬。而且四位走得相當倉促,可見他們己經看出來唐僧經不得考驗,不趁夜走了收不了場。他們是出於何種考慮無法詳知,但總之是送了唐僧一個大大的人情。考察過程是人為可控的,這就是混私臣圈子和文官閉卷糊名的科舉考試最大的不同。

不過從讀者角度,我認為黎山老母的做法是合理的。他們這一次應該是高層派來考驗取經成員的,估計是玉帝的可能性更大,因為如來十世力推他的寵幸弟子金蟬子,他不會又來故意戳穿。這就好比皇帝身邊缺人,大太監推薦了座下一個小太監去取經,皇上也得看看這人合不合用,所以派幾位資深宮人去考察考察。宮人既然資深,自然明白考察不過,這一屆取經行動就會被中止,這是很得罪如來的事。更可怕的在於金蟬子是如來這麽力推的弟子,就算這次失敗了,日後成為大太監的概率還是挺大一事實上唐僧不久就成佛了。誰也沒必要賭他又轉世失憶,忘了一路上誰幫過他,誰坑過他。也就是說,四聖更不願得罪這種明日之星,所以雖然考察到唐僧素質不咋樣,這一屆還帶上了一個豬隊友,但似乎孫悟空還不錯,沙僧也頗沉毅,或許能把豬隊友帶通關吧!那就做個順水人情,放他們這一關吧。隻是作者筆下唐僧那副色鬼猴急的模樣,著實令人觸目驚心!

12.2鎮元子笑對人參果樹倒

四聖試禪心勉強過關,取經團來到一座高山。唐僧一看山勢險峻,忙問徒弟會不會有妖魔?作者真是把唐僧的無知調侃到了極限,每次遇到真正的妖怪洞府不識,偏偏這次走到了號稱地表最強的神仙福地,卻說有妖魔。好在進了五莊觀表現不錯,鎮元子被元始天尊臨時召去聽講,留守的兩位小徒清風、明月都讚唐長老氣度不凡,很樂意地按鎮元子臨行前的吩咐,打下至寶人參果請他吃。

這人參果又名“萬壽草還丹”,據說是堪比蟠桃的仙家至寶。沙僧說曾在王母娘娘宴上見過一次,孫悟空則表示隻聽過傳聞沒真正見過,不期到此遇到一棵人參果樹。這一棵樹上隻長三十顆果,“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再三千年才得熟......聞了一聞,就活三百六十歲;吃一個,就活四萬七千年。”功效比不上頂級蟠桃,但也無愧為仙家至寶,就是產量太小,而且還有個大問題一長得像不滿三朝的嬰兒,嚇得咱唐長老看一眼就差點背氣,堅決不吃。這就便宜了清風、明月,兩位五莊觀最小的童子居然自己把兩枚至寶給吃了。不光自己吃,還“啯哞啯哞的吃了出去”,聽得隔壁的豬八戒“口裏水決”。什麽,您說不是故意的?可問題在於他們不但吃得讓豬八戒聽個清楚,連必須用金擊子打落人參果的方法也說給他聽,這還不是故意?

後麵就沒懸念了,孫悟空按聽來的方法偷來三個果子(之前還有一個誤落入土中),三兄弟一人一個。清風、明月施展罵功,惹得悟空惱怒,幹脆掀翻了人參果樹,斷了靈根。之後取經團雖被清風、明月鎖起來,但孫慣偷施展開鎖功,半夜溜出去。做賊心虛,取經團一夜就趕了一百二十裏路。

第二天鎮元子才從元始天尊那裏散會,帶著四十六個弟子回到五莊觀。清風、明月向大仙哭訴取經團的惡行,尤其是人參果樹己被孫悟空推到,鎮元子的反應是“大仙聞言,更不惱怒”,帶上仙徒來追,一步就飛了上千裏,倒要往回趕九百裏,終於看見小偷。如此深仇大恨,鎮元子是不是應該一個五雷轟頂把小偷們轟殺至渣?確實應該,但他完全沒有這樣做,而是變作道士好整以暇地戲弄了他們一番才現出真身。三兄弟知道抵賴不過,隻好動起手來,但雙方修為豈在一個層麵,鎮元子“使一個袖裏乾坤的手段,在雲端裏把袍袖迎風輕輕的一展,刷地前來,把四僧連馬一袖子籠住。”抓回五莊觀審問。

回觀把這師徒四人綁成一排,鎮元子不急著打他們出氣,倒是跟孫悟空講起道理來,論先打誰。孫悟空說不該先打唐僧,應該先打他。鎮元子“笑道:‘這潑猴倒言語膂烈。這等便先打他。”’打完鎮元子說這回該打唐僧了,孫悟空講了一番歪理說還該打自己,鎮元子又“笑道:‘這潑猴,雖是狡猾奸頑,卻倒也有些孝意。既這等,還打他罷。”’於是又打銅頭鐵臂的孫悟空,不打別人。然後鎮元子估計孫悟空再扯不出不打唐僧的歪理了,居然說天色將晚,大家休息,不打了。

這一段很多人為孫悟空的孝道所感,也為細皮嫩肉的唐師父躲掉一頓暴打鬆了一口氣,但不要被作者轉移了注意力,重點不在此!重點在於鎮元子一片好意遭到取經團惡劣回報,尤其是被孫悟空推到了心肝寶貝人參果樹,他為何沒有暴跳如雷,還始終笑嘻嘻地擺弄這幾個蟊賊?而且蟊賊說打銅頭鐵臂的這個,他就不打細皮嫩肉的那個,也太聽話了吧?

鎮元子宣布停打睡覺,半夜孫悟空用柳樹根變作師徒四人又溜了。鎮元子醒來後“嗬嗬冷笑,誇不盡道:‘孫行者,真是一個好猴王!”’起身一縱便又將他們追到。三兄弟發狠圍攻,依然被裝進袖裏帶回來。這次鎮元子號稱要將他們下油鍋為人參果樹報仇,但他又不先炸唐僧,卻先炸孫悟空。孫悟空施個法,用石獅子替了自己,把鍋砸破。這次“大仙大怒道:‘這個潑猴,著然無禮!教他當麵做了手腳!你走了便罷,怎麽又搗了我的灶?”’

這個確實要怒了,因為“倒灶”實在相當不吉利。但也可以看出,“倒人參果樹”給鎮元子帶來的憤怒值還不如“倒灶”呢。這次鎮元子抬起唐僧要炸,孫悟空連忙跑出來投降,“那大仙聞言,嗬嗬冷笑,走出殿來,一把扯住。”又嗬嗬冷笑,隻要孫悟空一出來,笑容又爬上了他的俊臉。接下來更令人震驚一鎮元子攙著孫悟空的手說,如果你能醫活我這樹,我與你八拜為交,結為兄弟。

12.3觀音真能醫活人參果樹?

無論從雙方的地位、勢力、剛交手展現過的實力以及剛結下的仇恨來看,鎮元子不一巴掌拍死猴子都說不過去,但他不但不拍,還熱情主動地提出結拜,這似乎很難理解。有人認為鎮元子心中還存了一絲希望,讓猴子幫他醫活人參果樹。我說醒醒吧,鎮元子守著這棵果樹幾萬年,己經是天地間少有的人參果專家,猴子隻是耳聞過此物,連見都才第一次見的外行,如果你都救不活又憑什麽指望他?

但鎮元子還是放心地讓孫悟空滿世界去找醫生了。猴子首先想到蓬萊仙島的福祿壽三星,三星表示無力醫活果樹,但可以去五莊觀說情,讓鎮元子、唐僧寬限一下時間。另一頭孫悟空繼續尋醫,可惜東華帝君、瀛洲九老等神仙都表示愛莫能助,並且他們也不去五莊觀幫著求情。最後孫悟空找到西天取經的項目經理一觀音菩薩,觀音表示她的淨瓶甘露可以醫活。果然,觀音用了很多法術,用大量玉器將甘露澆下,人參果樹起死回生,連最初孫悟空誤擊落入土的那個人參果都回來了,可謂皆大歡喜!鎮元子大開人參果會以酬各界嘉賓,“此時菩薩與三老各吃了一個,唐僧始知是仙家寶貝,也吃了一個,悟空三人亦各吃一個,鎮元子陪了一個,本觀仙眾分吃了一個。”一口氣吃了十個!關鍵連最初偷吃的惹禍精清風、明月都接著再吃一塊。至於鎮元子承諾的要跟猴子結拜兄弟,也在觀音、福祿壽三星等大批神仙見證下行了八拜之禮。真是大家一起happy,美滋滋。

種種可見,鎮元子的心情好得不是一般。他不是苦盡甘來,也不是喜極而泣,更沒有經曆大起大落的人生刺激,他就是從一開始就“嗬嗬笑道”,越笑越高興,直到最後high上了天,他到底在興奮什麽?按說人參果樹這個他守了幾萬年的至寶一朝傾覆,他的第一反應必須是哭天搶地才對,但事實是他一路“嗬嗬笑道”,直到美滿結局。這是大仙情商超高?顯然不是,他這種反應隻能說明:

1)他很清楚人參果樹輕鬆可以救活,一時推到無礙;

2)一切盡在掌握。不然剛看到樹倒的第一眼至少應該驚訝,但他連吃驚的表情都沒有,說明一切都隻是按他的計劃在走而己;

3)孫悟空的做法表麵上看很不禮貌,但完全在計劃內,所以不必過責。

什麽?您還在堅持認為是觀音菩薩的廣大法力醫活了人參果樹?眾所周知,修理比製造更難。如果觀音有醫活斷根人參果樹的技術,那她更應該掌握種植技術,何不在落伽山種植一片?不一定自己吃嘛,喂喂黑熊精、紅孩兒也不錯呀!沙僧說多年前曾見過海外仙人向王母娘娘進獻人參果,後來就沒見過了,可見這種最初並不在鎮元子這兒,也不是什麽唯一靈根,隻是大家不精於看護所以被弄得來很稀有了。觀音如果真有種植甚至醫治的技術,這麽多年來必然有機會獲得靈根並發揚光大,她沒有大麵積推廣種植隻能說明她根本沒這樣的技術。

所以,從一開始這整場大戲都在鎮元子的計劃之中,執行得也很完美,所以才那麽高興。清風、明月、三兄弟都是他計劃內角色,至於孫悟空找來的福祿壽三星、觀音等人都是臨時捧場,全都在配合鎮元子演戲罷了。那這麽多人煞費苦心演這場大戲是為了給誰看呢?不要忘了整場戲的起緣元始天尊。

12.4鎮元子巧破元始天尊乾坤袖

鎮元子給人最深的印象就是一揮袍袖便將主角裝進去的一招袖裏乾坤,大展地仙之祖的威能。事實上,作者真正要表達的不是鎮元子乾坤袖完敗孫悟空,恰是鎮元子巧破元始天尊乾坤袖。

很多人不理解,取經團到了五莊觀,鎮元子願意拿出四個人參果接待,可見嘉賓之重要,但本人卻開溜了,隻讓最小的兩個徒兒出麵,非常失禮,也間接導致了一場大禍。不過他也是有苦衷的,取經團剛到五莊觀,他就被元始天尊召去上清天彌羅宮聽講混元道果。您說元始天尊知不知道取經團到了呢?他肯定知道。那他知不知道取經團是鎮元子的重要賓客?他也知道。但正因如此,他才要把鎮元子支開。

元始天尊是理論上道家最高尊神,排名尚在太上老君之前,但在整個《西遊記》中隻出場過兩次,一次是安天大會,一次就是人參果會。咦,他好像是個宴會專員?哦,對不起,那是淨壇使者,我搞錯了。其實還有一次被提及,便是彌勒佛的黃眉童子在小雷音寺假扮如來佛祖抓了取經團,彌勒也推說是去參加元始天尊的會,所以被這童兒偷跑。不管彌勒所說是真是假,都可見道教老大文山會海的作風名聲在外。

很多人認為鎮元子也屬道教,是元始天尊的下屬,這其實是一種誤解,恰如認為天庭是道教的天庭一樣。清風、明月很清楚地闡述過鎮元子的身份:地仙之祖、與世同君,與三清四帝是朋友。他顯然是道教之外,並且與道教領袖平輩論交的人物,隻是勢力小得多,但絕非從屬於道教。就像明朝官場上,有勳臣、武將、太監、宮妃、錦衣衛等諸多人物中的翹楚堪與宰相平輩論交,但他們的實權都遠遠小於宰相,他們甚至還要加掛一些文職頭銜,並且經常有求於高級文官,但絕不能說他們是宰相的下屬文官。

鎮元子空有這麽高的地位,勢力卻很弱,守著一棵人參果樹,隻有48個徒弟,說是與三清平輩論交,但元始天尊對他隨叫隨到。他的問題就出在人參果這玩意兒雖然功效不錯,但產量太小,不能像蟠桃那樣撐起一個龐大的政權組織。當然,除了直接發工資(人參果),鎮元子還可以以其它形式結交神仙,擴展勢力,但這種行為必然受到朝中大佬的提防,元始天尊故意不讓他和取經團這個佛教明日之星見麵便是體現。鎮元子也心知肚明,於是將計就計,安排下一場好大的劇目,不但成功結交了冉冉升起的巨星取經團,還以醫治果樹為由,把福祿壽三星、觀音這些實力派人士都請來搞了一場大聯歡,甚至與未來的鬥戰勝佛結拜兄弟,長年冷清的萬壽山五莊觀幾時有過這樣的熱鬧場麵?難怪鎮元子一口氣派送了這麽多人參果寶貝,還笑得那麽開心!

細品鎮元子的計策,沒有一步出自偶然。唐僧被人參果的外形嚇到不敢吃,但其實解釋清楚也不難,清風、明月卻不多做解釋,立即拿回後房吃了,這顯然是老板事先策劃,否則借他們十個膽子也不敢。也不知鎮元子是事先打探清楚了取經團中有豬八戒這一號人物,還是根據常理判斷應該有,總之為他量身定做了一個清風、明月故意吃給他看,引他上鉤的計策,也很成功。後來的鎖房狂罵,引得孫悟空暴怒,推翻果樹這一步就更妙了,尤其孫悟空是真怒還是假怒也值得商榷,很可能是省悟了鎮元子的訴求,刻意配合。不過這就更顯出兩位官場技巧的精妙,難怪要結拜兄弟才過癮呐!

偷蟠桃和人參果這兩個大案都堪稱孫悟空闖禍的代表作,並且表麵上高度相似,但內涵大不相同。蟠桃是玉帝火龍燒倉,拿稚嫩的孫猴子背了個大黑鍋。人參果卻是孫悟空和鎮元子聯袂上演一場大戲,深顯官場之妙。而且他們的對手是道家老大元始天尊,這場戲哪裏是鎮元子乾坤袖裝孫悟空,分明是鎮元子與孫悟空聯手大破元始天尊的乾坤袖啊!

12.5時不時有點想法的藩王

道教三清暗喻明朝官場的角色顯然是權力的頂端一內閣大學士(明代宰相)。大學士理論上員額7員,但實際人數在1?12之間浮動,其中三人內閣的情況最多,累計83年,在實施內閣製的242年間(明初35年實施中書省製)占了超過1/3。閣員理論上是平等的,但實際上仍有排序,其中排名最前者即為首相(亦稱首輔、元輔、元揆等)。三清在《西遊記》中出場較多的是太上老君,主要以他來指代宰相這個群體,這一次作者很罕見地用了元始天尊,表示鎮元子和孫悟空這次聯手對弈的是首相一權力頂層的最頂端。

那鎮元子暗喻什麽角色呢?他就是明代尷尬的藩王了。

中國曆史是一部國家權力不斷公共化,皇室私權不斷退化的曆史,統治者的私人關係不斷退出政治舞台。商周皇親可以分封土地建立獨立的國家,也就是所謂“封建”。秦漢實現了中央集權,親王、功臣不再分封建國,但仍可獲封崇高頭銜,並因之附帶巨大的公共權力。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皇親的王公頭銜仍在,但附帶的公共權力卻不斷弱化,到唐宋其實己經隻剩純粹的虛銜,基本不再幹政。

明太祖設計了一種極具明朝特色的新製度:藩王和地方政府並行。他把23個兒子封為藩王,並且封號與地名相符,實鎮當地。比如秦王就世守陝西,晉王世守山西,燕王世守河北。但當地軍政大權是由中央派駐的政府官員全權管理,藩王無權插手。這樣藩王和當地政府就形成一種製衡:藩王有一定兵力,鎮得住地方官,但又切斷了藩王從地方征稅、征兵的來源,就能保持住他的兵力規模,不怕他惡性發展。

明太祖自認為他設計這種製度是很合理的,但就在他兒子輩這個製度就出了大紕漏。他的孫子建文帝(朱允墳)繼位為帝,僅僅四年就被四叔燕王朱棣推翻,朱棣即為永樂帝。永樂帝其實很清楚太祖藩王製度的重大缺陷,進行了重大改革,進一步削弱藩王。改革後藩王製度趨於穩定,主要特征是:

1)藩王非詔不得離開封地,但有詔必須立即進京。鎮元子平時枯守五莊觀,不得四處結交,但元始天尊一句話又能讓他屁顛屁顛地趕過去,錯過取經團。

2)地位依然崇高,但沒什麽實權。鎮元子號稱地仙之祖、與世同君,與三清四帝平輩論交,但隻能屈居地麵,無權插手天庭事務。

3)每藩最多保留三護衛親軍,按每衛5600兵計,最多不超過16800。鎮元子手下隻有48個徒弟,算一方勢力,但不強。

4)有一定財力,能夠發俸祿支撐一個幕府和一支小規模親軍,但又不足以成為一方諸侯。鎮元子有一個至寶人參果樹,功效僅略遜於蟠桃(天庭正規俸祿),可惜產量極小,能培養一些散仙,但論勢力比後麵很多妖怪都要弱一點點。

5)藩王忌與官員結交。這倒不是明文規定,但做人應該明白這個道理。絕大多數藩王自覺不與官員結交,平平安安地世代享用清福。官員也明白結交藩王的政治忌諱,一般不輕易去觸這個雷區。孫悟空滿世界去找所謂能醫活人參果樹的神仙,有些來了,有些不來。來的是膽兒肥,不來的就是堅守政治紀律,杜絕與藩王搞團團夥夥。

6)隨著行政體係愈發規範,藩王的監督作用越來越弱,其實整個明朝都沒有出現過哪怕一次地方官割據自立的情況,所以用藩王監督地方官這個初衷本身就是毫無必要的。

《明史》總結明代藩王:“不仕不農不工不商,唯坐食賦稅”,通俗點說就是混吃等死。但等得太久都不死,有些人就皮癢了,想找點事幹。明代藩王大多安享清福,不觸雷區,但時不時又冒出來個有點想法的。

明代共有四次藩王造反的紀錄,第一次是建文年間的燕王朱棣“奉天靖難”,他這一次是成功了的。第二次便是他和長子洪熙帝都死後,次子漢王朱高煦造反,被他的“好聖孫”宣德帝鎮壓。後兩次均發生在正德年間,一次是安化郡王朱寘繙叛亂,一次則是著名的寧王朱宸濠叛亂。這可能和正德帝荒**叛逆有關,讓很多藩王認為有一絲絲機會,但事實上兩次叛亂均由地方官僅用數十天鎮壓,朝廷調集的大軍走到中途便得到捷報,跑了空路,可見實力之懸殊,根本沒有半點機會。

寧王雖然在軍政界如流星般劃過,但在文藝界地位頗高。正德朝的文藝創作素材非常豐富,而且都很巧地和他有關。寧王反叛的正德帝是著名的風流天子,遊龍戲鳳;鎮壓寧王的地方官是著名的心學大師王陽明;更巧的是寧王蓄養勢力,拉攏士人,一大目標便是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唐伯虎。以這幾位為主角的文藝作品非常多,而文藝作品都需要反派,那您說還有得選?寧王毫無懸念成了明代戲曲文藝小說的反派之王,長期扮演大反賊、大奸臣、大貪官,甚至在《唐伯虎點秋香》這樣的喜劇中都還要被周星馳拖出來跟華太師對對子,真是誰敢比我慘呀!真要說形象稍好一點的還就《西遊記》了一鎮元子不算很醜的反派。

當然,除了極端的造反,還有少數藩王偶爾涉足政事,甚至是皇位更迭。藩王雖不幹政,但一旦皇位繼承人出現空缺,他們的皇室身份就有了一點點合法機會。但這裏恐怕得讓宮鬥劇影迷失望了,明朝的禮法製度極其完善,誰繼位有很嚴格的製度保障,一點宮鬥的餘地都沒有。真的,一點都沒有。有些藩王也想了很多,但事實證明,一切都是白想。永樂之後,藩王造反絕無可能成功,搞宮鬥奪繼承權也不可能。玉帝原型嘉靖帝是一個藩王入繼大統的另類,但他的入繼完全是朝廷遵禮法選人,沒有任何宮鬥餘地。正因如此,嘉靖帝和“擁立”他的群臣沒有任何私情可言,很快翻臉,引發曠日持久的“大禮議”。

隻有極少數看多了“九龍奪嫡”劇目的人幻想借用藩王覬覦皇權。比如“土木堡之變”明英宗(朱祁鎮)意外被瓦剌俘虜,其弟景泰帝(朱祁鈺)緊急繼位,但瓦剌將英宗送歸,並最終奪回了皇位。這兄弟倆的皇位繼承問題鬧了很多矛盾,一些心懷不軌的人便陰謀引入外藩來渾水摸魚。據傳萬貴妃便曾四處聯絡外藩,企圖擁立一個皇帝,讓他感自己的恩,以保私寵。寧王久蓄陰謀,大肆賄賂結交朝中權貴,有人還真敢收他的錢。寧王企圖突破每藩隻能設三護衛親軍的硬性規定,重金賄賂正德帝近臣為其遊說,這錢絕大多數人是不敢收的,但也有要錢不要命的,錦衣都督錢寧就收了這錢並伺機遊說。後來寧王造反,錢寧雖四處滅口,終究敗露。正德帝大怒,傳令將錢寧下獄。錦衣衛將他們的錢指揮使裸綁起來,掛在宮門等正德帝來審訊,非常狼狽。《西遊記》沒有明說鎮元子謀反,但也不表示他一點想法都沒有,不然您以為觀音、福祿壽三星的人參果白吃?瀛洲九老、東華帝君等神仙孫悟空來請都不去吃這個人參果,乍一看在當時吃了虧,但事實上絕大多數正經官員都不會隨便收藩王的禮,不然錢寧就是榜樣!

當然啦,無論是三反王,還是這些隱約暴露出謀反行跡的藩王,都不是明代千百位藩王的主流,這些都是極端個例,他們的主流思想畢竟不是謀反,而是撈錢。這事兒文官往往不是很配合,相反還是掣肘,藩王更願意找當地鎮守太監合作撈取不法之利。鎮守太監大多由禦馬監派出,難怪要找弼馬溫結拜呀!

不過明代藩王成百上千,我可沒咬定鎮元子就是寧王啊!若說他與曆史上哪位藩王扯得上點關係,似乎更像明初的悟空禪師。

在今四川崇州(成都以西25公裏),有一座光嚴寺,始建於晉,宋代名翠圍寺。永樂十四年(1416),太祖第十一子蜀獻王朱椿尋訪到該寺住持釋法仁實為太祖幺叔朱五六,於是奏請朝廷,敕賜“光嚴寺”名,法仁禪師賜名“悟空”。悟空禪師對光嚴寺貢獻很大,從印度取回了至寶“貝葉經”(造紙術傳到印度前,一種用鐵筆刻在貝多羅樹葉上的經文,現存世不足千卷,號稱“佛教熊貓”)。該寺專門建造了悟空塔林,供奉悟空禪師的佛骨。而光嚴寺之名出自佛經中“五光莊嚴”一詞,也可譯作“五色莊嚴”。光嚴寺、五莊觀,藩王、悟空、取經。作者在此處覓得了鎮元子大仙一回的靈感,也算是不虛此行呐!

12.6作者的辛酸自嘲

這一回作者不改喜劇本色,尤其福祿壽三星到五莊觀時,豬八戒很是逗弄了他們一番,惹得讀者開懷大笑。三星一降落雲端,豬八戒就沒高沒低地衝過去把僧帽扣在壽星的光頭上,“撲著手嗬嗬大笑道:‘好!好!好!真是加冠進祿也!”’壽星反罵豬頭是夯貨,豬頭又道:“我不是夯貨,你等真是奴才!”然後豬八戒賴在三星身上打滾,不斷插科打諢。亂翻福星衣服叫“番番是福”,盯著福星叫“回頭望福”,拿著罄兒四處亂打叫“四時吉慶”。

這一段看似喜劇,細細品來卻透著作者的不盡辛酸。這不正是李春芳做了許多思想鬥爭,終於決定放棄儒家聖訓,以“詞臣”之身投在西苑為奴那一幕嗎?李春芳戰戰兢兢地第一次走進西苑,仇鸞就興高采烈地跑出來,掀掉李春芳的官冕,把嘉靖帝做的沉香水葉冠扣在他頭上,嗬嗬大笑道:“好!好!好!真是加冠進祿也!”。李春芳忍不住嘟噥兩句,仇鸞卻道:“你等真是奴才!”然後一群武夫、宮人開始賴在他身上撒潑打滾,全然沒有朝廷禮儀。是啊!到了西苑,除去官冕,戴上這道冠,你不就是從背負著聖賢教誨的儒家士子正式邁入朱厚溜私人小圈子的奴才了嗎?奴才們就是這樣玩兒的哩!

這種沉香水葉冠是一種道士戴的草冠,嘉靖帝親手做了幾個,賜予幾位近臣。夏言硬氣地說:“我是朝廷重臣,有冠冕在身,不能穿戴這些不倫不類的東西!”嚴嵩卻做了一層輕紗籠罩起來,以示愛護,並經常穿戴。多年後嚴嵩、仇鸞、陸炳合謀構陷夏言,判其死刑,大批朝臣拚命營救,刑部尚書喻茂堅、左都禦史屠僑援引法律條款,說夏言作為近臣這種情況可以減免死刑。未料嘉靖帝突然拋出他多年來懷恨在心卻一直沒說出來的罪名一當年夏言拒絕戴他親手做的沉香水葉冠,那他就不是近臣,喻茂堅、屠僑所引條款不適用,死刑成立!生死浮沉,夏言竟從一名儒家進士成為西苑第一位青詞宰相,又成明朝第一位被殺的大學士!您說這個教訓擺在眼前,李春芳戴還是不戴?

唉!道冠還是僧帽,朝服還是草冠?書生,士人,近臣,奴才?每個人都得作出自己的選擇。夏言雖然進了西苑,但他還算有骨氣有底線,甚至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我李春芳又做了什麽呢?

列祖列宗在上,就讓豬悟能有能一次,罵罵我這不忠不孝的臣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