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在甲骨文中,“馬”是最好辨認的字之一。甲骨文象形,所以“馬”字寫出來——其實根本算是畫出來的——是一匹馬的側麵像,長臉,尖耳,兩條腿,背上還有鬃毛,一條長馬尾,可謂象形至極。後來金文、大篆、小篆一路演變下來,“馬”字慢慢變成了四條腿,頭背融合,等到隸書時,基本形態固定成了“馬”。
從“馬”字形態的演變可見,中國人馴化馬的曆史相當早。但到底早到什麽時候,卻是曆史上一個著名的謎。
商代後期的幾個著名遺跡裏——比如安陽殷墟、西安老牛坡、山東前掌大等地——研究人員發現了大量的馬車坑、馬殉葬坑等。如此規模的馬匹應用,其背後必然有一個強大、成熟的馴化體係來支撐。但是,在晚商之前的考古挖掘中,卻極少看到馬的蹤跡。換句話說,中國的馬匹馴化技能似乎是在商代後期才突然開竅,然後極其突兀地興盛起來。沒有鋪墊,也找不到過渡環節,駿馬們就這麽突然之間橫空出世,踏入中華民族的世界。
最早的關於馬匹馴養的記載,應該是《易經》。
以傳說而論,中國第一匹著名的馬,當屬龍馬。據古籍記載,黃河流經河南孟津這一段叫做孟河,始祖伏羲在孟河遇到一匹龍馬。它是馬的形象,渾身披掛龍鱗,赤紋綠色,高八尺五寸,有點像駱駝,還有一對翅膀。這匹龍馬可以在水上行走,因為感受到了聖人的存在,才特意從水下浮出來相見。它還給伏羲顯現出一張河圖。這河圖可不得了,蘊藏著天地至理,比高數還神秘。伏羲看了這張河圖受到啟發,才發明了八卦。中國人數學好的基因,大概都要拜這匹龍馬所賜。
孟津當地有很多傳說。據說伏羲得馬於孟河,養馬於馬莊,畫卦於讀書台,連拴龍馬的地方都有。據說在伏羲死後,龍馬還因為悲傷過度,尥蹶子把孟河踢出了八條溝。孟河因此改名圖河。
到了晉代圖河改道,大家在故道上建了一座寺廟,就叫做龍馬負圖寺。這寺廟至今還在,且有一個奇處——它雖然是釋門源流,正殿卻叫三皇殿,供的是伏羲和炎、黃二帝,前麵還有文王、孔子配享。寺院裏的碑、銘、詩、賦,都是曆代大儒程頤、朱熹、邵雍、王鐸等留下來的。與其說是佛寺,不如說是以龍馬為核心的華夏文化紀念館。
先秦君主的精英座駕伏羲的時代太早,隻能當神話聽。到了周代,終於有了確鑿無疑關於馬文化的記載。馬車和車戰的興起,讓養馬產業進一步發展,馬成了身份的象征。從西周開始,周禮有規定,天子駕六馬,諸侯四馬,大夫三馬,士二馬,用多了就是僭越。而馬匹數量的劇增,終於也讓領導幹部們有機會挑選精英作為自己的座駕。
比如周穆王,號稱擁有八駿,各自都擁有一個帥氣的名字:赤驥、盜驪、白義、逾輪、山子、渠黃、驊騮、綠耳。無不是高端大氣上檔次。據《水經注》記載,這八匹馬本來是誇父山桃林裏的野馬,被一個叫造父的相馬高手慧眼識珠,**成了精英。穆天子玩心很大,讓造父駕車八駿帶著他,一路西行上了昆侖山,和西王母歡宴一番,才返回中原。李商隱有詩雲:“八駿日行三萬裏,穆王何事不重來”。
到了秦始皇,他也要比美周穆王。《古今注》裏說始皇養了七匹駿馬:一曰追風,二曰白兔,三曰躡景,四曰追電,五曰飛翩,六曰銅爵,七曰晨鳧。這七個名字裏,像追風啊追電啊飛翩啊,我們都能理解,銅爵、晨鳧也能想象的到。但這個白兔到底是啥意思?難道是說這馬跑得比兔子快?可馬本來就比白兔跑得快啊!
其實起這個名字,和秦始皇的祖先秦穆公有點關係。秦穆公身邊有一個相馬的高人叫孫陽,後來被人稱為伯樂。伯樂寫了一本《相馬經》,裏麵詳細介紹了好馬的四項標準:“得兔與狐、鳥與魚,得此四物,必相其餘”。他的意思是說,一匹好馬,頭要像兔子,耳朵像狐狸,眼睛和脖頸像鳥,脊背像魚鰭一樣。所以“白兔”這個名字,其實指的是頭像兔子的一匹純白駿馬。比如呂溫侯、關老爺的坐騎叫赤兔,意思就是頭似兔子的紅毛駿馬。赤兔本來寫做赤菟。菟是兔子的異體寫法,是古代楚地對老虎的稱呼,形容馬匹之威武。
秦末楚漢相爭時,又出了一匹名馬,不過這匹馬不是純白,而是雜色的,叫烏騅,主人是大名鼎鼎的西楚霸王項羽。騅字本意為蒼白毛雜色的馬,前麵冠以一個烏字,即指通體黑毛但有雜色的馬。所以嚴格來說,烏騅不是具體名字,而是一類馬的統稱。
項羽的這匹烏騅,據考證和現代河曲馬同源,出於黃河第一曲的甘肅、青海交界,這裏水草豐茂,馬匹精壯擅於奔馳。項羽對烏騅馬極其喜歡,甚至在他四麵楚歌時,還不忘做了一首《垓下歌》,把烏騅馬放到了和愛妾虞姬相當的地位。烏騅馬對主人也無比忠貞,霸王烏江自刎以後,此馬也哀鳴而死,屍體化為一座山脈,即如今的馬鞍山。
項羽死後,劉邦得了天下。可是天下戰亂太久,民生凋敝,天子出行連四匹純色的轅馬都湊不出來。於是從劉邦開始,實行黃老之治,讓天下休養生息。到了漢文帝時,經濟複興,天子又開始搞七駿、八駿這套玩意兒了,而且他比周穆王、秦穆王的寵物要多,一共有九匹駿馬,號稱九逸,名字分別是:浮雲、赤電、絕群、逸群、紫燕騮、祿螭驄、龍子、嶙駒、絕塵。
仔細研讀周穆八駿、始皇七駿、文帝九逸的名字,我們會發現,古人對馬匹的分類非常精細。“騮”是指黑鬃、黑尾巴的紅馬;“驄”是指青白雜毛馬,又叫**青。還有“驪”是深黑色的馬,“騏”是有青黑色文理;“驊”是赤色的馬;“騅”是蒼白雜色的馬。沒有一種動物,能像馬一樣被人類用如此細致的稱呼進行區分。這也從一個側麵證明古人對馬的喜歡。
不過到了漢武帝時代,這些馬統統都靠邊站了,因為從西域大宛國橫空出世了一種名馬,奪取一切榮耀與光彩,令其他馬種黯然失色。它就是汗血寶馬。根據史料記載,張騫通西域以後,回報說烏孫和大宛國有一種汗血寶馬,是天馬後裔。天馬本來生活在高山之上,人類根本捉不到。當地人就把母馬送過去與之**,然後生下有天馬血統的小馬駒,外號天馬子。這些天馬子天生神駿,而且一跑起來渾身流的汗如血色一般。不過據今人研究,這所謂的汗血,其實就是一種寄生蟲病。
漢武帝聽說汗血寶馬以後,派人攻打大宛。大宛王撐不住了,為了表示臣服,每年向中原進貢兩匹汗血寶馬。漢武帝把烏孫馬稱為西極馬,把大宛馬稱為天馬,並為此特意作了一首《西極天馬歌》:“天馬來兮從西極,經萬裏兮歸有德。承靈威兮降外國,涉流沙兮四夷服。”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從此汗血寶馬就成了中國最高等級駿馬的代名詞。說到這裏,大家應該能夠理解,為什麽黃蓉貴為白富美卻傾心於傻呆呆的郭靖了吧?郭靖隨手就送出一匹汗血寶馬給黃蓉,活脫脫一個大土豪啊。
每年兩匹汗血寶馬,漢武帝猶嫌不夠,還派人大量引進西域種馬,改良中原馬的品種。所以咱們現在看那時候的出土文物上,秦與西漢初年的馬個頭矮,四肢短,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夥夫”。而從漢武帝開始,馬的形象優美起來,高頭曲頸,寬胸壯腹,四腿修長。1969年在甘肅武威雷台東漢墓出土了一批青銅馬,其中最有名的一件叫“馬踏飛燕”。那個銅馬的形象,就是典型的大宛血統。
隋文帝時,大宛進貢了一匹獅子驄,也有汗血血統,十分神駿,可以朝發西京,暮至東洛。長安到洛陽六百裏路,它一天就跑完了。這匹馬後來不知所蹤,不過到了唐太宗那會兒,宮裏又出現一匹獅子驄,不知是不是它的後代。這匹獅子驄性子十分暴烈,誰也無法製服。這時候有一個才人站出來,說給我鐵鞭、鐵錘和匕首,它要不聽話就剁了丫的。唐太宗一聽心想好狠,從此就不大搭理她。這才人姓武,號媚娘。
唐太宗喜歡馬是出了名的。他養的馬比漢文帝又多了一匹,號為十驥:騰霜白、皎雪驄、凝驄、懸光驄、洪波瑜、飛霞驃、發電赤、流星騧,翔麟紫、奔虹赤。可惜形象不存,我們現在能看到的,是昭陵墓中留下的六匹駿馬浮雕,依稀可見當年風姿。
馬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與一個國家的軍事力量有著緊密的關聯。戰馬就如同今天的F35戰鬥機,貴族騎士就是優秀的戰鬥機飛行員,就連馬夫也可以和今天的飛機工程師或空軍地勤人員相比。“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騎兵的優劣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象征。正是由於馬與軍事的這種聯係,關係到了國家的興衰榮辱,這種動物才會被人類視為珍寶,用人類最偉大的藝術——繪畫、雕塑和精美的工藝去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