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最後麻巧曼傳來消息時,弓龍混雜在李重霄的隊伍裏,蒙混過了寶器宗的開場大宴了。

 當然弓龍的目的不是為了去品嚐一下這規格高到離譜的一場宴會,而是為了能夠更加接近接下來可能鐵滄島會有所動作的策源地。

 刀殿都參加其中了,就算是李重霄一行人沒有被刀殿發現,光是來自揚州城的那些探子出來,他們的事情也瞞不住了。

 主要是被楚王家的二先生提前給找到了消息,這是李重霄最沒有想到的。

 不過既然大家都沒法繼續掩藏行蹤了,已經是武林會盟開始前的最後一晚了,李重霄也覺得沒有什麽必要再低調下去了。

 於是第二日,由公琰瑜傳回了消息,李重霄一行人被放在了此次宴席最為顯眼的位置,就連迎接眾宗門入寶器宗的時候,李重霄一行人的行頭也明顯是要比那些緞陽宮、沙溪府什麽的要高出不少的。

 兩隊不苟言笑的寶器宗內門弟子矗立在眾人兩側,前方還有引路人,一路畢恭畢敬的為李重霄等人開路,登豐庭之時,那數百丈的紅毯,從高處緩緩滾落,如同一道鮮紅色的瀑流從天上潺潺倒流。

 李重霄自然是換上了更加惹眼,或者說更加正式一些的行頭,本來說是他們要按照江湖人的規矩,李重霄的身份也不會顯得那麽特殊……到最後一晚李重霄還在嘟囔著自己是青城派的閉門大弟子來著,不過被眾人一口回絕了。

 他們真的是受夠了鬼話連篇的這種感覺了,真不知道之前與那些江湖人打交道的時候,李重霄是怎麽麵不改色心不跳的說出這樣一聽就是謊言的謊話的。

 所以青城山最後的傳承沒有能夠從這一場盛會之中重新崛起,這讓李重霄在今後的日子裏一直念念不忘,他們後來一路北上的時候,李重霄隻要是有機會……就會把他那一套說辭拿出來,到最後真的搞得整個大漢都對這樣一個莫名其妙的宗門耳熟能詳……怎麽著也算是李重霄的本事吧,畢竟他是一個說到做到的人。

 不過話說回來,此次李重霄以王爺的身份來到了這場武林會盟,那麽他的行程就算是徹底公開了。

 大漢當然是有明文規定的,不管是何種的爵位,有封地的,那必然是要待在自己的封地之中不得隨意外出,不然這就是公然挑釁天子之威。

 不少人都不是揚州本地的修行者,他們當然是來自天南海北,要說消息靈通,他們可是要比普通老百姓知道的要多得多了,江湖上一有什麽風吹草動,消息就如同燎原之火一樣,一夜便能傳遍大江南北。

 所以楚王的那些似乎並不是空穴來風的傳言,加上這位大漢最為神秘的異姓王爺的到來,人們似乎又能夠捕風捉影,背地裏說道些什麽了。

 但是李重霄一行人的淡定與從容的確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畢竟他們的情況他們自己最清楚,有君秀跟著,也就是有著天機閣的照應,其實他們的行為早就已經是被默許了的。

 君秀說自己最開始是要徹徹底底記錄蜀王的衣食住行的,但是後來這個工作便交給別人了,也不知道是誰安排的。

 有些事情李重霄是知道的,比如每個王爺身邊不遠處,其實都會有天機閣安插的眼線,這些眼線的或明或暗其實取決於這個王爺他的行為究竟是不是合乎邏輯。

 但是像他這樣已經在修行一途上小有成就的人都沒有辦法清楚感受到天機閣的那位密探的位置時,隻有讓戰三秋去感知,才能夠知道有人是在一直跟著他們的。

 不過君秀也說了,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李重霄身邊的人實在是實力過強,這種情況下,就是對方也沒有辦法徹底搞清楚李重霄身邊究竟發生了什麽事,不過如果真的有這種情況的話,君秀說自己的師父也應該會明白的。

 密探你可以知道他存在,但是你不能指明他的真正位置的時候,他其實就是消失的,這樣的邏輯,奇怪,但是卻就是天機閣對於一些重要人物監管的必要性。

 朝廷重視江湖修行者的力量是從三五十年前開始的,那時候是以武當仙人下山渡黃河戍邊的事情為導火索,最終天機閣是建立了起來,但是朝廷意識到江湖修行者的力量時確是要早太多太多了。

 當年冀州的平原王叛亂時,已經是二三百年前的事情了,大漢雖然穩固,但是內部依然是有矛盾的,人無完人,一個國家這樣龐大的機器更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

 平原王因為當年先帝托孤一事記恨在心,畢竟他隨先帝征戰匈奴,為大漢開拓了疆土,先帝曾許諾他為皇太弟,皇太弟的存在很是稀少,但是不是沒有合理性,譬如當年大漢的某位天子因為飲酒暴死,幼子剛剛滿月,這種情況下,太上皇便準備了合法合理的皇太弟的冊封儀式。

 其實隻是為了讓那位能夠成為名正言順的儲君,他先加封皇太弟,隨後便登基稱帝,而他膝下並無子嗣,於是又立先前暴死的天子的幼子為太子。

 這種邏輯其實並不奇怪。

 帝王家事總有一些難以預料的意外會發生,失足墜馬死掉的,飲酒過度死去的,有沐浴時淹死的……若是有哪朝天子的後代不足以承擔起治國之事時,如果沒有爭端,另立儲君是相當明智的做法。

 後來幾百年後有一個朝代,他們的開國皇帝勇武智全,卻生了一個呆頭呆腦的兒子,但是他依然立起為太子,待太子登基之後,智力不健全的太子將整個天下搞得烏煙瘴氣,間接地導致了後來朝代的滅亡。

 平原王被許諾的儲君沒有落到手中,難免有些不忿,但是他畢竟是王爺,大漢又如此穩固,造反隻有死路一條。

 然而酒水害人匪淺,聽信讒言的攛掇之下,一日借著酒勁他便起兵造反了,最重要的是因為他造反的毫無征兆,雖然他後來清醒之後驚出了一身冷汗,並且多次恍惚間想要直接羞憤投降,但是騎虎難下之情,愛將也紛紛擁護他稱帝。

 靠著奇襲的作用,長安城竟是被他一時攻陷。這邊是後世所稱的平原之亂。

 這時候有江湖什麽事情呢?

 年幼的天子逃離了長安之後,恐於不能處理,一時間竟然是毫無辦法,區區三萬人政變,竟是將當年擁兵百萬的大漢搞得有些摸不著方向。

 大臣們四下而逃,一時間也聚攏不起真正有效的力量,武將戍邊,此時匈奴卻來犯,這讓邊疆不管是消息還是情理上,都無法滿足回京平叛的可能。

 然而半個月過去,突然有一隊來自京城的禁軍人馬,找到了已經隔河與長安相望許久的年幼的天子一行人……叛賊已死,政變結束了。

 京城的劍客就是這樣的冷血,這樣的無情。

 當年的京城第一劍客桓常三,本是與南方劍客切磋招式,誰知卻得知了長安陷落的消息。

 家中妻兒皆在,老母已是七十有六,怒火中燒的桓常三,千裏奔襲,單人單劍直闖長安城門,一人殺出了一條血路,提著劍到皇宮便砍了已是新帝的平原王的腦袋,其部下瞬間作鳥獸散,政變就這樣被一個意氣用事的江湖客輕易的終結了。

 若是這個傳說太過玄妙的話,其實可以問一問長安的老人們,他們是知道的,長安城三十多年前遷都前才剛剛修繕過城牆,若是如今沒有修繕,東門城牆上的三尺深的劍痕如今應該還整齊的斜刻在牆上。

 帝王家史雖羞於談論此事,此事的正史在大書庫中存放著,一字不差的記錄了當年的事情,問問皇帝,他肯定最清楚。

 雖然號稱鐵蹄之下,無人生還,但是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江湖修行者的實力是難以想象的,千軍萬馬中獨取上將首級這種事情,他們做起來,比什麽衝鋒陷陣的勇將還要狠一點。

 恒常三是最早的劍仙級人物,他所處的那個時代是千年以來,江湖誌上有記錄以來,可能是靈氣濃度最高的一個時代。

 靈氣濃度到底代表了什麽呢?不僅僅代表了修行者可以擁有的修行環境,他們的修行速度會受到這種大環境的影響,更代表了一整個天地究竟能夠容納總數多少的能量。

 是的……其實高手一定是有限的……因為這天地的靈氣總量不變,很少有人知道這個事情,說出來,很有可能引起江湖的動**。

 恒常三所在的是修行最好的時代,也是第一次大宗師級人物頻出的時代。

 修行者強了……軍士也弱了。

 平原王突入長安之後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所作所為,他的夢想就這樣實現了,於是他賜予士兵美酒,讓士兵們隨意於長安城中玩樂,具體的事情沒有描述,但是隻要知道,他們突入長安之後其實與歹人是沒有區別的就好了。

 這樣的情況下,僅僅半個月,所有的士兵便已經戰力遠遠不如先前,先前帶盔帶甲,氣勢洶洶,所有人都憋著一口氣,因為他們知道……不成功便成仁。

 然而取得了這樣輕易地勝利之後,他們的氣勢瞬間就泄了。

 不是說恒常三的一人破城的事跡不夠耀眼,他其實已經做到了古往今來任何一個修行者都沒有做到的事情了,但是就是說他的存在,是讓朝廷意識到,這個他們不曾關注的江湖,竟然有著這樣恐怖的力量。

 所以說從那之後,雖然是江湖人拯救了因意外,險些被人推翻的王朝,但是朝廷對於江湖的警覺已經上升到如同對匈奴人那樣了。

 漸漸的也開始有一些修行者為朝廷效力了,這也可以算是天機閣這樣修行者組成的組織的濫觴吧。

 若是李重霄真的就是一個普通的王爺,天機閣可能根本不會用到這種軟硬皆施的手段。

 君秀其實就是天機閣放出的友好的情報,但是……接下來很有可能,若是李重霄有了什麽出格的事情,天機閣再來的人,可能就是他的生死之敵了。

 李重霄身邊有什麽程度的力量,天機閣必須一清二楚的知道,這點雖然君秀不說,但是大家都明白,大家不會讓君秀一個人難做,畢竟都經曆了生死了,大家的聯係似乎是要超出了這種工作的關係了……還記得當年君秀對與李重霄的態度——那叫一個畢恭畢敬。

 現在其實君秀已經有時候忍不住要罵他了——該罵。

 人們關注的事情可能就是天機閣與眾位王爺的關係吧,而李重霄毫不擔心,則是太多太多的原因了,就比如,其實他這一趟從林清玄帶走林竹之後,他已經決定要去京城見一見大世麵了……順便還有見一見天子……李重霄還有很多事想要問他。

 在李重霄在穿上一身很是彰顯其身份的錦服之後,整個人氣質瞬間就變得高貴無比,原先那種頗有江湖氣的小流氓感,一去不複返了。

 不過最早跟隨著李重霄的那群人已經習慣了,他們親眼見過好多次李重霄變臉的速度的,所以見怪不怪。

 倒是桃花仙子,一想起當時李重霄在他閨房之中的那種裝模作樣的拘謹,她現在心裏就有種想要掐死他的衝動……合著您都是裝的唄?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唄?

 看見李重霄親切的向著寶器宗的那些組成了圍觀群眾的弟子們問候招手,眾人心中有種很奇怪又不知道哪裏奇怪的感覺。

 這些都是白日的事情,弓龍沒有出現,但是他一直在注意著豐庭之上的情況,然而到受到麻巧曼的傳訊之前,他都不知道謝玄已經離開了豐庭上的大殿……實在是讓他心中有些窩火。

 他留下了信息,李重霄他們如果回來,一定能夠看到,他不會天真到以為自己真的可以正麵與謝玄對抗的……他已經不傻了,因為他跟李重霄打交道之後發現……這個世上聰明人實在是太多了。

第492章 三聖地(下下) 當l前l小l說l由l書l荒l網l免l費l提l供l下l載

 所以如今站在謝玄麵前的弓龍很是讓人驚訝,這種驚訝不光是混雜了之前的那種驚異,還有如今的恍然大悟。

 弓龍站在他的麵前比什麽推測都要更能說服一個人。

 這是兩人攤牌之後的第一次見麵,如果處理得當的話,也會成為了兩人最後一麵,弓龍也是這麽想的,但是卻有些不現實,畢竟他的出現雖然是很能夠震懾對方,但是也僅限出現的那一瞬,如今正處在弱勢的還是他和麻巧曼。

 他沒有來得及直接叫上李重霄等人……哪怕是叫上了君秀,他如今的處境都要比現在好的多。

 弓龍當然已經對李重霄一行人沒有怨恨了,他是一個明事理的人,之前被俘虜的一段旅途其實也是讓他對這群人慢慢改觀的一個過程,從老劍神輕易的放他離開時,他的心態就已經徹底轉變過來了。

 說到底還是因為他和穆名還有原先身邊的所有人都被謝玄這個衣冠禽獸給徹底欺騙了,弓龍到現在還記得穆名多次的說過,他覺得謝玄身上的那種散發出來的氣味,很是不友善,這種氣味隻有在那些曾經要徹底與弓龍魚死網破的亡命之徒身上才能嗅得到。

 弓龍其實也沒有當回事……穆名當時提起的時候,說起來就如同開玩笑一般……誰會靠一個人的氣味如何來去判斷一個人的好壞呢?退一萬步來講……這個人身上的氣味估計也不是那麽容易能夠察覺得到的吧……

 當時沒有太當回事的弓龍,在穆名死時將一切都在腦海中過了一邊,穆名一聲不吭的死掉了,死之前弓龍也不知道這位雖是張揚,但是依然這樣不離不棄跟隨了自己這麽多年的老夥計究竟是怎麽看自己的……

 至少……弓龍是帶著無法言表的愧疚在戰鬥的,今時今日……此時此刻。

 退焰決的真正威力其實要比真是看到的情況要小的多。

 說到底退焰決並不是天地之間至純的那種火係功法……真正以天地元素為根基而形成的那些功法:火、雷、水、金。這些功法大都是從道法之中延伸出去的分支,一切都要追溯到當年武當山的符法一途,裏麵的道術多是一些和符法混雜的法術性質的招數,甚至你可以說它們原本並不屬於修行者的能力……

 是的原本道門在靈氣這種天地間至純能量出現之前,就已經能夠掌握天地間的其他屬性的力量了。

 最為常見的就是喚雷這樣的咒術,前段時間弓龍也是親眼見證了八扇門的殺手是如何使用那落雷的光擊陣的,雖然那是一種合擊之術,與個人所修行的這些功法功決沒有什麽可比性,但是管中窺豹,也可見一斑,道術究竟是什麽類型的功法……他們是基本上不依托於施術者的自身修為的。

 退焰決也是這樣的功法,而且退焰決雖屬火係,但是工於掌控,而不是真正的殺傷。

 若是要尋求殺傷的話,天地間還有很多能夠製造難以想象爆炸一類效果的霸道功法存在,那種功法使用起來,若是操作得當,使用順利,自然是微利無窮,但是退焰決不一樣。

 退焰決是將能夠掌握到的靈氣緩緩轉化成為溫和的火係靈氣,隨後工於變化,是化形中很是高端的使用方式。

 這對於當年還是化形境宗師的弓龍來說是相當合適,甚至說極其契合的功法。

 弓龍本就天賦極佳,當年逗留於化形境,完全是因為沒有合適的契機加上足夠的資源。

 一分錢難倒英雄好漢,退而求其次,需要搏一搏的弓龍當時沒有辦法,他們這種自幼開始培養的天才子弟,很多都是修行著最基本的功法,隻是為了到達更高境界時,靠著自己境界的優勢,能夠衝擊一門更加契合自己的功法。

 一個修行者最早修行的那種可以替換掉的功法一般被稱作毛坯功法,就如字麵意思那樣,這種功法隻是為了給修行者提供一個未雕琢的毛坯,等待著修行者去選擇的還有更多更加璀璨耀眼的功法。

 弓龍選擇了退焰決……這是他那時能夠拿到的最合適自己的功法了,無論是從速度還是從威力,最重要的是從難易程度上來說,都是最適合他的。

 半年的時間,從第一重到第九重,弓龍將一整本退焰決參透之後,匆匆的離開了宗門,前往秘境……如果不是退焰決的話,可能他真的沒有辦法靠著一窮二白的修行體係獲得足夠的體悟。

 退焰決對於他來說是一個很有紀念意義的功法,一個人基本上很難多次更換自己的基底功法的,這種功法大多數情況下都會重新塑造一個人的身體經脈,讓一個人的身體變得更加契合功法的運行,一但這種模式固定了,再放棄這種功法,去尋找其他的功法,這個人的身體就很難再接受其他運行軌跡的功法,不是說不能修煉,隻是不管從效果還是從難易度上來說,都很難達到那些真正從一開始就修行那種功法的人的效果。

 毛坯功法也是同理,他們基本上不會對一個人的修行根基產生任何影響,就像是一層薄薄的膜,覆蓋在了一個人的脈絡之上,再修行其他功法時,隻是將膜褪下而已。

 宗門之中最為核心的功法雖然是滄海訣,但是當然有更加適合弓龍的火係功決,譬如不知火,又比如千金焱。這兩種都是直來直去相當霸道的火焰功決,重點是他們都能夠給修行者的靈氣一種徹底的改造,火係的功法之中最為關鍵的一點還有修行之後能夠產生什麽類型的火焰。

 退焰決則是最為普通的火焰,其實與尋常百姓家的燈火還有爐火沒有什麽區別,溫度再高也就那樣……而另外那兩種確是完全不一樣的。

 靈氣所產生的火焰自然不是真正的火焰,他們基本上都是靈氣托於功法而展現出來的各種形態,但是這也是有強弱之分的。

 如今的退焰決已經是趕不上弓龍真正的境界實力了,謝玄被弓龍充滿了毀滅性能量的一拳徹底逼退,一步遁走五裏地,看起來是極其的震撼,但是兩人都清楚其中的秘密。

 這邊是滄海訣的威力了。

 明顯與弓龍自身的功法釋放效率不匹配的火焰靈氣,如今正在洶湧噴薄而出,似乎弓龍大宗師級別的力量都沒有辦法完全抑製住火焰的溢出。

 弓龍臉色看不出來什麽異樣,但是絕對也沒有任何高興的神色。

 她將麻巧曼護於身後不遠處,這裏就是他的底線,他不能再後退了,所以他直接動用了滄海訣中最為霸道的一重。

 滄海訣與尋常功法很是有區別,畢竟它是屬於萬用功法的一種。

 萬用功法就是不會對目前的修行體係產生任何影響的一種能夠契合基本上任何功法的一種獨特功法。

 他們大都沒有獨自強大的力量,他們沒有什麽屬性可言,甚至很多修行難度都不高。

 但是他們卻有著很多難以想象的輔助效果。

 滄海訣看似簡單的三重功法,一重比一重效果要霸道。

 第一重滄浪出海,效用便是能夠讓一個人的力量不斷積蓄。

 我們常說一個人積攢了多少多少的力量,但是一般說的都是總量,而滄海訣的這第一重效果便是能夠讓這種總量變成一次性的量……說起來可能有些別扭,但是如果有真正的實例的話就很好解釋了。

 一個人如果沒有修煉滄海訣,那麽他的出招威力便是根據著他的境界而定,他再積蓄力量,狀態極好的情況下,可能會讓他平時出招的威力增強不少,但是也不會超出太多。

 但是如果他有滄海訣的加持的話就不一樣了,滄海訣可以讓他在平時隨時隨地的積蓄力量——隻要他想,不過這是比較耗費神識力量的……滄海訣對於一個人神識力量的要求比較高,不少人都很難知道如何去鍛煉這種虛無縹緲的力量……人們大都知道他的存在,比如感知的時候,那邊是神識力量的效果,但是說到訓練就比較無知了。

 如果一個人神識力量比較強大,他就可以將一招的威力一直積蓄到他無法堅持的程度,最終一次性的將所有在滄海訣加持其間所聚集的能量一次性的發出去。

 原本正常的一招,此時擁有的力量可能是五倍……甚至可能是十數倍的力量。

 江湖上為何很少有人願意去招惹鐵滄島的弟子?鐵滄島的不少弟子也經常霸道行事,而從來不會吃虧?

 很多情況下都是因為有了前例……滄海訣這種在同級別人中對拚時基本上算是無解一般存在的效用,讓鐵滄島的弟子在打鬥中占盡了優勢。

 不是沒有人因為輕視鐵滄島弟子,而被鐵滄島弟子積蓄了許久的一擊直接擊殺的……甚至當年最早的時候,鐵滄島還沒有如此規模的時候,這種事情一時間發生了很多次……

 慢慢的江湖人也知道了鐵滄島是這個江湖中相當難惹的硬茬子了。

 但是這招並不是沒有任何破解的辦法,不然鐵滄島也實在是太過無敵了一些。

 首先就是神識力量的原因,很多人因為根本沒有係統的鍛煉神識力量的辦法,所以滄海訣真正極限的威力他們是完全沒有辦法做到的,這門功法理論上的極限差不多是能夠積蓄超出一招十五倍的能量,但是大多數的鐵滄島弟子連他的三成都沒有辦法達到,這就是神識力量的影響所在。

 其次就是因為如果一個人因為為了一招的效果而積攢太多力量的話,沒有考慮到自身總共有多少的力量,一次性的打出了太多的力量而被人早有防範的躲過的話,很有可能他會陷入完全無力反抗的局麵……這種情況,鐵滄島的長老們在教導弟子的時候很是上心,基本上都是禁止弟子們去超綱使用滄海訣的。

 因為也有著前車之鑒,曾經的幾位與弓龍天賦能夠不相上下的天才弟子因為冒險行事,而被人一鍋端掉,讓鐵滄島十多年沒有辦法恢複過來。

 這僅僅是滄海訣的第一重功法。

 第二重則是完全不同的,與之前第一重沒有任何關聯的一重功法。

 疊浪,也是字麵的意思……一層一層的浪花疊加之下,最後會產生什麽樣的後果,很多生活在沿海的漁民可能都是知道的。

 鐵滄島就在東海之上,雖說距離揚州很近,但是也不是沒有機會見到大海的真正恐怖的那一麵。

 這種所說的疊加是作用於對方身上的。

 就像是印記一般的功效,隨著時間的延長,鐵滄島弟子的戰鬥能力會越來越強,當然這也是僅限一招……而且如果中間有著很長的真空期的話,這種層層疊加的攻勢也會斷掉。

 民間當年曾有種亂披風錘法,是鐵匠們在打鐵的時候漸漸悟出的一種相當高明的錘法,其實本質上也是借力打力,讓捶打的威力不斷增強,到最後若是沒有掌控好,很有可能造成錘壞器碎的情況。

 疊浪便是同力,借力打力是關鍵,是能否掌握好這第二重功法的關鍵。

 能夠合理的使用前兩重功法,這是一個鐵滄島弟子是否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弟子的關鍵因素。

 而且大部分弟子也隻會學習這兩種功法。

 第三重功法的效果有些難以言表,但是若是見過一次,大多數人都會難以忘懷吧。

 比如如今弓龍……他已經毫不猶豫的施展了滄海訣的第三重決——鯨波怒浪。

 能夠徹底讓一門功法超負荷運轉,對於自身傷害極大的一種獻祭型的功決,若是一名大宗師全力而為,那產生的恐怖威力實在是無法想象。

 超負荷運轉的功法能夠產生多少的能量這個不得而知……

 隻是當年鐵滄島的鐵老祖最後便是用了這一招,才最終去世。

 這一招在弟子之間不允許傳播,但是作為曾經得到過先祖之魂認可的弓龍,他又怎麽會不知道這一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