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書房中。

隨著梁帝任命荀槐仲為內閣首輔的決定後。

眾人相視一眼,齊聲應諾:“我等必將竭盡所能,助荀大人一臂之力,為陛下排憂解難。”

梁帝揮袖一揮,將手中的奏折遞給丞相上官明:“看看吧,兗州旱情嚴重,糧食收成銳減,百姓流離失所。”

上官明接過奏折,眉頭緊鎖:“北麵的雍州也遭狄人騎兵侵擾,甚至危及到了東北方的兗州。”

梁帝歎了口氣,憂心忡忡:“兗州局勢岌岌可危,實在令人擔憂。”

安國公沉聲進言:“陛下,狄人全民皆兵,若非四王爺在常州一帶築起堅固防線,恐怕北狄鐵騎早已**。”

“當下之際,必須調兵遣將,穩固兗州防線,並設法賑濟災民,方能穩住局勢。”

“臣弟鬥膽一言,或可為我大梁帶來一線生機。”

“朝廷應派出使臣,向北狄示以善意,爭取短暫的和平,待兗州流民之困得以解決,再圖長遠之計。”

衛國公冷哼一聲,不屑道:“安國公,我大梁江山,非求和得來,而是鐵騎踏遍、刀槍林立之下鑄就。”

他聲音洪亮,繼續道:“想當年,聖上親自掛帥,我等並肩作戰,方有今日之大梁。如今,我大梁王爺將軍各鎮一方,守護邊陲,保衛家國。”

他眼中閃過一抹厲色,沉聲道:“狄人騎兵雖強,豈能令我等屈服?老夫願親率大軍前往雍州,斬盡狄狗,直奔那北狄王庭!”

言罷,殿內氣氛頓時凝重,眾人皆被衛國公之豪言所震撼。

上官明輕步上前,微微俯身,聲音低沉而堅定:“陛下,臣有一策,或許值得一試。”

梁帝聞言,雙眼頓時閃爍出期待的光芒,他抬頭看向上官明,急切地道:“愛卿快快說來。”

上官明稍作思索,緩緩開口:“如今七殿下與八殿下尚未分封,或許可以將此作為契機,利用雍州與兗州的局勢。”

梁帝聽後,眉頭微皺,沉思片刻,道:“此事雖險,卻也有理。隻是兗州混亂,必須謹慎行事。朕意,可先令二子分別駐守青州與雍州。”

他頓了頓,繼續道:“待觀察二人功績之後,再決定如何處理兗州之事。”

上官明點頭,表示讚同:“陛下英明,此計可行。”

......

楚逸的府邸。

議事廳內,眾人各自領命,前去辦理楚逸交代的事情。

各項工作被重新梳理和分配。楚逸在完成這一切後,隻留下了慕清風和金影兩人。

楚逸的目光轉向金影,語氣中透露著堅定:“金影,待清風和沈義召集府兵後,你從中挑選出百餘人,專門負責訓練他們的技能特長。”

“這些技能包括潛伏、刺殺、探查,甚至使用暗器等。”

金影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驚訝:“殿下的意思是,希望這百人能像我一樣嗎?”

楚逸笑了起來,笑聲中透著一種難以言喻的豪情:“當然,如果你能親自將他們培養得像你一樣,那自然是最好不過。但我也明白,時間可能並不允許。”

“記住兩件事,第一,這些人的身份必須保密,隻有我們三人知道我的計劃。”

楚逸的語氣嚴肅而堅定,"第二,這百人的忠誠至關重要,沒有我的命令,他們必須隱藏身份,不得露麵。因此,選人這一環節至關重要。"

兩人默契地點頭,麵容凝重地接受了任務,隨後無聲無息地離開了議事廳。

待他們的身影消失在視線之外,楚逸步出了議事廳。

他輕輕一揮手,一個下人立刻上前,恭敬地上前行禮。

楚逸告知他通知婁伯前來,有事相商。

沒過多久,婁伯便帶著靈兒一同趕到。

看來,在楚逸的精心安排下,靈兒已經逐漸融入了新的角色,展現出了不俗的適應能力。

楚逸的眼神轉向婁伯,聲音低沉而堅定:"婁伯,接下來我需要你的鼎力相助。”

“按照我的想法,父皇給的俸祿銀兩,根本不夠支撐府中開銷。”

婁伯微微頷首,臉龐上劃過一抹愁容,仿佛早已洞悉了此事的不易。

楚逸無奈地笑了笑,苦澀地道:“這般下去,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府中難道真的沒有其他進項了嗎?”

婁伯輕輕地搖了搖頭,帶著幾分無奈:“殿下,您之前的開銷實在太大,府庫中的銀兩早已所剩無幾。”

就在此時,一名仆從匆匆而來,傳來消息,稱七殿下楚恒登門拜訪,探望楚逸而來。

楚逸聽聞此言,眉頭輕輕一皺,似是在思考著什麽。

然而,轉眼間,他的臉上便綻放出一抹難以捉摸的狡黠笑容,猶如一個剛剛完成惡作劇的孩子,帶著幾分調皮,幾分得意。

這一幕讓婁伯不禁感到一陣心寒,他深知這位年輕殿下的心思深沉,難以捉摸。

......

府中的迎客廳內,氣氛寧靜而雅致。

靈兒早已機敏地指揮著丫鬟們獻上新鮮的果盤和香醇的茶,一切都顯得井然有序。

七皇子楚恒斜倚在椅背上,神態間流露出一種慵懶的魅力。

他的身後,一名青衣男子靜靜地站立著,身姿挺拔如鬆,腰間懸掛的寶劍透出一股淩厲之氣。

楚恒的目光落在姍姍來遲的楚逸身上,略帶不滿:“八弟,何事讓你如此耽擱,難道是我這個七哥不受歡迎嗎?”

楚逸急忙上前,臉上堆滿笑容:“皇兄誤會了,臣弟怎敢有絲毫怠慢之心呢?”

楚恒站起身,拍了拍楚逸的肩膀:“八弟,我們之間何須如此見外。你我兄弟,無需稱臣道弟。”

兩人的對話間,既有兄弟之間的親密,又不失皇室的威嚴。整個迎客廳內,氣氛和諧而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