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聖王善於運用他人的智慧和才能,就像運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一樣,這是因為他們通達人君之道。作為君主,自己要保持虛心素服,不顯露智慧,這樣才能讓眾人的智慧得以發揮。自己不顯露才能,這樣才能讓眾人的才能得以施展。自己能堅持無為,這樣才能讓眾人有所作為。虛心、無能、無為,這是君主應該把握的原則。而人主常犯的錯誤則不同,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去比拚智慧,用自己的才能去比拚才能,用自己的作為去比拚作為。這其實是臣子的職責。如果臣子想要不阻塞君主的道路,即使像舜那樣賢明也是做不到的。

周武王有五位輔佐他的大臣,武王對於這五位大臣所做的事情並不擅長,但是世人都說取得天下的是武王。這是因為武王善於運用他人的智慧和才能,通達人君之道。通達人君之道,就能讓智者為他謀劃,勇者為他戰鬥,辯者為他遊說。就像一匹馬,由伯樂相中,造父駕馭,賢主乘坐,就能日行千裏。沒有駕馭和相馬的辛勞,卻能享受到馬的功勞,這就是因為賢主懂得如何乘坐。

現在請客吃飯,酒酣之際歌舞升平,鼓瑟吹竽,第二天客人不去拜謝陪自己娛樂的人,而去拜謝主人,這是因為主人讓陪客娛樂的人這樣做的。古代聖王立功名也與此相似。他們讓眾人的智慧和才能得以發揮,從而立下赫赫功名,但是功名並不歸於輔佐他們的人,而歸於君主,這是因為君主讓輔佐他們的人這樣做的。這就像建造宮室一樣,必須任用巧匠,為什麽呢?因為匠人不巧,宮室就建不好。治理國家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國家治理不好,那危害難道僅僅像宮室建不好一樣嗎?巧匠建造宮室,畫圓必須用圓規,畫方必須用矩尺,測平直必須用準繩。宮室建成後,人們並不知道規矩繩墨的作用,而隻是稱讚匠人的巧妙。同樣的道理,國家治理好後,人們並不知道具體治理者的功勞,而隻是稱讚君主的英明。這個道理不能不認真考察。不通達人君之道的君主則不是這樣。他們自己沒有什麽才能,卻又任用賢者,並且厭惡賢者與不肖者議論國事。這就是為什麽功名受損、國家危亡的原因。

棗樹生長在荊棘叢中,裘皮來自狐狸身上。我們吃棗子、穿裘皮,這是古代聖王善於運用他人的智慧和才能的一個例子。商湯和周武王在短時間內就擁有了夏商兩代的民眾、土地和財富。他們讓民眾安居樂業,天下沒有人敢危害他們;他們分封土地,天下沒有人敢不高興;他們賞賜財物,天下人都爭相效勞。他們沒有耗費自己的財力物力,卻讓天下人稱讚他們是大仁大義之人,這就是因為他們通達人君之道,善於運用他人的智慧和才能。

白公勝得到荊國後,卻不能把府庫裏的財物分給別人。七天後,石乞說:“禍患就要到了,如果不能分給別人就燒掉它吧,不要讓別人用它來害我們。”但是白公勝還是做不到。九天後,葉公攻入城內,打開太府分發財物給眾人,並拿出高庫裏的兵器武裝百姓攻打白公勝。十九天後白公勝被殺。國家本來就不是白公勝的,他卻想要占有它,可以說是貪心到了極點。他自己沒有什麽才能卻又不能任用賢者來幫助自己治理國家,可以說是愚蠢到了極點。他就像貓頭鷹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吝嗇自己的財物和權力。

衛靈公在天寒時鑿池築台,宛春勸諫說:“天寒起役恐怕會傷害民眾。”衛靈公說:“天寒嗎?”宛春說:“您穿著狐裘坐在熊皮墊子上,屋裏還有火爐取暖,所以不覺得冷。但是民眾卻穿著破衣爛衫無法修補、鞋子破了無法編織,您雖然不冷但是民眾卻冷啊。”衛靈公說:“好。”於是下令停止工程。左右近臣勸諫說:“您鑿池築台不知道天寒,而宛春卻知道。您因為宛春知道天寒而讓他罷免了工程,這樣福就會歸於宛春而怨就會歸於您了。”衛靈公說:“不是這樣。宛春隻是魯國的一個普通百姓而已,但是我卻舉薦了他。民眾還沒有看到他的才能和品行呢。現在我將要通過這件事情讓民眾看到他的才能和品行。宛春有善行對我也有好處啊。”衛靈公對宛春的評價可以說是通達人君之道的體現啊。作為君主本來就沒有什麽具體的職責可言而隻是根據各種職位來授予相應的職權罷了。工作做得好壞是下屬的事情;賞罰是法律的事情;君主又需要做什麽呢?如果這樣做了那麽接受賞賜的人就沒有什麽感激之情而受懲罰的人也沒有什麽怨恨之心了;人們隻是反省自己罷了;這才是治理國家的最高境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