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救國日報》上有句名言:

“浸使為戰略關係,須暫時放棄北平,以便引敵深入……應嚴厲責成張學良,以武力製止反對運動,雖流血亦所不辭。”(見《上海日報》二月九日轉載。)

雖流血亦所不辭!勇敢哉戰略大家也!

血的確流過不少,正在流的更不少,將要流的還不知道有多多少少。這都是反對運動者的血。為著什麽?為著戰略關係。

戰略家在去年上海打仗的時候,曾經說:“為戰略關係,退守第二道防線,”這樣就退兵;過了兩天又說,為戰略關係,“如日軍不向我軍射擊,則我軍不得開槍,著士兵一體遵照”,這樣就停戰。此後,“第二道防線”消失,上海和議開始,談判,簽字,完結。那時候,大概為著戰略關係也曾經見過血;這是軍機大事,小民不得而知,──至於親自流過血的雖然知道,他們又已經沒有了舌頭。究竟那時候的敵人為什麽沒有“被誘深入”?

現在我們知道了:那次敵人所以沒有“被誘深入”者,決不是當時戰略家的手段太不高明,也不是完全由於反對運動者的血流得“太少”,而另外還有個原因:原來英國從中調停——暗地裏和日本有了諒解,說是日本呀,你們的軍隊暫時退出上海,我們英國更進一步來幫你的忙,使滿洲國不至於被國聯否認,——這就是現在國聯的什麽什麽草案,什麽什麽委員的態度。這其實是說,你不要在這裏深入,——這裏是有贓大家分,——你先到北方去深入再說。深入還是要深入,不過地點暫時不同。

因此,“誘敵深入北平”的戰略目前就需要了。流血自然又要多流幾次。

其實,現在一切準備停當,行都、陪都色色俱全,文化古物,和大學生,也已經各自喬遷。無論是黃麵孔、白麵孔、新大陸、舊大陸的敵人,無論這些敵人要深入到什麽地方,都請深入罷。至於怕有什麽反對運動,那我們的戰略家:“雖流血亦所不辭”!放心,放心。

(二月九日。)

【備考】:奇文共賞 周敬儕

大人先生們把“故宮古物”看得和命(當然不是小百姓的命)一般堅決南遷,無非因為“古物”價值不止“連城”,並且容易搬動,容易變錢的原故,這也值得你們大驚小怪,冷嘲熱諷!我正這樣想著的時候,居然從首都一家報紙上見到讚成“古物南遷”的社論;並且建議“武力製止反對”,“流血在所不辭”,請求政府“保持威信”,“貫徹政策!”這樣的宏詞高論,我實在不忍使它湮沒無聞,因特不辭辛苦,抄錄出來,獻給大眾:

“……北平各團體之反對古物南遷,為有害北平將來之繁榮,此種自私自利完全蔑視國家利益之理由,北平各團體竟敢說出,吾人殊服其厚顏無恥,彼等隻為北平之繁榮,必須以數千年古物冒全被敵人劫奪而去之大危險,所見未免太小,使政府為戰略關係,須暫時放棄北平,以便引敵深入,聚而殲之,則古物必被敵人劫奪而去,試問將來北平之繁榮何由維持,故不如先行遷移,俟打倒日本,北平安如泰山後,再行遷回,北平各團體自私自利,固可惡可恥,其無遠慮,亦可憐也,其反對遷移之又一理由,則謂政府應先顧全土地,此言似是而實非,蓋放棄一部分土地供敵人一時之占領,以殲滅敵人,然後再行恢複,古今中外,其例甚多,如一八一二年之役,俄人不但放棄莫斯科,且將莫斯科燒毀,以困拿破侖,歐戰時,比利時,塞爾維亞,皆放棄全部領土,供敵人**,卒將強德擊破,蓋領土被占,隻須不與敵人媾和,簽字於割讓條約,則敵人固無如該土何,至於故宮古物,若不遷移,設不幸北平被敵人占領,將古物劫奪而去,試問中國將何法以恢複之,行見中國文明結晶,供敵人戰利品,可恥孰甚,……最後吾人奉告政府,政府遷移古物之政策,既已決定,則不論遇如何阻礙,應求其貫徹,若一經無見識無遠慮之群愚反對,即行中止,政府威信何在,故吾主張嚴責張學良,使以武力製止反對運動,若不得已,雖流血亦所不辭……”

《申報·自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