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戰國騶衍傳大九州之說,至秦始皇、漢武帝時方士迂怪之論,據太史公書所載(始皇本紀封禪書孟子荀卿列傳等),皆出於燕、齊之域。蓋濱海之地應早有海上交通,受外來之影響。以其不易證明,姑置不論。但神仙學說之起原及其道術之傳授,必與此濱海地域有連,則無可疑者。故漢末黃巾之亂亦不能與此區域無關係。
後漢書陸拾下襄楷傳略雲:
襄楷字公矩,平原隰陰人也。好學博古,善天文陰陽之術。延熹九年,楷自家詣闕,上疏曰:「臣前上琅邪宮崇受於吉神書,不合明德。」複上書曰:「前者宮崇所獻神書,專以奉天地順五行為本,亦有興國廣嗣之術。其文易曉。而順帝不行,故國胤不興。」初,順帝時,琅邪(琅邪當今地詳見於下第七章)宮崇詣闕,上其師於吉於曲陽泉水上所得神書百七十卷,皆縹白素朱介青首朱目,號太平清領書。其言以陰陽五行為家,而多巫覡雜語。有司奏崇所上妖妄不經,乃收藏之。後張角頗有其書焉。
章懷太子注以地名有三曲陽,而定此曲陽為東海之曲陽。其說雲:
海州有曲陽城,北有羽潭水。而於吉、宮崇並琅邪人,蓋東海曲陽(在今江蘇省東海縣西南)是也。(凡篇中古代郡邑之名其約略相當現今何地悉附注於本文之下,以便參考。但以在海濱地域,而又與本篇主旨之說明有關者為限。)
三國誌吳書壹孫策傳注引江表傳略雲:
時有道士琅邪於吉,先寓居東方,往來吳會,立精舍,燒香,讀道書,製作符水以治病。吳會人多事之。策嚐於郡城門樓上集會諸將賓客,吉趨度門下。諸將賓客三分之二下樓迎拜之,掌賓者禁嗬不能止。
案,江表傳所言與時代不合,雖未可盡信,而天師道起自東方,傳於吳會,似為史實,亦不盡誣妄。是於吉、宮崇皆海濱區域之人,而張角之道術亦傳自海濱,顯與之有關也。
又據三國誌魏書捌張魯傳及後漢書壹佰伍劉焉傳等,張道陵順帝時始居蜀,本為沛國豐(今江蘇省豐縣)人。其生與宮崇同時,(宋濂翰苑別集卷六漢天師世家敍雲:「道陵建武十年生於吳之天目山。」殊不足信。故不依以為說。)豐沛又距東海不遠,其道術淵源來自東,而不自西,亦可想見。此後漢之黃巾米賊之起原有關於海濱區域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