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而言之。

一切能被外國人蜂擁購買的商品,林凱峰都有興趣涉足。

國有企業缺少資金,北方機械公司恰恰掌握著大量流動資金。

將手頭資金當成輸血包,注入到資金匱乏陷入停頓的企業,重新盤活他們。

整合資源,強化技術創新。

重點發力。

由北方機械公司充當領頭羊,帶領大家衝擊國際市場。

走出一條前無古人的發展道路。

“領導既然讓我有話直說,我就和您說一句掏心窩子的話。”

“北方機械公司打算當大哥,帶領一大批國有企業前往國際賽場,和國際大型企業來一場真刀真槍的商業競爭,商品出海,企業出國。”

沒有入股的前提下,各家企業與北方機械公司的合作,隻是合作關係。

林凱峰無法提出合作之外的要求。

一旦擁有部分有潛力的企業股權,機械公司除了能對他們的決策提出意見。

還可以派出一批技術和管理人員,督促入股企業強化生產流程。

實施標準化,科學化的生產模式。

監管資金,專款專用。

避免浪費和一係列不利於企業發展的現象。

對於外國企業來說,剛剛打開國門的龍國,屬於一個龐大的消費市場。

而對林凱峰而言,情況又何嚐不是如此。

國內的經濟發展一年比一年迅速,老百姓腰包也會一天比一天鼓。

滿足了吃飽吃好這個大前提,對各類產品的需求,老百姓也會愈加旺盛。

汽車摩托車,傳呼機大哥大,電視機錄像機。

這些商品將在未來幾年,走進千家萬戶。

不再是可望而不及的商品。

曾經被當成奢侈品的三轉一響,馬上就會退出曆史舞台。

到了80年代中後期,老百姓對於家電商品的需求,將出現空前的熱度。

收音機,錄音機,電視,冰箱,洗衣機,各式各樣的家電產品,必將會在國內流行起來。

林凱峰晚走一步,國外競爭對手就會快進一步。

市場份額隻有這麽大,林凱峰要走在國外之前,提前在龍國進行商業圈地。

占據最大的市場份額。

剛才講的各類家用電器,國內都有一定生產能力。

但是有生產能力,不代表可以量產。

更不代表生產技術能夠超越國外同類型產品。

將一大批有能力的國有企業集中在北方機械公司周圍。

一方麵盯著國內市場,另一方麵將產品賣到國外,想方設法掙外國人的錢。

經濟改製取得一定效果,國家將拿出大量資金,在全國各省市進行轟轟烈烈的基礎設施建設。

修橋鋪路,完善城市的配套設施。

諸多建設當中,一件設備必不可少。

城市基礎建設離不開地下挖掘,盾構機有著其他施工設備不具備的能力。

很長一段時間裏,盾構機一直是西方的核心科技。

從盾構機誕生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兩百年的時間。

西方走在該項技術領域前列,對盾構機性能進行了多次大規模更新換代。

仗著技術領先,西方不但將盾構機賣出天價。

同時還在龍國身上,施加了大量的霸王條款。

龍國不但要付出比市場價高出幾倍的價格,還必須按照外國人製定的霸王條件使用盾構機。

一直到21世紀,龍國才在盾構機領域取得的技術領先。

反向將盾構機賣到了西方。

在此之前,西方盾構機占據龍國市場,長達近二十年的時間。

為什麽?

因為技術不夠領先,因為缺乏盾構機的核心研發能力。

龍國不是沒有研發製造盾構機的能力,隻是受到西方世界長久以來的限製,本身技術研發能力始終位於一個落後水平。

得不到新技術,又缺乏和國際標準的交流。

才會被一直甩在吊車尾的位置。

聽完林凱峰這番發自肺腑的講述,王長生內心受到了極大的觸動。

片刻後,王長生站起來,表情凝重。

拍了拍林凱峰的肩膀,王長生說道:“通過入股其他企業,讓他們放棄其他方麵的生產,主抓核心技術,在某一方麵做到極致,林凱峰同誌,你是這個意思吧?”

林凱峰重重地點了一下頭,說道:“戰爭年代,我們經常講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

“而在經濟年代,同樣也要講究戰略戰術,任何一家國有企業,都有自己的核心優勢領域,與其將精力放在多個方麵,為什麽不在核心領域,發揮自己的優勢?”

王長生不置可否地說道:“你的這個想法,還跟誰說過?”

“隻和您一個人說過。”

林凱峰回道。

聞言,王長生點燃了一支香煙。

聽了這麽多,王長生大致總結出林凱峰的想法。

聚集大批企業進行配合生產研究,一塊進行出口商品攻堅戰。

挖掘各家企業的技術強項,在北方機械公司的帶領下加強出口競爭力。

有錢大家賺,有肉一塊吃。

幾個小時後,林凱峰和王長生一塊走出辦公室。

經過數天的考察,幾大工業部組成的聯合考察團,收獲滿滿地返回京城。

對於北方機械公司打算入股江城柴油機廠這件事,八個工業部持讚同態度。

最高當局參考各工業部的建議,出台了新的會議精神。

允許國有企業和集體股份製企業,拿出資金入股其他企業。

完善國有企業的股份改製。

一石激起千層浪。

電子工業係統,機械工業係統大批企業,麵對這條消息震驚得難以言表。

走了幾十年計劃經濟的發展道路,突然實施企業股份改製,已經夠讓人意想不到。

國家不但要求企業要進行內部股權分配,將國有企業變成股份製企業。

甚至還允許別的企業,入股另外一家企業。

幾年來,上級的下發的各種快節奏政策,已經讓眾人目不暇接,難以招架。

相關精神下達沒不久。

一機部與四機部的大批直屬重點企業,同一時間接到北方機械公司的邀請。

林凱峰親自打電話,邀請二十幾家部屬企業負責人,前往北方機械公司召開企業聯合發展會。

再一次讓處於風口浪尖的北方機械公司,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