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硯沒想到,怡春樓一行,卻徹底改變了他的生活。

四位頭牌姑娘因為他的一首詩而將他當作知心好友,而蘇硯在怡春樓賣畫兒的事自然也有了著落。

怡春樓來來往往的客人都是舍得花錢的主兒,尤其是肯點頭牌的客人。

蘇硯的畫賣價雖高,但內容卻十分精彩。

而且,畫卷剛好契合怡春樓的工作主題。

有了蘇硯這個神秘畫家的大作之後,怡春樓的生意也被帶得愈發火爆。

一天,銅礦司得主事恰好來這裏消費。

蘇硯得知消息後,特意送上了禮品。

春蘭姑娘又說盡好話,蘇硯終於得到了夢寐以求的白薑石。

建房的材料早已備齊,錢也籌集到位。

短短兩個月時間,蘇硯的現代高級大豪宅便建好了。

顧婧雅看著裝修精致的房間,鼻子一酸,差點沒哭出來。

穿越這麽久,她終於再次感受到熟悉的生活氣息了。

蘇硯一家人便如此一起生活了兩年。

這兩年,蘇硯帶著族人大力發張養殖。

除了豬,還有雞、鴨、魚。

現在,蘇南村的飼養已成規模,蘇氏一族的人幾乎頓頓都能吃上大魚大肉。

誰能想到,兩年前,他們還食不果腹,差點餓死。

經過三季的耕種,所有人家裏也都是稻米堆滿倉。

不僅如此,蘇硯還待人在後山大力開墾,把棉花進行大力種植。

李玉蓮帶領十裏八縣的婦女建起了服裝行,各種款式的棉服、羽絨服,在蘇塘縣甚至江寧府都引發熱潮。

之前蘇硯說書的那個酒樓經營不善,差點倒閉,也被蘇硯買了下來。

顧婧雅作為行政總廚,帶領廚子們推出了各項菜品。

再配合上蘇硯新釀並特意調製的酒和各種飲料,生意風靡一時。

縣丞董格求聯合董集貿準備給蘇硯找事兒,經常派人來搗亂。

後來甚至誣陷蘇硯,想要趁機吞並蘇硯的家產。

好在蘇硯早有準備,暗中派人收集董家人的罪狀,在於老的幫忙下,一舉薑他們拿下。

董集貿的田地被分給窮人,蘇硯還大力推薦他們種木薯。

一季收成後,眾人的溫飽問題得到解決,也間接影響了其餘糧食的價格下降。

以前一斤大米咬三十文,現在隻要十文了。

糧價下降的同時,百姓們的收入卻在增加。

蘇硯經營的各種商行,像是駿馬一般,拉著蘇塘縣的經濟往前奔。

蘇硯原本以為就這樣,和妻子、兒子、女兒一起過些逍遙生活。

可隔壁縣已經是滿目瘡痍,難民潮也時常卷席到蘇塘縣。

於老將蘇塘縣的情況稟報祁王,祁王便同戶部諸官員一起舉薦蘇硯任涼光縣縣令。

皇命不可違,蘇硯也不得不帶著一家人趕赴涼光縣。

涼光縣外,難民們扶持著走在道路兩旁,

有往涼光縣去的,也有離開涼光縣的。

蘇硯的心咯噔一下。

他沒有想過要拯救這個世界,他隻希望能夠過些安逸舒適的日子。

好不容易奮鬥出來,老婆孩子熱炕頭,有吃有穿,可現在居然又落入一切重來的局麵。

涼光縣縣衙破舊不堪,比起蘇硯最初的住宅還要破爛,隻是更寬大一些。

這樣下去,老百姓餓死不說,他們一家子在這裏也沒辦法生活。

蘇硯便趕緊安排李玉蓮將孩子先帶回蘇南村。

畢竟那裏有村民們,熟人多,生活肯定要好一些。

接著蘇硯有命人從家裏的賬戶裏支出三千兩白銀。

縣衙沒錢,而且還是一堆爛賬。

找朝廷撥,那無異於癡人說夢。

現在蘇硯隻好自己先墊上,等到以後賺錢了在從中拿回自己那份。

他從蘇塘縣招了幾十個青壯年做保安,又從本地難民中,挑選一些老實本分的年輕人擔任縣衙捕頭。

有了人馬,蘇硯便開始整飭涼光縣的秩序。

每天晚上派兵隊巡邏,對一些在難民群裏搞欺壓的頭子當眾處決。

一來是殺雞儆猴,另一方麵也是確保難民不鬧出大亂子。

看著秩序穩定後,蘇硯又重新更換了縣衙的名字。

叫涼光縣卻是有些悲涼,啥都光了。

蘇硯便將縣衙改名為桃源縣。

懷念古人,寄托希望吧。

蘇硯又托人從蘇塘縣買來了許多的木薯。

自從他建議在蘇塘縣大範圍種植木薯後,現在木薯在蘇塘縣已經非常多了。

早先木薯因為產量豐富,便宜,是蘇塘縣人民的主食。

慢慢的,蘇塘縣其他地方的糧食產量也都起來了,糧價也下來了。

所以,木薯的消耗變少了。

蘇硯現在也沒太多錢能夠養活一個縣的百姓,也隻有賣便宜的木薯作為過渡。

資源有限,蘇硯肯定不能搞開倉放糧。

何況倉裏根本沒糧。

這一點木薯,蘇硯將它作為工錢。

他大量招工,一是修建縣衙和官道,而是同意開荒,耕種。

隻有來年地裏長出糧食了,桃源縣的情況才能慢慢好轉。

這段期間,有不少難民因為饑餓去世,蘇硯也隻好忍住慈悲,名人將他們火化安葬,免得升起疾病。

他隻能先救一部分人,不然,全得死。

好在一年時間很快過去了。

桃源縣基本穩定下來。

有了秩序和保障,一些商人也被吸引了過來。

蘇硯趁機搞了幾個工廠,啥都幹。

反正就是作為政府的代理人,搞錢。

既能給百姓提供就業機會,也能借此賺點錢,去買糧食。

好在這些難民要求很低,隻要有吃的就行。

而蘇硯自己作為縣令,手下都是他的人,他想幹什麽也方便。

終於各個工廠開始盈利,棉服羽絨服蠶絲被銷往各地。

蘇硯還培養了一群專門說書的團隊,他作為股東兼編劇。

他把這些說書人培養出來,四處巡演,順便賣工廠裏出的書。

說書人每到一個地方,便說一段故事。

可偏偏不說完。

等到大家興趣上來了,他們便走了。

很多人想知道故事後續。

這時候蘇硯就會派第二撥人來賣書。

紙張和印刷都是他組織難民開廠搞得,成本比較低。

書也是他自己寫的。

有時候難得寫了,便簡要口述一段劇情,找落第的讀書人寫。

隻給寫代寫費,也不給他們版權和分成。

這樣一來,書本的成本便低了。

而在大楚,書的售價卻又很高。

蘇硯將故事搞成一期一期的連載。

既讓很多人買得起,又能長時間的賣。

糧食收上來了,蘇硯便給落籍的難民分田。

先是給官府打工的形式種,官府包他們吃,然後收成官府拿大頭。

兩年後,收成已經十分不錯,桃源縣也終於再次糧倉充凜。

蘇硯便將這些地按人頭分給這些百姓,他們拿大頭,眾多得多。

一些田地他則是收在官府手裏,請百姓種。

而且,蘇硯對於每個人買賣的土地數量做了嚴格限定,不管什麽身份,都一視同仁,免得造成土地兼並。

三年後,桃源縣已經成為江寧府首屈一指的強縣。

不過這既讓是蘇硯自己的勞動成果,他可不願意就這樣拱手讓人。

於是,在蘇硯的奏報中,全部都是桃源縣如何困難,當然也會多少加一些喜報,讓領導看到希望。

同年,遼人大舉入侵北鎮,被李光複帶領戚大威等將領抵禦在關前,一步不得進。

耶律家族派人買通王甫臣,換下李光複,次月,新上任將領便棄城而逃。

遼軍攻入關內,虎視京都。

同慶帝大病一場,祁王趁機奪權,處死王甫臣。

於老被重新啟用,派往北邊禦敵。

王命來召,命蘇硯同行。

適逢西北流寇大起義,攻奪城池無數。

蘇硯被任命為剿匪先鋒,征繳流寇。

可大楚兵力空虛,主要兵力都在北邊。

蘇硯帶著三千鎮北軍回到江寧。

蘇硯深知善戰者不戰而屈人之兵。

要想剿滅賊寇,最關鍵的不是殺多少賊。

這些賊,都是難民居多。

真要剿滅他們,最重要的就是糧食。

隻要有了糧食,他就能招到數不盡的兵,而流賊也不剿自滅。

於是蘇硯代管江寧一切事務,以江寧為據點,修固城池,大力發展民生。

尤其是大量招募難民興修水利,保障農田。

對於害蟲,則是采用焚燒秸稈的方式,將蟲卵全部殺死。

就這樣,雖然遭遇了兩年旱災,可江寧府的糧食產量沒有受到絲毫影響。

蘇硯每攻打下一座城池,便是嚴明律法,整頓紀律。

接著以工代賑,修城、種田,發展民兵。

一環扣一環,逐步蠶食流民地盤。

同時,蘇硯還修建學校,隻要是適齡兒童,全部可以入學,免費。

他親自指定課本,數學物理化學成為主要科目。

一些科技人才就此誕生。

五年後,蘇硯已經在軍中大量使用火炮,軍隊戰力猛增。

不過蘇硯忍受不了登基後的祁王越來越殘暴荒**,聽詔卻不奉詔。

於老在一次反攻中不慎受傷,幾日後竟然暴斃。

於大小姐攜家眷投靠。

顧婧雅為了報答於家大恩,撮合蘇硯娶了於大小姐。

二人成親後,與大小姐幫助蘇硯招來許多北鎮軍舊部。

於老死後,鎮北軍更加群龍無首,如同一盤散沙。

一些將領割據自保。

遼人**,大楚王朝一朝覆滅。

從此,北邊的地盤全部落入遼人手中。

流竄的賊寇被蘇硯追的喘不過氣,已經無立足之地,準備拚死一搏。

蘇硯也不願再隱忍,這家派出特種部隊和火炮軍隊流寇展開猛攻。

先進的火炮之下,流寇無處遁形,紛紛投降。

各路賊首被擊斃。

倭國趁機侵入,沿著東南沿海登錄,對百姓展開騷擾。

蘇硯命人組建海豹部隊,追著倭寇打。

次年,蘇硯的大學中出現了一個天才,在蘇硯的提示下成功發明蒸汽機。

幾個月後,蒸汽機便運用到了輪船上。

蘇硯命人鍛造材料更好的鋼材,打造鋼鐵戰艦。

倭國流寇退回島內,準備養精蓄銳後卷土重來。

可沒想到,一群群龐然大物接踵而至。

鋼鐵戰艦將倭賊的防禦轟成了渣。

後續大部隊一波接一波,大炮長槍很快便完全占領了倭國。

倭國首領被斬首,反動派全部被蘇硯剿滅。

蘇硯派大將在此鎮守,兩名將領互相製衡,每年回國換人,免得形成割據。

而倭國土著人則被大批押回,分散在全國各地,有專門的治理辦法。

蘇硯還命人將許多難民遷移到島上住,將倭國島徹底劃入版圖。

轉眼二十年過去,亂世已經安定。

蘇硯兒子蘇世民深受百姓喜愛,登基稱帝。

蘇硯則是帶著顧婧雅、李玉蓮和於大小姐回到蘇南村,過上了安逸逍遙的富足日子。

一批批的學生出來後,新的大楚王朝變得更加現代化。

蘇硯再不用想家,因為這裏和老家越來越像。

這裏,就是他的家。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