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看著父親蒼老的麵容,心中湧起複雜的情感:“還記的你走的那天,我衝你喊過什麽嗎?”
李成才低下頭:“記的。你說你永遠不會像我這樣當一個不負責任的父親。”
“是的,”李四點點頭,“諷刺的是,正是這句賭氣的話,塑造了我後來的人生。為了證明我不會重蹈你的覆轍,我竭盡全力做一個好父親。如今看來,也許我應該感謝你——即使是以這種方式——引導我成為現在的自己。”
李成才眼中閃過淚光:“我不配的到感謝……但我想說,我為你驕傲,兒子。真的,非常驕傲。”
父子倆相對無言,但那道橫亙十五年的鴻溝,似乎在這一刻終於有了填補的可能。
教育中心的裝修和準備工作進行的如火如荼,開業日期定在三個月後。李成才幾乎每天都會來,盡管化療後遺症和癌症本身讓他常常感到疲憊,但他堅持親自監督每一件家具的製作和安裝。
“爸,你不用每天都來的,”李四擔憂的看著父親蒼白的臉色,“你應該多休息。”
李成才搖搖頭,固執的繼續手中的工作:“趁我還能幹活,就多做點。時間……可能不多了。”
這種話總是讓李四心頭一緊。醫生給出的預期壽命是六個月到一年,現在已經過去了兩個月。雖然李成才的狀態看起來還算穩定,但誰也不知道病情會何時突然惡化。
一天,李成才神秘兮兮的對李四說:“小四,我想再做一件大作品,作為教育中心的中心件。”
“什麽作品?”李四好奇的問。
李成才從口袋裏掏出一張草圖:“一棵‘成長樹’。樹幹和主枝用實木製作,分支用軟金屬,可以根據需要調整形狀。樹上掛滿了各種互動元素——解謎盒、小抽屜、轉盤、滑輪……每個孩子都能在樹上找到適合自己的探索項目。”
李四看著草圖,驚訝於其精巧和創意:“這……太複雜了吧?需要多久才能完成?”
“如果全力以赴,大概兩個月,”李成才計算道,“剛好趕在教育中心開業前完成。”
李四擔憂的說:“那工作量太大了,你的身體……”
“就當是我的……遺作吧,”李成才平靜的說,“我想留下點什麽,讓更多孩子記住我,即使他們不知道我是誰。”
看著父親堅定的眼神,李四知道無法勸阻。這也許是他彌補缺席的方式,一種跨越時間的愛的表達。
“好吧,”李四最終同意了,“不過我給你請個助手,減輕一些體力活的負擔。”
李成才欣然接受,並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可以請李飛當我的小助手嗎?如果不耽誤他的學習的話。我……想多教他一些東西。”
李四明白父親的心思——他想把自己的技藝傳給孫子,在有限的時間裏建立更深的聯係。“當然可以,隻要是在周末或者放學後的時間。”
就這樣,一個特別的師徒關係建立了起來。每天放學後和周末,李飛都會到工作室,跟著爺爺學習木工技藝。開始隻是遞工具、量尺寸這樣的簡單任務,漸漸的,李飛開始學會使用各種工具,了解不同木材的特性,甚至能獨立完成一些小部件的製作。
“爺爺,為什麽這個部分要用櫻桃木而不是橡木?”李飛好奇的問。
李成才耐心解釋:“櫻桃木紋理細膩,顏色溫暖,隨著時間會變的更深更美。橡木雖然結實,但紋理較粗,不適合這種需要精細觸感的部件。木頭啊,就像人一樣,各有各的性格和用處。”
李飛若有所思:“就像我們班上的同學們,有的擅長數學,有的擅長藝術?”
李成才欣慰的點點頭:“沒錯!正是這個道理。好的木匠不會強求一塊木頭成為它不適合的形狀,而是發現並發揮它的特質。教育也是如此,不是嗎?”
這些簡單而深刻的對話,往往會被李四錄下來,分享在直播和社交媒體上。這種跨越三代的智慧傳遞,打動了無數觀眾。
【這就是真正的家族傳承啊,雖然相聚晚了,但情感的傳遞一點也不少】
【爺爺的木匠哲學好深刻,比很多育兒專家說的都實在】
【看到李飛這麽專注學習的樣子,就知道他的到了什麽寶貴的東西】
隨著工作的深入,“成長樹”的輪廓逐漸顯現。主幹已經成形,粗壯而挺拔;主要分支也已安裝,向四麵八方延展。每一天,這件作品都在成長,仿佛有了生命一般。
然而,李成才的健康狀況卻在悄然惡化。起初隻是工作一會兒就需要休息,後來開始出現持續的低燒和疼痛。他盡力掩飾這些症狀,但逃不過李四和李飛敏銳的觀察。
“爺爺,你臉色不太好,要不要休息一下?”李飛擔憂的問。
李成才強撐著笑了笑:“沒事,就是有點累。再堅持一會兒,這個轉盤機關快完成了。”
李四悄悄請了一位護士每天來工作室,監測父親的狀況並提供必要的醫療支持。他也調整了自己的工作安排,盡可能多的陪伴在父親身邊。
一天直播結束後,趙美琪關切的問:“你爸的狀況怎麽樣?醫生有什麽新建議嗎?”
李四搖搖頭,眼中滿是憂慮:“不太好。醫生說癌細胞可能已經擴散到了骨骼,但他拒絕再進醫院。他說……想在完成‘成長樹’之前,每一天都花在有意義的事情上。”
趙美琪握住丈夫的手:“我理解他的選擇。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品質比長度更重要。”
“我隻是擔心……”李四哽咽了,“他撐不到看見‘成長樹’完成的那一天。”
“那我們就盡量幫他實現這個心願,”趙美琪堅定的說,“全家人一起。”
於是,整個家庭都動員起來了。李四在不影響父親自尊的前提下,悄悄安排了更多專業木工來協助完成那些不需要精細技藝的部分;趙美琪和李甜負責裝飾性元素的設計和製作;雙胞胎雖然年紀小,也會在旁邊遞遞工具,送送水。這成了一個真正的家族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