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一野”功成身退

新中國成立之後,全國人民沉浸在歡歌笑語的時候,遠在大西北的第一野戰軍仍舊還在為整個大西北的全境解放而奮鬥。大西北的嚴重的匪患、西藏反動勢力意欲“獨立”的陰謀,無時不刻不在牽動著中共中央的心。在彭德懷的帶領下,第一野戰軍最終圓滿完成任務,坦然接受改編,以另一種“身份”繼續為中國人民而奮鬥!

彭德懷經營大西北

在1949年10月1日的開國大典上,人們不難發現,叱吒西北的彭大將軍的身影一直沒有出現。他那時正在做什麽呢?其實,他人還在大西北,為大西北的解放以及經營問題而煞費苦心。

解放後的大西北,並沒有像歌曲裏唱的那樣,人們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事實上,雖說西北各地的國民黨反動勢力已消滅,但是一些殘餘分子和敵對分子仍然蠢蠢欲動,擾得社會極不安寧。此外,當地老百姓的生活極為貧困,上百萬人還掙紮在死亡線上;城鄉反動勢力、封建製度依然存在,民主改革尚未進行;醫治戰爭創傷和收拾國民黨反動統治所留下的“爛攤子”,已經責無旁貸地落在了西北黨政軍民的身上。

彭德懷作為中共中央西北局的第一書記,正以極大的精力思考著如何迅速醫治戰爭創傷,恢複和發展工農業生產等問題,盡快地帶領西北人民步入生活的正軌。

1949年11月17日至22日,中共西北局在蘭州召開擴大會議,研究成立西北軍政委員會、部隊冬訓、地方工作、民族政策等問題,作出了《關於若幹問題的決議》,對加強西北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建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1月30日,根據中央軍委的決定,第一野戰軍和西北軍區合並,稱第一野戰軍暨西北軍區,統一領導和指揮西北的軍事工作。彭德懷兼司令員,習仲勳任政委,張宗遜、趙壽山任副司令員,甘泗淇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閻揆要任參謀長。下轄四個兵團(第一兵團、第二兵團、第19兵團、第22兵團);三個二級軍區(陝西軍區由第19兵團兼,甘肅軍區由第二兵團兼,新疆軍區由第一兵團兼);七個三級軍區(陝北軍區、陝南軍區由第19軍兼,青海軍區由第一軍兼,寧夏軍區由第65軍兼,喀什軍區由第二軍兼,伊寧軍區由第五軍兼,迪化軍區由第六軍兼);32個軍分區和一所軍事政治大學。

1950年1月7日,彭德懷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上作了《關於西北工作情況的報告》,提出西北地區黨政軍民的任務,“應是消滅土匪,肅清特務,實行民主改革,動員一切力量,節衣縮食,克服困難,恢複和發展生產,為建設新西北而奮鬥”。

1月19日,西北軍政委員會在西安成立。它是中央人民政府在西北地區實行軍事管製的代表機關,並代行西北人民政府職權,統一領導西北五省的軍政工作。彭德懷任西北軍政委員會主席,副主席為習仲勳、張治中,秘書長為常黎夫,副秘書長為談維煦。委員有王子宜、工世泰、王震、甘泗淇等40多人。

同日,西北軍政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在西安舉行,會議通過了彭德懷所作的題為《關於目前西北地區工作任務》的報告,提出了七項工作任務。彭德懷最後說:“我們一定能團結,一定能克服困難,一定能辦好西北人民的事情。”

在彭德懷的帶領下,大西北的剿匪工作緊張有序地進行著,各項生產生活漸漸步入正軌。沒過多久,卸下戰馬不久的彭大將軍,又一次臨危受命,踏上了硝煙彌漫的戰場。隻不過這一次,他的戰場改在了鄰國朝鮮。為了保衛國家,捍衛和平,彭德懷率領誌願軍進入朝鮮半島,卷進一場驚心動魄的國際戰爭風雲之中。

抗美援朝戰爭進行到第二年的時候,由原第一野戰軍第一軍和第三軍合並的陸軍第一軍參加中國人民誌願軍入朝作戰。所屬第一、七師在臨津兩岸的馬良山、老般山一線擔負堅守陣地任務,第二師配屬第64軍執行西海岸抗登陸任務。1953年6月,參加夏季反擊作戰。在朝期間,原第一野戰軍的戰士們再戰軍威,名揚國際。戰爭結束後,原第一野戰軍各部隊相繼回國,他們為抗美援朝戰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肅清大西北的匪患

新疆和平解放,標誌著大西北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五省區全部解放了。但是,解放後的大西北,匪患非常嚴重。這些土匪、特務瘋狂地進行暴亂、破壞活動,殘害人民群眾和地方幹部,襲擊地方區鄉政權和人民解放軍小分隊,破壞交通、毀壞通信設施,搶劫公路運輸車輛和江船,放火投毒,極大地危害著新生的人民政權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因此,在彭德懷的領導下,第一野戰軍、西北軍區對大西北的土匪進行了大清剿,揭開了西北解放戰爭的最後一幕。

當時,全西北較大的股匪就有740餘股,約13萬餘人,被裹挾的群眾達9萬人。至於那些較小的匪患分子,更是不計其數。這些匪患大多是胡宗南、馬步芳、馬鴻逵等人的殘部骨幹分子,連同國民黨特務一起,糾集當地的散兵遊勇、慣匪、流氓和反動分子等組成的武裝隊伍。

當時,青海是西北匪患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蘭州戰役以後,青海境內的馬步芳殘部尚有5萬人,校以上軍官就有千人以上,他們大都攜槍騎馬,分散逃避,秘密糾集成股,有計劃有目的地發動反革命暴亂。

盤踞甘肅臨夏地區的阿裏馬兔和馬步芳殘部軍官馬金山、馬保匪部約3000人,和“大陸忠義救國軍西北回民支隊”鐵秀戈、馬積福匪部近1000人,圍攻臨夏、定西。在兩個月內打死打傷群眾200餘人,燒毀民房1800多間。

寧夏的土匪主要有馬紹武、張廷芳、郭柱子股匪,他們組織所謂的“仁義軍”、“賀蘭剿共總部”,盤踞在同心城西南的五當山、麻黃溝、惠安堡一帶,燒殺搶劫,猖獗—時。

陝南解放後,國民黨川陝鄂綏靖公署主任王淩雲及國民黨在陝南的特務組織,竄至川陝邊的大巴山,收羅胡宗南的潰逃官兵、慣匪及其他反動武裝,組建了“鄂陝邊自衛總隊”、“川陝邊人民自衛軍”等匪部,由王淩雲任總指揮。

針對全國各地區匪情的嚴重性,中共中央、中央軍委適時作出了堅決剿滅土匪的決策。早在1949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就發出了《關於注意防止敵人破壞,加強肅反和剿匪工作的指示》,要求各地區加強肅反和剿匪的工作,並作出了具體的部署。6月25日,新華社發表了題為《消滅麻痹傾向,撲滅特務匪徒》和《保護人民祖國的財產

》的兩篇短評,揭露了國民黨反動派在新解放區的廣大鄉村,派遣大批特務,勾結當地反革命和地主惡霸分子,利用封建思想組織土匪,燒殺**掠,禍害人民,甚至襲擊區政府機關和地方人民武裝,擾亂人民解放軍後方秩序的事實。

根據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指示,彭德懷為西北地區的剿匪鬥爭作出了正確的指導。1950年1月,他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上“關於西北工作情況”的報告指出:國民黨反動派土匪有計劃地在我解放區內,組織所謂“遊擊隊”,故在新解放區,首先第一步要進行剿匪肅特反對土豪劣紳、封建勢力的鬥爭。

為剿滅西北地區的土匪,在彭德懷、習仲勳等人的領導和指揮下,西北軍區部隊先後出動了2個兵團部、11個軍部、39個師、70個團,共14萬餘人的兵力,在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5省區內,展開了大規模的剿匪鬥爭。

1952年底,西北地區的大部股匪基本上被殲滅,為徹底肅清西北邊沿地區殘匪,西北軍區召開了剿匪會議,決定對西北北部邊緣地區的土匪進行清剿。

1953年1月21日,西北軍區成立了以彭紹輝為司令員、廖漢生為政治委員的甘青剿匪指揮部,並建立了青南剿匪指揮部和甘南藏區工作委員會,調集了騎兵第一師、騎兵第一和第二團、甘肅軍區和青海軍區獨立團、工兵第二團以及西南軍區空軍第39團,共計126個連,約1.9萬人,在西南軍區5個團又1個營的配合下,對殘匪進行圍剿。

至5月23日,清剿部隊經過58天的艱難追剿,殲滅股匪1300人,基本肅清西北邊沿地區的股匪。

清剿西北地區土匪的鬥爭,是第一野戰軍、西北軍區進行西北解放戰爭的繼續,也是解放大西北的最後一幕。從1949年9月至1953年10月,第一野戰軍、西北軍區先後投入兵力14餘萬人。在這場艱巨的剿匪鬥爭中,第一野戰軍連同地方部隊一道,共殲匪持12.9萬餘人,其中斃傷1.1萬餘人,俘虜3.9萬餘人,投降7.9萬餘人,繳獲各種槍支3.6萬支,子彈18萬發,重炮370餘門,炮彈3900多枚,電台72部,牛、馬、羊、駱駝等牲畜10萬頭(匹)。當然,第一野戰軍也付出了相應的代價,參戰部隊傷亡了4360多人。

隨著匪患的消除,西北黃土高原上的烽火狼煙熄滅了,西北地區的社會秩序安定了下來,各地新生的人民政權得到了鞏固,災難深重的西北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始走上了新的發展道路。

西藏和平解放

西藏曆來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素有“世界屋脊”之稱,山高缺氧,氣候寒冷,地廣人稀,交通不便,解放前境內沒有一條公路。西藏人民在封建農奴製的統治下,過著極其悲慘的生活。另外,在解放戰爭即將取得全國勝利時,西藏反動勢力在英美帝國主義支持下,積極策劃“西藏獨立”,加緊擴軍備戰,企圖阻止人民解放軍解放西藏。

為了解放長期以來保持著封建農奴製度的西藏人民,黨中央和毛澤東做出了“進軍西藏宜早不宜遲”的決策。

早在1949年10月,毛主席曾明確指出,經營西藏的任務由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野戰軍擔任。11月,鑒於西北地區解放戰爭結束較早等原因,毛主席考慮過由西北局主要擔任經營西藏的任務,西南局擔任第二位的責任。1950年初,毛主席又將向西藏進軍及經營西藏的任務,確定由西南局擔任,西北局配合,決定於4月中旬開始組織向西藏進軍,10月以前占領全藏。

根據黨中央的決定,中共西南局和西南軍區於1950年1月6日決定,派第18軍及雲南軍區第126團,由第18軍軍長張國華、政治委員譚冠三率領,從西康、雲南方向執行進軍西藏任務;中共西北局和西北軍區派出青海騎兵支隊、新疆獨立騎兵師,從青海、新疆方向向西藏進軍,以配合第十八軍的行動。

不過,由於西藏地區土匪猖獗,嚴重影響到進藏的準備工作,西南軍區經請求中央軍委批準,將進藏時間由原定的1950年4月推遲至當年冬季。

此後,西南軍區開始為進藏做了一係列縝密的準備工作。當時,西南軍區的總負責人是賀龍,他那時帶領“一野”第18兵團入川,隨後將18兵團歸第二野戰軍建製。西南軍區成立後,賀龍擔任軍區總司令。

這次,西南局和西南軍區擔當大任,賀龍自然是事必躬親。他派人到成都華西大學等多所院校借來有關西藏的圖書資料,認真閱讀與研究;又請專門研究康藏問題的專家詳細介紹康藏的曆史和現狀,虛心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

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賀龍於1月10日向毛澤東、彭德懷和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劉伯承、西南軍區政委鄧小平寫了《康藏情況的報告》,匯報初步了解到的有關西藏的情況,對進藏路線提出了意見。他提出了三條進藏的路線,但不管哪條路線,都要在甘孜進行補給。

與此同時,賀龍還派測繪人員協助西藏地理學家任乃強教授迅速繪出了中國第一套二十萬分之一的西藏地圖,印發給部隊,提前熟悉西藏的地形地勢。此外,賀龍對進藏部隊的被服、裝具、飲食衛生等問題都考慮得很仔細、很具體。

當然,這些準備是必要的,可誰也無法預料到進藏途中及進藏後遇到的問題。再加上,西藏距內地路途遙遠,交通不便,經濟落後,人煙稀少,語言不通,居民與漢民族的隔閡比較深,所以,向西藏進軍是一場特殊的戰鬥。

部隊的補給問題,是進軍西藏的首要問題。進藏部隊的給養,幾乎全部要由內地籌措,隨軍前行。因此,中共中央西南局和西南軍區確定了“政治重於軍事,補給重於戰鬥”的鬥爭方針,花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去研究解決進軍西藏在政治上和物資上的準備,特別是如何做好後勤保障工作的問題。最後,他們決定成立進軍西藏支援司令部,統一領導進藏部隊的後勤保障工作。司令部統轄7個工兵團,10個輜重團和一個空軍運輸機大隊,擔任築路和運輸補給任務。

3月15日,進軍西藏動員誓師大會在樂山召開。隨後,進藏部隊就出發了,於4月28日到達甘孜。大家原本以為行動前的準備是充分的,可是由於修路進展遲緩和空投試飛一個多月未成功,先遣部隊有耗無補,發生糧荒。直到5月6日,空軍向康定、甘孜試投成功,先遣部隊的糧荒才得以緩解。

即便如此,僅有兩架飛機的空投能力,是無法滿足所有進藏部隊的補給供應的。因此,賀龍向黨中央提

出了要求,要求加大空運的能力。毛澤東很重視這個問題,立即批準購買一批運輸機,用來空運進藏物資。然而空運能力畢竟有限,仍無法保證大部隊的全部供給。

最後,毛澤東指示賀龍,要一邊前進,一邊修路。為此,西南軍區調集了6個工兵團、3個步兵團組成築路大軍,不惜一切代價,克服一切困難,搶修雅安到甘孜段公路;雲南軍區滇西援藏委員會公路局,也加入到援助當中,組織部隊和民工1.7萬餘人,搶修大理到中甸的公路。這樣,進藏部隊的補給問題得到了基本滿足。

隨著準備工作的進展,進藏部隊陸續向前開進。至10月初,第18軍的部隊由四川進至金沙江東岸的鄧柯、德格、巴塘一線;雲南軍區的部隊進至貢山;青海軍區騎兵支隊進至玉樹,從東、南、北三個方向接近了昌都地區,完成了戰役展開。

就在人民解放軍進藏的過程中,西藏的反動勢力,將西藏三分之二的兵力部署在昌都周圍及金沙江西岸的廣泛地區,統歸昌都邊使總署指揮,企圖利用金沙江,固守要道,阻止人民解放軍進藏。

10月,西南軍區發起昌都戰役,殲滅藏軍5700餘人,一舉解放了昌都,打開了解放軍進藏的門戶,並為和平解放西藏創造了條件。

當然,解放西藏並不能完全用武裝方式,因為這裏涉及到比較複雜的宗教、民族問題。所以,第一野戰軍遵照黨中央的指示,把爭取和團結班禪當作一項政治任務來完成,配合西南軍區的軍事行動。

1950年5月,班禪行轅駐南京辦事處處長計晉美等人奉命來西安、蘭州,向西北軍政委員會和西北軍區領導轉達班禪關於西藏政教組織方案的意見及“速發義兵,解放西藏”的請求。

昌都解放後,廣大藏族人民群眾和愛國僧侶受到極大的鼓舞,西藏上層統治集團中的愛國力量日益壯大,形勢朝著有利於和平解放的方向發展。

1951年春,西藏地方當局響應中央人民政府和平解放西藏的號召,派出代表團前往北京。4月29日,以阿沛·阿旺晉美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團同以李維漢為首的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團開始談判。5月23日,雙方簽署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

與此同時,中共西南軍區和西北軍區進藏部隊以戰備姿態分路進駐西藏,防止隨時和可能發生的意外情況。西南軍區分成兩個梯隊,於8、9月出發,於10、11月抵達拉薩和其他預定地區。而西北進藏部隊則從8月出發,於12月1日進入拉薩。

中國人民解放軍勝利進軍西藏,促成了西藏的和平解放,給西藏人民帶來了光明的前途,實現了中國領土和主權的統一。

第一野戰軍撤番號

1952年6月,為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中央軍委決定將第一野戰軍及其兵團番號撤銷,西北人民解放軍進行精簡整編。如下:

第一兵團改編為新疆軍區。

第二兵團改編為軍委裝甲兵司令部。

第十九兵團已入朝作戰。

第二十二兵團改編為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

第一軍與第三軍合並編為陸軍第一軍,下轄第一師(第一軍第一、三師合編)、第二師(第三軍第八師與第一軍第二師合編)、第七師(第三軍第七、九師合編)。

第一軍軍部改編為重裝軍軍部。

第三軍司令部、幹部部和後勤部改編為空軍第十一航校;政治部改編為西北軍區軍政幹校。第七師師部改編為重裝師師部,第九師師部改編為炮兵第十五師師部。第八師師部改編為空軍殲擊航空兵第二十七師師部。

第二軍軍部改編為南疆軍區,第四師改編為步兵第四師,第五師改為農建第一師,第六師改為農建第二師。

第四軍軍部改編為軍委城防高射炮兵學校,第十師師部改編為炮兵第十師師部,第十、十一師合編為第十一師,第十二師改編為公安第二十師。

第五軍軍部改編為伊犁軍區,第十三師改編為喀什軍分區,第十四師改編為農建第三師,第十五師改為農建第四師。

第六軍軍部改編為西北空軍機關,第十六師改為農建第五師,第十七師改為農建第六師,第十八師改編為公安第四師。

第七軍軍直一部充實第一高級步兵學校,其餘與西北軍區航空處合並,組成西北軍區空軍司令部。第十九師改編為鐵道兵第五師,第二十師師部改編為炮兵第七訓練基地司令部,第二十一師師部改編為炮兵第四訓練基地司令部。

第八軍於1949年5月與綏蒙軍區合並為綏遠軍區,歸華北軍區建製。

第九軍軍部與第二十二兵團合並,第二十五師改為農建第七師,第二十六師改為農建第八師,第二十七師改為農建第九師,騎兵第七師改為農建第十師,騎兵第八師改為工建第一師。

第十九軍軍部並入陝西軍區,第五十五師調歸西北軍區領導,第五十七師改編為石油工業第一師。

獨立第一軍於1949年11月下旬整編為西北軍區獨立第一師,後歸第六十二軍領導,隨第十八兵團南進,西北獨立第一軍番號撤銷。

獨立第二軍改為農建第一師。獨立第二軍是由寧夏中衛起義的國民黨第八十一軍改編而成的。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九兵團向寧夏進軍時,第八十一軍軍長馬惇靖同第十九兵團達成和平協定,其所部第三十五師、第二九四師起義,所屬部隊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獨立第二軍,馬惇靖任軍長,甄華任政治委員,楊遇春任參謀長,程襄文任政治部主任,下轄第一、二師,共約1萬人,隸屬西北軍區。1950年12月,改編為寧夏軍區獨立第一師。

獨立第三軍縮編為西北軍區獨立第七師。獨立第三軍是由在甘肅武都起義的國民黨軍第一一九軍改編而成的。1949年12月9日,國民黨軍第一一九軍在甘肅南部武裝起義,所屬部隊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獨立第三軍,蔣漢誠任軍長,黃忠學任政治委員,孫超群任副軍長,康維銑任參謀長,張漢民任政治部主任。

第一野戰軍整編後,其所屬部隊後來有的參加了對越自衛反擊戰等保衛祖國、抵禦侵略的正義戰爭,為捍衛國家的領土主權和尊嚴,打擊侵略者的囂張氣焰,浴血奮戰,再立新功。有的至今還保留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編製序列中,擔負著捍衛國家安全的神聖使命。

值得說明的是,不管番號是否還在,或者部隊如何改編,第一野戰軍全體官兵所建立的不朽功績,將永遠載入史冊!第一野戰軍的軍威永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