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時為四門博士作,後有詩《送文暢師北遊》,其略雲:“昔在四門館,晨有僧來謁。謂僧當少安,草序頗排訐。”蓋謂此也。)
人固有儒名而墨行者,(“儒名”或作“名儒”,非是。)問其名則是,校其行則非,可以與之遊乎?如有墨名而儒行者,問之名則非,校其行而是,(“之名”,或作“其名”。“而是”,或作“則是”。)可以與之遊乎?揚子雲稱:“在門牆則揮之,在夷狄則進之。”吾取以為法焉。
浮屠師文暢喜文章,(或無“浮屠師”三字,“喜”下或有“為”字。)其周遊天下,凡有行,必請於縉紳先生,以求詠歌其所誌。(“歌”或作“哥”。)貞元十九年春,將行東南,柳君宗元為之請,解其裝,(“請”或作“序”。)得所得敘詩累百餘篇。(“所”下或無“得”字。)非至篤好,其何能致多如是邪?惜其無以聖人之道告之者,而徒舉浮屠之說贈焉。(“告”下或無“之”字。)夫文暢,浮屠也。如欲聞浮屠之說,當自就其師而問之,何故謁吾徒而來請也?彼見吾君臣父子之懿,文物事為之盛,其心有慕焉。(“事為”,或作“禮樂”。“心”下或有“必”字。)拘其法而未能入,故樂聞其說而請之。如吾徒者,宜當告之以二帝三王之道,日月星辰之行,(“行”上或有“所以”字。)天地之所以著,鬼神之所以幽,人物之所以蕃,江河之所以流而語之,(“江河”,或作“河江”。)不當又為浮屠之說而瀆告之也。(“瀆告之”,或無“瀆”、“之”二字。“告”,工毒切。
民之初生,固若禽獸夷狄然。聖人者立,然後知宮居而粒食,(“粒”或作“穀”。)親親而尊尊,生者養而死者藏。是故道莫大乎仁義,教莫正乎禮樂刑政。(“大”或作“過”,“大乎”或作“過於”。“正”或作“大”。)施之於天下,萬物得其宜;措之於其躬,體安而氣平。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文、武以是傳之周公、孔子;書之於冊,中國之人世守之。今浮屠者,孰為而孰傳之邪?(“為”下或有“之”字。)夫鳥俯而啄,仰而四顧;夫獸深居而簡出,懼物之為己害也,猶且不脫焉。弱之肉,強之食。(“脫”或作“免”。)今吾與文暢安居而暇食,優遊以生死,與禽獸異者,寧可不知其所自邪?
夫不知者,非其人之罪也;知而不為者,惑也;悅乎故不能即乎新者,弱也;知而不以告人者,不仁也;告而不以實者,不信也。(“不為”上或無“而”字,“為”下或有“之”字。“悅”或作“惑”。“弱”或作“溺”。“告人”或作“告之”。)餘既重柳請,(“請”或作“詩”,非是。)又嘉浮屠能喜文辭,於是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