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急著回家,紛紛跟常路明告別,草坪上瞬間變得空曠。
胡老師和小張留下來做一些善後的工作,常路明背上吉他便帶著袁野走出操場,準備帶袁野逛一逛校園。
這所學校雖然不大,但是風景還不錯。
放學時間的校園十分熱鬧,校門口進進出出的都是學生和家長。常路明沒有戴口罩,臉上沒有任何遮擋,十分大膽地走在人群裏。
學校裏的學生或是老師即使認出了他,也不會輕易靠近。
教學樓空得很快,教室裏隻剩下當天值日的學生。常路明和袁野走到了教學樓的最高處,俯瞰整座學校的風景。
經曆了兩所完全不同的學校,袁野說道,“我喜歡這樣的小學。”
其實他不用說,常路明也知道他更喜歡這裏。
常路明笑了笑,卻說,“可是他們會慢下別人很多,在以後的競爭裏沒有優勢。”
常路明的父母從來都是給他安排最好的學校,最優的教育,雖然學習氛圍壓抑,讓他失去了無憂無慮的童年……但是他相信父母說過的話,他們這樣的孩子是幸運者,既然擁有了他人沒有的幸運,就該為此承擔一些多餘的責任。
袁野卻頗有見解地問道,“小學能積累多少優勢?難道你小學的時候就知道自己以後要當歌手了?”
常路明搖了搖頭,他的小學每天都在想著怎麽考到更好的分數,從未思考過未來。
袁野說道,“人生最難的事情,是找到自己的位置。”說完一句頗有哲理的話,他卻又不正經地說道,“當然,其實這種話有時候隻能是窮人的自我安慰。”
常路明當然知道哪句是他的真心話,說道,“可我覺得你說的很對。”
“袁野,你總是清楚自己在做什麽,知道你想要什麽,所以,你能比大多數人過得幸福。”
在袁野的時間裏,他們兩人隻認識了幾個月。而在常路明的時間裏,他們已經認識了四年多,他見證過袁野太多的選擇。
在各大名校瘋搶他這位高考狀元的時候,袁野不顧家長的反對,也不聽朋友的勸告,選擇了離家最近、計算機專業排名第一的B大。
大學四年裏,有無數機遇向他飛來,他總是知道自己該選什麽。最終放棄了名企拋來的橄欖枝,毅然決然地選擇讀研。
沒有人能看懂袁野想要什麽,但是他本人很清楚。
沒有人能逼他做選擇、內心堅定而不受他人影響,這才是常路明最了解的袁野。
心中感慨萬千後,常路明望向袁野,目光真誠地說道,“總是知道自己下一步該做什麽,其實才是最大的自由,袁野,我希望你能永遠如此。”
兩所不同的學校其實就代表了他們兩人的不同過往,常路明是在壓力和責任中成長出來的孩子,而袁野是在無拘無束的環境裏成長出來的孩子。
即使袁野無論在怎樣的環境裏,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而站在另一麵的常路明,還是想祝願他。
“雖然我是從實驗小學讀出來的,我知道這樣的人生能享受到很大的福利。但我希望,你永遠屬於這裏。”
這裏,是指這所彌漫著自由氣息的學校。
袁野很快聽懂了他的話,卻久久說不出話來。常路明的眼神太過溫柔,讓他無從招架……
但他不知道,此刻常路明的心聲比他的眼神還要溫柔。
他說,‘如果你會因此有遺憾,我會盡我所能為你彌補,你隻需要做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