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期,有一次,乾隆同劉墉等大臣登上城樓欣賞風景,看到城下來來往往的人川流不息,乾隆突然心血**,想要刁難一下素來以聰明而著稱的劉墉,便問道:“愛卿可知道京師九門每天出去多少人?進來多少人?”

隻見劉墉眨了眨眼睛,伸出兩根手指,從容答道:“微臣以為京師每天進出的是兩人。”

乾隆不解地問:“我親眼看到這城樓下每天來往的行人不絕於途,為什麽隻有兩人呢?”劉墉便解釋道:“萬歲爺,微臣說的不是兩個人,而是兩種人:一是男人,一是女人——不是兩人嗎?”

聽了劉墉的話,乾隆微微一笑,心中暗自感慨劉墉的確是聰明之人。但是,他還想再難為一下劉墉。就在這時候,城下有一人家出殯,抬著棺材走過城樓下。乾隆頓時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問劉墉道:“愛卿可知道天下一年中生、死各是多少人?”

劉墉不慌不忙地答道:“回稟萬歲,普天之下一年生一人、死十二人。”

乾隆假裝生氣地斥責道:“依愛卿所言,長此下去,天下豈不是要沒人了嗎?那朕還給誰當皇上去呀?”

聽乾隆這麽說,劉墉馬上解釋道:“微臣是按屬相來說的。比如說,今年是馬年,無論生一千、一萬、十萬、百萬,都屬‘馬’,因此說一年隻生一人。而一年當中,什麽屬相的人都有死的,不管死多少人,總歸離不開十二屬相,因此說一年死十二人。”

看到劉墉如此聰明機智,乾隆哈哈大笑,甚是欽佩劉墉的機智,便不再難為劉墉了。

有時候,在生活和工作過程中,恰當地使用模糊語言乃是人們為了克服語言表達的局限性而采用的一種語言手段。在一些特定的場合,模糊觀念反而要比清晰觀念更富有表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