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聖明的君王治理天下,首先把公正放在首位。隻要公正,天下自然就太平了。太平是由公正帶來的。嚐試觀察曆史,那些得到天下的人很多,他們得到天下是因為公正,失去天下則是因為偏私。君主的設立,也是基於公正的原則。所以《鴻範》這本書說:“不要偏私,不要結黨,王道寬廣。不要偏頗,要遵循王者的道義。不要憑個人喜好去做好事,要遵循王者的道路。不要憑個人惡意去做壞事,要遵循王者的規範。”

天下不是一個人的天下,而是所有人的天下。陰陽調和,不隻讓某一類事物生長;甘露和及時雨,不隻滋潤某一物;萬民之主,不偏袒某一個人。伯禽將要出行,向周公請教如何治理魯國。周公說:“要給予利益但不要隻考慮自己的利益。”有一個荊人丟了弓,但不肯去找,說:“荊人丟了它,荊人會撿到它,又何必去找呢?”孔子聽到這話後說:“把‘荊’字去掉就更好了。”老聃聽到這話後說:“把‘人’字去掉就更好了。”所以老聃達到了最高的公正境界。天地是多麽廣大啊,它們生育萬物而不把它們當作自己的子女,成就萬物而不把它們據為己有。萬物都受到天地的恩澤,得到它們的好處,但不知道這些好處是從哪裏來的。這就是三皇五帝的德行。

管仲生病時,齊桓公去看望他,說:“仲父您的病已經很重了,國內的人們都在擔心,我將把國家托付給誰呢?”管仲回答說:“以前我盡心盡力去治理國家,但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做好。現在我的病已經很重了,我還能說什麽呢?”齊桓公說:“這是件大事,希望仲父您能教導我。”管仲恭敬地答應了,問:“您想任命誰為相國呢?”齊桓公說:“鮑叔牙可以嗎?”管仲回答說:“不行。我很了解鮑叔牙。他的為人清廉正直,但對待不如自己的人,他從不親近;一旦聽到別人的過錯,他會終身不忘。”齊桓公又問:“那麽隰朋可以嗎?”管仲回答說:“隰朋的為人,對上有誌向,對下能求知。他雖然不如黃帝那麽賢明,但他能同情那些不如自己的人。他對於國家大事,有些可能沒聽說過;他對於各種事物,有些可能不知道;他對於各種人,有些可能沒見過。但如果沒有更好的人選,那麽隰朋也是可以的。”相國是個很大的官職。擔任大官的人,不應該在小事上斤斤計較,也不應該耍小聰明。所以說:高明的工匠不親自動手砍削,高明的廚師不親自排列食器,真正的勇士不輕易鬥毆,強大的軍隊不輕易侵犯別國。齊桓公行公正之道,摒棄私欲和惡行,任用管仲而成為五霸之首;但如果他行私偏袒所愛之人,任用豎刀這樣的人,那麽就會像蟲子一樣被趕出家門。

人在年少時往往比較愚蠢,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變得聰明起來。但如果聰明人用私心去做事,那就不如愚蠢人用公心去做事。如果一個人每天都喝得醉醺醺的,卻還要裝飾自己的衣服;如果一個人隻考慮自己的利益卻還要標榜自己公正無私;如果一個人貪婪暴戾卻還想成為君王——那麽即使像舜這樣的聖人也無法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