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天山,便要登上頂峰,為師在這裏等著你,無妨你用多久的時間……”關山被張承運派去了天山,也未告訴他任何關於當年他攀登天山之事,甚至也沒有告訴他要在山下準備什麽,要去山上尋些什麽,隻告訴他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不管如何,永遠不要往後退。

 關山是在張長軒入門兩年之後,一次他在與師父張承運下山修行之時,回來的路上遇到的無依無靠的孤兒。

 當時他就站在曠野上,時而蹲在田壟地頭,赤著腳呀,灰黑著臉蛋,好奇的看著周圍的一切,絲毫不在乎烈日的暴曬,隻是他已經搖搖欲墜的樣子,實在讓師徒二人無法視而不見。

 原以為是誰家的孩子,父母農忙時將他帶在身邊,回家時卻忘記了一起回去,去了不問不知,一問則是三不知,小小的關山隻知道不停地傻笑,看著麵前兩個道士裝扮的老少,不知怎的,就覺得心中一股溫暖之意襲來,多少時日的饑寒就這樣將他最後的理智擊垮,他就那樣倒在了年輕的張長軒懷裏。

 據師父說起,他當年也是由師兄一路背回了山上,所以關山那種對於自己師兄沒由來的信任大概也可以這樣解釋,從小到大,除了師父是對自己比較嚴厲,張長軒這個師兄所扮演的角色絕對是對關山來說必不可少的。

 真的就如同自己的兄長一般,教會自己很多生活中的事情,在自己的修行陷入了僵局的時候,也是師兄一起陪著自己度過了最難的那一段時光,所以他對於師兄的那種深厚的感情是牢不可破的。

 不過現如今,張長軒已經接任了師父張承運的國師之位,離開武當山也已經接近十年之久,當年小小的關山,如今也快要長大成為一個真正可以獨擋一麵的男子漢了,此時終於也是到了他該承擔責任的時候。

 張承運終於是告訴了他,告訴了關山究竟獨特在哪裏,並且給了他一個似乎比張長軒還要難以達成的目標,就這麽直接了當的告訴了他,並要他去完成。

 關山沒有多問,隻知道自己的師父必然不會害自己,所以他也沒有多說,在師父說起關於自己將要前去天山的事情之後,立刻就已經做好了隨時出發的準備。

 師兄曾經是這樣對他說的:“關山,你要知道,這個世上不是所有的機會都會等著你去抓住的,所以不要有負擔,當有機會在自己麵前出現時,就要不顧一切的去追趕……”關山牢牢記於心中,師兄總是會教會他一些人生的道理,所以他對師兄不僅僅是尊敬,還有感激。

 ……

 關山住在一片竹林外,其實他已經在這裏住了很久了,就是先前他與師父交流的那條瀑布,門前流過的就是那條湍急的山溪,關山每日從竹屋出發,一路沿著武當的群峰,不斷地鍛煉著自己的呼吸,從白天到傍晚,一走便是一整天。

 曾經師父也與他說過,說他可以找一個更好的住處,畢竟這裏也隻是當年臨時搭建的屋子,並沒有什麽足夠好的遮風避雨的效果,但是關山還是婉拒了……

 這裏是他曾經與師兄一同生活過的地方,他這個人有些戀舊,所以也不怎麽想要去更換住處,便一直這樣住了下來,每晚都可以在河中撈一些魚蝦小蟹吃,因為是山中,冬暖夏涼也讓他生活的極為舒適,最重要的是,他覺得這裏是山上最為清淨的地方,隻有在這裏,他才能感覺到安心,才能夠真正的讓自己的呼吸法變得平穩起來。

 昨夜他失眠了,看著漫天的繁星,不知想了些什麽,一路走著,走著走著就踩到了河水之中,他在河中躺下,讓清水沒過自己的全身,在水底看著天上,享受了片刻的平靜。

 他的嘴巴輕輕張開,卻沒有什麽氣泡從他的口中跑出,他的身體泛著淡淡的熒光,周圍的魚蝦因為趨光的作用,向著他的身邊聚集而去,好奇的張望,又安心的遊弋,因為在它們感覺來,麵前的關山其實就如同流水、巨石等等一樣,就是最稀鬆平常的事物。

 關山已經到了這種地步,在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時候,他已經可以將自己完完全全的融入到整片天地之中,所以他不再需要呼吸,靈氣的流動,水流的流動,一切都可以成為他呼吸的替代品……這樣的現象已經是有了足足半年的時間。

 隻不過關山卻想的不是這些,天上無雲,武當山的陣法其實與其他宗門不太一樣,最主要的就是武當山僅僅靠著山巒的險峻,就足以抵擋住八成的外敵入侵,再加上他那超凡的地位,基本上是沒有什麽宗門會打上武當山這種道門聖地的主意的,要說武當山是最自信的宗門,其實也不為過。

 山上的道士們倒是世事無爭,與那些保皇一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們要的是清靜無為,所以便更不會注意那些戒備人心的事情。

 關山與他們相似,但卻並不完全是……因為從山上起,甚至說他從出生起,就純淨的如一塊璞玉一般,毫無雕琢的痕跡,也是完完全全沒有染指過塵世的赤子一個。

 所以他想的都是人與人之間的好,他不理解為何師父會總是憂愁於同門師兄弟之間的那些矛盾,在它看來那都不是矛盾,畢竟有什麽事情還能比晚上餓著肚子更難過的嗎?

 不過也正是因為純淨,他的師父還有師兄為了保護他這種特性,也從未讓他與師兄弟們有過過多地接觸,許多人可能都見過他的樣子,但是似乎很少有人知道,他會是掌門人的另一位弟子,甚至某些長老都不知道這件事情,這才是讓人最唏噓的地方。

 在這樣的環境之下,赤子之心一直保持到了年近二十歲,已經是相當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了。

 說道赤子之心,很多修行者都會聽說過這樣的說法:懷有赤子之心的修行者,此生都不會遭遇到心境上的磨難,因為沒有什麽雜念可以擾亂他們的道心。

 所以關山也是如此,他究竟是什麽境界呢?張承運也說不清,要他從種種特征上來說,關山可能是世間唯一一位,從生下來就已經擁有了通玄境外殼的獨特存在。

 的確如此,因為通玄境的修行者也隻是讓自己的氣海溝通天地,讓自己的身體作為媒介,能夠在天地之間更加順暢的使用一切靈氣所產生的了力量。

 而這些感悟,在關山還是一個嬰兒的時候他就已經能夠做到了……但是他又的確沒有任何的力量,這才是他最特殊的地方。

 張長軒如此珍視自己的這位師弟,似乎並不是因為師父當時與他說起的,關山身上的那些特殊之處,可能將來會對武當山有著很關鍵的幫助,他真的隻是將關山當做自己的弟弟那樣看待,所以盡管與張承運一開始的目的有所不同,兩人都沒有害他就對了。

 但是似乎是能夠感受到那種情感上的差異,關山從小對於師兄與師父的感覺是有些區別的,對待師父的尊敬之中,帶有些許的畏懼,而對於張長軒的尊敬則是多了一些親近……

 昨夜一夜,關山躺在水底似乎也是在回憶著自己與師兄度過的種種,終於是讓他有些不安的心變得平靜了下來。

 師父說那個人師兄和師父都沒有辦法打過,而且他好像回來了,那麽他就隻能試著去超越他了,不管他究竟有多麽強大。

 心底裏或許有些疑惑,師父從未說起對方的身份,甚至說他還有種隱隱約約的感覺,就是對方並不會對自己等人產生惡意,但是畢竟是師傅之命,關山隻會去遵守,師父其實從小到大也隻有過一次硬性的對於自己的要求,那就是要鍛煉呼吸法與步伐,而此去天山便是第二次,所以關山毫不猶豫。

 “師兄還有師父,關山不會讓你們失望的……”

 ……

 關山如此堅定,卻從未想過張承運究竟為何會特地在這個時候,在那個能夠擊敗他們兩人的人歸來之際,讓他去攀登天山,甚至要求他登頂。

 關山早早地便告別了自己的小竹屋,背上輕快的行囊,一如每日清晨出門,緩緩沿著峰間的小路迂回慢跑,漸漸的消失在張承運的視野之內。

 張承運在崖角之上,看著遠山弟子離去的方向,不言不語,心中似乎還多了不少的憂慮。

 對於關山的擔憂他當然有,而且不少,他甚至還會擔心,因為關山的單純,是否會在路上遭遇到更多地困難,但是……他不得不這樣做。

 從前說起天山成功登頂的人,一則是張承運這位當代武當天師,北方道門領軍人物,因為成功登頂,所以脫胎換骨,成為了世間數一數二的大能。

 而另一位則是稍有些模糊,有人說是當年的棋鬼曾經登上過山,也有人說是一名匈奴人登頂,成了後來的匈奴軍神……

 真正知道那人的,當然隻有張承運一人了,不過他沒有說起過,因為他的登頂實在是太過輕鬆寫意,讓很多人都無法相信是這樣的過程。

 不過可能有些人知道了他的身份,也不會那樣的驚訝了,畢竟江湖上有個不成文的規定:隻要是沒有來頭的傳說,時間相仿,按在劍神的頭上,準沒錯……

 但是對於張承運來說,他是親眼看著林清玄在自己登頂後不久,輕鬆寫意的攀上了天山的高度。

 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天山為何會讓如此多修行者意外身亡,其實根本不是因為其險峻,而是天山頂上,不知何處地方,會有一處隱秘的禁製,就像是陣法一般,徹底將整個山頭保護進去,讓一切實力不濟,甚至說實力普通的人直接失去一切的靈氣,對於強者來說,他就會像是一塊鐵釘一般,牢牢地黏在身後,無法擺脫,直至耗盡全身的力量。

 盡管強者可以禦氣騰飛,但是問題就出在天山的高度之上,在即將到達頂峰之時,天山的靈氣稀薄程度到了一種難以想象的程度,讓人不禁會懷疑,峰頂之上是否還會有修行者的宗門,比如那傳聞中的天涯道觀。

 但是當他們經曆了那一處禁製之後,一切都了然了,禁製必是人為,而靈氣稀薄也讓他們徹底失去了前進的資本。

 所以無一例外,修行者們統統在最後一關之前,丟掉了性命。

 而當年張承運在攀登天山之時,似乎也是陷入了自身實力強悍的陷阱之中,一路輕描淡寫,踏空而行,直至撞上了那一處禁製……

 似乎若不是山間忽而有一靈鹿出沒,或許張承運真的會丟掉性命,然後之後也不會有他這位大漢國師的故事了。

 靈鹿的事情他從未與人說起,因為其間的確有一些事情,他不能開口,開口便會得到相應的報應,隻能說他是機緣足夠深,才能夠得到了那萬中無一的機會。

 但是林清玄呢?

 張承運是在登頂之後,眺望著遠方,親眼看著一個青衫人影,一劍東來,直接是勢如破竹的衝上了天際,絲毫沒有任何阻礙,待他落地之時,甚至他的衣衫都沒有多少的破損,哪像他……衣衫襤褸,萎靡不振……

 而最讓他印象深刻的則是……林清玄放棄了那獨一份的機緣,而留給了自己,這也是為何張承運在後來的歲月裏,那樣的尊敬林清玄,當時的林清玄隻是說了幾個字,就讓張承運足夠銘記終生。

 “無心爭領,無意取巧。”

 林清玄是根本不屑的用那種醍醐灌頂的方式,讓自己的實力增強……

 那天其實是張承運第二次與林清玄相見,而林清玄前不久還登武當山,挑落了他無數師兄弟,並且將自己毫無懸念的暴打了一頓。

 可以說若不是因為林清玄,張承運也不會挑戰這座高峰,但是後來他也明白了,若不是林清玄,自己也沒有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