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機處。

蕭慶看著眼前的幾個心腹,問道,“那個遼國公主的話,你們是怎麽看的?”

鍾富幾人麵麵相覷。

其實他們也都能看出來,蕭慶是不讚成出兵的。

既然如此,那就不猶豫了。

蕭禮回答道,“陛下,臣以為,絕不能借兵給遼國人。道理很簡單。把兵借給他們,死的是我大魏的將士,得到的土地城池,卻是遼國人的。不但將士們會心生怨憤,天下百姓肯定也會反對的。”

“正是。遼國人和我大魏是世仇,他們要是亡了,對我們是大有好處。”曹子陽也是同樣的看法。

聽到這倆人的回答,蕭慶心裏是一百個不高興。

但他沒有表現出來,看向了鍾富和魏有法,“你們倆呢?”

兩人麵麵相覷,都希望對方先說。

遲疑了一下,鍾富在心裏歎了口氣,“陛下,臣也不建議借兵。”

“臣也是。”

話音未落,秦書良和上官昊不約而同地跪了下來,喊道,“陛下,臣懇請出兵!”

“陛下,時機已到,臣請戰!”

這兩個人,一個請出兵,一個請戰。

但意見都是一致的。

鍾富幾個人都驚呆了。

之前所有人都建議蕭慶出兵收複燕山的時候,秦書良和上官昊反對出兵,因此遭到滿朝文武的唾棄,甚至還被百姓圍堵。

現在鍾富他們不建議出兵,這倆人卻要求出兵。

搞什麽名堂?

蕭慶心裏很高興,問道,“你們倆之前可是反對出兵的。今天是什麽情況?”

秦書良回答道,“回陛下,之前臣不讚成出兵,那是因為臣覺得,我們不能幫助大真人消滅遼國,且師出無名。”

“臣現在懇請出兵,是因為遼國已經派遣使臣來求援。我們師出有名,並且可以借此機會向遼國索要燕山之地。如此一來,既救了遼國,又可以收複失地,可謂是一舉兩得。”

上官昊點頭道,“臣也是這樣的看法。遼國雖然是我大魏的世仇,但正因為有他們在北方替我們抵擋其他野蠻人,我大魏才能夠休養生息,享受太平。”

“若是遼國沒了,北方的野蠻人就會**,進攻我大魏。到那時,我大魏就會連年戰亂,民不聊生。如果遼國人來求我們,這正是我們出兵的好機會。”

蕭慶嗬嗬笑道,“所以,你才說時機已到?”

“是。”

這兩個人的看法,跟蕭慶不謀而合。

也不枉費他如此看重這倆人。

“你們呢?”蕭慶看向了鍾富他們幾個。

這幾人已經懵了。

他們之前建議出兵,蕭慶不采納。

現在他們改成反對出兵,蕭慶還是不采納。

什麽意思?

看到他們沒說話,蕭慶便猜到他們肯定非常困惑,解釋道,“他們倆的想法,跟朕是一致的。”

鍾富這才恍然大悟,明白了過來,問道,“原來陛下並不是反對出兵收複燕山,是因為時機未到?”

“沒錯。雖然常言道,趁你病,要你命。但咱們大魏一直都是禮儀之邦,天朝上國,怎麽能做落井下石這種事情呢?收複燕山,朕無時無刻不在想,但也要師出有名才行。”

魏有法點頭道,“陛下聖明。”

“聖不聖明,留給後人評說吧。朕下了決心,要出兵,但必須和遼國人談好條件才行。”

說著,蕭慶立馬看向了秦書良和上官昊,“就由你們二人負責去找那個遼國的四皇子談。”

“臣遵旨。”

蕭慶又看向了鍾富,“從現在開始,戶部要立即籌備十萬大軍所需的錢糧醫藥等物資。一旦談妥了,咱們就要出兵。”

“臣遵旨。”

“秦書良、上官昊,你們跟朕來。”說完,蕭慶起身往廣德殿走去。

到了廣德殿,他坐在龍椅上,看著下麵的兩個人,問道,“知道朕為什麽叫你們來嗎?”

倆人搖頭。

蕭慶坦誠相告道,“出兵的大局已定。但是,現在有一個問題沒有解決。”

“陛下,是什麽問題?”

“何人為帥?”

兩個人,互相看了對方一眼。

他們都在猜測,蕭慶這話是什麽意思?

上官昊立馬說道,“陛下,臣舉薦恒陽侯。”

“恒陽侯久經沙場,本來是非常合適的人選。可惜,他年事已高,且身體不好,朕於心何忍。”

秦書良說道,“陛下,臣舉薦蘇鼎天。”

蕭慶擺了擺手,“蘇大將軍的並且沒有恢複,不能上陣打仗。”

這下兩人都不知道該舉薦誰了。

靖邊侯和東翼侯其實也可以,但老的老,傷的傷,蕭慶肯定也不會同意。

見他們不說話,蕭慶忽然問道,“秦愛卿,你可願意為朕收複燕山?”

秦書良猛地一驚。

他立馬跪下來,熱淚盈眶,“陛下,臣,臣……”

他太激動了。

秦書良當然明白,蕭慶這是信任他,器重他。

他本就是有報國之誌。

如今遇到明主,才華得以施展,抱負得以實現,秦書良全身的血都沸騰了起來。

“你不願意?”

秦書良慌忙道,“臣願意。”

蕭慶笑道,“好。等事情談妥了,朕就任命你為主帥,統領十萬大軍北上。”

“臣,謝主隆恩。”

“上官昊。”

“臣在。”

蕭慶笑著說,“你也是一個難得的帥才,連州之戰朕就看出來,你不但膽識過人,還很有謀略。原本,朕是想讓你帶兵的。但是,你畢竟年輕,且沒有單獨帶過兵,經驗不足。”

“若是任命你為主帥,朝中大臣肯定會有意見,軍中將領也未必會服你。所以,這次就讓你給秦愛卿做個文書,隨軍出征,你可願意?”

“臣謝主隆恩!”

上官昊心裏清楚。

讓他帶兵是不現實的,至少現在是這樣。

所以,蕭慶能讓他做秦書良的文書,他可以就近向秦書良學習如何處理軍中事務,積累經驗,已經是栽培他,皇恩浩**了,他還有什麽不滿意的呢?

站起身來,蕭慶走到了他們的麵前,叮囑道,“你們兩個都是目光長遠,腹有韜略,且遇事冷靜,不會魯莽行事的人。因此,朕特意讓你們領兵出征。這次北上,你們除了要幫助遼國人打退大真人之外,更要防備平北王在背後搞小動作。”

“臣等明白。”

想了一下,上官昊忽然問道,“陛下,如果平北王有不臣之舉,臣等應該如何?”

天下人都知道平北王蕭百順野心勃勃,且手握重兵。

萬一他突然發難,如果秦書良和上官昊沒有蕭慶的許可,他們是不能動平北王的。

這就等於捆住了他們倆的手腳,會很被動。

再加上,他們倆領兵北上後,和大梁城相距很遠。即便是飛鴿傳書,也要三天左右。

消息傳遞不便,容易出事。

蕭慶毫不隱晦地說道,“太祖皇帝當年分封諸王,是希望他們鎮守大魏各處,保證大魏國祚延綿。但時過境遷,這些藩王手握重兵,如今都已經成了大魏沉重的負擔,和巨大的威脅。因此,朕有意削藩。”

話鋒一轉,他忽然下令,“如果平北王有不臣之舉,你二人可以先斬後奏,相機行事,不必報朕。”

“臣等遵旨。”

“但是要記著,不能殺他!”

二人點頭,“臣等明白。”

蕭慶一擺手,“上官昊,你先下去準備吧,秦愛卿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