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李重霄已經很慌了,因為他如今走到此地,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得到任何有用的提示,從他出山,再到他或許是意外收獲了完整的神性,他都是僅僅靠著自己那個不搭用的便宜師傅的一句話而已。

 “你隻管去到普陀,剩下的自然會有他自然的發展。”李重霄再回想起當時那個光頭說話時的虔誠模樣,他就是那麽一瞬的恍惚,就信了這個糟老頭子的邪。

 李重霄此時修為並不高,初入化形之境其實在這種聖地之爭中實在是不頂用,其實就僅僅是先前清遠和尚若是突然暴起傷人,那李重霄也是絕對沒有反應的時間的。

 李重霄一直生活在這種時刻被絕世高手圍繞的環境之中,但若是旁人經曆,或許早就被那隨處可見的通玄高手給嚇得膽破心驚了罷。

 李重霄心中有苦,卻無法跟別人去說,誰讓自己攤了一個好背景,如果不是真的了解過大漢江湖的勢力構成,他還真要以為那通玄境就是隨處可見的爛大街貨色。

 所以刀尖舔血的生活不是誰人都能親曆的,李重霄至今如有一處稍有差池,他可能此時就已經陷入了萬劫不複的境況了。

 但是李重霄最有優勢的一點也不是境界這種東西可以體現的,何謂信息流,如若是他有睥睨天下的絕頂境界他自然也不需要費盡心思的去用頭腦去行動,但是身處弱勢,自然就要有弱勢者反製的手段。

 所謂信息流,所謂信息戰,這才是一個實力處在下風的人最應該去選擇的手段,李重霄時常思考,他怕死,他比任何人都要怕死,他曾經也隻是一個普通人,被迫踏上了一段不該背負的旅途。

 但是他心中也有自己的堅守,他有自己的信念,這信念一直支撐著他,所以他絕對不願輕易死去,所以怕死才讓他時刻思考。

 曾經都說懶惰是推動科技進步的動力,趨利避害自然也是一個弱者的生存之道。

 就像先前為何李重霄能夠坦**的站在一個實力遠超自己的清遠和尚身前,甚至敢於去直接挑釁那人。

 其中最隱藏的因素在李重霄的布局之中其實就是最明顯的一式,李重霄為了保證自己的安全,早在接到了大漢天子蜀王的封賞時便已經開始了推斷。

 大漢天機閣作為象征性的大漢江湖聯結性機構,他更為重要的一個角色,其實是大漢最核心的間諜機構,作為大漢信息流的基站或者說支柱,李重霄不知道天機閣中人具體的職位或者部署,但是他能確定的一點,那邊是對於自己這個新蜀王的動向的探查,天機閣必定在其中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

 若是新蜀王在途中便意外身亡,這絕對是對於大漢朝廷權威的一種打臉,李重霄不相信沒有人會暗中跟隨自己,而且根據自己身份地位的輻射範圍,那位暗中的天機閣來人,極有可能是頂尖高手,或許他不會時刻替自己掃除危險,因為首先他需要保證的是自己的身份的隱藏,再有便是身為暗處之人的觀察優勢。

 通過這種層層遞進的剖析,李重霄認為自己如若是麵臨極大的威脅,自己有很小的可能會有生命危險,當然這也會有危險,但是李重霄從開始便知道了自己出山之後會麵臨各種意想不到的危險,所以他選擇以最快的速度到達目的地,首先將自己的危險限製在一個可控的範圍,期間以最短的時間處理可以同時進行的重要支線,這樣便避免了遭遇那些不可測的威脅。

 得到金凰的神秘力量已經過去了八年,自打那一日那位布衣前輩,或者說先生讓自己了解到了自己的處境之後,李重霄就已經做了不知道多少長遠的計劃與打算,一切可控不可控的威脅都被他一一劃分,並且他認為在不必要的情況下,這份力量隻能算得上是一份紙麵之外的隱藏實力,一切情況都不應將這份力量考慮在內。

 說是天選之人,李重霄越成長越是感到了荒唐之感,先生當日未曾言明,或許是為了照顧自己的感受,但是他早已想明白。

 天選之人自然也是天妒之人,這個世界從來就沒有什麽理所當然的事情,李重霄早已經感受到自己的思考的層次過於低下,因為自己沒有與自己的優勢條件同等的實力,所以他無法以更高格局的高度來進行思考。

 但是他明白一件事情,這個世界的未知性是向著危險的一麵傾斜的,所以他才會在還隻是一個孩童之時便遭遇幾乎必死的殺局,才會早早地因為敵對勢力的提前扼殺行動,而被迫遭受喪母之痛,所以他必須將遠超自己思考之外的未知力量當做時刻存在的威脅來對待。

 到頭來如此的思考模式讓李重霄決定了此行他將如何利用自己可控的力量。

 沒錯他是個實力低微的修行者,他心底裏是個怯懦的人,他懶惰,他會因困難打退堂鼓,但是他卻也是一個賭徒,賭徒是一種十分特殊的人,他們常常期待著不牢而獲,因為懶惰與貪欲並存,所以賭徒經常會一敗塗地。

 但是李重霄不想輸,更不想死,所以他比尋常的賭徒要想更多,他於是做了一個決定,用生命為賭注,盡管一切都隻是在推測之中,一切都存在於他的臆想之中,他也決定如此行事。

 所以他賭對了,他先是將紙麵威脅從根本上降到最低,再加上對於敵方合理的實力推斷,他將自己放置在一個高手環繞的環境之中。

 四聖地之一的普陀寺,住持一位,講經首席一位,再加上一位意料之外出現的,但確實是實力遠高於自己的女子,他選擇進行挑釁。

 隨後便是他賭對了,一切發生之前,其實他的頭腦已經開始宕機,但是很成功,他靠著一次投注成功將自己身周的隱藏力量拉到了台麵之上。

 如若是他不這麽做,或許就緊緊是清遠和尚一人,就能將此行的普陀一方的實力大大削弱,顧飛如果一直不現身,到了此時此刻,或許會突然現身,直接帶著自己一人遠遁,早早地便沒有了下文,自己也不會有任何的機緣可尋。

 這是一個怯懦的弱者,在弱肉強食的世界裏獨到的生存方式,李重霄沒有徹底察覺,因為他早已經將這種行事方式烙印在骨子裏,這也在後來的很多事情之中,成為他走向終點的最關鍵的稻草。

第229章 東離與我把酒話(中)立即搜索15書荒網即可下載更多小說

 李重霄其實很不喜歡事情脫離掌控的感覺,他平日裏總是一副懶洋洋的模樣,看樣子事事不關己,又或者是胸有成竹的感覺,這都都需要一種把控局勢的可能性與自身演技的疊加。

 於是此刻到了獨處之時,李重霄渾身大汗淋漓,不光是因為那山外的大佛與那西域萬僧的舉世無敵的壓迫之感。還有自己那位便宜師傅的不靠譜帶個自己的巨大壓力。

 臨行前其實孫世卿單獨將自己拉到了一旁,本已是要直接踏上路途的李重霄還以為孫世卿就那樣丟下一句莫名其妙的話語就讓自己這樣隻身赴險,想來他應該隻是忘記了些什麽,臨走之前要交給自己什麽寶物之類的東西,好讓自己有個心安。

 然而老光頭一臉神秘的交給了他一個十分小巧的錦囊,隨後還背著身子,神神叨叨的說了一句:“若是遇到了什麽難以處理的事情,便打開錦囊。”

 說罷便邪魅一笑,當然這是他自己想來的邪魅一笑,在李重霄眼中,那分明就是一個老禿驢想要壓死自己這個負重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但姑且,李重霄還是帶上了錦囊。

 他不知道為什麽要在眾人麵前說上那樣一番看來是無懈可擊的逞強話語,如今他是真的很想打自己一巴掌,“明知道自己就這點能耐,叫你逞強,叫你逞強。”

 李重霄不知道為何突然想到了林竹的臉蛋,然後突然又是冷靜了下去,臉上稍稍浮現一抹潮紅,隻不過他自己並沒有感覺到,他隨手抹除腰間的布兜,裏麵裝著一個纏著金絲線的小小錦囊,裏麵的東西就是自己剛剛說的妙計。

 李重霄坐在柴房之中,他覺得此處是山上最安靜的地方,所以他便來到此處坐著,盡管他從來沒有來過,歪歪扭扭拐了又拐便走進這偏僻的小房子裏,像是早就熟悉了山上的路一般。

 他深吸一口氣,穩穩坐在了一襲麻製蒲團之上,背對著那小小的柴門,懷著憧憬的心思,緩緩拆開了錦囊上的線,輕輕打開,沒有半點的慌張。

 錦囊裏靜靜躺著一張小小的紙條,到這裏,李重霄的預感已經越來越強烈。

 說實話,他從那老禿驢掏出錦囊的時候,他就已經有些粗口想要脫口而出了。

 這讓人感覺到頭皮發麻的熟悉劇情讓他不禁眉頭一皺,若是對麵那人是個羽扇綸巾的高瘦農夫,他也就欣然接下了,但是明顯對麵不是,對麵隻有一個已經讓自己不知經曆過多少次生不如死的狗血劇情的光頭一個。

 所以當看到那張普普通通,似乎上麵還有墨漬與字跡的紙條時,李重霄好不容易沉下來的心,又慌了。

 李重霄拆開字條,上麵隻是寫了一個大字:跑。

 李重霄合上了字條,深吸了一口氣,隨後強迫自己冷靜下來,仔細又看了一看張字條,確定上麵是否還有別的字跡。

 果不其然,似乎紙條背後還有些別的東西,這讓李重霄的心情沒有一絲一毫的波動。

 將枝條翻轉,上麵又是三個字工整排列著,似乎當時那人寫下時可是花了一番功夫:眾生意。

 看畢,李重霄盡管是一個很善於控製自己情緒的人,然而他此刻唯一的想法就是一步通玄,兩步天人,踏碎虛空,隻手遮天,雖然隔著千山萬水,一巴掌拍死那個禿驢。

 “我若是知道眾生意是何物,我還要認你這個便宜師傅作甚?”

 普陀寺中的僧人此刻神情都十分凝重,天上兩佛對立並沒有那種堪稱神魔亂戰的肉搏,反倒是異常的平靜,他們此時正在專心對抗那從天上不斷傳來的佛道本源鎮壓,似乎沒有聽到那山後某處傳來的咆哮聲。

 然而咆哮過後,李重霄終究是冷靜下來了,他反倒是開始思考究竟如何破解此局,靠別人不如靠自己,他不想讓屋外的那群人失望,所以他需要做些什麽。

 李重霄靜靜盤坐,他開始思考自己曾經經曆過的那些事情。

 孫世卿從第一日起,就說要李重霄學會一種叫做眾生意的東西,他說這是李重霄曾經領悟到的東西,連孫世卿也隻是一知半解。

 但如果能夠重新領悟到這一點,或許日後的修行之路,就會坦**無垠。

 隻不過從入山開始,李重霄拜入孫世卿門下,孫世卿在世間的另一重身份便是那震古爍今的佛道奠基人之一蓮心大師,說他佛法高深那都是看低了孫世卿的能耐。

 盡管孫世卿此時因為種種原因,已經無法再隨心所欲的施展自己的力量,但是心境還在,知識還在,這些就足以讓李重霄受益匪淺。

 但是李重霄最為疑惑也是最無法理解的一點便是,孫世卿從未教授過李重霄一丁點的佛法,書山學海,藏書千萬,卻未有一本關於佛道的秘學。

 李重霄漸漸回想起自己這些年經曆的種種。

 他先是讀遍了書山學海之中所有的書,盡管有些書他讀的十分困難,還有的完全就是無法理解的語言,不光是修行書還有各種各樣關於這個世界知識的藏書,這些東西讀完,李重霄其實早已經對整個世界有了一種近乎全方位的認知。

 然而李重霄卻始終保持著疑惑,因為他冥冥之中感覺他讀到的東西,其中定有相當關鍵的部分被省去,不然這個世界絕對是有缺陷的世界,也無法支撐起如此龐大的世界構造。

 當然這些部分都暫且省去,關鍵是後來的修行,孫世卿讓李重霄時常陷入一些十分真實的幻境之中。

 或許今日他便是一名耕作的農夫,明日便會成為私塾裏書聲琅琅的孩童一名,他曾經曆了數日短暫的平靜生活,也經曆了生平壯闊的偉人一生,這些才是讓他心性逐漸成熟的關鍵。

 他忽然想到了什麽,於是便倏然起身,他極目遠視,像是看到了什麽縹緲之物,隨後便破門而出。

 李重霄的身形逐漸變快,變得模糊,他直接掠過了眾人盤坐的後山庭下,僧人們滿目驚詫,因為他們眼中分明是有數人穿行庭間。

 李重霄下山了,眼下是數萬西域僧人。

 數萬個李重霄下山了,掠過林木,像是潮水一般,向著山下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