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周曰匠師中大夫。隋初為將作寺,置大匠一人,又改為監,以大匠為監。煬帝改為令,武德改為大匠。龍朔、光宅,隨曹改易也。)少匠二員。(從四品下。)

大匠掌供邦國修建土木工匠之政令,總四署、三監、百工之官屬,以供其職事。

凡兩京宮殿、宗廟、城郭、諸台省監寺廨宇樓台橋道,謂之內外作,皆委焉。

丞四人,(從六品下。)主簿二人,(從七品下。)錄事二人,(從九品下。)

府十四人,史二十八人,計史三人,亭長四人,掌固六人。

左校署:令二人,(從八品下。)丞四人,(正九品下。)府六人,史十二人,監作十人。(從九品下。)左校令掌供營構梓匠。凡宮室樂懸簨弶,兵仗器械,喪葬所須,皆供之。

右校署:令二人,(從八品下。)丞三人,(正九品下。)府五人,史十人,監作十人,(從九品下。)典事十四人。右校令掌供版築、塗泥、丹頠之事。

中校署:令一人,(從八品下。)丞三人,(正九品下。)府三人,史六人,監事四人,(從九品下。)典事八人,掌固二人。中校令掌供舟車兵仗、廄牧雜作器用之事。凡行幸陳設供三梁竿柱,閑廄供銼碓行槽,祭祀供葛竹塹等。

甄官署:令一人,(從八品下。)丞二人,(正九品下。)府五人,史十人,監作四人,(從九品下。)典事十八人。甄官令掌供琢石陶土之事。凡石磬碑碣、石人獸馬、碾磑塼瓦、瓶缶之器、喪葬明器,皆供之。

百工、就穀、庫穀、斜穀、太陰、伊陽等監:(百工監在陳倉,就穀監在王屋,庫穀監在鄠縣,太陰監在陸渾,伊陽監在伊陽,皆在出材之所。)監各一人,(從七品下。)丞一人,(正八品下。)府各一人,史三人,典事各二十一人,錄事各一人,監事四人。(從九品下。)百工等監掌采伐材木。

都水監

都水監:使者二人,(正五品上。漢官有都水長,屬主爵,掌諸池沼,後改為使者,後漢改為河堤謁者。晉複置都水台,立使者一人,掌舟楫之事。梁改為太舟卿,北齊亦曰都水台。隋改為都水監,大業複為使者,尋又為監,複改監為令,品第三。武德複為監,貞觀改為使者,從六品。龍朔改為司津監,光宅為水衛都尉,神龍複為使者,正五品上,仍隸將作監。)丞二人,(從七品上。)主簿二人,(從八品下。)錄事一人,府五人,史十人,掌固三人。使者掌川澤津梁之政令,總舟楫、河渠二署之官屬,凡虞衡之采捕,渠堰陂池之壞決,水田鬥門灌溉,皆行其政令。

舟楫署:令一人,(正八品下。)丞二人。(正九品下。)舟楫署令掌公私舟船運漕之事。

河渠署:令一人,(正八品下。)丞一人,(正九品上。)府三人,史六人。

河堤謁者六人,掌修補堤堰漁釣之事。典事三人,掌固四人,長上漁師十人,短番漁師一百二十人,明資漁師一百二十人。河渠令掌供川澤魚醢之事。祭祀則供魚醢。諸司供給魚及冬藏者,每歲支錢二十萬,送都水,命河渠以時價市供之。

諸津:令一人,(正九品上。)丞一人。(從九品下。)津令各掌其津濟渡舟梁之事。

武官

左右衛(周製:軍萬二千五百人。天子六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軍將皆命卿。至秦、漢,始置衛將軍,後漢、魏因之。晉武帝始置左、右、中三衛將軍。至隋始置左右衛、左右武衛、左右候、左右領軍、左右率府。各有大將軍一人,謂十二衛大將軍也。國家因之。)

大將軍各一員,(正三品。)將軍各二員。(從三品。)左右衛將軍之職,掌統領宮廷警衛之法,以督其屬之隊仗,而總諸曹之職務。凡親勳翊五中郎將府及折衝府所隸,皆總製之。凡宿衛,內廊閣門外,分為五仗,(一供奉仗、二親仗、三勳仗、四翊仗、五散手仗也。)皆坐於東西廊下。若禦坐正殿,則為黃旗仗,分立於兩階之次,在正門之內,以挾門隊坐於東西廂。皆大將軍守之。

長史各一人,(從六品上。)錄事參軍事各一人,(正八品上。)倉曹、兵曹參軍各二人,(正八品下。)騎曹、胄曹參軍各一人,(正六品下。)司階二人,(正六品上。)中候三人,(正七品下。)司戈五人,(正八品下。)執戟五人,(正九品下。)奉車都尉五人。(從五品下。)長史掌判諸曹、親勳翊五府及武安、武成等五十府之事。諸曹參軍皆掌本曹勾檢之事。(隨曹各有府史。)

親府、勳一府、勳二府、翊一府、翊二府等五府每府中郎一人、中郎將一人,(皆四品下。)左右郎各一人,(正五品上。)錄事一人,兵曹參軍事一人,(正九品上。)校尉五人,旅帥十人,隊正二十人,副隊正二十人。中郎將領本府之屬以宿衛。左右郎將貳之。若大朝會、巡幸,以鹵簿之法以領其儀仗。

左、右驍衛(古曰驍騎,隋改左、右備身為左右驍衛,所領名豹騎,國家去“騎”字曰驍衛府,龍朔去“府”字,改為左、右武威,神龍複為驍衛。)

大將軍各一員,(正三品。)將軍各二員。(從三品。)驍衛將軍之職,掌如左、右衛。大朝會在正殿之前,則以黃旗隊及胡祿隊坐於東西廊下。若禦坐正殿,則以其隊仗次立左、右衛下。

長史、錄事參軍、倉兵騎胄四曹參軍、(員數、品秩如左右衛。)司階、中候、司戈、執戟等,(四色人數、品秩如左、右衛也。)校尉、旅帥、隊正、副隊、(人數如左右衛。)翊府中郎、中郎將、左右中郎將、左、右郎將。(職掌如左右衛。)

左右武衛(魏武為丞相,有武衛營。隋采其名,置左右武衛府,有大將軍。

光宅改為左右鷹揚衛,神龍複也。)

大將軍各一員,(正三品。)將軍各二員。(從三品。)其職掌如左、右衛。大朝會,被白鎧甲,執器盾及旗等,蹕稱長唱。警持鈒隊,應蹕為左、右廂儀仗。在正殿前,則以諸隊次立於驍衛之下。

長史、錄事參軍、倉兵騎胄四曹參軍、司階、中候、司戈、執戟、(人數、品秩皆如左、右衛也。)翊府中郎將、左右郎將、錄事、兵曹。(人數、品秩如左、右衛。)

左右威衛(隋為左、右屯衛,龍朔改為威衛,光宅改為左、右豹韜衛,神龍複為威衛也。)

大將軍各一員,(正三品。)將軍各二員。(從三品。)其職掌,大朝會則被黑甲鎧,弓箭刀盾旗等,分為左、右廂隊,次武衛之下。

長史、錄事參軍、倉兵騎胄四曹參軍、(職掌、人數、品秩皆如左、右衛也。)

司階、中候、司戈、執戟、(人數、品秩如左右衛。)翊府中郎將、左右郎將、錄事、兵曹、校尉、旅帥、隊正、副隊正。(人數、品秩皆如左右衛之親府。)

左右領軍衛(漢建安中,魏武為丞相,始置中領軍,後因之。北齊置領軍府,後因之。煬帝改為屯衛,國家改為領軍衛。龍朔改為戎衛,光宅改為玉鈐衛,神龍後為領軍衛。)

大將軍各一員。(正三品。)將軍各二員。(從三品。)其職掌,大朝會則被青甲鎧,弓箭刀盾旗等,分為左右廂儀仗,次立威衛之下。

長史、錄事參軍、倉兵騎胄四曹參軍、司階、中候、司戈、執戟、(人數、品秩如左右衛。)翊府中郎將、左右郎將、錄事、兵曹、校尉、旅帥、隊正、副隊正。(人數、品秩、掌如左右衛也。)

左右金吾衛(秦曰中尉,掌徼巡,武帝改名執金吾,魏複為中尉。南朝不置。隋曰候衛。龍朔二年改為左、右金吾衛,采古名也。)

大將軍各一員,(正三品。)將軍各二員。(從三品。)左右金吾衛之職,掌宮中及京城晝夜巡警之法,以執禦非違。凡翊府及同軌等五十府皆屬之。凡車

駕出入,則率其屬以清遊隊,建白澤朱雀等旗隊先驅,如鹵簿之法。從巡狩畋獵,則執其左、右營衛之禁。凡翊衛、翊府、同軌、寶圖等五十府彍騎衛士應番上者,各領所職焉。

長史、錄事參軍、倉兵騎胄四曹參軍、司階、中候、司戈、執戟、(人數、品秩、職掌如左右衛也。)翊府中郎將、左右郎將、兵曹、校尉、旅帥、隊正、副隊正。(品秩、人數、職掌如左右衛也。)

左右監門衛(漢、魏曰城門校尉,始置左右監門府,省將軍、郎將等官,國家因之。龍朔二年,去府字為衛。)

大將軍各一員,(正三品。)將軍各二員,(從三品。)中郎將四人。

(正四品下。)監門將軍之職,掌宮禁門籍之法。凡京司應入宮殿門者,皆有籍。

左將軍判入,右將軍判出。若大駕行幸,即依鹵簿法,率其屬於牙門之下,以為監守。中郎將,掌監諸門,檢校出入。

長史、錄事參軍、兵曹胄曹二曹參軍。(品秩如諸衛。)

監門校尉,各三百二十人,立長各六百八十人,長人長上二十人,立長長上各二十人。

左右千牛衛(宋謝綽《拾遣》有千牛刀,即人主防身刀也。後魏有千牛備身,取《莊子》庖刀解牛之義,後代因之。隋置左右千牛備身二十人,掌供禦弓箭,備身六十人,掌宿衛侍從。煬帝置備身府,皇家改為千牛府。龍朔為左右奉宸衛,神龍複為千牛衛。)

大將軍各一員,(正三品。)將軍各二員,(從三品。)中郎將各二人。

(正四品下。)千牛將軍之職,掌宮殿侍衛及供禦之儀仗,而統其曹務。凡千牛備身左右,執弓箭以宿衛,主仗守戎服器物。凡受朝之日,則領備身左右升殿,而侍列於禦坐之左右。凡親射於射宮,則將軍率其屬以從。凡千牛備身之考課、賜會及祿秩之升降,同京職事官之製。中郎將升殿侍奉。凡侍奉,禁橫過座前者,禁對語及傾身與階下人語者,禁搖頭舉手以相招召者。若有口敕,通事舍人承受傳聲階下而不聞者,中郎將宣之。

長史、錄事參軍、兵胄二曹參軍、(人數、品秩同諸衛。)司階各二人,(正六品上。)中候各三人,司戈各五人,執戟各五人,品秩同諸衛。千牛備身十二人,備身左右各二人。

左右羽林軍(漢置南北軍,掌衛京師。南軍,若今諸衛也;北軍,若今羽林軍也。漢武置羽林,名曰建章營騎,屬光祿勳,後更名羽林騎,取六郡良家子,及死事之孤為之。後漢置左右羽林監,南朝因之,後魏、周曰羽林率,隨左右屯衛,所領兵名曰羽林。龍朔二年,置左右羽林軍。)

大將軍各一員,(正三品下。)將軍各二員。(從三品下。)羽林將軍統領北衛禁兵之法令,而督攝左右廂飛騎之儀仗,以統諸曹之職。若大朝會,率其儀仗以周衛階陛。大駕行幸,則夾道馳而為內仗。凡飛騎每月番上者,皆據其名曆而配於所職。其飛騎仗或有敕上南衙者,則大將軍承墨敕白移於金吾引駕仗,引駕仗官與監門覆奏,又降墨敕,然後得入。

長史、錄事參軍、倉兵胄三曹參軍、(品秩如諸衛。)司階、中候、司戈、執戟,(如千衛品秩、人數。)翊府中郎將、左右郎將、錄事、兵曹、校尉、旅帥、隊正、副隊正。(人數、品秩如諸衛。)

左右龍武軍(初,太宗選飛騎之尤驍健者,別署百騎,以為翊衛之備。天後初,加置千騎,中宗加置萬騎,分為左右營,置使以領之。自開元以來,與左右羽林軍名曰北門四軍。開元二十七年,改為左右龍武軍,官員同羽林軍也。)

大將軍一員,(正三品。)將軍二員。(從三品。)

長史一人,錄事參軍事一人,錄事一人,史二人,倉兵胄三曹參軍事各一人。(隨曹有府、史、掌固人數。)司階二人,中候三人,司戈、執戟各五人,長上各十人。(右件官員階品、人數、職掌,如羽林軍也。)

左右神武軍(至德二年,肅宗在鳳翔置。初,貞觀中置北衛七營,後改為左右羽林軍。皆選才力驍勇者充,每月一營十人為番當上。又置左右龍武軍,皆唐元功臣子弟並外州人。如宿衛兵,分日上下。肅宗在鳳翔,方收京城,以羽林軍減耗,寇難未息,乃別置神武軍,同羽林製度官吏,謂之北衙六軍。又置衙前射生手千餘人,謂之左右英武軍。非六軍之例也。乾元二年十月敕,左右羽林、左右龍武、左右神武官員並升同金吾四衛,置大將軍二人,將軍二人也。)

左右神策軍(上元中,以北衙軍使衛伯玉為神策軍節度使,鎮陝州,以拒東寇,以中使魚朝恩為觀軍容使,監伯玉軍。及伯玉入為羽林帥,出為荊南節度使,朝恩專統神策軍,鎮陝。廣德元年,吐蕃犯京師,代宗避狄幸陝,朝恩以神策軍迎扈。及永泰元年,吐蕃犯京畿,朝恩以神策兵屯於苑中。自是,神策軍恒以中官為帥。建中末,盜發京師,竇文場以神策軍扈蹕山南。及還京師,賞勞無比。貞元中,特置神策軍護軍中尉,以中官為之,時號兩軍中尉。貞元已後,中尉之權傾於天下,人主廢立,皆出其可否,事見《宦者傳》也。)

大將軍各二員,(正三品。貞元二年九月敕,改神策左右廂為左右軍,置大將軍各二人,正三品。)將軍各二員。(從三品。至貞元三年五月,敕左、右神策將軍各加二員,左、右神武將軍各加一員也。)

神威軍(本號殿前射生左右廂,貞元二年九月改殿前左右射生軍,三年四月改為左右神威軍,非六軍之例也。)

大將軍二員,(正三品。)將軍二員。(從三品。)職田、俸錢、手力、糧料等,同六軍諸衛。

六軍統軍(興元元年正月二十九日敕,左右羽林、左右龍武、左右神武各置統軍一人,秩從二品。)

十六衛上將軍(舊無此官。貞元二年九月一日敕:“六軍先有敕,各置統軍一人,十六衛宜各置上將軍一員,秩從二品。其左右衛及左右金吾衛上將軍俸料、隨軍人馬等,並同六軍統軍。其諸衛上將軍,次統軍例支給。”貞元二年九月十三日,六軍十二衛上將軍,並放入宿,已後為例也。)

諸府(隋置驃騎、鷹揚等府,凡天下守戍兵,不成軍曰牙,府有上中下也。)

折衝都尉各一人,(上府,都尉正四品上。中府,從四品下。下府,正五品下。武德中,采隋折衝、果毅郎將之名,改統軍為折衝都尉,別將為果毅都尉。)

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上府,果毅從五品下。中府,正六品上。下府從六品下。

隋煬帝置果毅郎將,國家置折衝都尉。)別將各一人,(上府,別將正七品下。

中府,從七品上。下府,從七品下。)

長史一人,(上府,正七品下。中府,從七品上。下府,從七品下。)兵曹參軍一人,(上府,從八品下。中府,正九品上。下府,從九品下也。)錄事一人,校尉五人。每校尉,旅帥二人,每旅帥,隊正、副隊正各二人。諸府折衝都尉掌領五校之屬,以備宿衛,以從師役,總其戎具、資糧、差點、教習之法令。

凡衛士,三百人為一團,以校尉領之,以便習騎射者為越騎,餘為步兵。其團,十人為火,火備六馱之馬。每歲十一月,以衛士帳上尚書省天下兵馬之數以聞。

凡兵馬在府,每歲季冬,折衝都尉率五校之屬以教其軍陣、戰鬥之法也。(具有教習簿籍。)

東宮官屬

太子太師、太傅、太保各一員。(並從一品。師傅,宮官,南朝不置。後魏、北齊,師傅品第二,號東宮三太。隋品亦第二。武德定令,加從一品也。)

太子少師、少傅、少保各一員。(並正二品。三少,亦古官,曆代或置或省。南朝並不置。後魏、北齊置之,品第三,號東宮三少。皇家定令,正二品。)

三師三少之職,掌教諭太子。無其人,則闕之。

太子賓客四員。(正三品。古無此官,皇家顯慶元年春始置四員也。)掌侍從規諫,讚相禮儀。

太子詹事一員,(正三品。)少詹事一員。(正四品上。詹事,秦官,掌皇太子宮。龍朔二年改為端尹,天授為宮尹,神龍複也。)詹事統東宮三寺十率府之政令。少詹為之貳。凡天子六官之典製,皆視其事而承受之。

丞二人,(正六品上。)主簿一人,(從七品上。)錄事二人,(正九品下。)

令史九人,書令史十八人。丞掌判府事。主簿掌印,檢勾稽。錄事掌受事發辰。

司直一人,(正七品上,)令史一人,書令史二人,亭長四人,掌固六人。

司直掌彈劾宮僚,糾舉職事。太子朝,宮臣則分知東西班。凡諸司文武應參官,每月皆具在否以刺之。

太子左春坊:左庶子二人,(正四品上。)中允二人。(正五品下。)左庶子掌侍從讚相,駁正啟奏。中允為之貳。

司議郎四人,(正六品上。)錄事二人,(從八品下。)主事二人,(從九品下。)令史七人,書令史十四人。司議郎掌啟奏記注宮內祥瑞,宮長除拜薨卒,每年終送史館。

左諭德一人,(正四品下。)左讚善大夫五人,(正五品上。)傳令四人,

掌儀二人,讚者四人。左諭德掌諷諭規諫。

崇文館:(貞觀中置,太子學館也。)學士,直學士,(員數不定。)學生二十人,校書二人,(從九品下,)令史二人,典書二人,搨書手二人,書手十人,熟紙匠三人,裝潢匠五人,筆匠三人。學士掌東宮經籍圖書,以教授諸生。

凡課試舉送,如弘文館。校書掌校理四庫書籍。

司經局:洗馬二人,(從五品下。洗馬,漢官,為太子前馬。)太子文學三人,(正六品。)校書四人,(正九品。)正字二人,(從九品上。)書令史二人,楷書手二十五人,典書四人。洗馬掌四庫圖籍繕寫、刊緝之事。文學掌侍奉文章。校書、正字掌典校四庫書籍。

典膳局:典膳郎三人,(正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書令史二人,主食六人,典食二百人,掌固四人。典膳郎掌進膳嚐食,每夕局官於廚更直。

藥藏局:藥藏郎二人,(正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侍醫典藥九人,藥童十八人,掌固六人。藥藏郎掌和劑醫藥。

內直局:內直郎二人,(從六品下。)丞二人,(正八品下。)典服三十人,典扇十五人,典翰十五人,裳固六人。內直郎掌符璽、傘扇、幾案、衣服之事。

典設局:典設郎四人,(從六品下,)丞二人,(正八品下。)幕士六百人。

典設郎掌湯沐、灑掃、鋪陳之事。凡大祭祀,太子助祭,則於正殿東設幄坐。

宮門局:宮門郎二人,(從六品下。)丞二人,(正八品下。)門仆一百三十人。宮門郎掌內外宮門管鑰之事。(其鍾鼓刻漏,一如皇居之製也。)

太子右春坊:右庶子二人,(正四品下。)中舍人二人,(正五品上。)

舍人四人,(正六品上。)錄事一人,(從八品下。)主事二人,(從九品下。)

舍人掌行令書令旨及表啟之事。太子通表,如諸臣之禮。諸臣及宮臣上皇太子,大事以箋,小事以啟,其封題皆曰上,右春坊通事舍人開封以進。其事可施行者皆下於坊,舍人開,庶子參詳之,然後進。不可者則否。

右諭德一人,(正四品下。)右讚善大夫五人,(正五品上。)傳令四人,(諭德、讚善,掌事如左。)通事舍人八人,(正七品下。)典謁二十人。舍人掌導引宮臣辭見及承令勞問之事。

太子內坊:(皆宦者為司局。)典內二人,(從五品下。)錄事一人,典直四人,(正九品下。)導客舍人六人,閣帥六人,內閽八人,內給使,(無員數。)

內廄二十人,典事二人,駕士三十人。典內掌東宮閣門之禁令,及宮人衣廩賜與之出入。丞為之貳。典直主儀式。導客主儐序。閣帥主門戶。內閽主出入。給使主傘扇。內廄主車輿。典事主牛馬。典內統而監之。

太子內官:司閨二人,(從六品。)掌導引妃及宮人名簿,總掌正、掌書、掌筵三司。掌正三人,(從八品。)掌文書出入,目錄為記。並閣門管鑰,糾察推罰。女史,流外三品。掌典文簿而執行焉,掌書三人,(從八品。)掌寶、符契、經簿、宣傳、啟奏、教學、廩賜、紙筆、監印。

掌筵三人,(從八品。)掌帷幄、床褥、幾案、傘扇、灑掃、鋪設之事。司禮二人,(從六品。)掌禮儀參見,以總掌嚴掌縫,掌藏,而領其事。掌嚴三人,(從八品。)掌首飾、衣服、巾櫛、膏沐、仗衛。掌縫三人,(從八品。)掌裁縫、織繢。掌藏三人,(從八品。)掌貨貝、珠玉、錦彩。

司饌二人,(從六品。)掌膳羞。進食先嚐,總掌食、掌醫、掌園三司,而領其事。掌食三人,(從八品。)掌膳羞、酒醴、燈燭。掌醫三人,(從八品。)

掌醫主醫藥。掌園三人,(從八品。)掌園苑樹藝、蔬果。

太子家令寺:令一人,(從四品上。)丞二人,(從七品上。)主簿一人,(正九品下。)錄事一人。家令掌太子飲膳、倉儲、庫藏之政令,總食官、典倉、司藏三署之官屬。

食官署:令一人,(從八品下。)丞二人,(從九品下。)掌膳十二人,奉觶三十人。食官令掌飲膳之事。

典倉署:令一人,(從八品下。)丞二人,(從九品下。)園丞二人,典事六人。典倉令掌九穀入藏,及醯醢、庶羞、器皿、燈燭之事。

司藏署:令一人,(從八品下。)丞二人。(從九品下。)司藏令掌庫藏財貨、出納、營繕之事。

太子率更寺:令一人,(從四品上。)丞二人,(從七品上。)主簿一人,(正九品下。)錄事一人,伶官師二人,漏刻博士二人,掌漏六人,漏童六十人,典鼓二十四人。率更令掌宗族次序、禮樂、刑罰及漏刻之政令。其次序。

廄牧署:令一人,(從八品下。)丞二人,(從九品下。)典乘四人,牧長四人,翼馭十五人,駕士三十人,獸醫二十人。廄牧令掌車馬、閑廄、牧畜之事。

東宮武官

太子左、右衛率府:(秦、漢有太子衛率,主門衛。晉分左、右、中、前四衛率,後代因置左、右率。北齊為衛率坊。隋初始分置左右衛率府、左右宗衛率、左右虞候、左右內率、左右監門率十府,以備儲闈武衛之職。煬帝改為左、右侍率,國家複為衛率。龍朔改為左、右典戎衛,鹹亨複。)率各一員,(正四品上。)

副率各一人,(從四品上。)左右衛率掌東宮兵仗羽衛之政令,總諸曹之事。凡親勳翊府及廣濟等五府屬焉。凡正、至太子朝,宮臣率其屬儀仗,為左右廂之周衛,出入如鹵簿之法。

長史各一人,(正七品上。)錄事參軍事各一人。(從八品上。)倉曹參軍一人,(從八品下,)兵曹參軍一人,(從八品下。)胄曹參軍一人,(從八品下。)司階一人,(從六品上。)中候二人,(從七品下。)司戈二人,(從八品下。)執戟三人。(從九品下。)長史掌判諸曹及三府五府之貳。錄事掌監印勾稽。官掌本曹簿籍。(職事皆視上台。)親府勳翊府中郎將各一人,(從四品上。)左、右郎將各一人,(正五品下。)錄事一人,兵曹參軍一人,校尉五人,旅帥十人,隊正二十人,副隊正二十人。郎將掌其府之屬以宿衛,而總其事。

(職掌一視上台親府。)

太子左、右司禦率府:(本號左、右宗衛府,龍朔改為司禦率府。)率各一人,(正四品上。)副率各二人,(從四品上。)衛禦率掌同左右率。

長史、錄事參軍事、倉兵胄三曹參軍、司階、中候、司戈、執戟。(人數、品秩、職掌如左右衛府也。)

太子左、右清道率府:(隋文置左右虞候府,各開府一人,掌斥候。國初亦為左、右虞候,龍朔改為清道率府,神龍又為虞候,開元複為清道也。)率各一人,(正四品上。)副率各二人。(從四品上。)清道率掌東宮內外晝夜巡警之法。

長史、錄事參軍事、倉兵胄三曹參軍、司階、中候、司戈、執戟。(人數、品秩如左右衛率府。)

太子左右監門率府:(隋置此官,國家因之。)率各一人,(正四品上。)

副率各一人。(從四品上。)左右監門率掌東宮禁衛之法,應以籍入宮殿門者,二率司其出入,如上台之法。

長史、錄事參軍事、兵胄二曹參軍。監門直長七十八人。(人數、品秩同諸率府。)

太子左、右內率府:(隋初置內率府,擬上台千牛衛。龍朔初,為奉裕率,鹹亨複。)率各一人,(正四品上。)副率各一人。(從四品上。)左、右內率之職,掌東宮千牛備身侍奉之事,而立其兵仗,總其府事。

長史、錄事參軍事、兵胄二曹參軍,(人數、品秩如諸率。)千牛十六人,備身二十八人,主仗六十人。

王府官屬(公主邑司。)

親王府:傅一人,(從三品。漢官有王傅、太傅,魏、晉後唯置師,國家因之,開元改為傅。)諮議參軍一人,(正五品上。)友一人,(從五品下。)

文學二人,(從六品上。)東閣、西閣祭酒各一人。(從七品上。)傅掌傅相讚導,而匡其過失。諮議訏謀左右。友陪侍規諷。文學讎校典籍,侍從文章。祭酒接對賓客。

長史一人,(從四品上。)司馬一人,(從四品下。)掾一人,(正六品上。)

屬一人,(正六品上。)主簿一人,(從六品上。)史二人,記室參軍事二人,(從六品上。)錄事參軍事一人,(從六品上。)錄事一人,從九品上。功倉戶兵騎法士等七曹參軍事各一人,(正七品上。)參軍事二人,(正八品下。)行參軍四人,(從八品。)典簽二人。(從八品下。)長史、司馬統領府僚,紀綱職務。掾統判七曹參軍事。主簿掌覆省王教。記室掌表啟書疏。錄事參軍事勾稽省署鈔目。錄事掌受事發辰。七曹參軍各督本曹事,出使檢校。典簽宣傳教命。

親王親事府:典軍二人,(正五品上。)副典軍二人,(從五品上。)執仗親事十六人,執乘親事十六人,親事三百三十三人,校尉、旅帥、隊正、隊副。

(準部內人數多少置。)親王帳內府典軍二人,副典軍二人,(品秩如親事府。)

帳內六百六十七人,校尉、旅帥、隊正、隊副。(看人數置。)典軍、副典軍之職,掌率校尉已下守衛陪從之事。

親王國:令一人,(從七品下。)大農二人,(從八品下。)尉二人,(正九品下。)丞一人,(從九品下。)錄事一人,典衛八人,舍人四人,學官長一人,食官長一人,丞一人,廄牧長二人,丞二人,典府長二人,丞二人。國令、大農掌通判國事。國尉、國丞掌判國司,勾稽監印事。典衛守居宅。舍人引納。

學官教授內人。

公主邑司:令一人,(從七品下。)丞一人,(從八品下。)錄事一人,(從九品下。)主簿二人,謁者二人,舍人二人,家吏二人。公主邑司官各掌主家財貨出入、田園征封之事。其製度,皆隸宗正寺。

州縣官員京兆河南太原等府:(自秦、漢已來為雍、洛、並州。周、隋或置總管都督,通名為府。開元初,乃為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三府牧各一員,(從二品。

牧,古官,舜置十二牧是也。秦以京城守為內史,漢武改為尹。後魏、北齊、周、隋又以京守為牧。武德初,因隋置牧,以親王為之。或不出閣,長史知府事。)

尹各一員,(從三品。京城守,秦曰內史,漢曰尹,後代因之。隋為內史。武德初置牧,以長史總府事。開元初,雍、洛、並改為府,乃升長史為尹,從三品,專總府事也。)少尹各二員,(從四品下。魏、晉已下,州府有治中,隋文改為司馬,煬帝改為讚理,又為丞,武德改為治中,永徽避高宗名,改為司馬,開元初,改為少尹。)司錄參軍二人,(正七品。)錄事四人,(從九品上。)功倉戶兵法士等六曹參軍事各二人,(正七品下。)府史、(《隋書》有之。)參軍事六人,(正八品下。)執刀十五人,典獄十一人,問事十二人,白直二十四人。

經學博士一人,(從八品上。)助教二人,學生八十人。醫藥博士一人,助教一人,學生二十人。

大都督府:(魏黃初二年,始置都督諸州軍事之名,後代因之。至隋改為總管府。武德四年又改為都督,貞觀中分為上、中、下都督府也。)都督一員,(從二品。)長史一人,(從三品。)司馬二人,(從四品下。)錄事參軍事二人,(正七品上。)錄事二人,(從九品上。)功倉戶兵法士六曹參軍事,(功士二曹各一員,餘曹各二員,並正七品下也。)典獄十六人,問事十人,白直二十四人,市令一人,(從九品上。)丞一人,佐一人,史二人,倉督二人。經學博士一人,(從八品上。)助教二人,學生六十人。醫學博士一人,(從八品下。)

助教一人,學生十五人。

中都督府:都督一員,(正三品上。)別駕一人,(正四品下。)長史一人,(正五品上。)司馬一人,(正五品下。)錄事參軍事一人,(從七品下。)錄事二人,(從九品上。)功倉戶兵法士六曹參軍事各一人,(並從七品上。)參軍事四人,(從八品上。)典獄十四人,白直二十人,市令一人,(從九品上。)

丞一人,佐一人,史二人,帥三人,倉督二人。經學博士一人,(從八品下。)

助教二人,學生六十人。醫藥博士一人,學生十五人。

下都督府:都督一員,(從三品。)別駕一人,(從四品下。)長史一人,(從五品上。)司馬一人,(從五品上。)錄事參軍事一人,(從七品上。)錄

事二人,(從九品下。)功倉戶兵法士六曹參軍事各一人,(從七品下。)參軍事三人,(從八品下。)典獄十二人,問事六人,白直十六人,市令一人,(從九品上。)丞二人,佐一人,史二人,帥二人,倉督二人。經學博士一人,(從八品下。)助教一人,學生五十人。醫學博士一人,助教一人,學生十二人。

上州:(州之名,古也。舜置十二州,《禹貢》九州,漢置十三州。秦並六國,置三十六郡。漢則以州統郡。其後武德改郡為州,改州為郡,事見諸卷。國家製,戶滿四萬以上為上州。)刺史一員,(從三品。秦分天下為三十六郡,郡置守、都尉各一人,仍以禦史一人監郡。漢廢監郡禦史,丞相遣掾吏分察諸郡。

漢武元光五年,分天下置十三州,分統諸郡。每州遣使者一人,督察官吏清濁,謂之十三州刺史。後漢遂以名臣為刺史,專州郡之政,仍置別駕、治中、諸曹掾屬,號曰外置刺史。天寶改州為郡,置太守。乾元元年,改郡為州,州置刺史。

初,漢代奉使者皆持節,故刺史臨部,皆持節。至魏、晉,刺史任重者,為使持節都督,輕者為持節。後魏、北齊,總官、刺史,則加使持節諸軍事,以此為常。

隋開皇三年罷郡,以州統縣,刺史之名存而職廢。而於刺史太守官位中,不落持節之名,至今不改,有名無實也。至德之後,中原用兵,大將為刺史者,兼治軍旅,遂依天寶邊將故事,加節度使之號,連製數郡。奉辭之日,賜雙旌雙節,如後魏、北齊故事。名目雖殊,得古刺史督郡之製也。)別駕一人,(從四品下。)

長史一人,(從五品上。)司馬一人,(從五品下。)錄事參軍事一人,(從七品上。)錄事三人,(從九品上。)司功、司倉、司戶、司兵、司法、司士六曹參軍事各一人,(並從七品下。)參軍事四人,典獄十四人,問事八人,白直二十四人,市令一人,(從九品上。)丞一人,佐一人,史二人,帥三人,倉督二人。經學博士一人,(從八品下。)助教二人,學生六十人,醫學博士一人,(正九品下。)助教一人,學生十五人。

中州:(戶滿二萬戶已上,為中州。)刺史一員,(正四品上。)別駕一人,(正五品下。)長史一人,(正六品上。)司馬一人,(六品上。)錄事參軍事一人,(正八品上。)錄事一人,(從九品上。)司功、司倉、司戶、司法、司士六曹參軍事各一人,(並正八品下。隨曹有佐史人數。)參軍事三人,(正九品上。)執刀十人,典獄十二人,問事六人,白直十六人,市令一人,丞、佐各一人,史、帥、倉督各二人。經學博士一人,(正九品上。)助教一人,學生五十人。醫藥博士一人,(從九品下。)助教一人,學生十二人。

下州:(戶不滿二萬,為下州也。)刺史一員,(正四品下。)別駕一人,(從五品上。)司馬一人,(從六品下。)錄事參軍事一人,(從八品上。)錄事一人,(從九品下。)司倉、司戶、司法三曹參軍事各一人,(從八品下。隨曹有佐史人數。)參軍事一人,(從九品下。)典獄八人,問事四人,白直十六人,市令一人,佐、史各一人,帥二人,倉督一人。經學博士一人,(正九品下。)

助教一人,學生四十人。醫學博士一人,(從九品下。)學生十人。

京兆、河南、太原牧及都督、刺史掌清肅邦畿,考核官吏,宣布德化,撫和齊人,勸課農桑,敦敷五教。每歲一巡屬縣,觀風俗,問百年,錄囚徒,恤鰥寡,閱丁口,務知百姓之疾苦。部內有篤學異能聞於鄉閭者,舉而進之。有不孝悌,悖禮亂常,不率法令者,糾而繩之。其吏在官公廉下己,清直守節者,必謹而察之。其貪穢諂諛,求名狥私者,亦謹而察之。皆附於考課,以為褒貶。若善惡殊尤者,隨即奏聞。若獄訟疑議,兵甲興造便宜,符瑞尤異,亦以上聞。其常則申於尚書省而已。若孝子順孫,義夫節婦,精誠感通,誌行聞於鄉閭者,亦具以申奏,表其門閭。其孝悌力田,頗有詞學者,率與計偕。其所部有須改更,得以便宜從事。若親王典州,及邊州都督刺史不可離州局者,應巡屬縣,皆委上佐行焉。尹、少尹、別駕、長史、司馬掌貳府州之事,以綱紀眾務,通判列曹。歲終則更入奏計。司錄、錄事參軍掌勾稽,省署鈔目,監符印。功曹、司功掌官吏考課、祭祀、禎祥、道佛、學校、表疏、醫藥、陳設之事。倉曹、司倉掌公廨、度量、庖廚、倉庫、租賦、征收、田園、市肆之事。戶曹、司戶掌戶籍、計帳、道路、逆旅、婚田之事。兵曹、司兵掌武官選舉、兵甲器仗、門戶管鑰、烽候傳驛之事。法曹、司法掌刑法。士曹、司士掌津梁、舟車、舍宅、百工眾藝之事。市令掌市厘交易、禁斥非違之事。經學博士掌《五經》,教授諸生。醫藥博士以百藥救民疾病。下至執刀、白直、典獄、佐史,各有其職。州府之任備焉。

縣令(三代之製,五等諸侯,自理其人。周衰,諸侯相侵,大國分置郡邑縣鄙,以聚其人。齊、晉謂之大夫,魯、衛謂之宰,楚謂之公、尹,秦謂之令、長。

秦製:萬戶已上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減萬戶為長,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也。)

長安、萬年、河南、洛陽、太原、晉陽六縣,謂之京縣。令各一人,(正五品上。)丞二人,(從七品。)主簿二人,(從八品上。)錄事二人,(從九品下。)佐二人,史四人,尉六人,(從八品下。)司功、(佐三人,史六人。)司倉、(佐四人,史八人。)司戶、(佐五人,史十人。)司兵、(佐三人,史六人。)司法、(佐五人,史十人。)司士,(佐四人,史八人。)典獄十四人,問事八人,白直十八人。博士一人,助教一人,學生五十人。

京兆、河南、太原所管諸縣,謂之畿縣。令各一人,(正六品下。)丞一人,(正八品下。)主簿一人,(正九品上。)尉二人,(正九品下。)錄事二人,(史三人。)司功、(佐三人,史五人。)司倉、(佐四人,史七人。)司戶、(佐四人,史七人,帳史一人。)司法,(佐四人,史八人。)典獄十四人,問事四人,白直十人,市令一人。(佐一人,史一人,帥二人。)經學博士一人,助教一人,學生四十人。

諸州上縣:令一人,(從六品上。)丞一人,(從八品下。)主簿一人,(正九品下,)尉二人,(從九品上。)錄事二人,(史三人。)司戶、(佐四人,史七人,帳史一人。)司法,(佐四人,史八人。)倉督二人,典獄十人,問事四人,白直十人,市令一人,(佐、史各一人,帥一人。)博士一人,助教一人,學生四十人。

諸州中縣:令一人,(正七品上。)丞一人,(從八品下。)主簿一人,(從九品上。)尉一人,(從九品下。)錄事一人,(史四人,)司戶、佐三人,史五人,帳史一人。司法,(佐二人,史六人。)倉督一人,典獄八人,問事四人,白直八人。博士一人。助教一人,學生二十五人。

諸州中下縣:令一人,(從七品下。)丞一人,(正九品下。)主簿一人,(從九品上。)尉一人,(從九品下。)錄事一人,司戶、(佐二人,史三人,帳史一人。)司法,(佐二人,史四人。)典獄六人,問事四人,白直八人,市令一人。(佐、史各一人,帥二人。)博士一人,助教一人,學生二十五人。

諸州下縣:令一人,(從七品下。)丞一人,(正九品下。)主簿一人,(從九品上。)尉一人,(從九品下。)錄事一人,司戶、(佐二人,史四人,帳史一人。)司法,(佐一人,史四人。)典獄六人,問事四人,白直八人,市令一人。(佐一人,史二人,帥二人也。)博士一人,助教一人,學生二十人。

京畿及天下諸縣令之職,皆掌導揚風化,撫字黎氓,敦四人之業,崇五土之利,養鰥寡,恤孤窮。審察冤屈,躬親獄訟,務知百姓之疾苦。

大都護府:大都護一員,從二品。副都護四人,(正四品上。)長史一人,(正五品上。)司馬一人,(正五品上。)錄事參軍事一人,(正七品上。)錄事二人,(從九品上。)功曹、倉曹、戶曹、兵曹、法曹五參軍事各一人,(並正七品下。)參軍事三人。(正八品下。)

上都護府:都護一員,(正三品。)副都護二人,(從四品上。)長史一人,(正五品上。)司馬一人,(正五品上。)錄事參軍事一人,(正七品下。)

錄事二人,功曹、倉曹、戶曹、兵曹四參軍事各一人,(從七品上。)參軍事三人。(從八品上。)

都護之職,掌撫尉諸蕃,輯寧外寇,覘候奸譎,征討攜貳。長史、司馬貳焉。諸曹,如州府之職。

節度使:(天寶中,緣邊禦戎之地,置八節度使。受命之日,賜之旌節,謂之節度使,得以專製軍事。行則建節符,樹六纛。外任之重,無比焉。至德已後,天下用兵,中原刺史亦循其例,受節度使之號。)節度使一人,副使一人,行軍司馬一人,判官二人,掌書記一人,參謀,(無員數也。)隨軍四人。(皆天寶後置。檢討未見品秩。)

元帥、都統、招討等使元帥。(舊無其名。安、史之亂,肅宗討賊,以廣平王為天下兵馬元帥,又以大臣郭子儀、李光弼隨其方麵副之,號為副元帥。及代宗即位,又以雍王為之。

自後不置。昭宗又以輝王為之也。)

都統。(乾元中置,或總三道,或總五道,至上元末省。大中後,討徐州以康承訓,討黃巢以荊南王鐸,皆為都統。)

招討使。(貞元末置。自後隨用兵權置,兵罷則停。)

防禦團練使。(至德後,中原置節度使。又大郡要害之地,置防禦使,以治軍事,刺史兼之,不賜旌節。上元後,改防禦使為團練守捉使,又與團練兼置防禦使,名前使,各有副使、判官,皆天寶後置,未見品秩。)

諸鎮(魏有鎮東、鎮西、鎮南、鎮北四將軍,後代因之。隋因始置鎮將、鎮副之名也。)

上鎮:將一人,(正六品下。)鎮副一人,(正七品下。)錄事一人,倉曹、兵曹二參軍。(從八品下。各有佐史。)

中鎮:將一人,(正七品上。)鎮副一人,(從七品上。)錄事一人,兵曹參軍一人。(正九品下。)

下鎮:將一人,(正七品下。)鎮副一人,(從七品下。)錄事一人,兵曹參軍一人。(從九品下。)

諸戍(春秋有戍,葵丘之義。東晉、後魏以屯兵守境處為戍,隋因之。)

上戍:主一人,(正八品下。)戍副一人。(從八品下。)佐一人,史二人。

中戍:主一人。(從八品下。)

下戍:主一人。(正九品下。)

五嶽四瀆廟:令各一人,(正九品上。)齋郎三十人,祝史三人。

上關:令一人,(從八品下。)丞二人。(正九品下。)錄事一人,(有府、史、典事。)津吏八人。

中關:令一人,(正九品下。)丞一人。(從九品下。)錄事一人,津吏六人。

下關:令一人,(從九品下。)津吏四人。(關令各有府、史。)

關令掌禁末遊,伺奸慝。凡行人車馬出入往來,必據過所以勘之。

舊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