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乃是明末的大將,抗擊侵略的英雄,他在年幼的時候就膽識過人。民間流傳著他智勝尚書的故事。

在袁崇煥10歲的時候,他居住在石龍鎮。袁崇煥的祖父開設了一個頗具規模的杉木行。有一天,當地有個告老還鄉的徐尚書帶領家人來到杉木店,要購買大批杉木。徐尚書仗勢欺人,借用石龍地方的方言“跳”和“條”同音,於是命家人將店裏的杉木放成一堆一堆,然後跳過一堆就算作一跳,結賬的時候又將一跳當做一條,而實際上,一跳杉木何止十幾條之多,他想用這個方法來欺詐別人。跳完杉木,徐尚書就說:“明天到府裏來取銀子。”說完,他就帶領家人揚長而去。

麵對徐尚書這種欺行霸市的醜惡行徑,袁記杉木行上上下下都敢怒不敢言,但是,由於這些杉木價格不菲,一群人一籌莫展。就在這時候,袁崇煥放學回到家,向愁容滿麵的祖父問明了原委,心中便生一計,說道:“爺爺不必憂慮,孫兒自然有辦法對付他。”

第二天一早,爺孫倆來到徐尚書家中取杉木錢。徐尚書便命家人拿秤來稱銀子,此時袁崇煥不慌不忙地拿出一根竹筒放在桌上說:“且不要拿秤,本店收銀子向來是不用秤的,而是用竹筒來量的,一條杉木一筒銀子,現在就請你們往竹筒裏邊裝銀子吧!”

袁崇煥這個辦法是利用了徐尚書昨天買杉木的時候,沒有講清楚價格和收款方式這一漏洞。徐尚書當時心想,我一跳就是幾十根杉木,你價格再高,依然是我占便宜,沒想到袁崇煥如此小小的孩子會使出這樣的辦法來,他氣急敗壞地說:“哪有如此收銀子的?”

袁崇煥立刻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理直氣壯地說:“哪有你那樣計算杉木的規矩?”聽了他說的話,徐尚書自知理虧,麵對這樣的情況他現在也是無可奈何,最後,隻得如數付了杉木款。

明代陶宗儀的《輟耕錄》中有這樣一句話:“骨咄犀,蛇角也,其性至毒,而能解毒,蓋以毒攻毒也。”當遇到某些蠻不講理、妄圖用詭辯自圓其說的人時,以毒攻毒也是製伏機械類比、以偏概全、無關推論等詭辯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