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位於山東中部,由於雄偉挺拔,被稱為“五嶽”之首。在古代,一些功成治就的帝王必須登上泰山,築土為壇,祭祀上天,以報答上天的功德,這叫作“封”。然後,再到泰山下的某一小山,築土為壇,祭祀大地,報答“後土”的業績,這叫作“禪”。
“封禪”自春秋戰國以後,就被視為是王者應天承運的大典。古人受地域限製,初以為泰山是天下最高的山。在泰山之巔祭天,與天的距離最近,人神溝通方便。初有所行,後世相襲,久而成俗。按封禪之說,凡是改朝換代、帝王易姓,都必須舉行封禪大典,以示受天承命。
但是首先,必須天降祥瑞,表示帝王是受命於天;其次,受命的帝王必須功德卓著,恩澤廣及四方;最後,必須天下太平,有閑暇的時間。
三者缺一,就不配去封禪。
春秋時期的霸主齊桓公曾經想去泰山封禪,但是管仲卻加以勸阻。齊桓公說:“我北伐山戎,經過孤竹;西伐大夏,越過沙漠,登上卑耳山;南征楚國,達到召陵,登上熊耳山,遠眺長江、漢水;召集兵車之會三次,乘車之會六次,共九合諸侯,拯救天下之難。各國諸侯不敢違抗我的命令,這與夏、商、周三代帝王相比,又有什麽不同呢?”
管仲卻爭辯說:“古代封禪時,要得到東海比目魚,西海比翼鳥,有15 種不召而來的祥瑞。而如今,鳳凰沒來,麒麟不至,嘉禾未生,而蓬蒿藜莠等惡草卻長得很茂盛,鴟號鳥等惡鳥多次來,這種情況下,要舉行封禪,恐怕是不妥吧?”齊桓公聽後,深感自己的功德不夠,封禪的想法隻好放棄。
秦始皇時期,他並吞六國,一統天下,九鼎歸秦。所以,稱皇帝後的第三年(前219 年),便封禪泰山。承天受命,報功於天地。但他焚書坑儒,刑法殘苛,天下人都怨恨他,盡管功有成,但恩澤有缺。所以上山途中遇到了暴風雨的襲擊,沒能完成封禪大典,12 年後滅亡,被上天所遺棄。
漢王二年(前205 年),漢高祖劉邦東擊項羽而還未入關,又增一黑帝,在雍立黑帝畤,名北畤。因為忙於戰爭,漢高祖沒有親自去雍祭祀五帝,而是令原秦朝主持祭祀的太祝、太宰等官,按照秦時的舊禮進行祭祀。
到了漢文帝時期,皇帝便開始去雍郊祭祀五帝。以後,又采納趙人新垣平的建議,在渭陽建一座五帝廟。漢文帝十六年(前164 年)夏四月,漢文帝親至渭陽五帝廟郊祭五帝,禮儀如同雍五畤。而後又在長門築一五帝壇,祠以五牢。
漢武帝繼位之時,漢王朝經過六十多年的休養生息,國勢強盛,天下太平。於是官員和儒生們都希望漢武帝能夠改製封禪。他聽說封禪是長壽、成仙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更增加了興趣。
但是,即位不久的漢武帝太年輕,而且當時的竇太皇太後還掌握著部分權力。竇太皇太後不喜儒術,崇尚黃老,因此,對趙綰、王臧不滿,結果趙、王二人自殺,封禪之事被擱置。
元光二年(前133 年),方士謬忌首先向漢武帝推薦了祭祀“泰一”
神,並告訴了祭祀的方法。所謂“泰一”,“泰”者大之極,“一”者一統也。泰一神即至高無上的大一統之神,五帝雖尊,但都是泰一的輔佐之臣。謬忌捏造的泰一神,事實上就是人世間至尊無上的皇帝在天國中的折射。
沒有人間獨尊的皇帝,就不可能有天國中獨尊的上帝。相反,皇帝是上帝的子嗣,正所謂天子。所以隻有上帝獨尊,他在人間的代表皇帝才能是至高無上的。聰明的漢武帝非常明白這人與神、神與人之間的奧妙,所以謬忌提出的獨尊“泰一”的建議,對漢武帝借助神權來強化皇權,實現“大一統”來說,無疑是一個絕妙的方案。
於是,漢武帝采用了謬忌的建議。元鼎五年(前112 年),漢武帝正式在甘泉宮建造獨尊泰一的神壇。祭壇分為三層,最上層為泰一神位,五帝壇按方位環居其下,青帝居東、赤帝居南、白帝居西、黑帝居北、黃帝居西南。祭祀泰一的太祝、太宰穿繡有花紋的紫衣,祭祀五帝的祝、宰之衣,則各如所祭帝色。
泰一的祭品,除了與五土為壇以祭天,報天之功;“禪”即在泰山下的小山上除地為以祭地,報地之功。在《白虎通義·封禪篇》中記載:王者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報告之義也。始受命之日,改製應天。天下太平,功成封禪,以告太平也。
由此可見,凡受命天子,如果不到泰山去祭祀天地,就不能算作完成就天子大位的禮製。
元鼎(前116―前111 年)年間,漢武帝的政治、軍事、經濟等活動達到高峰。繼大敗匈奴之後,又相繼平定了兩越、西南夷,開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大漢的國土拓至邊疆,聲威遠震;鹽鐵官營、算緡、告緡、統一貨幣等經濟政策大見成效,國庫豐足,可以稱得上是功德卓著、恩澤廣及四方了。
漢武帝誌得意滿,又受到方士們的**。其中公孫卿等人說:“行封禪大禮,可以成仙登天。”一心一意想長生不老的漢武帝躍躍欲試。
在正式封禪泰山之前,君臣之間有一番議論。
這天,漢武帝剛要下早朝,隻見有個人氣喘籲籲跑上大殿,稟報:“皇上,有喜事啊!”
“有什麽好事?快快說來!”
“汾陰河裏撈出一隻寶鼎,郡守親自送來了,已到宮門外了。”
“寶鼎?”漢武帝眼睛一亮,便高聲說道,“趕快呈上來!”
“是。”
不一會兒,隻見一隻係著紅絲綢的青銅方鼎被8 個人抬進了大殿,後麵緊跟著汾陰郡守及下屬。在場的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地看著這隻青銅鼎。
這時,郡守上前跪稟:“啟奏皇上,前些日有人報告說汾陰河裏有寶氣,臣便去查看,果不其然,河中有道光在閃,於是就派人去撈了上來,竟然是一隻寶鼎,臣聽說寶鼎是吉祥物,河出寶鼎,象征國運大昌,所以臣不敢怠慢,即刻給皇上呈送來了。”
漢武帝聽後,十分高興,然後便走到大殿中央,欣賞這隻青光閃閃的青銅寶鼎。漢武帝上手摸了摸,眉開眼笑地說:“確實是隻寶鼎,朕要重賞你們。”
漢武帝登上九階台,落座龍椅,說:“賞千金。”
郡守聽後,趕緊下跪接了重獎,大聲感謝漢武帝道:“謝主隆恩,祈我大漢國運昌盛,國泰民安。”
齊人方士公孫卿看到漢武帝對古鼎很感興趣,就乘機向漢武帝奏呈有關古鼎的《申公書》。
漢武帝問道:“申公是什麽人?”
公孫卿回答說:“申公是齊地人,與仙人安期生素有往來。他聆聽過黃帝的話,沒有別的書,隻有這部《申公書》。”
然後,公孫卿又奏道:“這簡冊是申公給我的,申公現在已經死去。
陛下,臣聽傳說,先祖黃帝也曾得寶鼎,時辰是冬至,今陛下得寶鼎也在冬至,黃帝後來封禪泰山,然後成仙登天了。所以今天得這寶鼎確是天賜吉物啊,皇上應該封禪泰山。我大漢從高祖至今已六十多年,當朝天子文治武功,而達海內一統,九州平安,以此太平盛世舉辦封禪承受天命,實乃朝廷所盼,黎民所望。泰山封禪乃普天之下最神聖的大典,前有三皇五帝文王武王秦始皇,今應有我當朝文治武功的大漢天子,所以,泰山封禪,勢在必行。”
漢武帝聽後,臉上呈現出喜悅的神情,文武百官這時也隨聲應道:“泰山封禪,勢在必行。”
漢武帝大喜,兩眼放光,興奮地說:“泰山封禪一事,朕也有此意,既是大家擁戴,那就做封禪準備吧。”
此後,漢武帝積極籌劃登泰山封禪事宜,時常和公卿、儒生博士們議論封禪的程序禮儀。因為自秦始皇以後,近百年沒有舉行封禪大典,而秦始皇封禪又搞得很神秘,具體做法並沒有留下記載。
漢武帝命令儒生參考《尚書》《周官》《王製》等,草擬封禪禮儀。
但五十多個儒生都拘泥於《詩》《書》等古籍,墨守章句,不會變通,又各執一詞,爭論不休,幾年也沒能拿出一個像樣的方案。
元鼎六年(前111 年),左內史兒寬向漢武帝進奏道:“皇帝的功德感動了上帝,天地並應,符瑞昭明,封禪是聖王大典,應該實行。但是大典的細節、儀式,經書上缺乏記載。臣以為封禪的目的是向上天報告成功,祭祀天地神靈,隻要誠心誠意就可以了。至於具體的儀式,隻有聖明的君主才能製定,非臣下所能擬就。現在就要舉行大典了,卻拖了數年的時間,讓群臣討論是不會有結果的。皇帝金聲玉振,完全可以自行決斷。”
漢武帝認為兒寬的話說得很有道理,於是,便自己製定了封禪的禮儀。他按照古代先“振兵”,再釋旅,然後才舉行封禪的原則,於元封元年(前110 年)十月,頒布詔書:“南越、東甌都已平定,而西蠻、北夷尚未平定。朕將置12 路將軍,親自掌握兵符,統率這12 路大軍巡視邊陲。”
於是,漢武帝親率18 萬騎兵,離京出巡。自雲陽向北,經上郡、西河、五原,然後出長城,再向北登單於台,直至朔方,兵臨河北。
派使臣告知匈奴單於:“南越王的頭顱已經懸掛到大漢京城的北門上,現在單於若是有膽量敢於決戰,我大漢天子親自率軍在邊境等候。若是不敢決戰,就應該歸降我大漢,何必嚇得躲在寒冷、困苦的漠北呢!”
剛剛慘敗的匈奴哪裏還敢決戰,漢武帝享受到了“振兵”威服四夷的喜悅,下令回朝。在橋山祭黃帝陵,行至須如,將征調的兵卒遣散,是為“釋旅”。完成了封禪大典的前奏。
三月,漢武帝率領諸侯王、列侯、文武百官、驍勇扈從等大隊人馬東巡,去泰山舉行封禪大典。這是報功於天地的盛典,參加者都感到萬分的榮幸。
漢武帝來到東海之濱,但見大海浩瀚無際,霧靄騰騰。時而碧波粼粼,皓月映輝;時而惡浪掀天,驚濤蔽日。變幻無窮,神秘莫測。早就仰慕海上神仙的漢武帝,下令祭祀八神。
齊人見漢武帝親臨,知道這是一個獵取富貴的大好時機,於是紛紛上書陳述神怪之事和奇藥秘術,數以萬計。而漢武帝自然聽從他們的設計,他派出一批又一批船隻,派那些說海中有仙山的人出海,去尋找蓬萊神仙。先後出海人數達到了千人以上,但卻沒有一個能找到神仙的。
四月,草青樹綠,漢武帝率領群臣、扈從至奉高,正式開始舉行封禪大典。漢武帝按照自己原來設計的封禪儀式,先是到泰山腳下的小山梁父,祭祀地神。
十九日,漢武帝命令凡是擔任侍中的儒生,都頭戴鹿皮帽,身著官服,腰係絲帶,笏板插在腰間,參加射牛儀式,並且隨漢武帝在泰山東坡之下祭祀天神。祭祀時仿照祭祀泰一神的禮儀。
他還命令人修建一座祭壇,寬1 丈2 尺,高9 尺,在壇下埋了一些給神的書信。而這書信是寫在玉上的,所以稱它為“玉牒”。玉牒上寫的內容完全保密。祭禮後,漢武帝單獨與侍中奉車都尉霍子侯登上泰山,在山頂封土而建的祭壇上祭天,祭祀的儀式和祈禱的內容都密不告人。第二天,君臣二人從北麓下山。
二十日,漢武帝在泰山腳下東北部的肅然山,仿照祭祀後土之禮祭祀肅然山。祭祀的時候,漢武帝身穿黃色衣服,在音樂的伴奏下,行叩拜之禮。以江淮地區出產的3 條脊棱靈茅獻神,用五色土建造祭壇。
祭壇上堆滿遠方運來的奇獸珍禽等。
大典日子裏,天公作美,風和日麗。於是便有人說:“祭壇上夜有光亮映射,晝有白雲飛出,這一定是神靈的顯示。”
封禪禮的成功使漢武帝十分高興,這意味著他已經正式受命於天,天對大漢天子所報的功德是滿意的。於是,漢武帝返回奉高,坐在明堂上,接受群臣的祝賀。
漢武帝舉行封禪大禮,雖然出於方士的迷信宣傳和自己想成仙不老,但這種具有神秘性和宗教色彩的隆重典禮神化了“受命於天”的人間帝王的統治地位,對加強封建專製主義中央集權起了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