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顯然,郭嘉想要用當初對付袁紹的辦法,來對付徐州。
蘇澤也覺得這個建議不錯:“隻要徐州亂了,人多了,財多了,自然向兗州流去,問題在於,如何促使形勢向有利於我軍的方麵發展呢。”
陳王劉寵之陳國和徐州刺史陶謙之徐州兩地,由於統治者早有充分準備,所以政局相對安定,於是趁天下大亂之機,向周邊相鄰州縣吸血,取得長足發展。
例如陳王劉寵的父親劉承去世後繼承了陳王的爵位。
中平中,黃巾軍叛亂,郡縣官兵皆棄城而逃,劉寵招兵買馬自守。時天下災荒,諸王、侯均已不享租賦,反屢被劫掠,部分人流離失所,亡命荒野。唯有陳國還十分富庶,鄰郡人民都去投奔,陳國有部眾十萬之眾,成了豫州的勁旅。
而且陶謙並不單純,當他剛剛擔任徐州刺史時,徐州經火遍地“世荒民饑”,但陶謙卻表薦下邳人陳登擔任典農校尉在徐州屯田。
陳登上任就巡行土田之宜,盡鑿溉之利,顯示出極為卓越的才能。
經過陶謙,陳登等人的共同努力,徐州農業生產有了恢複與發展,粳稻盛產積糧於境內。
但同時北部青州,兗州黃巾風起雲湧,徐州相對太平,民不聊生,穀米屯滿倉,青州,豫州流民亦蜂擁徐州。
最初能處理冀州是冀州內自身存在漏洞可以抓住、韓馥和袁紹之間矛盾、袁紹和公孫瓚之間齟齬等原因。
正由於它裏麵布滿了裂縫,蘇澤才會用四兩撥千斤的辦法,製造出種種事端。
蘇澤為難道:“徐州和冀州不一樣,陶謙統治之下,現在徐州已經鐵板一塊了,要想造成內亂,無奈。”
郭嘉淡然一笑:“主上的、裏麵沒有破綻的、則會把問題從外引進來。”
“外部導入呢?”
蘇澤聽後陷入了沉思,然後想了些什麽才恍然大悟:“奉孝之義,泰山之賊?”
“然則是矣!”
郭嘉的回答,亦是斬釘截鐵:“泰山群寇在昌豨率領下,大家隻需釋放昌豨、暗撐其騷擾徐州即可。這樣徐州就難免禍亂自生了。”
蘇澤想了想,又提出一個問題:“以昌豨能力,恐非臧霸、孫觀可比。陶謙之手丹陽精兵亦非易與之輩。”
牽涉到軍事作戰時,輪到荀攸說話,見他給蘇澤提建議:“我軍可從任城起程,在湖蘇地區陳兵,打著追擊盜匪的旗號,入徐州為昌豨及其他泰山寇排憂解難。”
“嗯,二位真是無愧於我軍棟梁之才的稱號,按此計策辦事吧!”
蘇澤喜出望外,憑借郭嘉與荀攸二人的布陣策略,圖謀徐州不再是一件很難實現的事情,於是他心情舒暢:“此役不求甚解,誌在訓練,故戰鬥主力之選擇,選擇青州兵為佳。”
任城,泗水河采沙場。
這表麵上是個生產設施,但實際上簡直就是個監獄,因為到這來幹活的人,都是刑徒。犯下罪行但罪行沒有達到死者的程度而囚禁於此。
這年代不興談論人權。
坐牢並不是為了把你關在籠子裏麵吃好喝好供著,而是為了做苦役,即使勞動強度很大,服了五年多徒刑的人,能活下來出獄的恐怕連半個也沒有。
“都把工作辛苦了,不吃了吧!”
負責守衛的獄卒均為軍中出身老兵,一個個孔武強,渾身煞氣。
什麽江洋大盜、悍匪強人、眼前的臭兄成群。
獄卒掄起皮鞭看看誰幹活不努力,二話沒說就上了是鞭,把對方抽得皮開肉綻、疼痛難忍、滿地翻滾哀鳴不止方肯罷手。
“你們渣滓們,就是那些犯有嚴重罪行的刑徒們,如果不是大人網開一麵的話,你們就會被拉到菜市場斬首!還不是工作很好嫌命長吧?”
被囚於采沙場之囚犯,基本皆為近期剿滅之山賊流寇、惡行所累,其餘之人,皆罪狀較輕。
但是對他們來說,獄卒們並沒有什麽好脾氣,動不動就打罵他們,即使殺了他們也沒關係,總之采沙場都是有死亡指標的,隻要不要一次死的太多,就完全沒人在意。
倒是由於任城大營施工工程中,采沙場需供應大量砂礫作建築材料,所以任務艱巨,完工後,上有典獄、下有士卒,都將受到懲處。
所以這幾天,對於凡人催迫越來越凶,誰還敢不務正業,那可真是向死裏逃生。
立於江邊鏟沙的昌豨不修邊幅、滿臉麻木地幹起活來,任憑誰來見過,也無法辨認他就是當年叱吒泰山群寇之首的模樣。
昌豨隻剩下絕望了,在這官營采沙場上,罪犯的人命如草芥,不過是可耗費的“資源”,有生有死,完全無人問津。
想當年昌豨以為蘇澤如果招了他,他是不是應該推辭好幾遍才能同意?
可是,此刻他卻隻顧跪在地上喊父親。
真是采沙場這鬼斧神工之地,真是不被人善待,昌豨擔心他哪一天要死在這,死得無聲無息,死得無足輕重。
“昌豨啊!”
典獄一聲,把昌豨拽回到了現實。
昌豨已磨平棱角,哪有當初桀驁不馴之處,更不用說在蘇澤麵前,隻在一個無品級、不入流典獄麵前,他本能地彎下腰來,上前點頭巴結:“大人們,你們找到了小小的嗎?”
“不一定會找到你而是這個大男人會見到你的。”
說著典獄再次點頭討好旁邊一個小夥子。
這個人小小年紀,卻打扮得花枝招展、、唇紅齒白、英俊的臉上,掛著淡泊的微笑,一看就是那種衣食無憂、讀書有道的世家子。
但昌豨猜錯了,郭嘉來自寒門卻與世家無緣。
“你是昌豨嗎?”
“小者與成人相見。”
從前昌豨桀驁如狼雙目見人,個個身懷嗜血之劍。
但如今,他幾乎被馴養成狗,或者是最有骨氣的狗。
郭嘉暗自歎道,依舊苦役煎熬著人們呀,就連昌豨這樣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混世魔王也折騰到如此地步,可以想象也不要一個人來,那將是怎樣的一番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