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留、聞蘇澤將至,關羽、蔣欽親出迎接。

“加入將軍的行列!”

“請看主上!”

“哈哈,兩位趕緊請起來吧。”

蘇澤跳馬把關羽、蔣欽兩人扶離地麵,唏噓不已。

寒暄之後蘇澤走進行軍作戰室在沙盤上做戰術推演。

“據情報,曹操已拿下新野後,袁術的軍隊聚集在一起,準備向樊城下手。”

蘇澤說出來的新文真是讓人覺得勁爆了。

暗衛飛鴿傳書比關羽所派密探提前了一步傳回來。

熟悉荊州內幕的蔣欽十分納悶:“新野即便是這樣,但曹操又如何敢於打擊樊城呢?”

蘇澤笑道:“當然是我在後麵推波助瀾幫助他呀。”

得知蘇澤提示曹操巨石炮設計原理後,蔣欽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關羽聽後更直言:“將軍、巨石炮是國家的重器,豈容易給人?設計圖紙要嚴密封鎖以防泄密對不對!”

現在關羽雖尚未承認蘇澤是主要人物,實際上已不再拒絕替蘇澤賣命。

在曆史上關羽投奔曹老板效力。如果不是杜夫人的緣故,再加上官渡之戰中曹操形勢危在旦夕,敗相顯露,關羽是否歸降劉備就成了疑問。

人類的忠誠從來就沒有絕對。

不出賣可能隻是籌碼不夠。

而且蘇澤對關羽的態度,那麽自然就沒得說了,所以關羽做了蘇澤手下的差使,倒把心思都放在了關羽身上,義不容辭。

關羽的忠告自然很在理。

但蘇澤也有自己的考量,他笑著給關羽解釋道:“雲長有所不知巨石炮原理其實也不複雜,如果經常用巨石炮,早晚會被別的力量吃透和摸索仿造出來,這樣的事是禁絕不了的。”

技術擴散這類東西是絕對無法製止的。

在曆史上蒸汽機被英國人嚴防死守。但效果如何?

就連後來北美也糾集多國地界達成技術封鎖協議並利用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衛星加以監視,這種盯梢是否足夠強大?

最後,許多技術不也是由國內開發的嗎?

就像馬掌、馬鐙、甚至是比較複雜的巨石炮的工藝,實際上難度完全沒有多大,隻要有心模仿,是無論如何也可以山寨的。

與其坐等他人自行研發突破,倒不如自己用它作為籌碼來指引戰局向有利於自己的方向前進。

蘇澤的話不隻是告訴關羽,還向手下說明了他的意圖:“我要弘揚墨學而撼動儒門於當地之根,所以把投石機製造之理,隱於《墨經》中,是為陽謀。”

郭嘉首先明白了,稱讚道:“用利誘的方法,不怕魚上不去,是多麽高明的方法和心計。”

蘇澤這樣做似乎是公開宣布:“我將寶物全部藏入《墨經》中,你要什麽,請自行尋找!”

這樣,諸侯出於自強的考慮,自然會對《墨經》產生極大的興趣,這在客觀上實現了墨學的普及和儒門思想基石的動搖。

還有一些人突然意識到,驚歎蘇澤在深淵中的布局,這種正直的陽謀也實在是令人取之無方。

就算被識破,你不想落後,不想乖乖挨打,那就隻能乖乖上當,自己入局。

關羽眼神複雜的看了蘇澤一眼,蘇澤比三弟張飛聰明多了,所以自然可以看出來蘇澤在故意拉他二人一把,並且手段也高得很。

盡管蘇澤從沒有離間過他們兄弟三人的情感,但關羽有一種情感,他也有三哥,與大哥關係日漸疏遠。

起碼近來分居兩地,一軍獨領,兄弟三人難得重聚,暢談時局、表達抱負。

可是所以才怪蘇澤的,關羽也找不到任何借口,蘇澤終究沒有做任何事情,或者已經做到了,可是他沒有看到,隻能內心百感千愁、無奈放棄。

回到戰事上,關羽凝視地圖,看了一眼曹操和袁術的進攻方向,疑惑地問蘇澤:“將軍是不是想讓曹操獲勝進入荊州呢?”

蘇澤與郭嘉和荀攸對視一眼,才回過頭來,為關羽解釋:“原方案的確如此,隻是方案跟不上改變,奉孝覺察陳宮有圖謀,於是準備將計就計首先削弱袁術、曹操的勢力,使劉表贏得戰爭。”

關羽從蘇澤那裏學到了許多戰略與謀劃之道,聽後不禁懷疑:“劉表本來就是很厲害的,如果任由他贏了,對於我軍的威脅也是不小的呀。”

這一次蘇澤不說話了。

開口的是郭嘉:“這道題,我自己解答。”

郭嘉指著沙盤上襄陽的方向,為關羽分析局勢和敵情:“荊州地方宗族,極排天下,且南陽為荊北之重鎮,袁術踞地,需索求無度,勢必引起地方世家不滿,故劉表積極入攻,可得荊州之人全力援助。”

隨後郭嘉話鋒一轉:“但是一旦劉表一統荊州之後,那麽情況就會徹底改變。荊州水網稠密、物產豐饒、商業繁榮、本地世家偏守,劉表北進或東進,均難得到支援。”

劉表之境遇同袁紹一樣,皆成亦家,敗亦家,其興勃焉,其亡忽焉。

而且劉表尚不能和袁紹相比,起碼是北方世家,由於常和胡人作戰,再加上主要是大平原的地勢,所以仍有尚武的氣概,不缺乏開拓進取。

蘇澤本來就是要曹老板禍亂荊州世家、引進墨學、實行改革的。

怎奈時局風雲多變,現在支持曹老板進入荊州所付出的成本,則太大,倒不如順水推舟、用盡可能少之力、取盡可多之效。

“曹操和袁術一定會敗北,我軍要做的是接應撤退的曹操軍主力部隊,他能敗下陣來,但是還死不了。”

……

南陽郡,宛城。

袁術與一眾部下設宴慶祝,還熱烈地商議新野一戰勝負。

“恭喜主公,祝賀主公!新野被攻下了,襄陽卻隔著一條河,帶上我軍的主力部隊和那個曹孟德聯合起來,攻下整個荊州,估計也就在眼前了呀!”

“哈哈哈,或者叔大您能說的。”

袁術是誇出來的,自己原本是個極有臉麵的男人,最為在乎他人如何評價自己。

楊弘早把袁術的性子摸透,於是一諂媚,一拍就準,一拍袁術就眉飛色舞,全身都舒服。

隨後楊弘又想到了蘇澤交給他的任務,便對袁術說道:“老爺,接到情報,要想取曹操能這麽快攻下新野,全靠軍隊裏有個投石機。”

袁術的眼睛很震驚,但又有些不太想相信:“叔大講拋石機,對嗎?這個東西的力量如此強大,甚至可以把城牆砸得粉碎?”

看到袁術開始好奇,楊弘知道自己設法吸引了他的目光,於是連忙借機說:“普通拋石機自然不具備這種功能。不過曹操所有的投石機都是模仿巨石炮得來的,威力可非同小可。”

“這事發生了!”

袁術聽後,這個地方還可以坐著,就當場起身問楊弘:“叔大您的信息靠譜麽?”

楊弘早有準備,頓時從懷中取出一本書,交給袁術:“啟稟主,這本書是作者花了很大一筆錢,從洛陽夠得著的,聽說曹操能仿造巨石炮,就是請工匠細讀這本書所獲得的結果。”

“這話是認真的!?”

袁術手顫著拿了過來,掃了掃封麵,立刻驚呼道:“《墨經》!?”

袁家四為三公,倚重乃專研《周易》。故汝南袁氏亦為當世經學世家,儒門之支柱。

袁術出生於汝南袁氏之家,生下來就立於儒門這邊,所以對於墨學打心眼裏的拒絕,幾乎成了一眾學術本能、或思想本能。

放棄利於世家的儒學而轉向崇尚利於工匠與學者的墨學?

那真是出賣了他的臀部!

袁術即使再蠢,也知道決不可以坐歪了,所以從楊弘的手中都過完了《墨經》,猶豫再三,數次想翻,但數次都不了了之。

楊弘在一旁看得十分焦急,隻好推了他一把:“主公,在《墨經》中,可以隻取術而棄道。隻要克製墨學隻能普及到工匠、平民,而不能讓墨家之人去當官,豈非還怕他們危及聖人大道?”

袁術聽了感到在理:“這方法不錯!這樣做吧!”

宣傳《墨經》好處確實存在,至少造投石機這一致命**袁術也抵擋不住。

現在楊弘拿出解決之道,袁術當然也沒有反對。

甚至如果事後有人反對,鬧得厲害了,他到時候隻要把楊弘丟出去祭旗,就能輕而易舉地平息眾怒。

袁術心中算盤敲得叮咚咚響,殊不知在楊弘看來,隻要袁術采納這一建議,那後麵的事,便不再是自己控製。

曹操破新野消息仍在蔓延,洛陽《墨經》又將進入一波銷售高峰,估計技術大範圍蔓延已是定局。

其實這種情況恰恰是蘇澤所樂於見到的。

一種文明強大的核心根源在於人口並且是具有某種技術知識並能從事生產的技術型人口。

蘇澤獨自推動著社會前進,效率過慢,那麽倒不如掏出一鞭,抽各諸侯屁屁來,促使其本人積極地去培養出更多工匠。

這樣,當你擊敗他們時,你就能憑空得到一大批工匠。

一想,心裏樂開了花!

袁術這一樂,立即舉起酒樽在大庭廣眾之下微笑著說:“一直喝酒一直唱歌!”

舞姬擺動纖腰,扭身曼妙,翩然舞動,

絲足管弦的聲音,飄**於耳畔,氤氳於心間,場麵立刻成了歡騰的大海。

前線曹操仍在拚殺,剛拿下新野時,袁術已感到戰局穩若泰山,急不可待地要利用這慶功宴向部下們證明自己的英明。

曲終人散了,大家都走了之後將軍府又回到了自己的家。

“伯父,您怎麽這麽晚了還來?”

“小亮你還是沒有睡著呀?”

諸葛玄看著的侄子諸葛亮,笑意盈盈:“今兒舅父大喜,便在後將軍府裏多飲幾杯,晚歸。”

說到這裏諸葛玄也打了個飽嗝,凸現出一口酸酒氣。

諸葛亮今年11歲,比同齡人都要高,差不多跟諸葛玄都一樣高,長相也很漂亮,特別是那對深邃的眼角就像古井,有比自己年紀大得多的成熟,沉穩和理性。

3歲喪母、8歲喪父的諸葛亮被迫來到諸葛玄身邊。

諸葛玄雖然對自己的兄弟姐妹幾人都非常好,但是寄人籬下,諸葛亮很早就學會了什麽叫堅強與獨立,更懂得了事物的冷暖。

諸葛亮自己給舅舅諸葛玄倒了茶,醒了酒,便告訴他:“舅舅,您應該回到襄陽去尋找劉荊州的複命之路。”

諸葛玄不解:“為什麽呀?咱們這樣不就留在南陽郡過得不錯了麽?”

無疑諸葛玄實際上是不願意回襄陽的。

諸葛玄前不久還在劉表手下做官,本來受劉表之命出使洛陽轉達荊州大體情況,怎奈臨行前得知表兄諸葛珪因病去世,於是求劉表完成任務後到泰山照顧諸葛圭後事。

經劉表許可,出使洛陽與劉辯會麵。

遺憾的是蘇澤那時在兗州打仗,要不遇到諸葛玄的時候,一定是響著諸葛亮這三個哥哥的聲音。

怎奈終是漏掉了,而且區區荊州牧劉表屬官,暗衛也自然不能給以器重,所以蘇澤自始至終不知,他幾乎可以把臥龍接到缽中。

出使洛陽後,諸葛玄又到徐州照料諸葛圭遺孀與兒女,包括諸葛亮兄兄兩妹。

又因袁術雄霸南陽、聲威大振,也答應舉薦諸葛玄擔任豫章太守,於是諸葛玄就把諸葛亮一行帶到宛城去投靠袁術。

大家都知道豫章城地處鄱陽湖、贛江匯合處,是江西地區地理要衝、行政重心,是贛江上最為重要的城市之一,素有“華東大埠自古以來就很富裕”之稱。

在這地方做太守是肥差、神仙一來就不改行的類型!

諸葛玄天生心有所動,所以不願意回到荊州來為劉表充當任何屬吏,相比坐鎮一地太守、刀筆吏等小官吏,幹得真沒有意思。

諸葛亮無奈,隻能說出自己心中的見解:“叔父、袁術戰敗將至,再不去,也無法離開。如今你們回去到襄陽去,靠的就是過去的功與情,也有本錢從劉荊州那裏討到一官半職的機會,如果等到袁術敗亡後離開,便會丟掉手中屈指可數的籌碼。”

“您說袁術會失敗嗎?這一部可以!”

諸葛亮自幼聰明絕頂,博覽全書,博聞強識、論學連諸葛玄也自認為有不足,可諸葛亮終究還太小,諸葛玄隻把他當作一個說笑的人:“這類的話以後你們不要在外再說了,錯了,在家就不要再說了,我畢竟還是後將軍的部下當差使的,這句話如果被聽到的話,你們我就會受牽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