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齡祖籍福建,父親客死杭州,從此家中生活每況愈下。閑著沒事,他有時就去西湖邊逛逛。有一次被胡雪岩看見,從此就注意上了他。胡雪岩發現王有齡印堂發亮,方麵大耳,生得一副官相,但身上的褂子卻打上了補丁。心想,這人到底是什麽身份呢?
當然,想知道這些,也不能冒昧地亂問。既然胡雪岩有了這樣一個好奇心,他就平時注意使上了勁兒。見到王有齡時,總是笑嘻嘻的,有意和他套近乎,但王有齡總是淡淡的,懶懶的。開始,胡雪岩還以為他是故意擺臭架子,假清高,就有些不以為然。見麵多了,又覺得不像,倒像是有什麽難言之隱。
有一天,胡雪岩在路上碰上了王有齡,見有機會,便力邀王有齡至一小飯館喝酒。酒過三巡,胡雪岩就道:“有齡兄,我心裏倒有個疙瘩。我看你不像個平庸之人,何以天天無所事事,不去做點事兒?”
王有齡道:“做什麽事兒不要點本錢?”
胡雪岩心想,一步步來唄,難道你想一口吃個大胖子?但他嘴上卻說:“本錢不在大,有你一副好資質就可以了。”
王有齡見有人誇他,說的也是實在話,一來二去,就將自己的難處說了。原來,他父親在世之日已經給他捐了個“鹽大使”,隻是父親死後,家道中落,沒有錢去打點上麵的頭頭腦腦,所以至今仍然沒有補缺。
王有齡也算性情中人,這些話原本是不足與外人說的。你想,要是人家能幫你倒好說,要是不能幫你,你不是白說了嗎?反而遭人輕視。
胡雪岩這回還真的幫上了他,將他從別處收來的五百兩銀子,悉數借給了王有齡,叫他趕快北上進京去打點,好補上空缺。
王有齡當然是感激不盡,揣了銀票就北上。這時期,太平天國的軍隊已經打下武昌、九江、直取金陵。王有齡北上,走到山東就遇到了他的總角之交何桂清。這何桂清之父原是王有齡家仆之子,因王有齡父親見何桂清人很聰明,就命他與王有齡一起讀書,後來兩家各奔東西,斷了音信。不想那何桂清以文章考取功名,成了穆彰阿的門人,少年得誌,很快就當上了官。在何桂清的幫助下,王有齡很快打通了關節。又恰好趕上何的同門師兄黃宗漢做浙江巡撫。何桂清就修書一封,交與王有齡,叫他去打點黃宗漢,順順當當地當上了海運使。
就在王有齡北上期間,胡雪岩因私自拿錢莊的錢資助王有齡,丟了飯碗。沒有了職業,胡雪岩家境頗為艱難。雄心勃勃的胡雪岩北上京師做生意,也沒有什麽起色。
另一頭,王有齡一路官運亨通,飲水思源,對胡雪岩是感激不盡。在各方麵都給他提供方便。初在海運時,即委胡以僚屬,一切唯命是從。後來,黃宗漢又保舉王有齡為糧台,因為有功又保為知府,接著又由杭州知府升道員。不出幾年,連連晉升,就做到了浙江巡撫。
在王有齡升為巡撫之時,胡雪岩已經為自己捐了官,於是王有齡就委任他接管糧台。這裏麵可是油水多多,胡雪岩自然是吃了不少的好處。王有齡還以巡撫的名義下命令:“凡解餉者必由胡雪岩匯兌,否則不納。”這樣,胡雪岩幾乎掌握了浙江大半的戰時財經。他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很快就聚斂了一大筆錢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