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逸低頭輕輕撫摸著手中精致的宣紙,眼中流露出淡淡的笑意。
他的視線移向了身邊的玄光和白猛。
“玄光,你再調養幾天身體,然後和白猛一同去東郊接管那三千兵士。”楚逸的語氣中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
白猛低垂著頭,聲音中帶著由衷的尊敬:“是,殿下。”
玄光則有些遲疑地撓了撓頭,憂心忡忡地問道:“那殿下的安危誰來負責呢?”
楚逸微微抬起頭,眼中閃爍著自信的光芒:“我自有安排。你們盡管放心去執行任務。”
他的話語中透露出一種難以言喻的從容和堅定,仿佛一切盡在掌控之中。
楚逸的目光緩緩轉向沈義,他的聲音沉穩而有力:“沈義,府中侍衛護院百餘人,你需從中精心挑選出五十名精銳,他們的職責是確保內院的安全無虞。”
他微微一頓,目光中閃爍著深邃的光芒,繼續說道:“此外,你還需挑選出十人,作為我的貼身親兵。剩下的四十人,則由你全權調配。”
沈義點頭,神情肅然。
楚逸的話語雖不多,但每一個字都透露出他深沉的智慧和果斷的決策。
他深知,在這風雲變幻、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江湖中,唯有強者方能立足。
而他,也會立誌成為那站在江湖頂峰的強者,楚逸的眼中閃過一絲堅定與期待。
他知道,未來的路還很長,但他有信心,有沈義這樣的得力助手,他必將在江湖中書寫屬於自己的傳奇。
楚逸以沉穩的語調回應:“父皇已賜予我特權,允許我擴充府兵至五百人。”
“清風,你與沈義共同承擔此任,挑選的標準要簡明扼要:身手敏捷,素質卓越。若能在你們手中走過三招,便可視為合格。”
慕清風與沈義齊聲領命。
楚逸轉向王婆子,語氣溫和地說:“王嬸,自今日起,府中的丫鬟將由你統轄。至於靈兒和月兒,我另有安排。”
王婆子聞言一驚,連忙跪地:“殿下,老婆子恐難以勝任此任。”
楚逸揮手打斷了王嬸的話,溫和地示意她起身。
他環視了一圈在場的人,沉聲說道:“王嬸,這裏的人都是府中老人,值得信賴。從今往後,靈兒會協助婁伯處理府中的賬目與其他事宜。”
他頓了一頓,轉向月兒,眼神中帶著幾分深意:“至於你,月兒,我還有別的任務要交給你。”
月兒聞言,眼神中閃過一絲緊張與期待,楚逸看在眼裏,微笑著說:“隨著府邸的擴建,我們需要增加府兵,衣食住行等方方麵麵都需要妥善安排。”
“婁伯,我想請你將府中眾人的家屬都招進府內,統一管理。”
說到這裏,楚逸的眼中閃過一絲深思:“昨天吳二家中的事,給了我很大的觸動。”
“我想,像他們這樣為府中做事,反而受傷或者丟了命,甚至影響到家庭的例子,一定不在少數。”
"盡管府中的眾人已經付出了如此之多,我竟然還無法讓他們的家人過上舒適的生活。"楚逸心中泛起一絲無奈。
"正因如此,我決定讓他們繼續為府中效力,無論是擴建房屋、東郊軍營送菜、做飯、洗衣,還是作為花匠,總之,隻要能用到他們的地方,都要盡量為他們安排工作。"
楚逸的目光轉向了靈兒,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絲期待:"靈兒,我希望你能與婁伯一同處理這些事情,好好學習,我期待有一天你能幫上婁伯分擔更多的責任。"
盡管靈兒心中有些不情願,但她從小就習慣了無條件服從楚逸的決定。
於是,她點了點頭,默默地應了下來。
楚逸深深凝視著月兒,嘴角勾起一抹深思:“月兒,當這些人被我們收入府中後,隨之而來的還有那些無辜的孩子,就如昨日匆匆來報信的壯壯,還有總受人欺負的小花。”
“對於這些孩子,我打算讓王嬸安排一些善良可靠的人去照顧他們,給予他們溫暖與關愛。”
“同時,也可以讓他們適當地參與一些輕便的勞作,當作是對他們生活技能的一種鍛煉。”
“而你,月兒,我希望你能擔任起教育他們的重任。
“用你的笑容和耐心,教授他們讀書識字,開啟他們對知識的渴望與追求。”
“當他們年齡漸長,思想成熟之時,再送他們去私塾深造,讓他們有機會接觸到更廣闊的世界。”
在場的人無不被楚逸的這番話所震撼。
他們何時見過如此仁慈而又開明的主子?
又何時聽說過下人孩子能夠有讀書識字、接受教育的機會?
楚逸的決定如同一股春風,為這些孩子帶來了新生的希望與機遇。
婁伯雖想說什麽,但還是率先跪了下來:“殿下大恩,我定會如實傳達給眾人,想必府中眾人知道這個消息,都會為殿下立長生碑,供奉香火。”
楚逸微微一愣,隨即笑了:“婁伯,您言重了。我所做的,隻是我認為應該做的。”
“這些孩子,他們也需要成長,也有權利去追求知識,去改變自己的命運。我不過是給了他們一個機會而已。”
他的話語,再次讓在場的所有人感到震撼。
他們看著楚逸,眼中充滿了敬佩和感激。
他們知道,他們遇到了一個真正的好主子,一個真正有仁心的人。
......
皇宮禦書房。
梁帝坐在床榻上,手中翻閱著一本奏折,眉頭緊鎖,顯得憂心忡忡。
在這個莊嚴而肅穆的空間裏,不僅有丞相上官明、安國公楚昭賢、衛國公朱思遠這些朝廷重臣。
還有一批內閣大臣們陪伴在側。
他們的目光都聚焦在梁帝身上,等待著他的決策。
梁帝終於放下了手中的奏折,他的目光從在場的大臣臉上一一掃過,最後停留在內閣大臣們身上。
他緩緩開口,聲音中帶著幾分沉重:“過幾日,內閣首輔荀槐仲大人即將到任。你們都是朝廷的棟梁之才,一定要盡心盡力,全力輔佐荀大人,共同為大梁的穩定和繁榮做出貢獻。”
他的話語雖然平和,但卻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嚴。
在場的大臣們紛紛低下頭,齊聲應諾,表示一定不負皇恩,竭盡所能為朝廷效力。
禦書房內的氣氛變得更加肅穆,每個人都知道,即將到來的荀槐仲首輔將給朝廷帶來新的變革和挑戰。
而他們,作為朝廷的一分子,必須做好準備,迎接這場變革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