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是清朝著名書畫家、詩人,“揚州八怪”之一,清朝時期著名的清官。鄭板橋一生坎坷,但是,他卻能夠始終樂觀地去對待這些挫折和磨難。鄭板橋做官的時候,因為在災荒之年為災民請求賑濟而觸犯了上司,結果被罷官。但是,鄭板橋並沒有因此而整日沮喪,也沒有為喪失了官職而悶悶不樂,他騎著毛驢悠然自得地回到自己的家鄉,從此,將自己的心思放到詩、書、畫上。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是鄭板橋養生長壽之法。鄭板橋一生中為人處世,始終不計較名利和得失。他曾經寫過兩條著名的字幅,即“難得糊塗”和“吃虧是福”,其中,“吃虧是福”這個字幅還蘊涵下麵的故事呢!

鄭板橋的弟弟鄭墨在家務農,忽然有一天,鄭板橋收到了弟弟的一封來信。弟兄倆平時經常通信,但是,弟弟這一次的來信卻非比尋常。原來,鄭家與鄰居的房屋共用一麵牆,鄭家想要將老房子翻修一下,結果,鄰居卻不同意,說那牆乃是他們祖上傳下來的,不是鄭家的,鄭家沒有權利拆牆。其實,這契約上寫得十分明白,那堵牆屬於鄭家,鄰居沾光蓋了房子。為了這堵牆,最後官司打到了縣裏,依然沒有結果。想起這件事來鄭墨就十分生氣,感覺鄰居簡直太欺負人了,自己實在咽不下這口氣。於是,他就想到了在外做官的哥哥,覺得如今自己手裏有契約在,如果哥哥再出麵說情的話,這場官司肯定可以打贏。結果,鄭板橋知道這件事之後不但不願意出麵替弟弟說情,反而給弟弟寫了一封勸他息事寧人的信,同時寄去了一個條幅,上麵寫著“吃虧是福”四個大字。同時又給弟弟另附了一首打油詩:

千裏告狀隻為牆,

讓他一牆又何妨;

萬裏長城今猶在,

不見當年秦始皇。

接到這封信後,鄭墨羞愧難當,當即撤了訴狀,並向鄰居表示從此再也不和他爭了。那個鄰居也被鄭家兄弟的一片至誠打動,便表示自己也不願意與之繼續鬧下去。於是,兩家人和好如初,仍然共用一牆。這在當地一直傳為佳話。

鄭板橋能夠保持著“吃虧是福”這樣一種胸懷,表現出了他內心的坦然和灑脫。“吃虧”不僅僅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睿智。正所謂是“冤家宜解不宜結”,其實在一些無關原則的小事上,不妨抱著“吃虧是福”的態度主動退讓,用暫時的吃虧換來一生的幸福與坦然。