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謀詭計,從來都不是什麽明麵上的事情。

不過,蘇澤也不是什麽善男信女,他自然而然地接受了荀攸的建議。

計劃已經敲定,蘇澤便要寫信給河東的王淩想辦法弄點吃的,送到洛陽。

荀攸一邊給蘇澤磨著,一邊歎了口氣:“一趟一趟,起碼要十天,也不知道能不能及時趕到。”

蘇澤想了想,從懷裏掏出一本書,遞給荀攸:“我也覺得現在的消息傳播速度太慢了,好在還有一個辦法,你可以去看看。”

荀攸拿起那本書,打開一看,臉上露出一絲驚訝之色:“信鴿?世間怎會有如此奇妙的想法?”

中原王朝的禽獸馴化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更多的還是以肉食為主。

而現在,他們還沒有利用候鳥的遷徙能力,來傳遞消息。

反倒是埃及人,在公元前一千多年的時候,就開始訓練鴿子,用來傳遞消息。

荀攸粗略的翻閱了一遍,頓時被其中的馴化之法嚇了一跳,急忙說道:“這樣的馴化之法,聞所未聞,但仔細一想,似乎也是可行的。主人是從哪裏弄來的這等神通?”

蘇澤笑道:“這是我從一位西域商人那裏得到的,據說在中原一萬五千裏外,有一個叫埃及的國家,疆土遼闊,文化繁榮,這封信的方法,就是從這裏傳過來的。”

“十五萬裏!”

荀攸聞言,心中一驚:“想不到中原以外,竟然有這麽大的疆域,如此神奇的國家,如果有機會,我一定要去一趟。”

荀攸雖然是三國時期的頂尖強者,但他的閱曆和閱曆,遠不如蘇澤,所以當他聽說,一個與華夏齊名的文明,在這個世界上,他的眼界,也是大大的開闊了。

得到了馴化信鴿的方法,荀攸精神一振,興奮地對蘇澤說:“主人果然是天命所歸,有了這一招,我們的隱衛,可以在各州建立起自己的情報網,將消息和指令傳達給我們,這對我們來說,絕對是一件好事!”

這場戰爭,不是武力,不是人口,不是資源,而是智慧!

有時候,一個重要的消息,就能改變整個戰場的局勢!

所以荀攸在得到了信鴿的馴化方法後,就變得無比的激動。

他連忙說道:“我這就派人去找那些鴿子,讓它們好好訓練。”

轉眼間,又是一年的一月,氣溫開始變得溫暖起來。

蘇澤和荀攸,還在洛陽城裏做著準備。

虎牢關外,關東的諸侯們,也在秘密的結盟,準備對董卓發動進攻。

東郡太守橋瑁更是膽大包天,以三公之名,向四麵八方發出書信,控告董卓的罪行,說皇帝被脅迫,處境岌岌可危,正在等待義軍的到來,以平息這場浩劫。

曹操改頭換麵,從洛陽逃走,返回陳留後,立即傾家**產,招兵買馬,甚至還得到了衛茲的支持,招募了五千人。

有了權勢,卻缺少了名利,所以曹操率先公開呼籲群雄,聯合起來對付董卓,一時間曹操之名傳遍了整個世界,引來無數的英雄好漢。

曹操一聲令下,所有有野心的人都響應了他的號召,要去救他!

所謂的“勤王”,不過是一句空話,最重要的是,大家都有了一個名正言順的借口,誰也不會拒絕。

渤海郡城,冀州。

逢紀火急火燎的跑到了袁紹麵前,見到了他,激動地說道:“大人,元偉已經發出了討賊令,天下英雄都來了,我們也要跟著他一起去!”

袁紹聽到曹操的第一次造反,頓時大怒:“曹孟德,你以為我袁紹好欺負嗎?”

袁紹很清楚麵子的重要性,所以對於曹操“摘桃子”的做法很是不爽,按理說,在橋瑁的宣戰中,自己才是最大的出風頭!

要不是他涵養好,袁紹都要破口大罵了,但現在他還有其他事情要做,他也懶得和曹操計較。

“傳我命令,出兵討伐!”

袁紹的部屬們,紛紛應了一聲:“是!”

然而,就在大軍即將出城的時候,一名將領卻是來向袁紹稟報了一件事情。

韓馥怕袁紹搶了他的位置,偷偷削減了他的糧草,就是為了擾亂他的士氣。

“韓文節,你好大的膽子!”

袁紹怒不可遏,殺機湧動。

危急關頭,田豐謀士站了出來,提議:“主公,我等以正義感,舉國救國,這點軍糧,又算得了什麽?”

袁紹一聽,心中一喜,立刻讓田峰去準備糧食。

袁家有四個兒子,三個兒子,這個優勢就體現了出來,冀州各郡的貴族對袁紹的未來寄予厚望,再加上田家田豐的支持,各大家族立刻也心甘情願地向袁紹投誠,送去糧食和錢財,甚至還派出了家族裏最出色的子弟,招攬了當地的勇士。

袁紹的軍隊,就像是一個巨大的氣球,一下子就漲到了三萬多。而他的麾下,也是人才濟濟,兵強馬壯,已經有了一種君臨天下的氣勢。

說到這裏,袁紹也不再隱藏自己的野心,對著屬下們問道:“現在,我們是先拿下冀州,還是先殺董賊?”

“韓文節沒有勇氣,沒有勇氣,甚至不知道世界的走向,你又何必在乎?這冀州這麽大,早晚都是主公的,拿到手也是輕而易舉。”

田豐附和道:“韓文節沒本事,沒本事,就算是有頭有臉的人物,那有什麽用?冀州早晚會為主公所用,現在最重要的是國家大事,主公一定要執掌聯盟之主。”

郭圖等人也都同意,要袁紹領兵去洛陽,與董卓一戰。

手下的謀士們,很少有意見一致的,但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畢竟為了奪冀州之事,違背了自己的承諾,這是一種愚蠢的行為。

就算有矛盾,也不會在這個問題上大動幹戈。

旌旗遮天蔽日,甲士嚴陣以待,浩浩****的向洛陽進發。

…………

“咕嚕!”

洛陽城之外的一處小院中,一隻信鴿撲騰著翅膀飛了下來。

荀攸接過信箋,拿著信箋回到自己的房間:“大人,關東諸州的牧守已經出兵攻打董卓了,昨天,勃海郡的袁紹就是他們的首領。”

蘇澤將那封信收下,臉上露出一絲冷笑:“董卓這小子,還真是個蠢貨。”

這封密函上寫著,董卓入京後,冀州牧韓馥,兗州刺史劉岱,豫州刺史孔伷,陳留知府張邈,都說要置董卓於死地。

董卓在政治上的能力實在是太差了,他根本就沒有看出來,所以才會中了圈套。

荀攸心中一鬆:“現在大軍已經到了,董卓肯定忙不過來,我們可以按照計劃行事了。”

“公達說的對,我們可以動手了。”

黃河南岸,一座雄偉的城市,被群山包圍。

在這座城市的北、東、南,都有一麵麵旗幟,組成了一支箭矢,帶著一股肅殺之意。

“大人,關東大軍一共有十一路大軍,已經將洛陽團團圍住。”

接下來的幾天裏,荀攸坐鎮中央,派出密探,四處打探消息,然後又通過信鴿傳信,將整場戰鬥的情況盡收眼底。

要知道,十常侍一共有十二位,十八位封疆大吏,一共有十一位。

董卓和聯軍已經集結在了京城,一場惡戰馬上就要開始了。

這一戰,整個世界的格局,都將會被徹底的改變。

“公達,這場比賽,到底是誰勝?”

蘇澤望著麵前的沙盤,幽幽問道,似乎在感慨江山四百年,延綿無盡的帝國,即將走到盡頭。

荀攸根據暗衛收集到的消息,沉吟了許久,這才說道:“聯軍的實力雖強,但大部分都是新征的士兵,遠不如董卓麾下的精銳騎兵,再加上他們的團結,這一仗注定要輸。”

蘇澤看著他,微微一笑:“如果你是這些人中的一員,你會怎麽做?”

荀攸想了想,抱拳道:“留著力氣,以逸待勞。”

蘇澤聞言,心中百感交集:“聰明人都喜歡算計,權衡利弊,最終做出最正確的決定,永遠都是贏家。不過,這種人,注定不會是英雄,也不會接受命運的安排。”

大俠?天命?

荀攸心中一驚,蘇澤這一番話,給他一種說不出的感覺。

“盛世鼎盛,王朝衰敗,而現在,災難已經降臨。在這陰暗、壓抑的年代裏,有很多人都在期盼著能夠有一天能夠有一個奇跡。智者們都是聰明人,不可能創造出奇跡,創造出新的希望。”

蘇澤盯著那小小的沙盤,回想著過往的一幕幕,眼神堅毅而冷靜,但也帶著一絲熾熱:“十路諸侯討伐董氏,隻有勇往直前,勇往直前,方能成為一代梟雄,成為一代梟雄!”

荀攸一臉不敢相信:“英雄,天命。”

他很想以一個智者的身份反駁,但蘇澤說的話並不是假話,蘇澤的眼神太過堅定,也太過自信,似乎真的能穿透過去的迷霧,看到未來。

…………

三支軍隊,同時進攻洛陽。

袁紹被推舉為盟主,在河內郡駐紮了一支軍隊,與河內郡的王匡、並州的張楊合軍匯合,組成了北路的軍隊。

而東路聯軍,則是集結於滎陽的陳留太守張邈,廣陵太守張超,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五路諸侯,再加上曹操的義軍,組成了聯軍的主力,浩浩****的殺進了虎牢關,與呂布遙遙相對。

而在南方,勇猛的孫堅,一到荊州,就把王睿給殺了,到了南陽,就把張谘給殺了。他以如此殘酷的方式,得到了大量的銀兩,招募了大量的士兵,擁有了數萬的軍隊,他決定北上,與袁術合作,在魯陽休養生息。

朝議,洛陽。

群臣們各懷鬼胎,閉著眼睛一言不發,似乎在等待著聯軍攻打洛陽,將所有的禍患都鏟除。

而西涼諸將,更是驚慌失措。

聯軍人多勢眾,人數是他們的數倍,根本無法抵擋。

突然,一人龍行而來,他身材矮小,但一雙眼睛,卻像是一頭野獸,猙獰而強大。

他沒有進朝,而是帶著劍走上了大殿!

“董卓!”

那些老神在在的文武百官,此刻卻是噤若寒蟬,屏息凝神。

他們可不想在聯軍衝進去之前,就被人拖出來砍了腦袋。

董卓一出現,西涼的將領們頓時有了主心骨,齊齊走上前來,問道:“大人,關東大軍已經到了,我們怎麽辦?”

“怕什麽?”

董卓肥碩的臉上,露出一抹不屑的笑容,輕蔑地看著他,道:“我有天意,區區關東老鼠,還不是手到擒來?”

一句話,充滿了一股霸氣,一股睥睨天下的氣勢。

董卓被蘇澤打壓了這麽長時間,如今卻是心灰意冷,這個曾經的西涼英雄,終於卷土重來!

西涼將士個個精神一振,這就是他們心甘情願跟隨的主公:“願為主人赴湯蹈火!”

“三天後,調兵遣將,從平陰縣北上,殲滅一支軍隊。”

“諾!”眾人齊聲應道。

軍隊還沒動,這個消息就已經傳開了。

王匡立即率領大軍,固守江邊,企圖不讓董卓渡過黃河。

孟津東麵,平陰城北郊外,一處靠近河邊的高坡上,一支騎兵正悄無聲息地來到了這裏。

其中一人,鋒芒畢露,目光淩厲,另一人,則是一臉的儒雅。

“公達,你覺得呢?”

無堅不摧的,正是蘇澤,他騎著一匹戰馬,站在一座山頭上,眺望著遠處的江邊,那裏,已經聚集了一支大軍。

荀攸穿著一件熊皮大衣,身體往後一縮,似是畏懼寒冷,但他的眼神幽深,像是蘊藏著無窮智慧:“這些將士雖然穿得不整齊,人多,但缺乏戰場上的威嚴和銳意,定是董卓故意設局,讓他們放鬆警惕,這是他的陰謀。”

“嗬嗬,真是好手段,董卓雖然看起來粗魯,但骨子裏卻是個讀書人。”

蘇澤明白,王匡輸定了。

果然,沒多久,北方飛來一頭信鴿,越過奔騰的江水,繞著蘇澤和荀攸的頭頂轉了三個圈子,方才停下來。

荀攸接過密函,仔細一看,臉色就變了:“大人,有侍衛稟告,董卓帶著一支精兵,從小品津過江,殺到北路,王匡軍全軍覆沒,多虧了袁紹、張楊相助,這才逃過一劫。”

“我就知道。”

蘇澤知道董卓肯定是故意放出風聲,說三天後從平陰縣出發,沒想到第二天一早,他就偷偷地過了小品津,讓聯軍猝不及防。

“這是要以儆效尤。”

蘇澤歎了口氣。

荀攸讚同:“西涼軍勢弱,隻有這樣,才能讓其他諸侯望而卻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