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認為自己比其他人更了解情況,然後有一天,我們如夢初醒:自己暗地裏已經上當受騙了。

我們必須承認,除非我們對自己撒謊,否則我們很容易或多或少地被愚弄、被欺騙、被蒙蔽——即使我們並不是特別幼稚。實際上,我們的人性使我們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

這是因為我們需要歸屬感:我們是社會性動物,我們隻有在他人讚成(或不讚成)的情況下才能成為自己。

這也源於我們的教育方式和我們成長過程中伴隨的原則——服從、尊重權威、尊重標準、尊重慣例……

正如我們在上一章中所看到的,這很大程度上也源於我們對個人價值的感覺,我們也稱之為自我評價。

個人價值感

簡單來說,對自我的評價,就是看到底是否愛自己。

當我們按照自己的評判標準,做了一件正確的事,我們的自尊心就會增強;反之,仍然根據自己的標準,當我們做了錯事,我的自尊就受到傷害。

我們可以看到這完全是主觀的——我們既是裁判又是參與者。或者,換一種說法,我們的自我評價是我們(真實的自己)和我們想要成為的人(理想的自己)之間的關係。真實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間的差距越大,對自我的評價就越低。

在這種情況下,自尊與自信是有區別的,這體現了個人的效能感:我們是否相信自己的能力、我們是否具備能力。

例如,你知道自己不擅長足球、數學或手工,但你不會因此得出負麵結論,因為這些活動很少有價值或沒有價值。

相反,有人認為自己非常具備專業能力,但他從中得出的是負麵的自我評價,因為在他看來,自己從事著一項沒什麽價值的工作,例如傳達人員、應召女郎、房地產經紀人……

為什麽我們自愛(或者不自愛)?

我們的自我評價取決於許多因素,一些是客觀的:基因、年齡、性別、教育等。

例如,今天,我們知道自我評價有一部分是天生的,約三分之一。當我們比較真假雙胞胎的時候,我們發現具有相似遺傳基因的真雙胞胎具有相同的自我評價,而假的雙胞胎則不是。

年輕人的自我評價相對較低,並且在生命旅程中(平均)穩定增加,直至60歲時達到頂峰,之後就開始下降。

而且自尊心在生命中某些時候更加脆弱、不穩定:青春期,由於存在疑惑;分娩期,由於孩子的到來顛覆了自我認知;更年期,不能生育可能被認為是一種損失;老年期,覺得自己被排除在外。

我們還知道,女性的自我評價通常略低於男性。這也許是因為,長久以來,兒子更受喜愛已成一條規則。在貧窮國家,通常是把新生的男孩喂飽之後才去喂女孩,而且女孩子的食物營養價值低,她們受到更少的照顧。在富裕國家,母親哺乳男孩的時間更長,她們會更加緊緊地抱著男孩兒的身體,並且會更樂意給男孩喂飯,而不是出於“需求”,她們跟男孩說話更少,但是更經常地撫摸他們。很多心理學家認為這種肢體上更為親密的表現,解釋了為什麽男孩對自我的評價更高。

據其他學者的研究,出生順序也有關係。例如,有研究表明,與年長的相比,年幼的孩子對自己更加不滿,但另一方麵,年幼的比年長的在社會中更受人重視,他們的生活也更加安逸。另一研究表明,通常情況下,年長的學習成績更好,因為他們的自我評價更多地基於他們的成果。

個人經曆也有關係。當你在童年時期經曆過令人痛苦的個人或家庭經曆時——嚴重的疾病或事故、性侵犯、親人的離世或監禁、突然的經濟改變(破產)、地理改變(背井離鄉)——自尊心總是會受到影響。

建立自尊

通常,自尊的建立有點像砌磚壘房:每當我們為自己感到驕傲時,就多壘一塊磚,反之,就減少一塊磚,通常還不止一塊。

從很小的時候開始,我們體驗著各種各樣的經曆,學會走路、說話、拿湯匙、係鞋帶等。根據我們感受到的或正麵或負麵的經曆,我們的自尊心也隨之增強或減弱。

區別在於:與父母的關係質量。你在拿湯匙時可能會很笨拙,但是如果父母鼓勵你,你的自尊心就完好無損了。相反,孩子做任何事都可能成功,但是如果父母太冷漠或要求過高,他的自尊心就會受到傷害。

父母的認可是至關重要的,不僅可以鼓勵孩子的某些行為,而且肯定了他們的成果。這樣,孩子就可以根據他人的期望,以積極的方式評估自己,並引導孩子學會獨立和有自控力。

人們可能會認為社會環境是決定性的。在困難的條件下度過的童年(金錢、家庭環境、文化等)可能會傷害我們的自尊心。事實並非如此。父母的財富、學曆或職業與孩子的自我判斷之間沒有任何因果關係。影響孩子自尊的唯一因素是他所收獲的愛。和窮困潦倒的父母一起住在廉價房裏,在貧困社區中,他們一樣可以健康地成長,並且擁有良好的自尊心。相反,與有錢的父母在“富人區”中生活和受教育,並不能保證他們擁有更高的自我評價。

他人眼光的影響

當你在童年時感到被愛,在以後的人生中,這會給你帶來很高的自我評價。另外,父母的冷漠、缺席、放任,讓你缺少愛,缺少關注,他們經常說一些貶低你的話(“我為你感到羞恥”“你可笑、愚蠢、無能、毫無價值……”“我們不能信任,指望你……”),父母遵循嚴格的教育原則,不斷地十分嚴厲地批評你,他們絕不寬容你,這會損害孩子的自尊。因為我們不會對自己說:“我父親是個渾蛋”“媽媽鐵石心腸”“他們瘋了”。我們會認為這是自己的錯。這個想法在潛意識裏不斷加深:“他們不愛我,不關心我……因為我一文不值,我不值得……”

其他的父母也損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有過度保護欲的父母放大了日常生活的所有小危險,並阻止小孩的各種嚐試(“別那麽做,你會摔倒的”),其借口就是外麵的世界太危險了。在沒有父母支持的情況下,我們不敢做任何事情,因為害怕犯錯或失敗。

假如我們的兄弟姐妹,或者學校裏的小夥伴也過度嘲笑我們,特別是因為我們有一對飛耳,或者有語言壞習慣、過胖、衣著老土等,我們顯得跟“別人不一樣”,那自尊心慢慢地就開始出現裂縫。

如何增強自我價值感

無條件自我接納就是解決之道。你會跟我說,這很困難,因為我們還不習慣接受自己,因為我們的身後拖拽著愧疚感的包袱和不和諧的聲音(失敗、過往的傷疤……)。但這並不代表不可能。無論如何,這裏有一些自愛的方法。

寬恕自己

你曾經擁有童年,有過往有曾經,但是今天又是另外的一天。第一原則就是把握你手中現有的底牌,不管是出於天性(你的基本個性)還是後天獲得的(社會背景、家長、教育、經曆、生活閱曆等),你已經盡力而為了。因此,不要感到愧疚,不要覺得自己不夠好,不要為自己那些或真實或想象的過錯感到羞恥,你需要忘記遺憾和悔恨。不要自責,專注於現在可以做的事情,這樣你會對自己更滿意。

不要混淆地圖和地盤

你的行為(地圖)不完全代表你(地盤)。舉個例子,你可以做一些愚蠢的事情而不代表你就是個傻子。相反,有一天你可以慷慨大方,但這並不會讓你成為一個特別好的人。同樣,你可能會有消極的、嫉妒的、吝嗇的、仇恨的想法等,但不要就此判定自己是個惡人。隻要這些想法對你個人的言語和行為無足輕重,那這就不是問題。自我接納還需要承認和理解自己的陰暗麵。

評判你的行為(及其後果)而不是自己本身

這點就是單純而簡單地讓你不要評價自己。你會以什麽標準來定義自己的價值?根據你自己的內在要求?你無法確定它們是否準確,是否符合你的實際能力。根據你的良好意願,你無法提前知曉(上帝或命運的道路無法參透)。因此,不要再這樣評判自己:“我是對還是錯?”而是問自己:“對我有好處嗎,能滿足我的個人需求嗎,跟其他的比較這個選擇是不是更好?”

不要把嬰兒和洗澡水一起扔出去(1)

即使用世界上最好的解決方案,或懷有非常善良的意圖,我們的行為經常也會不符合我們的期待,或不符合自身希望擁有(和表現)的個人形象。當你發現自己的行為不令人滿意時,例如,如果這個行為看起來無效、不道德或有害,你有兩種選擇。要麽責備自己,讓自責壓垮自己,最終,你將嬰兒(你)與洗澡水一起扔掉(你的錯誤行為),要麽你就改正,忘掉它,你試圖彌補過錯,改變自己的方向、習慣,你原諒了自己,等等。

正確看待成功和失敗

成功並不能讓你高人一等,失敗也不可能讓你淪為螻蟻。這並不能證明你比別人高貴或低賤,它也不能讓你趾高氣揚,反之,也不能讓你悄無聲息地逃離。它也不能預知未來,也不能說明“下一次”你就一定會成功或者失敗。由於對成功過於自信,人們很快就會高估自己的實際能力,接著就失敗了,這往往是由於缺乏準備或沒有充分考慮到困難。受到失敗的困擾,一個人很快就想到放棄,把實際的困難誇大了。但是,這真的很蠢。不如把問題顛倒過來:你真的相信那些愛你的人在你成功的時候會更愛你,在你失敗的時候就會減少他們的愛嗎?

自尊的十二誡

即使自尊這個概念仍然含糊不清——不是所有的研究人員都同意它的定義——但在這方麵幾乎達成了共識:自尊非由於過去的經曆一下子獲得、確定,它是在每天的真實生活中慢慢形成的。

隻要你有正確的想法:

1.認為自己與他人平等,你既不優越也不低微,並接受個體差異:身材外貌、天賦、才能、財務狀況等。

2.深信至少對於你喜歡的人、你所愛的人、那些重要的人來說,你值得關心、尊重、重視。

3.你的舉止要如往常一般,即使你感覺自己並不比聽眾更優越。

4.承認並接受自己的缺點——沒有人是完美的——專注於自己的優點,而不是浪費自己的精力和時間去試圖“修複”或向他人隱藏缺點。

5.對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充滿信心,即使遇到失敗也能充滿鬥誌。而且當你需要幫助的時候,不要猶豫,向別人求助。

6.根據你認為最好的選擇行事,相信自己的判斷,當別人不讚成這些選擇時,不要感到愧疚。

7.不要害怕犯錯誤——這是你學習、改進的機會——不要以認錯為恥,這意味著我們有道德、有責任感。

8.不要浪費時間反複思索已經過去的事情,也不要擔心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而應該從過去中吸取教訓,為未來做準備,充分活在當下。

9.擁有自己的立場、想法、強大的信念,即使在遭到反對的情況下,也準備好捍衛它們,但要有足夠的信心根據事實改變自己的思考方式。

10.先天地表達善意,隻要他人肯合作,那就與他們合作,反之,要學會反擊。

11.行事要光明磊落,不要耍花招,這樣別人就知道應該遵循什麽原則,明白雙方的良好合作會帶來什麽利益。

12.敏銳察覺他人的情感和需求。不要損害對方,更不要利用他們的弱點來為自己謀取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