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平(府北。本平遠縣石窟巡檢司,崇禎六年改為縣,析程鄉縣地益之。西有石窟溪,下流入於程江。東有藍坊巡檢司,自石窟司遷治,更名。)
大埔(府東。嘉靖五年以饒平縣大埔村置,析氵戀洲,清遠二都地益之。南有神泉河,即福建汀州府之鄞江。又西有惡溪。東北有虎頭沙、西有三河鎮二巡檢司。又南有大產巡檢司,後遷黃沙。西南有烏槎巡檢司,後遷高陂。)
平遠(府西北。嘉靖四十一年五月以程鄉縣豪居都之林子營置,析福建之武平、上杭,江西之安遠,惠州府之興寧四縣地益之,屬江西贛州府。四十二年正月還三縣割地,止以興寧程鄉地置縣,來屬。)
普寧(府西南。嘉靖四十二年正月以潮陽縣氵戎水都置,析洋烏、黃坑二都地益之,寄治貴山都之貴嶼。萬曆十年移治黃坑,以洋烏、氵戎水二都還潮陽。
西有冬瓜山,冬瓜水出焉,下流為揭陽縣之古溪,與南、北二溪合,下流至澄海縣入於海。西南有雲落徑巡檢司。)
澄海(府東南。本海陽縣之辟望巡檢司。嘉靖四十二年正月改為縣,析揭陽、饒平二縣地益之,而徙辟望巡檢司於縣北之南洋府,仍故名。南濱海,亦曰鳴洋海。西南有蓬州守禦千戶所,洪武二十六年四月置。又有駝浦巡檢司。)
高州府(元高州路,屬海北海南道,治電白。)洪武元年為府。七年十一月降為州。九年四月複為府。後徙治茂名。領州一,縣五。東南距布政司一千裏。
茂名(倚。洪武七年十一月省,十四年五月複置。南濱海。城西有竇江,源出信宜縣,東北流,鑒江入焉,西南流入化州界。南有赤水巡檢司。東南有平山巡檢司,治紅花堡,後遷縣東北之電白故縣。又西南有博茂巡檢司,後廢。)
電白(府東。舊治在西北。今治本神電衛,洪武二十七年十月置。成化三年九月遷於此。東濱海。西北有立石巡檢司,後廢。)
信宜(府北。南有竇江。東北有中道巡檢司,治在懷德鄉黃僚寨之左,廢,後複置於羅馬村,尋又遷於三橋。)
化州(元化州路,屬海北海南道。)洪武元年為府。七年十一月降為州,以州治石龍縣省入。九年四月又降為縣,來屬。十四年五月複為州。(北有石城山,又有來安山。東北有茂名水,竇江之下流。又有陵水、羅水,俱自廣西北流縣流入,與茂名水合,至吳川縣為吳川水,南入於海。北有梁家沙巡檢司。)東南距府九十裏。領縣二:
吳川(州南。元屬化州路。洪武九年四月屬高州府。十四年五月改屬州。南濱海,中有碙洲。有碙洲巡檢司,在洲南濱海,後遷洲上。東南有寧川守禦千戶所,洪武二十七年四月置。又北有寧村巡檢司,治川氵窖,後遷縣西北之地聚村,又遷於芷皞口。)
石城(州西。元屬化州路。洪武九年四月屬高州府。十四年五月改屬州。南濱海。西有零緣巡檢司。)
雷州府(元雷州路,屬海北海南道宣慰司。)洪武元年為府。領縣三。東距布政司千四百五十裏。
海康(倚。東濱海。南有擎雷水,自擎雷山南流,東入於海。西有海康守禦千戶所,洪武二十七年十月置。西南有清道、東南有黑石二巡檢司。)
遂溪(府北。東西濱海。西南有樂民守禦千戶所,洪武二十七年十月置。西北有湛川巡檢司,治故湛川縣,後遷縣東南故鐵杷縣。又西南有潿洲巡檢司,治海島中博裏村,後遷蠶村。)
徐聞(府南。東西南三麵濱海。西有海安守禦千戶所,東有錦囊守禦千戶所,俱洪武二十七年十月置。西南有東場、東有寧海二巡檢司。又西北有遇賢巡檢司,廢。)
廉州府(元廉州路,屬海北海南道宣慰司。)洪武元年為府。七年十一月降為州。九年四月屬雷州府。十四年五月複為府。領州一,縣二。東距布政司千二百十裏。
合浦(倚。洪武七年十一月省,十四年五月複置。東有大廉山,州以此名。
東南濱海,亦曰珠母海,以海中有珠池也。又城北有廉江,亦曰合浦江,自廣西容縣流入,逕州,江口分為五,西南注於海。又北有石康縣,成化八年省。東有永安守禦千戶所,洪武二十七年置。東南有珠場、東北有永平二巡檢司。又北有高仰巡檢司,治馬欄墟,後遷於縣西南。)
欽州(元欽州路,屬海北海南道。)洪武二年為府。七年十一月降為州,以州治安遠縣省入。九年四月降為縣,來屬。十四年五月複為州。(西南濱海,中有烏雷山,入安南之要道也。又有分茅嶺,亦與安南分界。龍門江在城東,又東有欽江,俱入於海。南有淞海、西南有長墩、西北有管界三巡檢司。又西有如昔、又有佛淘二巡檢司,與交址接界,宣德二年入於安南,嘉靖二十一年複。又西南有千金鎮。)東距府百四十裏。領縣一:
靈山(州北。元屬欽州。洪武九年四月屬廉州。十四年五月仍屬欽州。北有洪崖山,洪崖江出焉,經縣東,與羅陽山水合,為南岸江,南流為欽江。又南有林墟、西有西鄉二巡檢司。)
瓊州府(元乾寧軍民安撫司。元統二年十月改為乾寧安撫司,屬海北海南道宣慰司。)洪武元年十月改為瓊州府。二年降為州。三年仍升為府。領州三,縣十。東北距布政司千七百五十裏。
瓊山(倚。南有瓊山。北濱海,有神應港,亦曰海口渡,有海口守禦千戶所,洪武二十年十月置。又西南有水蕉村,萬曆二十八年置水會守禦千戶所於此。南有石山。又有清瀾巡檢司,廢。)
澄邁(府西。北濱海。南有黎母江。東有澄江。西北有澄邁巡檢司,治石都。南有兔穎巡檢司,治曾家東都,後遷南黎都,廢。西南有銅鼓巡檢司,治新安都,後遷西黎都,廢。又有那拖巡檢司,治那拖市,後遷縣西森山市,廢。)
臨高(府西。北濱海。南有黎母江。南有田牌巡檢司,後遷墳橫岡。又東有定南、北有博鋪二巡檢司,廢。)
安定(府南。元至元二十九年六月置。天曆二年十月升為南建州。洪武元年十月複為縣。南有五指山,亦曰黎母山,黎人環居山下,外為熟黎,內為生黎。
北有建江,繞郡境西北流,入南渡江。東有潭覽屯田千戶所,元置,洪武中因之,永樂四年廢。西有青寧巡檢司。又東有寧村巡檢司,治潭覽村,後遷縣東南南資都,仍故名。)
文昌(府東。西北有七星山。南有紫貝山。東北濱海。東南有文昌江,入於海。又東北有清瀾守禦千戶所,洪武二十七年八月置,萬曆九年遷縣東南南都陳家村。西北有鋪前巡檢司。東北有青藍頭巡檢司,後遷縣東抱淩港。)
會同(府東南。元至元二十九年六月置。東濱海。西有黎盆溪,東有調囂巡檢司,治端趙都,尋遷縣東南南滄村。)
樂會(府東南。西有白石山。東濱海。西北有萬泉河,有黎盆水流入焉。)
儋州(元南寧軍,屬海北海南道宣慰司。)洪武元年十月改為儋州,屬府。
正統四年六月以州治宜倫縣省入。(西北有龍門嶺。西濱海。北有倫江。西南有鎮南、又有安海二巡檢司。又東有歸薑巡檢司,廢。)東北距府三百七十裏。領縣一:
昌化(州南。舊城在東南,今城本昌化守禦千戶所,洪武二十五年置。正統六年五月徙縣治焉。西濱海。南有昌江。)
萬州(元萬安軍,屬海北海南道。)洪武元年十月改為萬州,屬府。正統四年六月以州治萬安縣省入。(北有六連山,龍滾河出焉。東南海中有獨洲山。東有蓮塘巡檢司,後廢。)西北距府四百七十裏。領縣一:
陵水(州南。東北有舊縣城,今治本南山守禦千戶所,洪武二十七年置。正統間,遷縣於此。西有小五指山。東濱海,海中有雙女嶼。東北有牛嶺巡檢司。)
崖州(元吉陽軍,屬海北海南道宣慰司。)洪武元年十月改為崖州,屬府。
正統四年六月以州治寧遠縣省入。(南有南山。北有大河,自五指山分流,南入海。東有滕橋、西有抱歲、又西北有通遠三巡檢司。)北距府千四百一十裏。領縣一:
感恩(州西北。舊屬儋州。正統五年來屬。西濱海。南有南湘江,源自黎母山,西南入於海。東南有延德巡檢司。)
羅定州(元瀧水縣,屬德慶路。)洪武元年屬德慶州。萬曆五年五月升為羅定州,直隸布政司。(西南有瀧水,源出瑤境。又有瀧水、新寧、從化三千戶所,俱萬曆七年置。又有函江守禦千戶所,萬曆五年五月置於西寧縣境,十六年遷於州界之鳷溝驛。南有開陽鄉、西北有晉康鄉二巡檢司。又東有建水巡檢司,治建水鄉,後遷縣東南古模村,又遷高要縣白坭村,尋複還白模。)領縣二。東距布政司五百三十裏。
東安(州東。萬曆五年十一月以瀧水縣東山黃薑峒置,析德慶州及高要、新興二縣地益之。北有西江,西有瀧水流入焉。東北有南鄉守禦千戶所,西南有富霖守禦千戶所,俱萬曆五年五月置。東南有羅苛巡檢司。)
西寧(州西。萬曆五年十一月以瀧水縣西山大峒置,析德慶州及封川縣地益之。東北有西江,與德慶州分界。東南有瀧水。西南有封門守禦千戶所,萬曆五年五月置。北有都城鄉巡檢司。又西南有懷鄉巡檢司,後廢。)
廣西《禹貢》荊州之域及荊、揚二州之徼外。元置廣西兩江道宣慰使司,(治靜江路。)屬湖廣行中書省。至正末,改宣慰使司為廣西等處行中書省。洪武二年三月因之。六年四月置廣西都衛。(與行中書省同治。)八年十月改都衛為都指揮使司。九年六月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領府十一,州四十有八,縣五十,長官司四。(為裏一千一百八十三。)北至懷遠,(與湖廣、貴州界。)
東至梧州,(與廣東界。)西至太平,(與貴州、雲南界。)南至博白,(與廣東界。)距南京四千二百九十五裏,京師七千四百六十二裏。洪武二十六年編戶二十一萬一千二百六十三,口一百四十八萬二千六百七十一。弘治四年,戶四十五萬九千六百四十,口一百六十七萬六千二百七十四。萬曆六年,戶二十一萬八千七百一十二,口一百一十八萬六千一百七十九。
桂林府(元靜江路。)洪武元年為府。五年六月改為桂林府。領州二,縣七:臨桂(倚。洪武三年七月建靖江王府於獨秀峰前。東有桂山。東北有堯山。
又有桂江,亦曰漓江,南有陽江來合焉,至蒼梧縣合於左、右江。東有蘆田市、西有兩江口二巡檢司。南有湘山渡巡檢司,後廢。)
興安(府北。南有海陽山,湘水出其北,流入湖廣永州府界,漓水出其南,南入梧州府界。北有越城嶺,亦曰始安嶠,五嶺之最西嶺,下有始安水流入漓水。西南有融江六峒、西有鹽砂寨、北有唐家鋪三巡檢司。又西南有岩關。)
靈川(府北。北有百丈山。東北有融江,源出融山二洞中,一名銀江,流經縣境,又南入靈川縣界,合於漓江。南有白石潭、東北有千秋峽二巡檢司。)
陽朔(府南。北有陽朔山。東有漓江。東南有伏荔市、南有都樂墟二巡檢司。西有白竹寨巡檢司,廢。)
全州(元全州路,屬湖廣道。)洪武元年為府。九年四月降為州,省州治清湘縣入焉,屬湖廣永州府。二十七年八月來屬。(西有湘山。南有湘水,又北有洮水流合焉。又西有西延、西南有建安、東北有柳浦三巡檢司。又東北有平塘巡檢司,廢。)南距府二百五十裏。領縣一:
灌陽(州南少東。南有灌水,經州界,合於湘水。西南有吉寧鄉崇順裏巡檢司。)
永寧州(元古縣。)洪武十四年改為古田縣。隆慶五年三月升為永寧州。(縣舊治在今州南三十裏。洪武初,移於今州南八裏。成化十八年又移今治。又有黃源水,下流入漓江。南有桐木鎮、又有常安鎮、西南有富椽鎮三土巡檢司。)
東距府百五十裏。領縣二:
永福(州東南。舊屬府,隆慶五年三月改屬州。西南有太和山,太和江環其下,東入柳州府,為雒清江。又西南有理定縣,元屬靜江舊路,正統五年九月省。又有蘭麻鎮、東北有銅鼓市二巡檢司,廢。)
義寧(州東北,舊屬府,隆慶五年三月改屬州。北有丁嶺,義江出焉,下流分為二,東流者為臨桂縣之相思水,入於漓江,南流者為永福縣之白石水,即太和江也。西北有桑江口巡檢司。)
平樂府(元大德五年十一月置。)洪武元年因之。領州一,縣七。北距布政司百九十裏。
平樂(倚。東南有魯溪山。西北有漓江,又北有樂川水,東經昭潭流合焉。
又東有榕津寨巡檢司,又有水滻營土巡檢司。又東有龍平寨巡檢司、昭平堡土巡檢司,廢。又東有團山堡,東南有廣運堡、足灘堡,又南有甑灘堡,俱弘治後置。)
恭城(府東北。南有樂川水,又東有勢江,南有南平江,北有平川江,西南有西水江,俱流合焉。東北有鎮峽寨、東有勢江源二巡檢司。又有白麵寨、西嶺寨二土巡檢司。)
富川(府東少北。元屬賀州。洪武十年五月改屬潯州府,後來屬。西南有鍾山縣,舊治於此,洪武二十九年十一月移治靄石山下,而置邊蓬寨巡檢司於舊治。
北有秦山,接湖廣道州界。東北有氓渚嶺,即臨賀嶺,與湖廣江華縣分界。又東有富江,南合賀水。西南有白霞寨、西北有寨下市二巡檢司。)
賀(府東南。元賀州,直隸廣西兩江道。洪武初,以州治臨賀縣省入,屬潯州府。十年五月降為縣,後來屬。東北有臨賀嶺,亦曰桂嶺,下有桂嶺縣,元末廢。東有賀江,至廣東封川縣合於西江。南有信都鄉巡檢司。北有沙田寨巡檢司,後遷縣西點燈寨,尋廢。又東北有大寧寨、樊字寨、白花洞三土巡檢司,後廢。)
荔浦(府西少南。舊屬桂林府,弘治四年來屬。舊治在今縣西。景泰七年移於後山,即今治。東有銅鼓嶺,一名火焰山。又荔江在南,下流入漓江。東南有峰門寨巡檢司,後遷中峒。西北有南原寨巡檢司,後遷縣東南下峒,又遷縣東延濱江。又西南有華蓋城,萬曆中築。)
修仁(府西少南。舊屬桂林府,弘治四年來屬。舊治在今縣西馬浪坪。景泰初,遷今縣南霸寨村。成化十五年遷於五福嶺,即今治。東北有荔江,有麗壁市土巡檢司。西南有石牆堡,萬曆間築。)
昭平(府南少東。萬曆四年四月析平樂、富川二縣地置。五年又析賀縣地益之。東有五指山。又有漓江。又有思勤江,下流入於漓江。東南有龍平縣,元屬府,洪武十八年廢。)
永安州(元立山縣,屬府。)洪武十八年廢為立山鄉,屬荔浦縣。成化十三年二月置州,曰永安,屬桂林府。弘治三年九月改為長官司。五年複為州,來屬。
(東有蒙山,下有蒙水。南有古眉寨土巡檢司。北有群峰寨土巡檢司,後遷州西北杜莫寨,又遷州北貓兒堡。東南有仙回營,萬曆中置。)東北距府百二十裏。
梧州府(元梧州路。)洪武元年為府。領州一,縣九。北距布政司五百八十裏。
蒼梧(倚。城西南有大江,江即黔、鬱二水,合流於潯州府城東,為潯江;入府界,東經立山下,又東經此,與桂江合,謂之三江口,下流為廣東之西江。東有長行、西有安平、北有東安、西南有羅粒四巡檢司。)
藤(府西。元藤州。直隸廣西兩江道。洪武二年九月省州治鐔津縣入焉。十月來屬。十年五月降為縣。北有藤江,亦曰鐔江,即潯江也。東南有繡江,西有幕僚江,俱流入焉。又西北有五屯守禦千戶所,嘉靖初置。西有白石寨、南有竇家寨、東北有赤水鎮三巡檢司。又東有溻洲、南有周村、西南有驛麵、又南有思羅四巡檢司,廢。)
容(府西南。元容州,直隸廣西兩江道。洪武二年十月來屬。十年五月降為縣,省州治普寧縣入焉。西北有容山。南有容江,亦名繡江。又東有波羅裏大洞、西南有粉壁寨二巡檢司。)
岑溪(府南少西。元屬藤州。洪武十年五月改屬府。東北有烏峽山。西有繡江。東南有上裏平河村、西南有南渡二巡檢司。又東南有連城鄉義平巡檢司,廢。)
懷集(府東北。元屬賀州。洪武初,屬平樂府。十年五月來屬。西南有懷溪水。東有武城鄉、西有慈樂寨、西北有蘭峒寨三巡檢司。)
鬱林州(元直隸廣西兩江道。)洪武二年九月以州治南流縣省入。十月來屬。
(南有南流江,至廣東合浦縣入海。有橫嶺、文俊二巡檢司,廢。)東北距府三百三十裏。領縣四:
博白(州西南。西有雙角山,綠珠江出其下,流合縣南飲馬水,下流入南流江。南有周羅、西南有沙河二巡檢司。又有安定、春台、平山、兆常四土巡檢司,尋廢。又東南有海門鎮,舊為入安南之道。)
北流(州北。元屬容州。洪武十年五月來屬。東北有勾漏山。東有銅石山,產水銀、朱砂。又南有扶來山,陵水出焉,西南有峨石山,羅水出焉,俱流入廣東化州界。又北有綠藍山,綠藍水出焉,分為二。東流者經城東登龍橋,與廣東高州府流入之繡江合,又東經容縣,為容江。西流者入鬱林州,為南流江。南有雙威寨巡檢司。西有都隴、又有中山、又有清灣三巡檢司,廢。又西有天門關,本名鬼門關,洪武初,改為桂門關;宣德中,更今名。)
陸川(州南少東。元屬容州。洪武十年五月來屬。舊為入安南之道。東有龍化江,下流合容江。南有溫水寨巡檢司。)
興業(州西少北。南有鐵城山。北有翻車嶺,龍母江出焉,下流入南流江。南有趙家寨、西有長寧寨、北有平安寨、又有棠木寨四巡檢司,後俱廢。)
潯州府(元潯州路。)洪武元年為府。領縣三。東北距布政司九百八十裏。
桂平(倚。南有白石山。西北有大藤峽。北有黔江,一名北江,亦曰右江,南有鬱江,一名南江,亦曰左江,至城東匯為潯江。東北有武靖州,成化三年置,萬曆末廢。又東有大黃江口、北有靖寧鄉、東北有大宣鄉、又有思隆鄉、又有木盤浦、西南有常林鄉六巡檢司。又南有羅秀土巡檢司,又北有碧灘堡、鎮峽堡,俱成化中置。東有牛屎灣堡,西有淹衝堡、秀江堡,俱嘉靖中置。)
平南(府東。東南有龔江,即潯江也,東有白馬江流入焉。又有奉議衛,洪武二十八年八月置於奉議州,正統六年五月遷於此。東北有大同、西北有泰川、西南有武林三巡檢司。又南有峒心、東南有三堆、東北有大峽、西北有平嶺四土巡檢司。)
貴(府西。元貴州,直隸廣西兩江道,洪武二年十月降為縣,來屬。南山在南。又有東、西、北三山。南有鬱江,亦曰南江,群川悉流入焉。有向武軍民千戶所,本向武守禦千戶所,洪武十八年十月置於向武州,三十年三月升軍民所,正統六年五月來遷縣北門外,萬曆二十三年又遷縣西北謝村鎮。東南有新安寨、北有北山寨二巡檢司。又南有橋頭墟、西有瓦塘渡、又有五州寨、又有東鋋渡、又有郭東裏五巡檢司,廢。又東南有三江城,萬曆中築。)
柳州府(元柳州路。)洪武元年為府。領州二,縣十。東北距布政司四百裏。
馬平(倚。元為府屬,洪武元年徙府治於此。南有柳江,亦曰潯水,亦曰黔江,上流自貴州黎平府流入府境,下流至桂平縣合於鬱江,亦曰右江。南有新興鎮、都博鎮二巡檢司。又有歸化鎮巡檢司,廢。)
洛容(府東北。舊治白龍岩,天順中,徙於朱峒。正德時,為瑤、僮所據,嘉靖三年十一月複,萬曆四年正月遷於靈塘,以朱峒舊治為平樂鎮,留兵百名守之。城南有洛清江,至馬平縣入於柳江。西南有江口鎮、又有運江二巡檢司。東有平樂鎮巡檢司,治石榴江,後遷縣東北中渡。又西南有章洛鎮巡檢司,廢。)
柳城(府西北。舊治龍江南,元為府治。洪武元年遷治龍江東,而府徙治馬平縣。龍江自天河縣流入,合於融江,即柳江上流。東有東泉鎮巡檢司。北有古枿鎮巡檢司,初治融江東岸,後遷馬頭驛。又東北有古清鎮、西有洛好鎮、又有廖洞鎮三巡檢司。)
羅城(府西北。洪武二年十月以羅城鄉置,屬融州。十年五月來屬。北有武陽江,下流合於融江。北有武陽鎮、又有莫離鎮、又有通道鎮三巡檢司。又舊有安湘鎮、樂善鎮、中峒鎮三巡檢司,廢。)
懷遠(府北。元屬融州。洪武十年廢,置三江鎮巡檢司。十三年十一月複置縣,來屬,治大融江、潯江之匯。萬曆十九年移治丹陽鎮。西北有九曲山,山南為石門山,兩山夾峙。福祿江自貴州永從縣流逕其中,至融縣為融江,至柳城縣為柳江。又東北有潯江,自湖廣靖州流合焉,有潯江鎮巡檢司。又西北有萬石鎮,又有宜良鎮、丹陽鎮三巡檢司。)
融(府西北。元融州,直隸廣西兩江道。洪武二年十月以州治融水縣省入,來屬。十年五月降為縣。東南有靈岩山。北有雲際山。其西曰上石門,以兩山夾峙,融江中流也。又東有寶積山,產鐵。東北有思管鎮、東南有清流鎮、西南有鵝頭隘三巡檢司。又北有長安鎮巡檢司,本在融江東岸,後遷西岸。又有大約鎮土巡檢司。又有保江鎮、理源鎮、西峒鎮三巡檢司,廢。)
來賓(府南。元屬象州。洪武十年五月來屬。西南有白牛洞。北有白雲洞。南有大江,亦曰都泥江。西有界牌鎮巡檢司,後遷縣南之南岡。)
象州(元直隸廣西兩江道。)洪武二年十月來屬,以州治陽壽縣省入。(西有象山。東有雷山。南有象江,即柳江。東北有龍門寨巡檢司。又有鵝頸鎮、尖山鎮二巡檢司,廢。)西北距府百十三裏,領縣一:
武宣(州南。元曰武仙。宣德六年更名。舊治陰江。宣德六年三月徙於高立。
東南有大藤峽,後名永通峽。西有柳江,又有都泥江,亦謂之橫水江,來入焉,下流為潯州府之右江,亦入於柳江。西北有安永鎮、西南有縣郭鎮二巡檢司。又東有東鄉、又有周衝、又有閑得三巡檢司,廢。)
賓州(元直隸廣西兩江道。)洪武二年九月以州治領方縣省入。十月來屬。
(東南有鎮龍山。西南有燈台山。西有古漏山,下有古漏關,古漏水出焉,入於賓水。賓水在南,即都泥江也。東有安城鎮巡檢司。又東有梁村巡檢司,後廢。)
北距府三百裏。領縣二:
遷江(州北。西有古黨山,有峒。東北有大江,即都泥江。東有遷江屯田千戶所,洪武二十五年九月置。東南有清水鎮巡檢司,又有羅目鎮、李廣鎮二巡檢司,廢。又東有石零堡,北有都曆堡,俱正德中築。)
上林(州西少北。西有大明山,澄江出焉,亦名南江,東合北江,又東入遷江縣之大江。西北有三裏營,南丹衛在焉。衛舊在南丹州,洪武二十八年八月置,二十九年正月升軍民指揮使司,尋罷軍民,止為衛。永樂二年十二月徙上林縣東,正統六年五月徙賓州城,與賓州千戶所同治,萬曆八年徙於此。西南有周安堡,在八寨中,舊為瑤、僮所據,嘉靖三年討平之,萬曆七年改屬南丹衛。西北有三畔鎮巡檢司。又東北有琴水橋、東南有思龍鎮、又有三門灘鎮三巡檢司。)
慶遠府(元慶遠路。)洪武元年為府。二年正月改慶遠南丹軍民安撫司。三年六月複曰慶遠府。領州四,縣五,長官司三。東北距布政司五百七十裏。
宜山(倚。北有龍江,東流入融縣,合於融江。西有河池守禦千戶所,洪武二十八年十月置於河池縣,永樂六年徙於此。東有大曹鎮、西有懷遠鎮、又有德勝鎮、又有東江鎮四巡檢司。)
天河(府北少東。舊縣在高寨。洪武二年遷於蘭石。正統七年又遷甘場。嘉靖十三年又遷福祿鎮。萬曆十九年始移今治。西南有龍江,自貴州獨山州流入。北有東禪鎮巡檢司,又有思農鎮、歸仁鎮二土巡檢司。)
忻城(府南少東。西有烏泥江,即都泥江。北有三寨堡土巡檢司。)
河池州(元河池縣。)弘治十七年五月升為州。(縣舊治在州北懷德故城。
天順六年遷屏風山。成化十三年還治懷德。嘉靖四年又遷鳳儀山南。西有智州山。
東有金城江,下流合於都泥江。江北有金城鎮巡檢司。又東有都銘鎮、土堡鎮二巡檢司,後廢。)東距府二百五十裏。領縣二:
思恩(州東北。舊屬府,正德元年二月改屬州。舊治在環江洲。永樂末,遷於清潭村。宣德三年十一月遷於白山寨。成化八年遷於歐家山。南有環江,北有帶溪,皆合流於龍江。有安化鎮、歸思鎮二巡檢司。又有普義鎮、吉安鎮、北蘭鎮三巡檢司,廢。)
荔波(州西北。洪武十七年九月析思恩縣地置,屬府。正統十二年改屬南丹州。成化十一年九月又屬府。正德元年來屬。州東南有勞村江,源出貴州陳蒙爛土長官司,流入州界,為金城江。又東有窮來、南有蒙石、又有方村三土巡檢司,後廢。)
南丹州洪武七年七月置。二十八年廢,尋複置。(西有孟英山,舊產銀。南有都泥江,自貴州定番州流入。)東距府二百四十裏。
東蘭州洪武十二年置。(以西蘭州省入,又省安習、忠、文三州入焉。東南有隘洞江,一名都泥江,又名紅水河,又名烏泥江。)東北距府四百二十裏。
那地州(元地州。)洪武元年改置。(北有都泥江,有布柳水流合焉。南有那州,洪武元年省。)東北距府二百四十裏。
永順長官司(府西南。)
永定長官司(府南。二司皆弘治五年析宜山縣地置。)
永安長官司(弘治九年九月析天河縣十八裏地置。)
南寧府(元南寧路。)洪武元年為府。領州七,縣三。東北距布政司千二百裏。
宣化(倚。東有昆侖山,上有昆侖關。又有橫山,又有思玉山。北有馬退山。
東南有望仙坡,與青、羅二山相對。城西南有大江,即鬱江,一曰夜郎豚水。其上流有二:一為南盤江,經府城南,曰右江;一為麗江,經府城西南,曰左江。
合流處謂之合江鎮,下流為潯州府之左江。東有金城寨、西有那南寨、又有那龍寨、又有遷隆寨、南有八尺寨五巡檢司。)
隆安(府西北。嘉靖十二年四月析宣化縣那久地置。東有火焰山。城北有盤江,亦曰右江。西南有那樓寨、西北有馱演寨二巡檢司。)
橫州(元直隸廣西兩江道。)洪武二年九月以州治寧浦縣省入,屬潯州府。
十年五月降為縣,來屬。十三年十一月複為州,仍置寧浦縣為州治,縣尋廢。(東有烏蠻山。南有鬱江,又東南有武流江,源自廣東靈山縣,流入境合焉。東有古江口、西有南鄉二巡檢司。又南有太平關,成化四年置。)西北距府二百四十裏。領縣一:
永淳(州西。元屬橫州。洪武十年五月省入橫縣。十三年十一月複置,屬州。
西臨鬱江。南有南裏鄉、北有武羅鄉二巡檢司。又東北有修德鄉巡檢司,景泰間遷於縣西,後廢。)
新寧州隆慶六年二月以宣化縣定祿洞地置。(北有三峰山。城西有麗江,一名定祿江,又名文字水。東南有渠樂寨巡檢司。)東距府二百裏。
上思州(元屬思明路。)洪武初廢。二十一年正月複置,屬思明府。弘治十八年來屬。(南有十萬山,上思江出焉,東流合西小江,西即交址所出之左江也。
又有明江,亦出十萬山,西流入思明府界。又西有遷隆峒土巡檢司。)東南距府三百裏。
歸德州(元屬田州路。)洪武二年屬田州府。弘治十八年來屬。(鬱江在西南。)東南距府三百五十裏。
果化州(元屬田州路。)洪武二年屬田州府。嘉靖九年十二月來屬。(南盤江在西。)東南距府三百二十裏。
忠州(元屬思明路。)洪武初廢。二十一年正月複置,屬思明府。萬曆三年九月來屬。東北距府四百餘裏。
下雷州(元下雷峒。)洪武初,屬鎮安府。嘉靖四十三年來屬。萬曆十八年升為州。(南有邏水,自鎮安府流入,南寧府左江之別源也。)東距府五百八十裏。
思恩軍民府(元思恩州,屬田州路。)洪武二年屬田州府,後屬雲南廣西府。
永樂二年八月直隸廣西布政司。正統四年十月升為府。六年十一月升軍民府。(舊治在府西北。正統七年遷府東北之喬利。嘉靖七年七月又遷武緣縣止戈裏之荒田驛,因割止戈二裏屬之。西北有都陽山。東南有靖遠峰。北有紅水江,又有馱蒙江,一名清水江,流合焉。又有大攬江,出城東北大名山,下流俱入於鬱江。
東有鳳化縣,正德六年七月置,嘉靖八年十月廢。東有古零,西有定羅、那馬、下旺,北有興隆,東北有白山、安定,西北有舊城、都陽九土巡檢司。)領州二,縣二。東北距布政司千二百裏。
奉議州(元直隸廣西兩江道。)洪武五年省入來安府。七年二月複置,直隸行省。二十八年複廢,尋複置,直隸布政司。嘉靖六年二月來屬。(東有舊城。
今治本砦林村也,洪武初,遷於此。北濱南盤江,有州門渡。)距府百十裏。
上映州(元屬鎮安路。)洪武五年廢為洞。萬曆三十二年複置,來屬。東北距府四百七十裏。
上林(府西南。元屬田州路。)洪武二年屬田州府。嘉靖七年七月來屬。(北有南盤江,南有大羅溪,東流合焉,即枯榕江之下流也。)
武緣(府南。元屬南寧路。萬曆五年十月來屬。西有西江,即大欖江也,東南有南流江合焉。東有鏌鎁寨、又有博澀寨、西有高井寨、西北有西舍寨四巡檢司。又南有橫山寨巡檢司,廢。)
太平府(元太平路,至元二十九年閏六月置。)洪武二年七月為府。領州十七,縣三。東北距布政司二千五十裏。
崇善(倚。府治馱盧村,洪武二年徙治麗江。舊縣治在府西北,嘉靖十九年遷入郭內。北有青連山。東有將軍山,下有威震關,一名伏波關。南有府前江,即麗江,又西有邏水流入焉。北有壺關,正德三年置。又東北有保障關。)
陀陵(府東北。東有淥空山,淥空江出焉,亦名綠甕江。又南有麗江。)
羅陽(府東北。南有麗江。西有馱排江,源出永康縣,下流入於麗江。以上三縣,元俱屬太平路。)
左州(東有舊治。成化十三年遷於思崖村。正德十五年遷於今治,本古攬村也。西北有金山。南有麗江。)西南距府百裏。
養利州(有舊州三,一在州北,一在西北,一在東北。又西北有養水。北有通利江,至崇善縣注於麗江。以上二州,元屬太平路。)南距府百五十裏。
永康州(元永康縣,屬太平路。)萬曆二十八年六月升為州。(北有故城。萬曆中遷於今治。西有綠甕江,下流亦合麗江焉。西南有思同州,舊屬府。萬曆二十八年六月省。)西南距府二百裏。
上石西州(元屬思明路。)洪武末省。永樂二年複置。萬曆三十八年來屬。
(東有明江,西北流入麗江。)東北距府三百三十裏。
太平州(自此以下十一州,元屬太平路。邏水在西,下流入麗江。)東南距府八十裏。
思城州(南有教水,下流合於隴水。)東南距府五百裏。
安平州(南有隴水,下流合於邏水。)東南距府百十裏。
萬承州(西南有綠降水,亦名玉帶水。)西南距府五十裏。
全茗州(西有通利江,一名大利江。)南距府百六十裏。
鎮遠州(北有楊山。南有岩磨水。)西南距府二百八十裏。
茗盈州(南有觀音岩,澗水出焉,下流入於麗江。)西南距府六十裏。
龍英州(南有通利江,有三源,下流入於麗江。)南距府二百十裏。
結安州(西有堰水,下流入麗江。)西南距府二百二十裏。
結倫州(南有咘畢水。即堰水之上流。)西南距府三百三十裏。
都結州(南有咘畢水。)西南距府三百三十裏。
上下凍州(元屬龍州萬戶府。)洪武初來屬。(西有八峰山,太源水出焉。又北有青連山。南有拱天嶺。)東距府二百二十裏。
思明州(元屬思明路。)洪武二年屬思明府。萬曆十六年三月來屬。(東有逐象山。東北有明江,自思明府流入。)東北距府二百十裏。
思明府(元思明路。)洪武二年七月為府,直隸行省。九年直隸布政司。(南有明江,有永平寨巡檢司。)領州三。北距布政司二千二百裏。
下石西州(元屬思明路。)洪武二年屬府。(舊治在東南。萬曆間,始遷今治。)西距府百四十裏。
西平州(元屬思明路。)洪武三年省。永樂二年複置。宣德元年與安南。
祿州(元屬思明府。)洪武三年省。二十一年正月複置,尋沒於交址。永樂三年收複。宣德元年與安南。
鎮安府(元鎮安路。)洪武二年為府。(西有鎮安舊城。洪武二年徙於廢凍州,即今治也。南有馱命江,下流合鬱江。又有邏水,發源府北土山峽中,下流至胡潤寨,與歸順州之邏水合,有湖潤寨巡檢司。)距布政司二千二百裏。
田州(元田州路。)洪武二年七月為府。嘉靖七年六月降為州,徙治八甲,而置田寧府於府城。八年十月,府廢,州複還故治,直隸布政司。(東南有南盤江。西有來安路,元屬廣西兩江道,洪武二年七月為府,領歸仁州、羅博州、田州,十七年複廢。北有上隆州,元屬田州路,洪武二年屬府,成化三年徙治潯州府東北,更名武靖州。又有恩城州,元屬路,洪武初屬府,弘治五年廢。東有床甲、拱甲、婪鳳,西有武隆、累彩,北有岜馬甲、篆甲,東北有下隆,東南有砦桑,西北有淩時,西南有萬岡陽院,又有大甲、子甲,又有縣甲、怕河、怕牙、思郎、思幼、候周十九土巡檢司。)距布政司千六百裏。
歸順州(元屬鎮安路。)洪武初,廢為洞。弘治九年八月複置,屬鎮安府。
嘉靖初,直隸布政司。(東北有龍潭水,南入交址高平府界。又南有邏水,發源西北鵝槽隘界。)距布政司二千三百二十裏。
泗城州(元屬田州路。)洪武七年直隸行中書省。九年直隸布政司。(舊州在西南,洪武六年移於古勘洞。西有南盤江,自貴州慕役長官司流入,下流為南寧府之右江。又北有紅水江。東北有程縣,洪武二十一年以泗城州之程醜莊置,屬州,尋屬慶遠府,宣德初,還屬州,嘉靖元年廢。西南有利州,元屬田州路,洪武七年十一月直隸布政司,正統六年五月徙治泗城州古那甲,嘉靖二年廢。又西有上林長官司,永樂七年以州之上林洞置,直隸布政司,萬曆中,省入州,崇禎六年分司西地入雲南廣南府。有羅博關巡檢司。)北距布政司一千八百一十五裏。
向武州(元屬田州路。)洪武二年七月屬田州府。二十八年廢。建文二年複置,直隸布政司。(舊州在東。萬曆四十五年遷於乃甲。南有枯榕江,下流入於右江。北有富勞縣,元屬田州路,洪武二年屬田州府,尋為夷僚所據,建文四年複置,後廢。東有武林縣,元亦屬田州路,洪武二年屬田州府,永樂初省入富勞縣。)距布政司二千四百裏。
都康州(元屬田州路。)洪武二年屬田州府,後為夷僚所據。建文元年複置,直隸布政司。(西有岜爐江,下流合於通利江。)距布政司二千五百四十裏。
龍州(元龍州萬戶府。)洪武二年七月仍為州,屬太平府。九年六月直隸布政司。(南有龍江,自交址廣源州流入,即麗江也,有明江流入焉,下流為南寧府之左江。)距布政司二千三百裏。
江州(元屬思明路。)洪武二十年直隸布政司。(東有歸安水,西有綠眉水,下流俱合於麗江。)領縣一。距布政司二千一百十裏。
羅白(州東北。洪武三年置,屬思明府,後來屬。南有隴冬水,下流入於麗江。)
思陵州(元屬思明路。)洪武三年省入思明府。二十一年正月複置,直隸布政司。(南有角硬山,角硬水出焉,又有淰削水合之,下流入思明府界。)距布政司二千一百二十裏。
憑祥州本憑祥縣。永樂二年五月以思明府之憑祥鎮置,屬思明府。成化十八年升為州,直隸布政司。(西北有麗江,自交址廣源州流入。又南有鎮南關,一名大南關,即界首關也。)距布政司二千四十裏。
安隆長官司(元致和元年三月置安隆州,屬雲南行省。後廢為寨,屬泗城州。)
洪武三十五年十二月置安隆長官司,仍屬泗城州,後直隸布政司。(西有壩達山,渾水河經其下,即紅水江也,東入泗城州界。又西南有同舍河。)距布政司裏。
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