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自覺接受輿論監督

輿論監督,是指新聞媒體對社會上存在和發生的矛盾、問題,進行揭露性、批評性、建議性報道和評價。輿論監督是人民群眾通過新聞媒體對國家和社會事務進行監督評議的重要途徑,是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對於促進社會矛盾問題的解決、減少社會不和諧因素具有重要作用。

輿論監督是社會的“減震器”“解壓閥”,是新聞工作的職責、人民群眾的願望,也是黨和政府改進工作的手段。正常的輿論監督,可以讓領導幹部更多地聽到來自人民群眾的願望和呼聲,有助於發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正確對待、自覺接受輿論監督,不僅是黨性的體現,也是自信心的展示,更是善政之舉。隻想聽表揚而不想聽批評,就會使人飄飄然,事業就會止步不前,矛盾就會越積越多。

輿論監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監督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通過新聞媒體直接參與實現,具有傳播速度快、開放程度高、社會影響大的特點。報紙可以讓事件隔日麵世,一夜間全民皆知;廣播、電視、網絡可以將事件現場直播,頃刻間世人相聞。媒體幹預之迅速,其他監督形式無法比擬。同時,媒體的自身特點和規律決定了輿論監督的公開性和開放性,這也是輿論監督的力量源泉。還有,媒體借助特殊介質和工具,可以客觀、形象地再現人物的言行舉止、事件的真實情景,形成“鐵證”,具有強大的威懾力,所謂“不怕通報,就怕見報”。

近年來,黨和國家不斷推進民主進程,廣開言論渠道,特別是對媒體和公眾輿論

監督政府和領導幹部,始終持肯定和保護的態度。但在現實生活中,一些領導幹部在對待輿論監督上卻缺乏一種“雅量”,一旦“監督”到自己頭上,便如臨大敵,條件反射似的認為是在“挑刺兒”“找麻煩”。有的動不動就給行使輿論監督的媒體和記者找岔子、扣帽子、打板子;有的對批評報道的內容進行“反調查”,然後拿出一個有利於自己的“結論”,指責批評報道“內容失實”;有的“曲線救火”,調動各種關係,向新聞單位或施加壓力,或苦苦求情,或許以好處,使批評報道“胎死腹中”;更有甚者直接派人威脅謾罵、毆打記者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權力關進製度的籠子裏,一個重要手段就是發揮輿論監督包括互聯網監督作用。這一條,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特別要注意,首先要做好。對網上那些出於善意的批評,對互聯網監督,不論是對黨和政府工作提的還是對領導幹部個人提的,不論是和風細雨的還是忠言逆耳的,我們不僅要歡迎,而且要認真研究和吸取。不可否認,被媒體批評可能會比較難受,但是輿論監督是一種寶貴的社會資源。我們的事情做得不對,老百姓有怎樣的想法、希望如何改進,媒體把這些東西反映出來並且積極為我們出主意,可以使我們不至於盲目、不至於懈怠、不至於失職。即便某些批評報道略有瑕疵,或有所偏激,也沒有必要糾纏不放,這至少給我們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提供了契機;即便在個別報道上我們完全被誤解或冤枉,也不要暴跳如雷,因為這至少給了我們向群眾充分解釋的機會。自己工作出了問題,

卻捂著別人嘴巴不讓說,隻能歸結為私心作怪。

能不能自覺接受輿論監督,是對我們是否出於公心、從善如流的檢驗。那種視輿論監督為“洪水猛獸”,利用公權來橫加幹預、封殺,隻會養癰遺患,讓小問題釀成大禍端,給黨和人民的事業帶來更大的損失。隻有珍惜和嗬護輿論監督,培育和健全輿論監督環境,聞過則喜,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才能變“醜事”為好事,為百姓謀利,促事業發展。

當然,輿論監督必須堅持正確導向,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必須堅持主觀動機和社會效果的高度統一,這樣才能有利於黨的方針政策落實,有利於幫助黨委和政府改進工作,有利於增強群眾的信心,有利於實現社會的穩定。

隨著民主政治的健全和發展,各地各部門都要適應形勢的發展,樹立正確的輿論監督觀,積極支持輿論監督,自覺接受輿論監督,在此基礎上,使輿論監督工作走上規範化、製度化、法治化軌道,為推進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製和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輿論監督對領導幹部來講,既是一種約束,也是一種促進和保護。各級領導幹部應虛懷若穀,把輿論監督作為端正作風的一麵鏡子,作為改進工作的有力抓手,對待批評報道“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把每一次批評報道都當成促進社會和諧的契機。同時,作為媒體也要正確使用輿論監督的職權,以實事求是的精神搞監督,用事實說話,不能嘩眾取寵、獵奇求怪,更不能道聽途說、以偏概全,損害輿論監督的公信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