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齊國有個叫淳於髡的人,身材矮小,出身卑微,但為人滑稽,口才非常好,尤其擅長講笑話。因為能言善辯,淳於髡被君主任命為使臣。憑著一副好口才,淳於髡每次出使都能出色地完成使命。
齊威王八年(前371),楚國派大軍進攻齊國,齊威王派淳於髡帶著黃金百斤、駟車十乘,前往趙國求救。
淳於髡接到命令後,沒有立即出發,反而放聲大笑,直笑得前俯後仰,左搖右晃,渾身顫動。
齊威王見此狀況便問道:“先生是不是嫌我送給趙王的禮物太輕了?”
淳於髡回答道:“不敢,不敢,我怎敢如此狂妄無禮呢?”
齊威王很納悶地繼續追問:“那你為何如此大笑呢?”
淳於髡答道:“今天我從東邊來朝,路上見到有個人拿著一隻豬蹄,捧著一杯酒向土地神祈禱。他請求土地神讓他家‘高地上收獲的穀物盛滿筐,低田裏收獲的莊稼裝滿車;五穀繁茂豐熟,米糧堆積滿倉’。我想著他獻給土地神那麽少的禮品,卻索取那麽多,覺得十分好笑。”
齊威王聽到這兒恍然大悟,淳於髡兜了一個大圈子,其實還是嫌禮物少,於是當即把禮品增加到黃金一千斤、白璧十對、駟車一百乘。
淳於髡便帶著這些豐厚的禮物緊急趕往趙國,成功地說服了趙王派出十萬精兵。一千輛戰車援齊。楚國聽到齊趙聯合的消息,連夜退兵。齊國之危轉瞬消失,齊威王便像以往那樣大開庭筵,名為慶賀,實為縱樂。席間,他見淳於髡頗有酒量,就問道:“先生要喝多少酒才會醉呀?”淳於髡答道:“我喝一杯會醉,喝一石也會醉。”
齊威王十分驚奇:“先生既然一杯酒下肚就醉了,怎麽還能喝一石呢?”
淳於髡說:“如果是大王賜酒,執事官吏在旁邊監督著,我心中會感到萬分恐懼,如此喝酒,一杯就足以醉倒了。如果是在家中接待貴客,我恭恭敬敬地陪侍,大約喝下兩杯就醉了。如果是和久未見麵的朋友一起遊樂,互訴衷腸,可能飲五六杯才會醉。如果是鄉間舉行盛會,男男女女女混雜在一起,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地一邊飲酒,一邊下棋、投壺,做著各種遊戲節目,我心中一高興的話,即使飲上八九杯也隻有兩三分醉意。等到天色已晚,人們收拾殘席,主人單獨留下我而送走其他客人,女子羅衫輕解,微微地飄來一陣香氣,目不轉睛地注視她也無須顧忌,這個時刻,我心裏最歡快,自然能喝一石。常言說:酒極則亂,樂極則悲,萬事盡然,言不可極,極之而衰。世間的事情都是這樣的。”
聽完淳於髡的一席話,齊威王明白他這是用幽默的隱語諷諫自己要節製欲望,因此之後不再作長夜之飲。
聰明的淳於髡善於用幽默而婉轉的方式進行諷諫,不但給對方留足了麵子,也成功地達到了勸諫的目的。幽默的方式進行勸解,讓嚴肅的問題在幽默中得以解決,這是現代生活調解關係的最好的潤滑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