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才似乎被這種全家總動員的氛圍所感染,精神狀態比前段時間好了不少。

盡管身體每況愈下,他的眼神卻越發明亮,仿佛所有的生命力都集中在了這最後的創作中。

“木頭有記憶,”他一邊工作一邊對李飛說,“它記的自己作為一棵樹時的陽光和雨水,記的風吹過時的搖曳,記的鳥兒在枝頭築巢的輕盈。好的木匠要學會傾聽木頭的聲音,順著它的紋理,尊重它的本性。”

李飛好奇的問:“爺爺,木頭真的會說話嗎?”

李成才笑了:“不是用耳朵聽的話,是用手感受,用心體會。每一種木頭都有自己的語言,隻要你足夠用心,就能聽懂。”

這種對話常常被李四記錄下來,不僅分享給觀眾,也成為他自己的寶貴記憶。他意識到,父親不僅僅是在傳授木工技藝,更是在傳遞一種麵對生活的態度——尊重自然,尊重每個生命本身的特質,以及用心體會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

隨著“成長樹”的逐漸成形,李成才的身體狀況急劇惡化。一天,他正在工作室調整一個機關裝置,突然劇烈咳嗽起來,嘴角滲出鮮血。

“爸!”李四驚慌的衝上前。

李成才擺擺手,艱難的平複呼吸:“沒事……老毛病了……”

但顯然情況不妙。在李四的堅持下,救護車將李成才送往醫院。檢查結果令人沮喪——癌細胞已經大麵積擴散,醫生估計,他可能隻剩下兩到三周的時間了。

“我想出院,”李成才堅決的對醫生說,“我還有未完成的工作。”

醫生為難的看向李四:“情況很不好……但如果病人堅持,我們也隻能尊重。不過,需要加強居家護理和疼痛管理。”

回到工作室後,李成才的狀態明顯比之前差了很多。他常常需要坐在輪椅上工作,每做一會兒就需要休息,有時甚至痛的無法集中精力。但他依然堅持,一天比一天更加專注和急切。

“成長樹”已經完成了90%,隻剩下一些細節和最後的組裝。按照正常進度,還需要兩周左右才能完全完成。

“我們可以請專業人士來加快進度,”李四提議,“你隻需要指導就好。”

李成才搖搖頭:“不,最後的部分必須是我親手完成。這是……我的心血。”

看著父親虛弱但堅定的樣子,李四不忍心再勸。他隻能盡可能創造最好的工作條件,並確保父親在工作間隙的到充分休息。

李飛此時表現的異常成熟,他幾乎每天放學後都直接來工作室,默默的在爺爺身邊幫忙,遞工具、調燈光、記錄爺爺的指示。有時當李成才需要休息時,李飛會按照指導繼續處理一些簡單的部分。

“爺爺,這個機關連接的方式,我按你說的做了,你看對不對?”李飛小心翼翼的展示自己的工作。

李成才檢查了一下,欣慰的點點頭:“做的很好,簡直和我年輕時一樣精準。你有天賦,小飛。”

李飛眼睛一亮:“真的嗎?那我以後可以成為像爺爺一樣的木匠嗎?”

“當然可以,如果那是你想要的,”李成才輕聲說,“不過木匠隻是一種身份,重要的是木匠精神——專注、耐心、尊重材料、追求完美但接受不完美。這種精神,無論你將來做什麽,都會對你有幫助。”

這一刻,李四站在門口,靜靜的看著祖孫倆的互動,心中百感交集。他突然意識到,父親給予李飛的,遠遠超過了一項技能,而是一種生活哲學,一種麵對世界的態度。這份禮物,比任何物質的遺產都要珍貴。

工作室裏的日子一天天過去,“成長樹”越來越接近完成。李成才的身體狀況也越來越差,有時甚至無法下床,但他依然堅持每天至少來工作室看一眼,給出指導。

一天晚上,李四去工作室拿資料,發現李成才獨自坐在“成長樹”前,靜靜的撫摸著那些木質分支。

“爸?你怎麽自己來了?這麽晚了。”李四驚訝的問。

李成才回過頭,臉上帶著平靜的微笑:“我在和它告別。它快完成了,就像我的生命一樣。”

李四走到父親身邊,蹲下來與他平視:“別這麽說,醫生說隻要保持好心態……”

“小四,”李成才打斷了他,“我們都是成年人,不需要這些善意的謊言。我能感覺到……時間不多了。但我很滿足,真的。這些日子,能和你、和孩子們在一起,能完成這件作品,已經是上天給我的莫大恩賜了。”

李四眼中泛起淚花:“爸……”

“我有個請求,”李成才直視兒子的眼睛,“如果我撐不到看見它完全完成的那一天,答應我,你會按照我的設計,把它完成。特別是那個中心機關,那是整棵樹的靈魂所在。”

李四哽咽著點點頭:“我保證。但我更希望你能親眼看到它完成的樣子。”

李成才微笑著:“我會盡力的。不過……生死有命,我已經做好了準備。”

第二天,李成才狀態特別差,幾乎無法起床。但當醫生建議再次住院時,他堅決拒絕了。

“我要在工作室,在我的‘成長樹’旁邊,”他固執的說,“如果必須臥床,就把床搬到那裏去。”

於是,一張醫用床被搬進了工作室。李成才躺在**,通過李飛的手,繼續指導著“成長樹”最後的組裝和調試。

“這個齒輪要向左旋轉30度,然後和那個小鎖扣對接……”

“那片葉子的角度不對,應該更自然一些,像被風吹過的樣子……”

“主幹上的那個小門,開合不夠順暢,需要再打磨一下……”

李飛認真的執行著爺爺的每一個指示,有時還會提出自己的建議,兩人如同真正的師徒,心靈相通的完成著這件作品。

李四把這些珍貴的互動都記錄下來,但沒有立刻分享到網上。這些時刻太私密,太珍貴,他想等一切塵埃落定後再決定是否與世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