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的五月, 正是春耕忙碌的時候。河邊水利方便,種著的大部分都是水稻。也有雜糧。

林染是個行動派,就不愛老老實實的在一個地方待著。她沒有長時間的在東北生活過的經驗, 上一次任務, 也是短暫的隨皇上東巡的時候, 看看新鮮。

這會子,最原始的大東北原生態生活,可太好奇了。插秧犁地點子挖野菜, 編漁網,做江排,繩編,柳編, 學得那叫一個不亦樂乎。

顧先生在東北的十年,不白待。這邊的糧食種類, 果木食材都開發得相當不錯。

主要吧, 這地方還有個名字, 叫寧古塔。現在的吉林將軍, 以前就是寧古塔將軍。朝廷上動不動就是發配寧古塔, 就是這個區域。還有一些遷徙過來的漢民, 種植, 飲食,教育,漢化程度還是比較大的。

後世日常的東北常見的食材, 現代也都差不多能看到了。

“格格,格格, 達山和莫日根他們打了好大的一車魚回來。”

林染正跟著一些婦人在挖野菜, 草甸子上長著數不清的小根蒜、苦麻菜, 婆婆丁,洗淨了,蘸著大醬生吃,就著玉米餅子,雖有點苦,有點澀,但很好吃,很下飯。

陪嫁海棠興衝衝的從帳子邊跑過來,大呼小叫的。

“打到魚了呀?行,那你去跟你爹說,讓廚下多做兩百斤豆腐,咱晚上吃江魚燉豆府。”

海棠一家是漢軍旗的包衣,恭王府的家生子。祖上就是大廚,傳到她爹這一輩,都第三代了。林染出嫁的時候,陪嫁的人裏本來隻帶著錢老本兩口子和他們三個兒子全家。

沒打算帶海棠來,想把她留在京城放了身契找個好人家嫁了。她自己不幹,非得跟著來。四個大丫環,就跟來她與臘梅兩個。好家夥,出了京城,這姑娘的活潑勁兒壓不住了,那叫一個跳脫。

“好咧。”

這不是,海棠聽到林染的話,答應著又往回跑。

林染挖滿了一小筐野菜,才站起來往回走,招呼一起挖的婦人,“大家夥兒晚上都到大帳吃魚呀。什麽都不用帶,空著肚子來就行。”

“謝謝格格。”

這些婦人都是營帳區的居民,也是同部族的。林染來這裏小半個月,天天跟她們待一起,也都習慣了,不會像剛開始,又是跪又行禮的。

“我先把野菜送回家,就過去給格格幫忙。”

塔娜是澈辰身邊的侍衛長巴音的妻子,算是女眷裏的頭頭了。聽林染叫她們一起吃飯,也不客氣,招呼大家過去幫忙。

營帳附近就聚著上千戶的居民,滿蒙漢都有。照著看附近上萬畝的田地。三千多人口呢。

林染與臘梅還有兩個小丫頭一人提著一筐子野菜回來。

果然看到大帳邊上停了一輛馬車,正在往現挖出來一個水池子裏卸魚。馬車上用高梁桔杆編成席子圍得高高的,滿滿當當的一大車魚。大大小小的,大的半人高,小的沒有巴掌大。

“這是去哪下網了?收獲這麽大?”

靠河住著,魚是最不缺的,這會子人又少,自然資源說句取之盡都不為過,做飯時了,拿網現去撈都來得及。她出發的時候,侍衛們才張羅著要去打魚,這才沒一個時辰,就打了這麽多。

“就江窩子那兒,隻打了兩網。”

江窩子就是河道上被衝了個豁口,常年累月下來,形成了水窩子,水流慢,魚群愛在那地方停留,打漁的人都愛去那地方下網,多少都有收獲的。

這麽多魚,且夠吃一陣子的。

天氣暖了,做飯不用在帳子裏,直接就在外麵,支上二十口大鐵鍋,又殺了五隻羊,兩頭豬。羊在這邊是最常見的,豬是在衛所那邊圈養的,特意安排人去拉回來宰殺的。

男人們宰殺豬養,女人們收拾魚,切豆腐。廚藝好的,給錢老本打下手,林染也親自上手了。

大鐵鍋,大勺子,炒菜都過癮。

放上豆油,切兩斤五花肉的大肉片子,炒出油來,下蔥薑蒜,爆鍋。再下大醬炒熟,加熱水,下魚,放上點林染陪嫁來的香料,再來點兒幹辣椒,燒開了,放豆腐,燉著吧。

滿滿十大鍋魚肉燉豆腐。

五隻羊又用掉五個鍋。兩隻豬,用了三大鍋,還有一些邊角料,林染特意留出來,打算鹵了自家吃的。

剩下兩大鍋,有牧民帶過來一些林子裏剛采回來的口蘑,五花肉剁了肉丸子,加蘑菇和小白菜,做了滿滿的兩大鍋丸子湯。

香味兒飄得整人營帳區都聞得到。

林染打發侍衛騎上馬在營帳周圍繞兩圈,喊上人,都來吃飯。

魚燉出來,又用那鍋貼的餅子。

漢民不喜歡幹吃肉,得搭著餅子吃。滿蒙的牧民就沒那麽講究,豬肉蘸蒜醬,羊肉蘸韭花醬,就吃得很香。

吃飽了再溜上一碗丸子湯解膩 。

美。

這一頓吃完,天就黑透了。起了篝火,唱歌跳舞,一直鬧到深夜,才各自回家。

美滋滋。

第二天起床,該放牧的放牧,該幹農活的幹農活。

地不是種下去就萬事大吉等秋收就好的。

這時候的地,沒有化肥,沒有農藥,純純的看天吃飯。又是剛改沒幾年的田,雜草長得也快,幾天就長起來,不及時除草,就擠了糧食的生長。照看得有一點不精心,就要欠收。

每天都得拿著鋤頭上地除草,且不能輕鬆呢。水田更累。草不能鋤,得拔。在稻田裏養上蟹,養上魚,還能好點兒。也得看著。

農戶都是按一隊一組的給分了小旗,各有負責人。

這些也都是做熟了的。不用顧先生與林染一直看著。

“好了,農忙差不多過去,咱也該搬家了。”

顧先生聚餐第二天,就跟林染說要搬家。

搬家?

“你不是說要明年才搬走嗎?”

林染看看他靠在軟榻上那個弱雞樣子,表示很懷疑。他這體格子,能走嗎?

“不走遠。你以為這就是家啊?”

啊?“要回公爺府嗎?”

那不是走回頭路?秋收了再回來?折騰不折騰啊?

“不是。回衛所。你以為大家都住帳篷啊?”

那不然咧?

第三天,到了衛所的小公爺府,林染知道,自己就想當然了。

還以為這邊是蒙古旗主的領地,就都是遊牧呢。

原來真不是。

納林河衛所的前身,在元朝的時候,就是大都通往黑河路上最大的驛站,也是整個郭爾羅斯部最大的互市交易市場。每年秋天,牧民們都會往這附近聚攏,購買交換日常物品,等待來年開春,才又到水草肥美的地方放牧。

這裏怎麽也有中原一個大鎮子的規模了。正當中還有一條相當繁華的商業街。大大小小的,商鋪酒鋪客棧飯莊的林立著,得有四五十家。房子是青磚的或是土坯的。梁都是鬆木的。

無一例外的,內裏都是火炕火牆。這地方最不缺的就是各種木材。不缺柴燒。

普通的居民家,大部分是土坯的房子,每間房的空間都不大,方便取暖。家家戶戶的都帶著大小不一的小菜園子,現在這時節,園子裏種著茄子豆角辣椒、蔥、蒜等等日常必須的蔬菜。

很有幾分現代十八世紀十九世紀老屯子的風格。

小公爺府離商業街有不到二裏地的距離,在整個鎮子的最東側。是一個特別規整的大院子。

最與眾不同的,是府裏的圍牆是紅磚的。

大門也是朱漆的大門臉。占裏也有十幾畝。特別規整、方方正正的五進的大宅子。

帶個老大的東跨院,要是在京城裏,這就是個花園子。

但在這邊,成了菜園子。四五畝地大的地方,種著滿滿當當的各色蔬菜,林染還在園子裏看到了柿子苗。這東西,能在這地方見到,可不容易。

除了茄子豆角那些常見的,什麽黃瓜,南瓜,白菜生菜菠菜香菜韭菜的全都有。連油麥菜苦菊都有。還有以前林染都沒見過的,水蘿卜,角瓜,臭菜,菇娘啥的。

就很神奇,感覺像看到了新物種一樣。

府外就是大田,田裏種著土豆,甜玉米,還有大蒜,據說大蒜收獲以後,還要在蒜地上種蘿卜和白菜,就是秋天要收了做冬儲菜的。

林染光顧著看地了,都沒怎麽看房間。

先把周圍的地和地裏的菜都認了一遍,才回院子。

家裏主子原來就一個,人口少。一進的後罩房就給男仆人住著。二進是書房。三進正房才是主子住。四進是給老公爺和夫人留著的,有客人來也能當客院用。後座房是給女仆住的。

成家的奴仆不住在府裏。在周圍各有住處。

主院正房大五間,帶兩個耳房。西耳房是小書房。東耳房是茶房兼小廚房。正房是修著地龍,還用好鬆木鋪的地板,上麵是羊毛毯子。還有火牆火炕,每一間有個五六十平的大小,取暖到也能保證。

其它的布局。跟京城的府邸到是區別不大。

挺好的。

“這窗子,冬天能保暖嗎?”

發現窗子也是油紙的,林染表示懷疑。京城裏的冬天才多少度,窗邊都冷得不行,這大東北的,冬天零下都三四十度,可不要了命。

“冬天有毛氈子的。”

那不就不能保證光線充足了?

“晚上才會把毛氈子放下來。白天不用。穿上棉衣裳,還有大陽光,沒你想像的那麽可怕的。”

顧先生安慰林染。

想想也對,他這個體格子,都熬下來了,沒理由自己這健康人熬不下來。

對於從來沒經曆過的,真正的苦寒之地的生活,林染越發的期待起來。

作者有話說:

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