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8年,曹操出動二十萬水陸大軍攻打劉表。劉表去世後,劉表的兒子劉琮就投降曹操。曹操統率水陸大軍可謂一帆風順,於是順江陵東下,給孫權下了戰書,說自己率領八十萬大軍前來和東吳對陣。
看到曹操率軍而來,東吳的一些官員驚恐萬分,認為東吳的這場大禍不可避免了。隻有都督周瑜沒有把曹軍的攻擊當回事,反而顯得非常淡定。孫權很奇怪,問道:“曹操大軍壓境,都督為何顯得如此鎮靜?”
周瑜說:“曹軍看似是虎狼之師,我看未必。曹軍水陸軍隊不過十五六萬人,而且經過長期的征戰,早已疲憊不堪。收編劉表的軍隊不見得能真心為曹操賣命。因此,曹軍雖然人數眾多,但是軍心渙散,我們沒有什麽可怕的。”
聽了周瑜的話,孫權將一顆懸著的心放了下來,任命周瑜、程普為左、右都督,率兵與劉備合力迎戰曹操;又任命魯肅為讚軍校尉,協助籌劃戰略。
這時候,劉備與孫權已經結為聯盟,共同抵抗曹操。孫劉聯軍在赤壁駐紮,和曹軍隔江對峙。周瑜觀察曹軍水寨,看到曹軍進退得宜,操練得法,發現最可怕的是曹操的水軍。一問才知道,蔡瑁、張允任曹軍水軍都督,周瑜知道,這兩人久居江東,熟習水戰,若不除去這二人,恐怕自己就會敗在二人手中。
曹操正在想辦法如何渡江去攻打孫權大營時,曹操帳下有個叫蔣幹的謀士,說自己和周瑜曾經是同窗,願意前去勸降。
這天,周瑜的手下來報,說有個叫蔣幹的來訪。周瑜一下子明白了,蔣幹是來做說客的,於是心生一計。
看到蔣幹,周瑜親熱地迎了上去。周瑜總是不給蔣幹機會說勸降的話。蔣幹在周瑜帳裏待了好幾天,一直找不到機會提起勸降的事情。周瑜隻是帶他到營中各處查看糧草,向他展示東吳的精兵良馬。
這天晚上,周瑜與蔣幹喝完酒之後,就留蔣幹同宿。周瑜假裝酒喝多了,就和衣臥倒。蔣幹心中有事,自然睡不著,無意中在周瑜臥室的桌上發現一卷文書,仔細一看是周瑜的往來書信,其中有一封寫著“蔡瑁、張允謹封”字樣的書信。蔣幹拆開一看,內容是兩人暗伏曹營,等待時機謀取曹操首級的事情。看完這封信之後,蔣幹大驚失色,偷偷將書信藏在自己身上,第二天早上,便偷偷溜出周瑜的營帳,飛奔回去見曹操。
蔣幹將盜得的書信交給曹操,曹操看了之後非常惱火,立馬斬殺了蔡瑁、張允二人。
眾將看到曹操殺了蔡瑁、張允二人,便問曹操原因。曹操便對眾將說:“這兩個人怠慢軍法,因此將其斬殺。”眾將聽了都驚訝不已。
之後,曹操任毛玢、於禁為水軍都督。周瑜知道之後,大喜道:“我所懼怕的,隻有蔡瑁、張允這兩個人。如今二人已除,曹軍任毛玢、於禁為水軍都督,我就沒有什麽憂慮的了!”
“借刀殺人”就是利用第三方的力量,利用敵人內部的矛盾,從而達到取勝的目的。周瑜巧用借刀殺人之計,除去了自己的心腹大患蔡瑁、張允,就是借敵人內部的矛盾而達到自己的目的。成為赤壁之戰中最經典的案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