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渡口是個新酒肆二層。

透過扶手望著不遠處熱鬧的港口,郭嘉微笑著說:“得民心者,先賢誠不欺吾。”

而郭嘉旁邊,就是坐在荀攸旁邊,看到他舉起一碗豪飲,便也露出了讚歎的神情:“民心如水,高不可及,水往低處流,似乎主上之計,已初顯成效。”

“是的,戰火的上升,動**不安冀州人心,更是撼動袁紹聲望,願信為明主者,已少。而主上之威勢,卻一飛衝天,世界之格局,從此清晰起來。”

一直到此時,二人才終於完全看清蘇澤冀州之戰波瀾壯闊的布局。

把天地當棋盤,把眾生當棋子,寥寥數語子一落,便顛覆了乾坤,逆轉了時局,這種睿智、謀略與果斷,當真令人震撼。

蘇澤差點一出手,便掀翻袁紹冀州好形勢,也使勝利之果,由冀州轉至自己手裏。

財富、人口、這些能打下天下霸業的營養都在由一隻看不見的大手從冀州轉至兗州、洛陽、蘇澤囊中變成了自己囊中之物。

郭嘉端著酒碗站在扶手邊眺望著北方的全部土地,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感歎:“從此冀州再無天下第一州。”

荀攸也是目光灼灼:“主人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樣子當真讓我等大開眼界,沒想到戰爭也會如此慘烈。”

郭嘉也是頷首,對這個觀點表示認同:“主上深謀遠慮的確令人歎為觀止,因此我們還需要拿出一點點真本事,否則作為謀士,就無法主上出謀劃策了,這豈不丟人?”

“你們呀你們,多多修口德。”

對郭嘉這句俏皮話荀攸同樣束手無策,愈聽愈覺郭嘉開玩笑。

“聊天的時候怎麽了,那麽快樂?”

蘇澤突然來了,他穿了件黑底紅邊錦衣,雖然是常服但仍透出一種威嚴華貴。

每到一個地方人潮都會自動讓路。

郭嘉與荀攸兩人一見蘇澤立即站起來敬禮:“請看主上!”

蘇澤輕輕地扣住桌麵,輕聲笑語道:“全都坐下來,私下裏用不著這麽多沒用的禮節。”

人主之所以要莊嚴,常常是由於他本身的功業不足、難服眾人。

但是蘇澤並不需要繁文縟節去增加自己的個人聲望與地位,因為自己的聲望與地位,就在戰場之上,一刀一劍、浴血奮戰。

要想撼動自己的威信隻有積極打敗蘇澤自己才能實現。

所以私下裏在一起時,蘇澤就表現得異常隨和,但是下屬謀士、武將們,誰也不敢真拿蘇澤不客氣。

敬畏之心早伴隨著蘇澤對戰場的持續勝利而漸增。

荀攸讓人拿了個新陶碗,然後還要來壇新黃酒,才幫助蘇澤倒滿了:“主上今出遊,焉能不告與奉孝?”

蘇澤拿起酒碗,大口豪飲:“痛快呀~,也是出來隨意看了看,算微服私訪。”

黃酒作為世界曆史最為悠久的酒類,發源於華夏而又唯存於華夏,它和啤酒,葡萄酒並稱為世界三大名酒。

蘇澤杯黃酒,真正純古法釀製,味道醇香,且營養豐富,實乃**蛋糕之佳品。

和白酒比起來,蘇澤對黃酒的偏愛還多。

滿臉幹巴巴的吃了3碗,覺得小肚子裏慢慢地憤怒著一團熱火,這才停下來,順手擦了擦嘴,問:“對於袁紹我們應該怎麽對待呢?”

想了想,荀攸第一個開口:“主上就當前形勢來看袁本初尚無法死亡。”

郭嘉也附和著荀攸的建議:“不錯,我軍目前兵力還不夠,很難向北推進,所以要冀州繼續處於不穩定的局麵,直到可以騰出時間來取得戰略優勢。”

現在冀州內戰激戰正酣,鄴城之下,韓馥軍和袁紹軍之間,相互拚殺,骨骸疊成一座大山。

蘇澤隻要率領幾千人騎兵,大概率會繞後偷襲、陣前斬袁紹,進而滅了這一北方曆史霸主。

但荀攸、郭嘉卻不同意這樣做,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把弱化了的袁紹留下來,不斷拖住公孫瓚,以免在黃河以北地區,某諸侯一家獨大。

盡管蘇澤與公孫瓚目前處於結盟狀態,但是一紙盟約在爭霸天下大業麵前絲毫沒有分量。

隻要你願意就可以在任何時候撕。

“那麽下一步,就需要解決兗州問題,這是一種怎樣的局麵呢?”

蘇澤淡然問道。

盡管他已經入主兗州並作為衛將軍兼任兗州牧,但鎮壓兗州的使命卻始終未被暗示完成,這也證明了他尚未真正掌握兗州全境。

荀攸和郭嘉對視一眼,最後還是郭嘉開口:“兗州除治昌邑外,還轄陳留,東郡,任城,泰山,濟北,山陽,濟陰,東平等8個郡國,我軍隊已得到了其中的6個,隻有泰山,濟北2個郡國,還掌握在張超,張邈兄弟二人的手裏。”

“噢,他們拒絕降服嗎?當真不怕死?”

蘇澤此刻可沒多大耐心周旋在這兄弟倆之間,抓緊統一兗州的時間,接受任務獎勵是正經事。

郭嘉熟知豫州和兗州的內部情況,因此便為蘇澤解惑說道:“張孟卓、張孟高兄弟,想必得到外力撐持後,便以為擁有可供交涉的砝碼。”

“外力?北海的孔融或徐州的陶謙?”

蘇澤感慨萬千,真是貪得無厭害了百姓呀。

史稱張超、張邈皆為曹操所斬並夷滅三族並非毫無道理。

以他們拎不清身份與能耐這一點來說,殺死他們也不為過。

郭嘉笑道:“或許兼而有之吧,畢竟如果主上統一兗州的話,領土則同時又以青州、徐州為界,這對於孔文舉、陶恭祖來說,都是一個很大的威脅,當然也不想看到這樣的情況,能夠拖到什麽時候,就要拖到什麽時候。”

蘇澤起兵後沒有失敗的經曆。

推翻冀州一役,也顯示出強悍的智略與謀略,所以在強悍異常的蘇澤軍麵前,不管是孔融、陶謙等人,背脊冰涼,不敢半點貶低。

因此他們經常派人出使,以示對張超、張邈兄弟的擁戴,甚至不惜重金供給糧草、兵器,陶謙更暗中扶持張超的丹陽精兵三千人。

各種安排,不過是想盡可能地耽誤蘇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