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冬天,並沒有北方那麽寒冷,雖然飄著小雪,但空氣中還是帶著溫潤。

十萬越軍,身著皮甲,手持兵器,肅然列陣,不懼寒冷。越國大軍三代受兵家大賢人訓練,早已令行禁止,可說是天下強軍。

聖人卻毫不以為意,驅車直入戰場,朗聲道:“請越君出來說話!”

越國攻吳,乃是舉國之戰,率軍大元帥乃是越王子啟。他已經是四十多歲的中年人,身形瘦削,鷹視狼顧,驅車上前,傲然行禮道:“見過大司空,不知今日大司空來此,有何見教?”

聖人在朝廷任職,居於朝中三公之職,地位崇高。隻是如今王室權威不顯,徒有身份,又有何用。越王故意以官職稱呼,也是帶著諷刺之意。

聖人淡然道:“天子有令,越國無故興兵,攻伐吳國,有違諸侯之法。責令越軍退回疆界,自當反省,如若執迷不悟,天兵擊之,悔之晚矣!”

越王瞠目結舌良久,方才朗聲大笑道:“天兵?大司空,就憑你身後那三百人?若不是孤看你們代表著朝廷,給你們留幾分薄麵,隻要舉手之間,就可以讓你們化為齏粉!”

他輕輕一舉手,左側數千弓弩手將長弓向上一舉,弓箭上弦,箭矢閃著寒芒,一旦發射,便如雨傾盆,令人不寒而栗。

聖人身後的軍士們腿軟,都是麵色蒼白,心中叫苦不迭。

越軍耀武揚威,如今他們確實也有現在這般的軍力。聖人麵色不變,正色道:“天子聖威在此,豈是你一國之力可以抗衡,你也曾到我洛邑學宮旁聽,我再給你一個機會,須知自作孽不可活!”

越王惱道:“孤也正是念著這份香火之情,這才一再容讓!老師若不速速退去,隻恐刀劍無眼,若有誤傷,可就怪不得我了!”

聖人閉目歎息道:“執迷不悟,既然如此,就請動手。”

高華君大驚,正要勸聖人不要以身涉險,葉行遠卻拉住了他。聖人第一次展現大神通的大場麵就在眼前,豈能錯過?

越王咬牙,他原本隻想將周王室的人嚇退,也不想背上亂臣賊子的罵名。但聖人這般咄咄逼人,叫他身為一國之君如何下台?

他本來就是個刻薄寡恩之人,脾氣又暴戾,便怒喝道:“放箭,統統射死!”

旁邊弓弩手們齊聲吆喝,嗖嗖聲中,數千箭矢齊飛,覆蓋了聖人與那三百軍士所在!

高華君大急,急奔向聖人,想要以遁法救他;諸多軍士麵容慘白,閉目待死;葉行遠卻睜大了眼睛,等著看那傳奇的一幕。

聖人微笑,居於戰車之上,袍袖舒展,口中隻輕輕吐出一字,“止!”

言出法隨,有如綸音。那千萬疾射的箭矢,都被無形的力量禁錮住,就這麽定定的停在半空,凝滯不動。這場麵詭異非常,若不是親眼所見,斷然無人敢相信。

既不前進,也不後退,更不下落,這固定的畫麵,讓人駭異。

越王下令之後,滿以為接下來便是血腥的畫麵,看到這些攪局之人一個個被射成刺蝟,才能讓他一樂。

沒想到竟然見到這種情境,一時間不由目瞪口呆,立足不穩,差點從戰車上一頭栽下來,全無一國之君的尊嚴。

“這……這是什麽?”無論敵友,都是不敢置信的高聲疾呼。

“這就是聖人的神通……”葉行遠低聲喟歎,眼中閃爍著豔羨的光芒。史書上記載了這一幕,但是無論如何,又怎有親眼目睹來得震撼?

聖人正是有這種一人可破百萬軍的神通,才能夠以一人之力,終結亂世,開創三千年盛世之基。

高華君都愣了,他摸著自己的後腦勺,嘿然傻笑,望向聖人的目光,更現崇拜。

“越君!你不但不守諸侯之法,還敢向朝廷使者出手,實乃亂臣賊子,此時醒悟,隨我回洛邑領罪,尚有活命之機。若是再敢胡來,小心你的性命!”聖人威嚴的聲音在戰場上響起。

越王愣了一陣,他攻伐至此,眼看就能覆滅吳國,統一江南,鬼迷心竅之下,怎肯放手?便大喝道:“這是妖法,眾將士,不要怕!衝鋒!”

他高舉長戟,身先士卒,駕戰車急衝而出。身後的越國將士受過嚴格的訓練,眼見國君衝鋒,也就隨之而上,並無絲毫猶豫。

聖人歎道:“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他袍袖一揮,仍然是輕輕道:“去!”

隻見那凝滯在空中的箭矢,忽然像是受了什麽力量撥轉,掉了個頭,朝著越王子啟的方向激射。

越王猝不及防,連揮長戟,想要格開那密如雨絲的箭矢,但又哪裏格擋得住,沒有片刻便被一支長箭刺穿了肩頭,握不住兵器,也難以逃生,刹那間就被射成了刺蝟。

禦手與馬匹也盡被射殺,戰車停在原地,動彈不得。後麵衝鋒的越軍被連帶著射死了百餘人,再往後之人失魂落魄,不敢再次衝鋒,戰場再次陷於凝滯。

吳越之爭,就以這種奇特玄幻的方式畫上了暫時的句點。

越王子啟挑釁聖人權威,為當場所誅,十萬大軍群龍無首,隻能選擇退回越國。吳越兩國和談,迎來未來十餘年的和平。

這是新時代的開啟。

葉行遠在史書上曾經見過記載,但當身臨其境,還是不由恍然。當夜,聖人入城,吳王親自出迎,為聖人牽馬,表示極大的敬意。

但葉行遠在他的眼中,隻看到畏懼和敬意——這是理所當然的,周王室衰微至今,各國紛爭,那也隻是強弱之分,雖然聖人出手,救了吳國,但也讓吳王明白,在自己頭上,還有一個凜然不可侵犯的周天子。

作為諸侯國君,沒有人想要一個真正的天子。

因此吳王對費力請來救兵的葉行遠,也並沒有什麽什麽謝意,甚至比以前更加冷漠與仇視。

接下來“鍾奇”的命運,可不算太好。葉行遠心知肚明,但卻也不拆穿。

第二日,聖人接見了越國的使者,敕令他們按時進貢,不可違背王室之禮以後,便率軍離去,並未再幹涉吳越兩國的和談。

葉行遠送聖人出城三十裏,執禮甚恭,聖人最後方才回頭,隻對他說了一句,“大節之道,便在今後二十年,望君好自為之。”

眾人一頭霧水,高華君都不能領悟,隻有葉行遠知道,這就預示著他將來二十年的命運——看來曆史仍然沒有改變。

他應聲道:“學生自當善自體悟。”

聖人點了點頭,命人取來《春秋》數卷,交給葉行遠,“日後,你可稱我之弟子。隻是天數如此,吾師生不得朝夕相處。平日我有些偷懶,述而不作,未有什麽著作可以教你。

這裏有春秋三卷,是我過去數年編纂而成,你可細細讀之,或有所悟。”

葉行遠大喜,趕緊接過了書卷,恭送聖人離去。聖人並無著作傳世,隻編纂六經,其中《春秋》卷帙浩繁,雖然是上古流傳的史料,但從聖人的編纂中,也可知其思想。

後世的大家中,有許多都是專研春秋,而得聖人大道。聖人編春秋而亂臣賊子懼,正是因為如此。

不說葉行遠捧著春秋回府,細細研讀。但說吳越兩國談判言和,越國人雖然剛死了國君,人心惶惶,但他們本身強悍凶橫,聖人走了也就沒了怕懼,便獅子大開口,要吳國賠償軍費,派遣人質,方可退軍。

吳王暗弱,膽子又小,雖然知道越國也是紙老虎,絕不敢再造次,但又怕他們滯留在吳國不走,談判中就小心翼翼,一路讓步。

最後答應賠償了大量金帛,割讓五座城池,才算勉強將和約擬定。但越國人又得寸進尺道:“汝國鍾奇,甚為可惡,害死我國君,請吳王派遣他到越國為人質,此事方才能善罷。”

越王子啟自尋死路,死在聖人的神通之下,越國人不敢找聖人的理論,卻對把聖人引來的葉行遠深惡痛絕,但又不敢明目張膽要他性命,隻想要他到越國為人質,再行折磨欺淩。

吳王略一猶豫,他與鍾奇本是好友,當年也是因為鍾奇刺殺其父,才能登上王位,本有感激之心。但為王之後,恩情漸薄,對鍾奇也沒什麽好感,此次鍾奇自行其是,救了吳國,他不但不感激,反而有厭憎之心。

既然越國有此要求,他幹脆順水推舟,答應下來。

鍾家人得到消息,忠仆阿大目眥盡裂,急急趕回家中報信,哭喊道:“公子,吳王無信,要將你交給越國人,我們……我們還是走吧!”

棄國而去,在這春秋亂世也不算什麽奇怪之事。但阿大回家,卻隻見葉行遠淡定的在收拾行禮,準備遠行。

葉行遠笑道:“此事我早知,吳王此人可共患難不可共富貴,隻是我身為吳國人,自當為百姓盡力。有聖人在,越國人也不敢對我如何,去就去一趟,又能如何?”

他施施然起身,施施然前往越國。

此一去,便是二十年萬水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