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想什麽?”
她輕聲問,“從派對結束後,你就心不在焉的。”
李四歎了口氣:“我也說不清楚。就是突然意識到自己已經四十歲了,有一種時光飛逝的恍惚感。十幾年前我還是個剛剛學習如何照顧孩子的單身爸爸,現在已經是四個孩子的父親,而且大的都十二歲了……”
趙美琪微笑著握住他的手:“這叫做成長和成熟,是值的慶祝的事情。”
“我知道,但還有一種奇怪的感覺……”
李四斟酌著用詞,“就像是……我已經達到了之前設定的所有目標,《超能爸爸》節目成功,書籍暢銷,孩子們健康成長,家庭和睦。但現在呢?接下來要追求什麽?人生下半場的意義在哪裏?”
趙美琪恍然大悟:“啊,中年危機來了。”
“中年危機?”
李四有些意外,“我沒有不滿現狀或想要改變生活啊。”
“中年危機不一定表現為對現狀的不滿,”
趙美琪解釋道,“它常常表現為對未來的迷茫和對人生意義的重新思考。四十歲是一個分水嶺,你已經走完了人生的大約一半路程,自然會開始思考剩下的路要如何走。”
李四若有所思:“你說的對。”
“那麽,你有想過接下來想做什麽嗎?”
趙美琪好奇的問。
李四沉思了一會兒:“說實話,我不太確定。《超能爸爸》節目已經進入第七季,雖然仍然受歡迎,但我感覺創新越來越難。直播和社交媒體也是如此,有時候甚至感到有些倦怠。我想嚐試一些新的方向,但又不確定是什麽。”
趙美琪理解的點點頭:“這很正常。人到中年,常常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價值。有沒有什麽是你一直想做但沒有時間或機會去做的?”
李四的眼睛突然亮了起來:“其實……我一直有個想法,就是創辦一所真正實踐我們教育理念的學校。不是那種傳統的應試教育,而是注重個性發展、創新思維的教育機構。”
“這聽起來是個很有意義的計劃,”趙美琪驚喜的說,“我作為教育工作者,也一直夢想能有這樣一個平台,將先進的教育理念付諸實踐。”
“但這需要巨大的投入和專業知識,”李四有些猶豫,“我不確定自己是否具備這些條件。”
趙美琪鼓勵道:“我們可以從小處開始,比如先創辦一個教育谘詢機構或者小型培訓中心,積累經驗和資源,然後再逐步擴大。你在教育領域的影響力和人脈,加上我的專業背景,應該能夠組建一個不錯的團隊。”
李四點點頭,眼中重新燃起了熱情:“你說的對!我們可以從小規模開始,一步步實現這個夢想。這將是我人生下半場的新目標!”
就這樣,李四找到了中年危機的出口——創辦一所體現自己教育理念的學校。這個想法給了他新的動力,也讓他重新審視自己的能力。
第二天,他就開始行動起來。首先,他聯係了幾位在教育領域有豐富經驗的朋友,包括大學教授、心理谘詢師和兒童教育專家,討論這個想法的可行性。
“李老師,這是個非常有前景的方向,”北京師範大學的張教授在視頻會議中說,“現在很多家長都在尋找更加個性化、創新型的教育方式。你的公眾影響力加上趙老師的專業背景,確實有條件嚐試這個領域。”
心理谘詢師王博士也表示支持:“結合你們在《超能爸爸》中展示的教育理念,如果能夠係統化、課程化,確實會填補當前教育市場的一個空白。”
的到專業人士的認可後,李四更加確信這個方向的價值。接下來,他開始深入研究國內外先進的教育機構和模式,從蒙台梭利教育到芬蘭的森林學校,從美國的創客教育到日本的自然體驗學習,廣泛汲取各種教育理念的精華。
同時,趙美琪也開始設計初步的課程體係,結合她多年的教育研究經驗,構建一套適合中國兒童的創新教育框架。
“我們應該注重三個核心方麵,”
她在一次家庭會議上分享道,“一是個性發展,尊重每個孩子的天賦和興趣;二是創新思維,培養解決問題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三是情感健康,確保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保持心理平衡和社交能力。”
李四完全讚同這個框架:“這正是我們在家庭教育中一直堅持的原則,也是《超能爸爸》節目想要傳遞的核心價值。”
在籌備過程中,李四意識到這個項目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投入,而他現有的工作已經很繁忙。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調整工作重心,將更多精力投入到這個新項目中。
“孫導,我想和你談談《超能爸爸》節目的未來規劃,”李四約見了節目製片人孫導演,“我計劃在明年開始一個新的教育項目,可能需要減少在節目中的參與度。”
孫導演雖然有些遺憾,但表示理解:“李老師,你是節目的靈魂,但我也理解你想要嚐試新方向的心情。也許我們可以考慮調整節目形式,比如從每周更新改為月度特輯,或者轉變為記錄您創辦學校的過程,這樣既能保持節目的延續性,又能支持您的新項目。”
“這是個很好的想法!”李四眼前一亮,“如果能將節目與新項目結合起來,不僅能記錄創辦學校的過程。”
就這樣,《超能爸爸》節目迎來了一次重大轉型——從純粹的家庭教育記錄,轉變為“教育創新之路”的紀實係列。這一轉變不僅為李四的新項目提供了宣傳平台。
與此同時,李四也著手處理自己的社交媒體和直播工作。他減少了日常直播的頻率,轉而每周進行一次主題明確的教育分享;
這些調整讓李四感到輕鬆了很多。
現在已經十二歲的他,思維越發成熟,經常主動參與家庭討論,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
“爸爸,我覺的新學校應該有一個超棒的科學實驗室,”他興奮的說,“不是那種隻能做教科書上實驗的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