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景公是春秋後期的齊國君主,他在早期比較勤政,但是國情有所好轉後,便開始貪圖享樂。相國晏嬰是一個耿直的臣子,見到齊景公不體恤民情、不增強國勢,反而將百姓的收入用來滿足自己的奢靡欲望,經常對景公加以勸誡。

齊景公對晏嬰比較尊重,曾多次給晏嬰封賞,不過都被晏嬰拒絕了。有一次,齊景公趁晏嬰出使晉國,派人給他建了所豪華至極的新房子,誰知晏嬰一回來,二話不說,就把新房子拆了,用拆下的材料在原地建了一些房屋,然後把因給他建房而遷走了的鄰居們又請了回來。

齊景公知道這件事後,十分生氣:“我給你建的房子,難道比不上你原來的破屋子嗎?要不然,替你在宮內建一所住房行嗎?”

晏嬰一聽急了,對齊景公說:“古人說,受寵之人要懂得自我收斂。你現在給我這麽大的特殊待遇,雖然是恩寵,但我會因此誠惶誠恐。我是個臣子,怎能不知道自己應有的本分呢?如果你執意要如此做,那我隻好辭官回家。”

齊景公見無法強求,隻好退一步說:“你的房子低濕狹窄又靠近鬧市,每天吵吵鬧鬧擾人心神,給你換個幹燥高爽、安靜點兒的地方吧?”

晏嬰連忙辭謝道:“我家世世代代在那兒居住,能繼承先祖們留下來的這份遺產,我很滿足,周圍又是多年相伴的老鄰居,每天談天說地,很有樂趣。而且住處靠近街市,也方便我出去購買東西。”

齊景公笑著問道:“你還出去買東西,那你肯定了解東西的貴賤、生意的行情了!”

“那是當然。街市上新開了什麽店鋪,什麽貨物比較流行,我都十分熟悉。”

齊景公覺得十分有趣,繼續問道:“那你知道現在市場上什麽東西貴、什麽東西便宜嗎?”

那時候,齊景公喜怒無常,濫施刑罰,常常把犯人的腳砍下來,被砍腳的人一多,市場上就出現了專門賣假腳的店鋪。

晏嬰便趁機回答道:“據我所知,目前市場上價格最貴的是假腳,最便宜的則是鞋子!”

“怎麽可能?”齊景公對晏嬰的回答感到十分意外,他根本沒想到這全是自己濫施刑法所造成的出人意料的後果。

“唉!”晏嬰淒楚地說:“這種現象是不太正常,隻是現在被砍去腳的人太多,因此鞋子很難賣,而假腳卻不夠賣!”

聽完晏嬰的話,齊景公半天都說不出話來,最後自言自語道:“唉!我真是太殘忍了,竟然砍了那麽多人的腳。”於是,當即向全國發出了減輕刑罰的命令。

還有一次,齊景公最喜愛的一匹馬突然死了,大怒之下的齊景公命人拿刀把養馬人帶進宮中直接肢解掉。這時,晏嬰正好在場,他看到養馬人被帶進來,便自言自語道:“堯、舜肢解人體,不知道是從身上哪一部分入手?”

一聽這話,齊景公臉紅了,堯和舜都是古代明主,從來不用酷刑,怎麽可能肢解人體呢?晏嬰這樣說其實是諷刺他施刑過重。於是齊景公便下令把養馬人交給獄官去處理。

晏嬰阻止道:“先別把他送去,讓我指明他的罪狀,這樣他就是被處死也不會死得不明不白。”

齊景公以為晏嬰對於自己的處理方式很讚同,很高興地同意了晏嬰的請求。晏嬰轉身過去數落養馬人說:“你知道你犯下了什麽罪狀嗎?君王讓你養馬,你卻把馬養死了,此乃罪之一;你養死君王最愛的馬,這是故意違逆君王的喜好,此乃罪之二;你養死馬匹,讓君王不得不懲罰你以警告後來者,但你死了,別人就會說君王為了一匹馬而殺人,天下老百姓肯定會因此怨恨君王的殘暴,諸侯們聽到君王如此重馬輕人,肯定會對我們的國家不予重視,甚至有可能加兵於我們。你讓君王背上殺戮的惡名,使老百姓積下怨恨,讓我國處於危險境地,此乃最大之罪。有這三大罪狀,你還有什麽好說的呢,就等著獄官給你定刑吧。”

聽了晏嬰的一番數落,齊景公幡然醒悟,自己如果當真為了一匹馬而殺人,那在百姓心中將會留下多麽殘暴的形象啊。於是他揮揮手對左右說:“快放了他吧,不要為此壞了我仁義的名聲。”

聰明的晏嬰知道,有時候直話直說倒不如“拐著彎兒說話”來得有效。如果直接向齊景公建議減輕刑罰,很可能會觸犯君主的權威。畢竟沒有哪個君主願意讓自己的臣子指責自己殘暴無良。但是,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反而能成功地說服齊景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