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6年,楚漢之爭到了白熱化的階段。項羽率領著大軍來到了函穀關,而劉邦卻下令,讓守軍緊閉大門,不許諸侯軍隊入關。項羽聽說劉邦已經攻下了鹹陽城,心裏十分氣憤,而劉邦的部下曹無傷正好在此時來到楚營,對項羽說:“沛公要在關中稱王了!”聽到這個消息的項羽更是急火攻心,一心想要與劉邦一決雌雄。
在項羽的督促之下,英布開始攻打函穀關,於同年十二月破關而入。項羽的軍隊直接挺進到新豐、鴻門一帶,打算和劉邦來一次正麵對決。
項羽的叔父項伯與劉邦的謀臣張良曾經是多年的老友,他看到這個局麵,便連夜來到劉邦的軍營,悄悄和張良會麵。項伯不僅將項羽即將攻打劉邦的消息告訴了張良,還勸他跟自己趕緊逃跑。可是張良卻說:“沛公現在雖然已經入關,可是身處危難之中,我怎麽能一走了之呢?這不符合道義,我必須要向他辭行。”
張良趕到劉邦的營帳之中,將這件事告訴了劉邦,劉邦一聽,大驚失色,慌忙問:“這可如何是好?”張良問:“現在我們的軍隊實力和項羽相比如何?”劉邦想了想,頹然地說:“我軍不能和楚軍相抗衡,該怎麽辦呢?”
張良並沒有慌張,他仔細分析了當前的局勢,認為首要的任務就是去除項羽對劉邦的不滿和疑慮。要達成這個目的,就必須有內應,項伯正是一個不錯的人選。於是他建議劉邦:“現在,您可以抓緊機會告訴項伯自己不敢和楚王對抗,讓他將這個意思傳達給項羽。”
劉邦聽了,連連點頭,讓張良將項伯請入帳中,以兄長的禮儀來對待他,不僅親自為他舉杯祝酒,還與項伯結成了兒女親家。酒酣耳熱之際,劉邦做出一副非常委屈的樣子對他說:“自從我入關之後,遵守約定,秋毫不犯,所有的吏民都造冊入籍,府庫財產我也是嚴加封存,都是為了等待項將軍來接收。之前我派遣大軍駐守函穀關,也是為了防止其他盜賊竄入。現在我守在這兒,日夜盼望項將軍的到來,怎麽會造反呢?所以請您千萬向項將軍轉達我的心意,我絕不會背棄將軍。”
這一番話,說得言辭懇切,讓項伯信以為真。他對劉邦說:“既然這樣,明天你當麵向楚王謝罪吧,我會為你做好一切準備的!”
當天晚上,項伯趕回鴻門,將劉邦對自己所說的話都轉告給了項羽,並對他百般勸告,讓他接受劉邦的道歉,使原本劍拔弩張的局麵有所緩和。
親自去一趟鴻門向項羽謝罪,已經成為唯一的選擇。劉邦雖然知道這一次危機四伏,但又不能不去。張良為他分析了項羽的個性,認為必須要深入虎穴,否則就不能渡過這一次難關。
他許諾道:“我會跟在沛公左右,隨時保護您的安全。”
第二天一大早,劉邦就帶著張良、樊噲和幾百名隨從來到了楚營。一看見項羽,劉邦就熱情地跑上去說:“臣與將軍一起推翻了秦朝,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我能入關破秦完全是僥幸,所以一直在等待將軍的到來。但誰料會有小人向將軍進讒言,離間我們之間的關係,讓將軍與我結怨。”
項羽看到劉邦帶了這麽一點兒人來見自己,而且又露出一副非常謙恭的樣子,心中便有婦人之仁,脫口就說:“這都是因為沛公的左司馬曹無傷挑撥,不然我怎麽會做出這種事呢!”
劉邦已經掌握了項羽的心理,於是不斷占據主動的位置。而項羽也知道劉邦按照約定,雖然先入關了,卻沒有非分的作為,反而顯得自己現在有違約的嫌疑,因此感到心中理虧,言辭也就自然畏縮起來。
兩個人擺起酒筵,項羽的謀臣範增在一旁陪侍,他不斷示意項羽,又舉起手中的玉玦暗示,讓他趕緊下定決心殺死劉邦。可是項羽卻一直猶豫不決,默然不應。見此情形,範增便起身來到帳外,叫來勇士項莊,讓他假裝舞劍助興,借機殺掉劉邦。當項莊開始舞劍的時候,項伯卻發現了他的意圖,於是也拔劍對舞,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劉邦。
宴席之上的氣氛越來越緊張,張良感到很不安,於是起身出帳,告訴帳外的樊噲趕緊護駕。樊噲一聽劉邦有難,便持劍擁盾闖入軍門,直奔項羽帳下,兩眼怒視項羽,大有萬夫不當之勇。項羽看到這個忽然闖入的勇士,不禁被嚇了一跳,忙問:“這是誰?”張良回答說:“這是沛公的隨從,名字叫做樊噲。”項羽看到樊噲氣度不凡,便讚賞道:“是一條好漢,快賜給他一杯酒!”
左右的侍從為樊噲送上一大杯酒,樊噲舉杯一飲而盡。喝完酒,樊噲大聲地說:“我連死都不怕,更何況是一杯酒呢?”說完,他厲聲陳述了戰鬥之中劉邦的勞苦功高以及對項羽的忠義行為,斥責項羽不該對劉邦有疑心。
樊噲慷慨激昂的陳詞讓大家都不敢吭聲,而項羽一時之間居然不知道該說什麽好,隻好讓左右為樊噲準備了座位,請他入席。
過了一會兒,劉邦感覺到酒席之上的氣氛似乎開始輕鬆起來,便假裝要上廁所溜出了軍帳。樊噲和張良也跟著劉邦溜了出來,三個人悄悄商量了一番,決定由樊噲保護劉邦趕緊脫身,張良留下來應付殘局。
劉邦知道情勢危急,所以不敢乘坐車騎,隻讓樊噲等四名大將保護自己,輕騎簡從,經驪山、過芷陽,抄近路不辭而別。張良估算著劉邦已經安全離開了,便走過去對項羽說:“沛公不勝酒力,已經有些醉了,所以不能親自向楚王辭行,讓我代為致歉。沛公讓我將這一對白璧送給楚王,這一對玉鬥送給範增將軍。”
項羽發現劉邦已經溜走了,於是收下那對白璧。而範增眼睜睜看著一個殺死劉邦的好機會溜走了,氣憤地將玉鬥摔在地上,拔出劍來擊打得粉碎。他憤慨地說:“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我們這些人必將成為他的階下囚!”
在這一次生死攸關的戰鬥之中,雖然不見硝煙刀光,但暗裏卻是你死我活的搏鬥。張良運用自己的智慧,巧妙“攻心”,不僅幫助劉邦脫離了虎口,而且還讓項羽的軍隊出現了內部矛盾,君臣相爭必然是未來的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