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地有座石頭城,名氣不怎麽大,但是確實是有些許的知名度,主要是對那些藥西出函穀的人來說,這石頭城確實是像一塊石頭一樣,矗立在他們的眼中。

 不過石頭城不小,從函穀關向南望去,大約是五十裏地,便能夠進入石頭城的治下。

 涼城是石頭城最靠近的大城市,但是它卻沒有像涼城那樣,成為大漢西北的雄城一座,反倒是一直不溫不火,不大不小,多少年來,城牆也沒有擴建過半分,城中的人來來往往,也從未見有多少遊人前來。

 這就是相當讓人費解的提防了,也沒人注意過石頭城的管事的人是哪位,就像是一塊被遺忘的城池,隻有在人們登高望遠,遠遠地看到視線之中杵著一座如同灰黑色石頭一般的城池時,才會有人說道:“那就是石頭城。”

 但是為什麽說石頭城還會有一些知名度呢?

 因為它連接著天山的峽口,若是此行南去天山,想要望見那皚皚白雪覆於峰頂,疊疊層雲,浮於山間的美景,想要近距離的感受一下這座在大漢曆史上有著濃重一筆的山峰,石頭城,則是任何人必須要經過的一處。

 城中說來並沒有什麽遊人,是因為若是想要攀登天山,甚至是尋找那天山間傳聞中才有的天涯道觀,沒有點實力那是基本上沒有機會的。

 普通人若是能夠走到半山腰就會看到這樣一幅景象,原本蜿蜒的山路,還有那盡管稀疏,但還是存在的草甸之地,此時在他們的麵前突然毫無征兆的消失。

 取而代之的則是不規則忽而拔起的陡峭崖壁,再往上稍稍看去,那便能夠看到銀裝素裹之景,覆蓋在山壁之上的冰雪真的是晶瑩剔透,趕上陽光正好,整麵山陽會像鏡子一般閃爍起來。

 盡管光景如此迷人,但是實際上攀爬所帶來的難度也是急劇上升。

 首先就是這段繼續變化的陡坡,若是沒有相當專業的工具,普通人想要憑著一根拐杖,就挑戰這樣的高山,那實在是癡心妄想,但是就算有了保護措施,有了能夠減輕負擔的裝備,若是沒有相當的體力,那也是越不過天山陽坡的最後一關——負角度的一道懸崖。

 天山從下往上看去,那處懸崖就像是伸出山體的屋簷一般,既陡峭,又危險,所以說這一關基本上就讓普通人告別了天山。

 牧羊人在天山山甸世代放牧,若是問起他們,說曾經是否有人成功登頂過,除去那些能夠靠著靈氣化形,幫助自己登山的修行者們,他們一定會回答,幾千年間,隻有一位。

 但若是再追問,那位成功登頂的普通人就是是何人,他們也無從知曉,隻能這樣告訴你,那就是這個問題是他們祖祖輩輩傳下來的,隻知道有人,而不知道身份……

 普通人沒有機會,修行者也是相當的困難。

 畢竟覆蓋在山峰上的皚皚白雪平日裏絕對是相當的安靜,但如果是修行者,想要越過白雪覆蓋的崖壁,向著高處爬去,那就要當心自己靈力的波動,會不會給自己帶來麻煩。

 有個很意思的統計,大約是山下的農戶或者石頭城中專門兜售登山物資的商人做的,自祥通年間以來,在天山上——不管是何處,發現的死者,普通人也就占著一成的數量,甚至這一成裏還有半數都是因為遭遇了天山上的雪豹或者雪狼,亦或者是受到了不可避免的天災丟掉了性命,剩下的很小一部分才是因為盲目的挑戰天山而死去的攀登者。

 天山高萬丈,僅僅隻是能夠在山腳山腰處,這些普通人能夠到達的地方,三十多年間,發現的修行者的屍體那也是多達上千,有的甚至是成群結隊而死,死相淒慘,很多人都無法接受這樣的慘狀。

 所以天山也有山之禁地之稱,普通人大都是被限製在了石頭城內,因為政策如此,而修行者,城中的管事人可就無法去幹涉了,他們要送命,普通人能有什麽辦法。

 不過因為常規性的死亡,許多修行者前赴後繼,每年登山者的數量都是相當的平穩,因此天山腳下也有了一群應運而生的人……拾寶人——專門是尋找那些修行者的屍體或者他們遺棄甚至使用過的物品,隻要能夠找到物件,那就足夠他們在其他地方轉手賣出極高的價格。

 說他們是普通人,其實他們才是真正構成江湖底層的那些各色之人,在夾縫之中生存,在江湖之中苟活,為自己活著,為家人活著,所以他們什麽事情都做的出來。

 天山腳下也有這樣一個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隻要修行者決定了攀爬天山,即便是死亡,他們的屍身門派也不會在追究,這也是保護了那些普通人的安全不被修行者威脅的一項極其關鍵的措施。

 多少年來,修行者和這群天山腳下的普通人相安無事,盡管這些普通人都是巴不得他們死去,但是他們也是毫無怨言,畢竟踏入了天山,那就是踏入了禁地,禁地之中的事情,一切都是要他們自己承擔的。

 修行者之間的大忌就是傷害無辜的毫無反抗之力的普通人,所以這個規定也沒有人去違背,隻能說,這大概就是人的生存之道吧。

 ……

 修行者前赴後繼,甚至不惜丟掉生命,隻是為了一個虛無縹緲的傳言嗎?

 當然不是。

 天涯道觀的事情,暫且不說,單隻說這百年來真正登頂之後還能平安無事的回到地麵,這樣有名有姓的人有兩位……

 而且其中一位則是親口承認了他在山上得到了無限好處,才能到達後來的境界,他並不鼓勵江湖人攀登,但是若是真的已經報了死誌之心,他也不會勸阻什麽。

 也是因為他的權威性,所以天山的秘密才在百年之內越炒越熱,多少有備而來的修行者為了那樣的機緣,不惜丟下身後的榮華富貴,隻是為了更好的一個機遇……

 畢竟那位登頂過天山的大能如今還健在,他的故事廣為流傳著,並且在人們心中一直占有很重要的一個地位。

 ……

 “師父,您當年真的到達過山頂嗎?”一個年輕的道士這樣問道,他麵相十分的清秀,若是有一個詞來形容,那邊是書生氣,沒有帶上道士帽,隻是一身黑白道袍,顯得他身子相當的寬,但是其實看他的臉,還有他露在袖子外麵的相當有骨質的手,看得出他其實相當的瘦弱。

 他麵前的老者比他高個一頭,但是不是因為他多矮,而是老者相當的高。

 他們立於瀑上的光滑大石上,居高臨下的,看著飄散的水汽蔓延,逐漸籠罩了眼前的景象,而且將兩人的衣衫潤濕。

 年輕道士這樣問道,他的頭發也因為他稍稍一歪頭,而在背後露出,那是相當長的頭發,盡管已經在頭上已經紮起了一個髻。

 “當然到過……當年你師兄似乎也是這麽問的,不過那臭小子不信罷了……”老頭灰黑色的道袍在身後挽起,雙手負於身後,挺拔的身姿讓人覺得他相當的有氣質,正麵看去也是如此,頭發盡管已經花白,但是那股脫於塵世的仙意,卻是多少人都模仿不來的。

 不過他一說話……什麽所謂的高人風範都消失的煙消雲散。

 一撇嘴的樣子落在年輕道士眼中,讓他有些想笑,師父隻要說起師兄,那就總是這副模樣,總是說師兄有了媳婦,餓死師父……盡管師兄還沒有媳婦。

 年輕道士是理解的,師父也隻是隨口說說,畢竟在師兄還在山上的時候,師父是多麽疼愛他,所有人可都是看在眼裏的,如今師兄很久都沒有回過山上,師父似乎也不怎麽出門走動了,他知道師父是很想師兄的,嗯……不過他不承認罷了。

 “他回來了……”師父突然沒有來由的說了這麽一句話,讓年輕道士有些不解……

 “師父,他……是誰?”他歪著頭,好奇的問道。

 “當年打過師父的人。”師父這樣說著,讓年輕道士突然淩亂了……這個世界上還有能打師父的人嗎?

 “……”道士無言。

 “你師兄也讓他給打了……”師父繼續說道,沒有回頭,身子一動不動,讓此間的氣氛變得相當尷尬。

 其實也不是尷尬,而是年輕的道士不知道該怎麽說了,因為這似乎不在他的理解範圍之內,在他眼中……師父是天下第一,那師兄就是天下第二,而且可能很快就要天下第一了,畢竟要超過師父,那不就是天下第一了嗎?

 但是突然師父這樣說,有人把師兄和師父都打了一遍,那他就有些蒙了……

 “連師兄的軒轅劍都沒法阻擋對方嗎?”年輕道士難以置信的問道,嘴巴微微張開,呼吸都有些不穩了,他的呼吸法向來都是十分穩定的,因為師父說修道的話,基礎一定要打好,所以他什麽都不會,硬生生的練了快二十年的呼吸與腳步……

 但是今天卻讓他有些慌張了,原因就是世界上突然出現了一個不明的強者,他的師父和師兄都打不過。

 “關山,你要知道,這個世界上,不隻是有武當山……還有很多你想像不到的強者,你的師兄很強,但是還沒有那麽強……”師父這樣語重心長的說道。

 “那師兄將來能不能打敗那個人?”師父可是曾經說過,過不了多少年,他就會被自己的師兄所超過了,更因為師兄的軒轅劍,他是為軒轅劍而生的人,隻要軒轅劍還在他身邊……

 “應該不能……”師父轉過身來,右手輕輕地放在了關山的頭頂上,寬厚的手掌帶來的溫度讓關山有些舒服,但是他不知道師父今天特地將他叫來此地的原因,但是他今天從起床開始,呼吸就有些不均,這是讓他有些不舒適的原因。

 一股熱流緩緩地影響了他的全身,他忽的感覺到呼吸也通暢了起來,因為呼吸通暢,他的氣血也變得活絡了起來。

 “但是你可以。”師父看著他的眼睛,這樣十分平靜過的說道,沒有半點的遲疑,也看不到任何欺騙的感覺,讓關山突然間不知該如何回應了。

 “師……師父……我還沒有修行,應該……應該不可能吧。”關山有些慌張,關山所說,自己並沒有修行其實也不是完全的對,他從很小的時候就在做的事情,就是鍛煉自己的呼吸,所以你看到弟子們都在冥想,吸納武當山上的靈氣,轉化為自己的靈氣,而他則是要早早地起來,從此山跑到他山,從山上跑到山下,再從山下跑回。

 不管是多麽陡峭的路,多麽危險的路,他都要一路跑過去,並且保證自己的呼吸不紊亂,時刻注意自己的步伐,有沒有變化……

 這一做,便是十多年。

 不是他不會修行,而是他的修行與旁人完全不一樣……

 他身上沒有靈氣,但卻有武當山有史以來最為獨特的氣海,他的師父自然就是張承運,這位前代大漢國師,在道門之中德高望重的仙人,武當山的掌門人,親口對著他說,若是他能夠將自己的氣海填滿,那一天,就是他能夠真正獨當一麵的一天……

 他的氣海叫做天地……他的氣海就是與天地融合在了一起,一開始張承運也不明白,為何在一起修行的師兄弟兩人,當年張長軒就相當快的領悟了靈氣的奧妙。

 而這個他認為潛力非常高的小徒弟,卻遲遲沒有辦法凝聚起一丁點的靈氣。

 後來在檢查過之後,張承運才感歎道……真的是應天地而生的修行者。

 他的氣海有兩個氣穴,一處自然是在體內,通向各處經脈,能夠向身體各處輸送靈氣,保證一個修行者能夠使用靈氣,這也是修行的最基礎的東西。

 但是他還有第二個氣穴……而這個氣穴就是他的口鼻……為何張承運要他鍛煉呼吸法,因為關山幾乎每一次呼吸,都會讓氣海之中凝聚起的靈氣,從口鼻之中流出,一丁點都不剩。

 這是他為何不能凝聚靈氣的原因……

 然而他的每一次吸氣,竟是能夠直接將天地間的靈氣直接吸入腹中,立刻變為氣海中的靈氣,這才是他最讓人震驚的地方……

 理論上……隻要他的呼吸法能夠到達一吐一納之間,直接擁有將氣海填滿的程度……他基本上就可以稱作是擁有了整片天地的靈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