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結了半天之後,蘇澤這才靈機一動,想到了要推廣鐵鍋和炒菜這種烹飪手段,因此今天就把廚子們叫過來,好好給他們上一堂課:“看好啦,今天我來教大家學一門新的烹飪手段吧,全讓我好漂亮好學好。”
郭嘉跑過來湊熱鬧,他在旁邊看得十分好奇:“主人,據說君子遠庖廚,您這樣做是為了自己的結局呀。”
蘇澤擼起袖子,豪邁一笑:“我也非君子,況且食色性也嘛,追著吃有何不妥?誰叫我想要什麽,目前誰也做不到”
軍中很多人聽到蘇澤想自己做飯的消息後,就直接跑到廚房裏去了,想過去長知識。
任城大營廚房自然不是一般百姓家所能比擬。
內裏不但有管事5人、廚工數百人,就連專管燒飯之夥夫也不例外,這樣的數量分配,比很多郡望世家也不遜色。
眼前廚房裏,麵積足有籃球場大小,蘇澤專門請鐵匠訂做一批鍋和碗,還吩咐人把常用材料拿過來,雞、鴨、魚、豬等等肉材應有盡有。
蘇澤用手嫻熟地抓著一塊肥豬肉放在鍋裏把它煮得油光發亮,然後就開始炒。
這年代調味品很單調,普通到隻加鹽、蒜、薑、蔥等,而蘇澤最愛的辣椒在這年代中原還是完全見不到,且不說味精這類高科技,雞精、老幹媽、豆瓣醬之類,隻能在夢中想。
盡管資料很少,蘇澤憑借自己的記憶、嫻熟的炒菜動作愣是震驚了一群軍中所謂大廚。
一會兒,空氣中飄著強烈誘人的香氣。
一位廚師禁不住翕動鼻子,試探性地問:“敢求侯爺你說什麽菜的滋味怎麽能這麽好?”
“那就是炒菜!”蘇澤邊炒邊淡定地說:“都看得很好,聽不懂的話問問吧,過些日子我還有什麽要緊事情要給你。”
天大地大吃得最多。
蘇澤在軍隊中改善夥食的堅決態度是不允許違背的。
其實美食發展到今天和廚具是緊密相連的。
炒菜一直到北宋時期,這完全是由於北宋時期華夏煉鐵技術不斷提高,產鐵量也逐步大幅度增加,這就促使人們在飲食習慣上發生根本改變。
大家都知道北宋鐵年最高年產量已達到800萬斤,這一產量折算為後代單位即4000噸鐵。
與現代社會億噸級生產相比實在不夠用,但在古代這年產量4000噸的鐵料已是一個驚人數字,以北宋那個時代鐵鍋生產的重量來說,這一年來華夏鐵產量若全部拿來做鐵鍋就能做100多萬隻,擁有如此入門級產鐵量才能夠在武器鎧甲上得到滿足、錢幣佛像等用外,服務民間千萬人鍋灶。
也正由於宋代鐵鍋的流行,才有效地推動了宋代中華炒菜法的傳播。
蘇澤正在灶台上炒來炒去,而身邊的廚子則是看著更仔細、更專心,連眼也沒敢再眨。
俗話說:法不傳六耳在這知識、技術缺乏的年代裏,無論學文藝高強、武藝高強、一技傍身的大師們對弟子們的教導總是十分謹慎、苛刻,一些人連父傳子、子傳孫都完全不外傳,還有一些人是傳男不傳女。
軍營中的廚子們,根本就沒有想到蘇澤在炒菜時,不僅讓他們圍坐在一起看,竟然讓他們發問,幾個年級較大的廚子們,更興奮地渾身發抖,感動無比。
這等好東西,他們年少時怎肯想到呀!
不過後來想起來他們都有點鬆了口氣,蘇澤是神武侯,是個高不可攀的大人物,他怎麽會在意區區烹飪之法呢?
坦率地說,別人根本就不用擔心教徒弟餓死師父呀。
想到這裏,幾個軍中廚子心裏頭都鬆了下來,安心地看著蘇澤炒著菜,遇到聽不懂的東西,更直接開口問,怕學不到本質。
炒菜做飯這類事情,其實並不難,多讀兩遍,基本技巧就會學。其餘精通問題則取決於個人悟性和後期水磨工夫。
煎、炒、烹、炸、燴,不出半個時辰,蘇澤便做出了16道美食,完整地逐一呈現其精華,穿越前單身20多年的技藝,直讓一眾廚子們都看得目瞪口呆。
待蘇澤撂下湯勺,清涼熱辣葷素配搭出一道道美味,已是滿滿一桌。
做好後,蘇澤徑直將炒勺甩了出去,豪氣幹雲端的大手揮起,拿起一排排端端正正的菜盆向大家問好落座。
蘇澤笑道:“開飯啦,有事,吃完再來!”
然後大手一揮命人把飯端上來。
放在桌子上,拉開盆蓋,那股不可抗拒的清香頓時飄然而至。
早早等候在一旁的典韋,那是狠狠**了幾下鼻子,驚奇地問道:“主上,這是......“
“哈哈,君明您也在這裏,趕緊嚐一下看看吧!”
蘇澤拿起一盆放在典韋的麵前,然後遞給他一雙筷子說:“看是否合胃口。”
典韋受寵若驚地連聲致謝,過後才等不及夾了塊雞肉含在口中,剛嚼完臉就顯出幾分陶醉。
雞肉柔軟如棉、入口即化的口感令人恨舌。
郭嘉看了直流口水,情不自禁地拿起筷子加了進去:“我也嚐了一下!”
三個人吃的那個叫個不停,立馬化身成為一個個吃貨。
酒足飯飽後蘇澤與典韋談起傷兵之事。
兗州近來經常剿匪,營房裏頭傷了很多兵,連典韋也不例外,雙肩被箭打傷。
傷口很深,普通醫生處理手段蘇澤信以為真,於是就憑頭腦中的學識,自己給典韋包紮好了傷口。
但是這類事情,將來總是不可能全部由他去辦,於是蘇澤也拜托郭嘉去搜醫道上的天才。
蘇澤詢問郭嘉:“奉孝使所尋者尋得不。”
“主人,名醫華佗已被發現,是此刻召來?”
“好了,請大家過來。”
不久就有一位其貌不揚、貌不驚人的老人帶著蘇澤來到這裏。
“草民華佗,拜見神武侯。”
“先生趕緊請纓。”
蘇澤對醫者仍十分客氣:“華神醫也請來診治。”
“神醫的名字叫什麽,真不敢。”
華佗謙遜地說了句,便看著典韋點點頭說:“典主,求你褪下衣衫,讓老朽看一眼傷痕。”
典韋褪下外套,緩緩解開肩胛骨上的繃帶,暴露在箭矢射出傷口之外。
華佗看了幾眼嘖嘖稱奇道:“這個傷處理得好水平啊,全是痂皮,放心養精蓄銳,沒有劇烈活動,半月準沒事!”
蘇澤聞之釋懷,所幸包紮得當,無傷口感染。
典韋也是爽朗笑道:“主人,我說沒關係,你這才安心?”
華佗一臉欲言又止,趁著間隙問典韋道:“大人們,能不能和老朽談談,你們這個傷口該如何治療呢,老朽有很多傷兵,其傷口治療得多麽及時,多少都會有感染痕跡,但是你們這個傷口有什麽異常呀.”
旁邊有個典韋親兵不願意,不高興地說:“怎麽會讓您還恨我大人的傷口感染不成功呢?”
華佗連忙解釋道:“不要誤會老朽並非此意。”
對華佗,蘇澤不僅尊敬,而且計劃重用他,看到他吃癟了,趕緊打圓場:“不得不管,華神醫隻好奇醫術,別無他意。”
喝退一些粗魯的親兵後,蘇澤微笑地看著華佗:“這些人也都是無意之言,如若有冒犯之處,尚祈神醫諒解。”
華佗擺擺手:“無礙者,老朽之言孟浪。”
在找到華佗前,郭嘉說華佗這個人雲遊天下,就是剛好經過兗州的時候,他才受邀前來。現在想離開他,蘇澤在心裏斟酌著語言,就開口問:“不知道神醫下一步要到哪裏巡遊呢?”
華佗畢生周遊列國,救死扶傷給百姓看病,道德高尚得無話可說,這位醫者仁心,蘇澤捫心自問,拍馬難與之比,可此法,蘇澤確實不敢苟同。
一好漢三幫忙,人多勢眾,你們一人到處救人,能救多少?
加之這年頭兵荒馬亂,死者總是多於被救者。
華佗想了想,說道:“老朽準備數月後再到冀州一探究竟,聞知這裏正發生著一場大的戰爭,傷員不計其數。”
我想奔袁紹而去呀,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蘇澤心中想著該如何挽留,隨後就有了主意,看著華佗認真說道:“想來神醫還想去那治傷患,神醫可曾想過,人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您醫術再好也忙一生能救幾個人?”
“哦!”
華佗皺眉道:“不知道大人們有什麽高見?”
蘇澤歎氣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眾人拾柴,神醫不也想過要辦醫學院嗎?”
“醫...學院?”
華佗愣住了,他根本不明白蘇澤的意思。
蘇澤便耐心給他解釋道:“就是開一家轉門教授醫術的書院,你教弟子,讓你的弟子再教弟子,子子孫孫無窮匱也,如此幾代下來,天下懂醫術的人必然大增,他們即使要你一兩成真傳也要比你一個人四處跑得更真實!”
古人其實不比現代人傻,就是礙著年代沒想到那層,一捅破了這張窗戶紙後,其迸發出來的趣味與才華,就足可以令現代人驚歎。
華佗稍一想就想明白蘇澤的話是什麽意思,立即興致勃勃地說:“大人們能細數一下什麽是醫學院嗎?”
緊接著蘇澤又不矜持地告訴他現代醫療特別是外科手術概念。
醫學院、醫院、戰地醫生、專研醫術的單位等等,聽得華佗眼疾手快,巴不得馬上找一塊地蓋一所房子,掛出個醫學院大牌子。
兩人談了足有兩個多時辰方才戀戀不舍地散場,臨行時華佗雖未就地投奔,卻也說明,近期內不出許都。
說得直白點,就是等待看到蘇澤成績,如果蘇澤能夠把醫學院建設好,自己留下來教書,如果建設不好,那麽很抱歉。
今天的談話實際上並非蘇澤臨時起意、突發奇想,而隻是經過了深思熟慮。
從陳留郡返回途中,他不斷思考未來如何構建戰地醫療體係。
古代戰爭中,戰後傷兵折損最為恐怖,蘇澤內心也有一種足以令三國英豪們集體茫然的念頭——希望統一全球。
蘇澤甚至還開始想,是不是等到他一統大漢以後,把曹操和劉關張這樣的一群英雄拋給美洲、非洲和歐洲,讓他們狠狠地在外國折騰一番,省了一個個呆在中原焦躁不安。
真正能做出來的,將來沒準世世代代都是這個星球完全姓華的。
而實現這一宏願的最大限製實際上是人口不足。
在古代特別是在民間,老百姓娛樂活動實際上非常少,天黑以後基本隻能造小孩玩耍,而由於避孕措施的缺乏,一個婦女從十六歲結婚起就一直有孩子,有五六個也沒有太大的問題。
但為何兩漢時代華夏漢人人口總不能超過1億呢?
除糧食產出問題外,最重要的是醫療資源短缺,在這落後的年代裏,也許稍大點流行感冒就會引發可怕瘟疫,奪去數百萬人生命,使整個村莊和縣城死於非命。
戰場上的傷病員,死亡率更是驚人,破傷風一旦發病,到兩千年後都是不治之症,何況在這個連預防都不知道的年代。
尋常百姓,一戶人家裏就算生了七八個孩子,其中能有三分之一活到成年就算上天庇佑的的了。
曹操父親曹嵩是個大款,曹家夠富嗎?
但曹操之子曹鑠卻幼夭,即使是漢靈帝之子,劉辯以前也沒有一人下得去,足見那個時代,醫療條件差到什麽地步。
乃至於就是曹操之子,有病也治不了,一般百姓家子女,更難生存,全憑自己命夠硬氣。
因此,如果蘇澤想要完成統一全球這一宏偉目標,那麽他最該做的是改善漢朝醫療體係,最起碼減少嬰幼兒夭折率。
正因為如此,蘇澤若真要達成統一全球之宏圖雄心,當務之急是要改善大漢朝醫療體係以增加孩童成活率。
醫術精湛,被尊為華夏古代外科聖手,華佗絕對是其得力助手。
等到醫學院走上正軌之後,又把建安時代將來出名的三神醫張仲景與董奉也找出來,在那時候,他的規劃即使萬裏長征也是第一步。
現在最重要的不是男人,是...金錢。
沒錢就萬事大吉了,不拿啟動資金就一事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