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第一場的比試,算是小將們贏了,你們另外兩方可要加油啊!”

隨後便在李繼的命令之下開啟了第二場比賽,第二場比賽十分的簡單,那就是在空地之上插上一麵旗幟,誰能夠最終舉起這麵旗幟,那麽誰就是勝者。

開始之後,隻見無論是老將還是那些中年將領,或者說像張清這樣的小將們都一個個踴躍的湧上了這個空地之上。

隻見他們一上場便十分的活躍,他們並沒有把這裏當做比武場,而是把自己當做了戰場,哪怕他們誰都是赤手空拳沒有帶武器。

因為孤影無雙人高馬大,所以他很快便奪得了這麵旗幟,正當他慶幸的準備舉起來的時候,和他最親密的戰友徐青卻趁他不備將旗幟搶了過去。

孤影無雙被徐青的這一舉動氣得不輕,隻見他對著徐青罵道:

“你小子好大的膽!不是和我稱兄道弟喝酒的時候了吧?這種東西你也敢跟你老大哥我搶!”

但是此時的徐青才不去理會他,而是一個勁兒的縱馬狂奔,想要脫離後麵的人潮,然後得到這場比賽的勝利。

就在這時,隻聽見後麵傳來了一個聲音:

“徐青小子,這種機會你以後還有的是,所以這次就先讓給老夫吧!”

“就是就是,我勸你乖乖的讓出來,否則讓你嚐試一下,我老張拳頭的厲害!”

徐青轉頭一看,後麵緊追不舍的正是趙雲和張飛。

隻見他們兩個十分的默契,一左一右將徐青加在中間,徐青雖然無奈,但是麵對老將們,他還是很尊重的,所以他沒有辦法,隻能將旗幟拋在了空中。

至於最後是誰搶去,那隻能聽天由命了,看見旗幟飄起來之後,趙雲和張飛兩人便一起拉住了旗幟的兩端。

兩個人剛才雖然為盟友,但如今已經為了這個麵旗幟而變成了敵人,畢竟他們兩個誰也不讓誰,都拚命的拉拽著這個旗幟。

隨著他們兩個的用力,這個旗幟終於承受不住的壓力而變成兩半。

他們兩個老將終究不是年輕人,因為旗幟迸裂而產生的慣性是他們兩個差點沒有栽下馬去。

李繼看見了這個情況後,在台上哈哈大笑起來,隨後他便和眾位將領們說道:

“各位都不要爭了,比賽的勝者得到的禮物就是一件披風,其實朕早就想到了這一出,所以私底下已經命令賞給你們所有將領一人一件披風了。”

聽到了這個消息之後,隻見這些將領們在下麵齊聲的高喊萬歲。

經過了武將們的比賽之後,便迎來了文臣們的試煉,文臣們的訓練題目很簡單,那便是該如何治國。

隻見這個時候法正第一個說道:

“承認為應當依法治國,尤其是在現在這個階段,百姓們經過多個權力的更迭,導致他們對政府的決策認知度十分的混亂。”

“而且在這戰亂期間,流民大增,匪患四起,所以我們應該向高祖皇帝那樣,約法三章,隻有先找一些典型進行嚴肅的處理,法律才能深深的烙印在百姓的生活之中。”

法正說完之後,郭子敬便站出來表達了他的觀點。

“臣的想法和法正不同,我認為應該以儒家思想治國,漢朝四百年的曆史證明了儒家思想是正確的。”

“而漢朝末期的動**有很大的程度是因為宮中有小人作祟,而並不是這種這國理念有失偏頗。”

“如今天下大部分已經平定,所以我認為我們應該繼續推崇這種儒家思想,讓人們用仁義禮智信來進行自我的約束,隻有這種內在的約束才可以讓整個社會可以一直平穩的運行下去。”

他們兩個人說完以後,又有許多文臣名士紛紛表達了他們自己的意見,但他們的意見大多數仍然是法正和郭子敬兩個人觀點的延續。

麵對這兩個觀點,李繼都點頭表示了同意,隨後他便向這些文臣們說道:

“爾等的說法,大體上分為兩類,那便是到底是應該以法治國還是以儒治國。”

“所以針對你們的建議都予以采納,但是在個別的地方又都否定,因為朕決定要把你們這幾種這幾種治國理念綜合起來。”

“那就是法儒思想,再加上朕自己的觀點道家思想共同治理國家。”

此話一出,可謂是滿庭嘩然,因為在以前的社會中,大秦帝國采用的是法家思想,而大漢帝國則是廢除百家獨尊儒術,無論他們采取什麽樣的政策,都從來沒有一個人將幾種古人的先進思想結合起來。

李繼看著他們震驚的表情,然後和他們耐心的解釋道:

“儒家思想是在人的根本之上,使人們能夠自覺的遵守社會上的倫理道德,而法家思想則是對那些覺悟不高的人所使用的,隻有將這些人套上法律的枷鎖,他們才能夠得到教訓。”

“這兩種思想並用之後,那麽就可以實行道家思想,因為道家思想主張的就是無為而治,當人們高度自覺並且又有法律監督的時候,那麽統治階層的人,變大可放心的,將權力交給這些平民百姓,讓他們依照自己的意願去做想做的事。”

李繼說完這些話之後,這些臣子們無不點頭,此時的他們已經對李繼敬佩到了極點。

因為他們十分震驚李繼這種先進的思想以及著眼的眼光,並且最令他們折服的那就是以前的皇帝們無論采取哪樣的治國理念,他們最本質的目的還是要維護自己的統治。

但是李繼則不同,因為他每一個出發點都是為社會最底層的那些人們所著想,無論是一年之前的減輕商業稅,以及農稅。

還是前些日頒布的免去全國一年稅賦,以及今日他說出的法儒道三者合一的這種治國理念。

正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所以這些臣子們也不再去爭論誰才是最有博學的那個人,而是他們每個人都十分默契的站起來身子,隨後共同的向李繼深深的鞠了一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