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幸福和有意義的生活並不是什麽新鮮事。蘇格拉底告訴我們:“快樂的秘密並不在於尋求更多想要的,而在於培養清心寡欲的能力。”依照亞裏士多德的觀點,“幸福取決於我們自己”,而不是取決於我們所戴手表的品牌或者我們去過多少個國家。

一項研究報告也表明:“讓人們一生幸福的東西是良好的人際關係,而不是金錢或名譽。”

這些說法早已有之。如果我說擁有一所好房子未必讓你幸福,你很可能會毫不猶豫地點頭同意。然而,我們中的許多人仍然生活在過度工作和過度消費的怪圈中,他們追求即時滿足,而不是尋求更深層次、更持久的滿足感。

我也犯過類似的錯誤。我和我妻子泰勒犧牲了二人世界的寧靜時光,犧牲了和孩子玩耍的時間,犧牲了有意義的人際關係,隻是為了更加努力地工作以獲取更多的物質財富。我們清楚地知道豪華轎車和美味晚餐並不等於幸福,但這並沒有讓我們放棄對物質財富的追求。

後來,我三十三歲時,有人向我推薦了一個被稱為“FIRE”[1]的有趣生活現象,即“財務自由,提前退休”。

FIRE是一個日益擴大的社區。在這個社區裏有形形色色的人,他們的收入水平各不相同,但大家都致力於積極的生活儲蓄和低成本的投資,以此來控製自己的財務狀況,並回購他們最珍貴的資源——時間。這樣做的最終目標是實現FIRE,即擁有足夠的額外收入,不需要靠工作來支付生活費用。

有很多人實現了FIRE,卻因割舍不下老本行而選擇繼續工作。但更多的人或去環遊世界,或開辦非營利組織,或參與具有創造性的項目,或是追求簡單的生活方式。事實上,盡管該項運動中包含有“提前退休”的字眼,但我發現社區裏的人往往拒絕“退休”這個詞及其引申含義。財務自由往往意味著擁有追求自己真正使命的自由性和靈活性,無論它是否能夠賺錢。FIRE能讓你在有生之年做一些更寶貴的事情,而不是人坐在辦公桌前,思緒卻飛到別處,一分一秒地盼著下午五點下班時間的到來。

在寫這本書的過程中,我逐漸把FIRE看作調節“乏味日常工作”的靈丹妙藥。也許你喜愛自己的工作,也許你不喜愛。即使是後者也無妨,你並不孤單,有一半的美國人對自己的工作不滿意。但是不管我們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往往都會覺得,自己除了繼續工作別無選擇(我知道我就是這樣)。

如果你財務自由,你就可以隨時離職。即使你在工作中很有成就感,你也許仍然願意擁有想走就走的自由。如果你依賴於你的薪水,那麽你很有可能要在生活的某些方麵做出妥協,因為放棄工作意味著麵臨經濟上的不確定。但如果你不依賴薪水會怎麽樣呢?你會選擇做什麽呢?總之,FIRE能給你提供這種自由。

聽起來很不錯,對吧?你如何能擁有無憂無慮的生活呢?那就少花錢,多存錢,然後投資吧。一般來說,通向FIRE的方法是把你收入的50%到70%存起來。投資低收費股指基金,然後在大約十年後退休。當然,實際的額度因人而異,我在本書中已經給出了關鍵的方程式和FIRE的公式,你可以把你的數字代入這些公式來確定FIRE是否真的適合你。

總之,“少花錢”是這個公式最關鍵、最困難的部分。這種由FIRE社區演變而來的創造性的、新穎獨特的生活方式令人讚歎不已。我不想在我的生活中逐一嚐試其中的每個策略,因為FIRE是有彈性的。你可以親身嚐試一下。如果你願意,你可以“先嚐後買”。

常見的FIRE實踐包括與室友同住或搬到消費低廉的地區,在家做飯吃,用現金買一輛二手車,一家人共用一輛車或者幹脆不開車,批量購買食品,提前做好預算,不買奢侈品,如高檔錢包、鞋子、手表、電子產品、珠寶飾物和家具。更極端的FIRE體驗者可能會住在房車或拖車裏,自己種植作物,有時幾年不去購物,氣溫在零度以下也騎車去上班,甚至背井離鄉去國外尋求一種較低成本的生活方式。

在2017年初了解到FIRE時,毫無疑問,我並不會一下子就選擇接受這種生活方式。吃一頓飯花費300美元,周末和朋友一起飛往拉斯維加斯打高爾夫球,或者租一輛新車——這些,我連眼都不會眨一下。我想說的是,我對那些選擇這樣極端生活方式的人羨慕不已。這都需要什麽樣的擔當啊?放棄“正常”的中產階級的生活方式是什麽感覺呢?在日常生活中,我接觸到的奢侈品比那些人更多,可我為什麽不快樂,而他們卻顯得很快樂呢?

需要多少錢才能快樂?

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研究表明,個人感到快樂所需的收入水平有一個臨界點。在164個國家和地區調查了170多萬人之後,研究人員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令一個人感到幸福的理想年收入是6萬到7.5萬美元(約合42萬到53萬人民幣)。這意味著年收入超過7.5萬美元,可能會讓你一時高興,但實際上不會增加你的生活幸福度。

我對FIRE運動的熱情日益高漲,一方麵是因為我對它很感興趣,另一方麵是它對我情感上的影響。很多支持者稱它“改變了生活”,是“幸福的關鍵”。反對者則對節儉的生活可以讓人感到富足的說法嗤之以鼻,並進一步指出,四十多歲退休肯定會讓人感到很無聊。

我一直都很喜歡我的工作。我把工作看作支撐我創作的工具,因此無聊與我並不沾邊,但節儉卻讓我感到害怕。當時,我和泰勒認為我們的生活方式相當普通,雖然現在的我認為那很奢侈。在當時,把我們的生活開支削減一半似乎是不可能的。我們那時過著每年花費六位數的生活,這是很難轉變的。那時候,我覺得買的大部分是“需要”而不是“想要”的東西。當采用FIRE模式的時候,我們掙紮、鬥爭、犯錯誤,偶爾還想要認輸,想要回到過去的生活方式。

經過幾個月的大幅削減開支,我們轉向了更簡單、更低成本的生活方式。我再接再厲,想繼續學習FIRE的技巧和理念,也想更多地了解FIRE社區,想知道該理念是如何改變世界各地的人的生活方式的。

我當過十年的電影導演和製片人,有一天我突發奇想,我要寫一本書並拍一部關於FIRE的紀錄片,這是更好地融入這種新型生活方式的好辦法!我要利用自己熟悉的平台來學習全新的東西。通過記錄FIRE技巧以及我們在生活中的體驗,表明了我們對FIRE這種生活方式的支持與讚美。就這樣,新書問世了,紀錄片也於2019年上映。在寫本書和創作紀錄片的時候,我還不知道這次嚐試的結果會怎樣。我們會失敗嗎?這會是個錯誤嗎?會有讀者或觀眾嗎?這些我都不清楚,我隻知道FIRE的理念改善了我的生活。我想與更多的人分享該理念,希望他們的生活也能得到改善。

FIRE隻適合富人嗎?

在過去的一年裏,我一次又一次地被問到這個問題:FIRE隻適合富人嗎?這是一個有點複雜的問題,我能與大家分享的隻有我的體驗。我已經和成千上萬的FIRE追求者建立了聯係,其中不乏年收入20萬美元的工程師,也有全家年收入隻有7萬美元的家庭。我與獨居者聊過,也和有四五個孩子的家庭談過;我見過年薪3.5萬美元的咖啡師,也見過一年賺40萬美元的股票經紀人;我見過沒有高中畢業的人,也見過擁有博士學位的人。我見過住在紐約和洛杉磯這樣大城市的人,也見過住在肯塔基州和愛荷華州農村地區的人。我還見過生活在印度尼西亞、法國、瑞典、愛爾蘭和墨西哥的人。

這並不是說這個問題提得不妥。如果你的工資高於平均水平,那麽實現FIRE要更容易些。對大多數千禧一代[2]來說,積累巨額財富讓人覺得遙不可及,尤其那些在2008年經濟衰退期間從大學畢業的人,當時學生債務創曆史新高,但FIRE的原則適用於任何收入水平。

在五年、十年,甚至三十年後達到FIRE對你都有好處,每個人都可以少花錢、多存錢,把快樂置於物質之上,節約時間。無論你是誰,無論你擁有什麽,無論你掙多少錢,你都應該得到心靈上的寧靜,FIRE就是通向心靈寧靜之路。在本書中有形形色色背景和經濟狀況的人,他們都在追求FIRE。我希望你能從類似境遇的人身上得到啟發。

如果你和我一樣,第一個衝動就是對FIRE不屑一顧,把FIRE的踐行者看作一群住在狹小房子裏的吝嗇的怪人,那就讓我給你看一組數字吧。2016年,一份調查報告顯示,69%的美國人的儲蓄額低於1000美元,而34%的美國人則根本沒有儲蓄。2017年,美國消費債務創紀錄地達到了近13萬億美元,同時,家庭儲蓄卻創十二年來新低。誰也不想在經濟高壓下生活,但許多人確實這樣生活著,我也不例外。我們家的財務狀況確實明顯好於大多數人。2016年,我和泰勒賺了18.6萬美元(稅後14.2萬美元);但也是在2016年,我們剛剛還清了最後一筆3.5萬美元的學生貸款。盡管我們的收入高於平均水平,我和泰勒還是幾乎花光了我們擁有的每一分錢。

如果你和大多數人一樣,那麽你肯定不想公開討論你的收入、淨資產以及債務水平。幾年前,美國富國銀行的一項調查發現,在最令人難以啟齒的話題排行中,金錢排在第一位。令人驚訝的是,死亡、宗教和政治都排在金錢之後。

在我加入FIRE之前,我幾乎可以與眾多密友和家人分享任何東西,但永遠不會討論我的薪水或者我的養老保險有多少錢。為什麽呢?討論錢就具有挑戰,因為它代表著一切:成功、意義、權力和地位都與它息息相關。金錢是許多其他事物的簡寫。

FIRE社區內部則完全不同。從在線論壇,到麵對麵的會議,再到每月發布更新淨資產的博客,所有這一切都清晰可見,因為FIRE社區是在開放合作原則的基礎之上建立的。隨著我逐漸融入FIRE社區,我認識到對金錢保密弊遠大於利。我們想隱瞞什麽?內疚、羞恥還是恐懼?那種恐懼是我們成長過程中產生的嗎?我們害怕被視為貪婪還是愚蠢呢?但另一方麵,我們自由地分享著信息和知識,每個人都能從中受益。這就是在創作本書的時候,我和泰勒決定對我們的財務狀況完全公開的原因。

我們賺了多少,花了多少,存了多少,FIRE對我們的影響有多大。我們想把錢作為日常對話的一部分。我們並不想把我倆的例子當作某種參照,而隻是想表明錢的力量支配著我們。我們希望這可以幫助你重新認識你與錢的關係以及錢對你的真正意義。金錢隻是達到某個目標的一種方法而已。但無論是目標還是方法,都可以按照你自己的意誌更改定奪。當你讀這本書的時候,即使你不願意與親人分享你的財務明細,你也該考慮加入某網上論壇,在那裏,你可以開誠布公地談論金錢(如果你不願意,也可以匿名)。

每個人的故事都不一樣,我知道當時我和泰勒的經濟狀況與你的可能不盡相同。我們都不是在富裕的家庭長大的,但我們都非常幸運地上了大學,畢業時也沒有多少助學貸款要還。在之後的幾年裏,我們又避免了信用卡債務。上帝保佑,我們一直身體健康,不用應付金融危機或突發事件。若不是這樣,我們肯定會債台高築。我們很幸運地獲得了技能並在高薪行業找到了工作。

我們的故事反映了一個極其普遍的問題:我們沒有充分利用我們所擁有的東西,而是白白浪費掉了。

我和泰勒一直都拚命工作,是為了能夠慢條斯理地核對一長串的購物清單,我們認為大量的購物清單會讓我們感到快樂和高人一等。真是浪費生命啊!像很多人一樣,當我們掙到更多錢的時候,我們經曆了“生活方式的蛻變”:買更貴的東西,多出去吃飯,活得更奢侈。事實上,我們經常忽略了收入該如何應付開支的增長。當生活失控時,對你長遠的經濟狀況來說可能是危險的,甚至是致命的。

我踐行FIRE理念的目的是找到一條近距離的替代路徑,一種獨特有趣的生活理念,並且絕對是逆潮流而動的。我相信“蘿卜白菜,各有所愛”,但很明顯,這條路並不適合每一個人。我希望我的故事能激勵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經濟狀況和生活方式。你在用時間換金錢嗎?你想在去世後留下什麽樣的遺產呢?

如果本書所傳達的信息以及其中的例子能夠幫助一些人過上更幸福、更富有的生活,那我會認為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功。

你將要讀到的故事是,我家從頻繁超支到我們把一半的收入存起來的轉變,從住在海邊的奢侈豪宅到周遊全國各地去尋找更便宜的住處的經曆。

在寫作的過程中,我盡量做到坦誠相告。我不僅會敘述我的成功,也將告知我的失敗和鬥爭。我告訴泰勒也要這樣做。我的目標是向你們展示一個家庭追求FIRE的一段真實旅程。我希望本書會激勵你去尋找屬於你自己的自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