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時期的著名大臣史可法,年輕的時候進京考試,曾經住在寺廟裏。當時,東林黨領袖之一左光鬥剛好是這次考試的主考官,左光鬥穿著便服到這些寺廟裏麵去微服私訪,想要尋找是否有懷有憂國憂民之心、文才出眾的讀書人來參加此次考試。
左光鬥走入一座寺廟之中,就看到一個年輕的考生,因為寫文章太累而睡著了,案上放著剛寫成的一篇文稿。左光鬥便拿起這篇文章,讀完之後,十分讚賞這個年輕人的遠大理想和刻苦精神,再看這個書生衣衫單薄,左光鬥擔心他感受風寒,便脫下自己的貂裘蓋在他的身上。左光鬥出來之後詢問寺僧,才知道這個書生的名字叫史可法,因此對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後來考試的時候,左光鬥看到一篇文章,感受到字裏行間有一種氣節,憑直覺便知道是史可法寫的,因此就點中他為會試第一。
史可法考上進士之後,按照禮節到左光鬥家拜老師和師母,左光鬥勉勵他要忠心報國。從此以後,史可法愈加發奮苦學,立誌以身許國。
此後左光鬥、史可法同朝為官。明朝天啟年間,宦官魏忠賢當道,左光鬥由於與閹黨堅決鬥爭,結果被陷害關入大獄,並遭受了各種酷刑。當時,史可法知道老師左光鬥在獄中慘受酷刑,十分焦急,通過各種關係終於感動監獄裏的士兵,他們就建議史可法裝扮成撿垃圾的,到監獄裏去看望老師。
史可法喬裝打扮,進入大牢。當他看到老師身上因遭受酷刑而傷痕累累的身軀時,不禁抱著老師的腿放聲大哭。左光鬥眼睛已經睜不開,用手剝開眼瞼,看到是史可法,憤怒地說:“你是國家棟梁,國家正處於危難之際,你怎麽能夠將自己陷於如此為難的境地呢?你立刻給我出去!”
史可法不敢多說,就立即離開了監獄。他當然知道,老師這麽做也是為了保護自己。後來,左光鬥慘遭殺害。史可法向別人說起此事,每次都說:“我的老師的肝膽真是銅澆鐵鑄的啊!”史可法曾經擔任過很多官職,還在邊境帶兵防守賊寇。每個晚上,士兵分三批背靠背守夜,每過一更鼓就輪流替換一次,但他堅持一夜不休息,每到寒冷的夜晚,他抖動自己的衣服,鎧甲上的冰霜掉落下來,如同金屬響亮的聲音。士兵建議他應該休息一會,結果史可法卻回答士兵說:“如果我去休息的時候,國家陷入危難中,我就上對不起國家,下愧對我的老師。”史可法念念不忘老師的恩德和教誨,不敢有絲毫的鬆懈。
後來清軍入關打到江南的時候,史可法到江南重鎮揚州督師。當時,史可法誓死堅守揚州城。後來,清軍用大炮轟城,史可法依然誓死與揚州城共存亡,最後壯烈犧牲。
左光鬥為國家忠心耿耿,不但能夠慧眼識英才,還能夠保護國家的棟梁之才;史可法為了報答老師的知遇之恩和教誨而壯烈犧牲的行為,不禁讓人為之動容。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在工作中,我們都應該學會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他人、對待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