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一個國家很小,但如果它的糧食足夠養活天下的賢能之士,車輛足夠承載他們,財富足夠以禮相待,那麽這個國家就能與天下的賢者為伍。這正是文王之所以能夠稱王的原因。現在,雖然我們還沒有稱王,但如果能以此為目標來安定國家,不也是很容易的嗎?趙宣孟之所以能夠免遭危難,周昭文君之所以能夠顯耀於世,孟嚐君之所以能夠擊退荊國的軍隊,都是因為他們遵循了這個道理。古代那些立下大功、名揚四海、安定國家、保全自身的人,他們成功的途徑無他,必定是因為遵循了這個道理。對於有才能的人,我們不能以驕傲和放縱的態度來對待他們,否則就會失去他們。

以前,趙宣孟將要上朝的時候,看到路邊有一個餓倒的人,他停下來為這個人提供食物。這個人告訴他,自己是一個在絳地做官的人,因為回家後糧食斷絕,又不願意乞討或偷盜,所以才會餓成這樣。趙宣孟給了他一些肉幹,但他卻不敢吃,說要留給自己的老母親。趙宣孟很感動,又給了他更多的肉幹和錢,然後才離開。兩年後,晉靈公想要殺死趙宣孟,但有一個士兵卻反過來為趙宣孟抵擋追殺,最後還因此而死。這個士兵就是當初趙宣孟救下的那個餓倒的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即使隻是對一個普通人施以小恩小惠,也可能會在關鍵時刻救自己一命。因此,《詩經》上說:“武士英勇無畏,他們是公侯的護衛。”又說:“人才濟濟一堂,文王因此得以安寧。”作為君主,怎麽能不重視人才呢?人才雖然難以識別,但隻有通過廣泛搜羅才能發現他們。隻要廣泛搜羅,人才就無處藏身了。

張儀是魏國的殘餘公子,他打算到秦國去遊說,途中經過東周。有人向昭文君推薦他,說:“魏國人張儀是個有才能的人,他打算到秦國去遊說,希望您能對他以禮相待。”昭文君接見了張儀,對他說:“聽說您要到秦國去,我的國家很小,不足以留住您。但您既然要去遊說,也未必能夠得到秦王的賞識。如果您得不到賞識,就請為我的國家回來一次吧。我的國家雖然小,但我願意與您共同治理它。”張儀非常感激,向昭文君行了再拜之禮。張儀離開時,昭文君又送給他一些路費。張儀到了秦國後,過了一段時間就得到了秦惠王的賞識並被任命為相國。他在天下所受的恩德沒有比得上昭文君的。周國雖然隻是一個千乘之國,但它的聲望卻超過了萬乘之國。這是因為秦惠王把張儀當作老師來尊重的緣故。在逢澤之會上,魏王曾為張儀駕過車,韓王也曾擔任過他的副手。張儀的名聲至今仍然被人們所銘記。這都是因為張儀的力量所致啊!

孟嚐君以前住在薛地時曾遭到荊國人的進攻。當時淳於髡作為齊國的使者出使荊國回來經過薛地時孟嚐君對他以禮相待並親自到郊外送他並對他說:“荊國人進攻薛地先生不為此事擔憂我就無法再侍奉您了。”淳於髡回答說:“我恭敬地接受您的命令。”他回到齊國後向齊王匯報了出使的情況。齊王問他:“您在荊國看到了什麽?”淳於髡回答說:“荊國很強大而薛地也不自量力。”齊王問:“這是什麽意思呢?”淳於髡回答說:“薛地不自量力地為先王建立了清廟。荊國強大而進攻薛地薛地的清廟必定會受到危脅所以說薛地不自量力而荊國也很強大。”齊王聽後臉色大變說:“哎呀!先王的廟在那裏啊!”於是迅速派兵去救援薛地因此薛地得以保全。那些顛沛流離的請求、坐拜的謁見雖然也能得到一些幫助但效果卻很微薄啊!所以善於遊說的人要陳述形勢、說明方法讓人看到自己的危急就像自己也身處危境之中一樣哪裏還需要使用強力呢?使用強力就太卑鄙了!如果遊說不被接受責任不僅僅在於被遊說的人也在於遊說者本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