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分工
勞動生產力的極大提高,以及勞動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技巧、熟練程度和判斷力,很大程度上似乎都是分工的結果。分工是勞動效率提高的重要原因。
通過對個別製造業中分工狀況的考察,便不難理解分工在社會運作中產生的結果。通常的觀點是,在一些極不重要的製造業裏分工最細。當然也許和那些重要製造業相比,它們並沒有真的分工更細,而隻是因為這類不甚重要的製造業的目的僅僅是供給少部分人的少量需求,因此它們所雇傭的工人數量較少,而各個工作環節所雇傭的工人通常都可以被集中在一個工場內,旁觀者可一覽無遺。而那些大製造業,目的是供給大部分人的大量需求,每個工作環節都需要大量的工人,雇傭的工人數量較多,因此勢必不可能把這大量的工人集中在一個工場內,旁觀者看到的最多也隻是某一環節的工人。所以在這種大製造業中,盡管實際上生產過程比小製造業劃分得更加細密,但由於這種劃分不像小製造業那麽明顯,因此很少讓人覺察,容易給旁觀者造成大製造業分工不如小製造業細的假象。這可以更好地從一個具體例子中了解。
以製針業為例,它是一個很微不足道的製造業,但它的分工卻時常引起人們的注意。一個工人,若對於這份職業(分工已使製針業成為一種專門的職業)沒有受過一定程度的訓練,又不知道如何使用這種職業的機器(可能同樣由於分工才導致這種機器的發明),那麽即便是再努力工作,也許一天也製造不出1枚大頭針,當然更不可能是20枚。但是按現今的工作狀況,不僅整個工作會成為專門的職業,而且又被嚴格地細分成許多部門,其中大部分也同樣會成為專門職業。一人抽鐵絲,一人拉直,一人切割,一人削尖其一端,一人磨光另一端,以便裝圓頭。但僅僅是做圓頭,就要求有兩三道不同的操作,裝圓頭,塗白色,甚至用紙包裝都是一種專門的職業。這樣,一枚大頭針的製造就被劃分為18種操作。在有些工廠這18種操作完全由不同的人擔任,不過有些則是一人擔任兩三種操作。我見過一個這樣的小工廠,隻雇傭了10個工人,因此有時候工人需要同時擔任兩三種操作。像這樣一個小工廠的工人,雖然很貧窮,必要的機器設備也相當簡陋,但是當他們努力工作的時候,一天也能製造12磅左右的大頭針,按每磅有中等大頭針4000枚計算,那麽這10個工人每天就可成針48000枚,即一人一天可製造4800枚。相反,如果讓他們獨立工作,而且他們又沒有受過專門訓練,那麽可以肯定的是他們任何一個人也不能一天製造20枚大頭針,或許連1枚都製造不出來。他們不但不能製造出現今由於適當分工合作所能完成的數量的1/240,甚至就連這數量的1/4800也不行。比如說製針業。
第一篇勞動生產力提高的原因及勞動產物在不同階層中分配的自然順序00
在其他的工藝和製造業中分工的效果也與這些極不重要的製造業相類似。雖然它們中的大部分分工不可能如此細密,操作也不會如此簡化,但不論怎樣,在任何一門工藝裏凡是采用了分工製,都會相應地帶動勞動生產力的發展。似乎是由於分工的優越性,不同的行業和職業逐漸分化出來。在那些工業越發達、勞動生產力的增進速度越快的國家裏,這種分化也進行得越徹底。在一個未開化的社會裏一個人所要完成的工作,在開化的社會裏通常需要幾個人完成。在任何一個開化的社會中,農民通常就隻是農民,製造者也隻是製造者。勞動亦是如此,任何一件完整的製造品的生產往往需要許多勞動者來共同完成。以亞麻和羊毛製品為例,從亞麻的種植和羊毛的生產,到麻布的漂白和燙平,甚至到呢絨的染色和製成衣服,各部門所需要的技藝是相當多的。農業由於它的性質,顯然不能有像製造業那樣細密的分工,各種農業勞動不可能全然分立。木匠與鐵匠通常是截然分開的,但畜牧業者的義務與種稻者的義務,不能像前者那樣完全分開。紡工和織工幾乎總是兩個不同的人,但是鋤耕的、耙地的、播種的和收割的卻時常是同一個人。這些不同的田間勞作隨季節的變換而交替發生,因此要指定一個人總是從事一種勞動是不可能的。而或許正是由於這種農業上的不可能采用完全的分工製度才導致了農業生產的發展總是趕不上製造業。在那些極度富裕的國家,它們的農業確實如製造業般遠甚於鄰邦,但在優越程度上後者通常要遠甚於前者。它們的土地一般都耕作良好,投入的勞動與資金也較多,從土地麵積和土壤肥沃程度來看產量也較大,不過與投入的資金和勞動優勢相比,這種產量上的優勢就顯得有些微不足道了。在農業方麵,富裕國家的勞動生產力未必總是比貧窮國家高,至少遠不及製造業方麵的差距大。因此如果品質同樣優良,富裕國家穀物的市場價未必會比貧窮國家便宜。品質相等的波蘭穀物和法國穀物同樣便宜,盡管法國在富裕和進步程度上遠甚於波蘭。法國盛產穀物的省份,穀物生長得很好,但在大多數年份裏,其價格幾乎與英國相同,盡管在富裕和進步程度上相較於英國可能要遜色得多。英國的農田耕作,怎麽說都要比法國的好一些,而法國的農田耕作據說也要比波蘭的農田耕作更好些。盡管貧窮國家的土地耕作要落後於富裕國家,但出產的穀物在售價低廉與品質優良方麵依然可與富國相競爭。然而在製造業方麵,貧窮國家就完全不可能與富裕國家有這種競爭了。至少如果那些製造業在富國有適宜的土壤、氣候、地理位置的話,貧窮國家不可能和富裕國家競爭。法國絲綢之所以比英國絲綢又好又便宜,究其原因,在於對絲綢業來說,法國的氣候比英國更適宜,至少在現今生絲進口稅很高的條件下是如此。但是英國的五金器皿和粗毛織物卻遠勝於法國,而且在同等優良品質上價格也要便宜得多。據說波蘭除了少數維持國家生計的簡陋家庭製造業外,幾乎沒有什麽製造業。在其他行業和製造業中,效果也是相類似的。
由於分工,同等數量的勞動者能完成的工作量相較於過去大大增加,原因有三。第一,由於專業勞動者的操作熟練程度大大提高。第二,節約了由一種工作轉換到另一種工作所損耗的時間。第三,由於機器的發明簡化和便利了勞動,使一人能完成多人的工作。三種情況產生了這種良好的效果。
首先,勞動者熟練程度的提高必然會提高他所能完成的工作量。而且由於分工導致終生局限於一種簡單的操作,這樣勢必會大大提高勞動者的熟練程度。一個慣於使用鐵錘而從未製造過鐵釘的普通鐵匠,一旦遭遇特殊狀況需要製釘時,我可以確定,他一天最多隻能做出兩三百枚釘子來,而且還都是些質量很差的。一個即使慣於製釘,卻不以製釘為主要職業的鐵匠,即便是再努力也不會一天製造800或1000枚以上。我見過幾個20歲不到的男孩子,除了製釘以外沒有做過別的工作,然而當他們努力工作時,每人每天能製作2300枚以上的釘子。無論怎麽說,製釘都不是簡單的工作,同一個人要在工作時拉風箱,撥火和加火,煉鐵,打製釘子的每一部分,在打製釘頭時還需要更換工具。相形之下,製造大頭針和金屬紐扣分工後的全部操作則要簡單得多,而終生從事這項工作的人,熟練程度一般說來也更高。因此在這種製造業中,某些工序的操作之快簡直讓人難以置信,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誰都不會相信僅憑人手可以做到如此之迅速。熟練程度的提高。
其次,因節約了從一種工作轉換到另一種工作所損耗的時間而得到的利益,遠遠超過我們乍看之下所能想象的。一個人不可能很快地從一種工作轉到一個完全不同的地方並使用完全不同的工具進行另一種工作。一個同時耕種著小農場的農村織工,必然會損耗大量的時間在農田和織機上轉換。但當這兩種工作可以同時在一個工場進行時,過程中損耗的時間無疑會少很多。但即便如此損失依然很大。人在由一種工作轉換到另一種工作時,通常要閑**休息一會兒。在開始新的工作之初,也很難立即全神貫注地工作,總免不了心不在焉。而且總有那麽一段時間他要漫無目的地擺弄一番。對於每半小時要換一下工作和工具,而且終生幾乎每天必須從事20項不同工作的勞動者來說,養成這種閑**、懶散、隨便的習慣是非常自然的,甚至可以說是必然的。這種習慣使他們終日懶散,即便是在緊迫時刻,也無法精神勃勃地幹。因此即便是在熟練程度上沒什麽欠缺,僅僅就這些習慣也一定會使他們完成的工作量大大縮水。時間的節約。
最後,利用適當的機器能在何種程度上簡化和方便勞動,這必定是眾所周知的,無須舉例。因此我隻想說,簡化和方便勞動的那些機器的發明似乎也都是起源於分工。當人們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個單一的事物上,比把注意力分散在許多事物上更能發現達到目標的容易和快捷的方法。而由於分工,每個人的全部注意力自然會全部集中到某一種他所從事的簡單事物上。因此隻要工作性質上還有改良的餘地,各個部門所雇傭的勞動者中,不久自然會有人找到一些比較容易和便利的方法來完成他們各自的工作。因此在現今那些分工最細密的製造業裏使用的機器,很大部分是來自普通工人的發明。他們從事著最簡單的操作,自然就會去尋求更便易的操作方法。凡是經常參觀製造廠的人都會看到這些普通工人為減輕和加快自己的工作而發明的一些十分像樣的機器。在最初的蒸汽機上都需要雇傭一名兒童,根據活塞的升降而不斷地開鍋爐與汽缸之間的通道。其中有個愛與夥伴玩耍的男孩,發現了隻要用一條繩子把開合閥門的把手係在機器的另一部分上,這個閥門就會自動開關,他就有更多的時間和小夥伴玩耍。這個自蒸汽機發明以來最大的改良之一,就這樣,由一個貪玩想節省勞力的孩子發現了。工人發明的機器的應用。
不過,並不是所有的機器上的改良都是由其使用者發明的。當機器製造業成為一種產業的時候,很多改良就是機器製造師的結晶了。還有一些改良則是源於哲學家或思想家的智慧。他們的任務並不在於製造任何實物,而在於觀察一切事物,而且他們常常能夠結合利用各種毫無關係且極不相同的事物。隨著社會的發展,哲學或思考也像其他職業一樣演變成了某一特定階級人們的主要或唯一職業。而且這種業務或工作,也像其他職業那樣分成許多不同的部門,每個部門又各成為一種哲學家的職業。哲學上的這種分工,也像行業上的分工那樣,提高了熟練程度,節約了時間。各人在自己專業領域裏越來越專,對社會的貢獻也越來越大,而且也大大豐富了科學的內容。機器製造者的發明以及哲學家的發明。
在一個政治修明的社會裏,由於分工的產生導致各個行業生產的繁榮,造成了普及到最下層人民的普遍富裕。每個勞動者,除自身所需以外還有大量的產品可供自由支配。同時由於其他勞動者的境況也相同,勞動者之間可以進行大量的貨物交換。他們互相充分地供應對方所需要的東西。於是,社會各階層都普遍富裕起來。於是普遍富裕在一個治理得很好的社會中出現了。
看一看文明而繁榮的國家中最普通的工匠或日工的日用物品,你就會看到,用他勞動的一部分(雖然隻是一小部分)來生產這種日用品的工人的數目,是難以計數的。就以日工身上穿的毛外套為例,盡管看起來很粗糙,卻是大批勞動者聯合勞動的結果,牧羊人、羊毛梳理工、染色工、粗梳工、毛紡工、織工、縮絨工、成衣工及許多其他工人,為了完成這樣一件簡單的產品需要聯結在一起。加之這些勞動者居住的地方往往相隔很遙遠,把材料運送到這些人的手中需要相當多的商人和搬運工。為了把通常生長在世界偏遠地區的製造燃料所需的不同原料運到一塊,又需要相當多的商業活動和航運,特別是需要相當多的造船工、水手、船帆製造工和繩索製造工。為生產這些最普遍的勞動者使用的工具,又需要相當多的勞動。暫且不論水手的船隻、蒸洗工的作坊和織工的織機這些複雜的工具,僅以製造牧人用來剪羊毛的大剪刀這個簡單的工具為例,就需要相當多的勞動。礦工、熔礦石所需要的高爐的建造工、伐木工、熔鐵廠燒炭工人、製磚者、泥水匠、在熔鐵爐旁服務的工人、機械安裝工人、鐵匠等,必須把這所有人的勞動都結合起來才能生產出來。同樣,要是我們考察一個勞動者的服裝和家庭用具,如貼身穿著的粗麻襯衣,腳上穿的鞋子,就寢用的床鋪和床鋪上各種裝置,調製食物的爐子,由地下采掘出來而且也許需要經過水陸運輸才能送到他手邊供他燒飯的煤炭,廚房中所有其他用具,食桌上所有用具,刀子和叉子,盛放食物和分取食物的陶製和錫蠟製器皿,製造麵包和麥酒供他食喝的各種工人,那種透得熱氣和光線並能遮蔽風雨的玻璃窗,和使世界北部成為極舒適的居住地的大發明所必須借助的所有知識和技術,以及工人製造這些便利品所用的各種器具等。我們如果仔細考察所有這些東西,並考慮投在每樣東西上的各種勞動,沒有眾多人的幫助和合作,即使文明國家裏最微不足道的人,也不可能得到他普遍所得到的那種平常的生活,即使那些看來簡單而普通的日用品都不會得到供應。的確,相較於那些大人物極度奢侈的生活,這些日用品簡單又平常。不過,可能也不盡然。一個歐洲君主的日用品並非總是大大優越於一個勤儉節約的農民,但是一個勤儉而又節約的歐洲農民的日用品卻總是優越於在非洲主宰許多**野蠻人的生命和自由的絕對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